冰岛火山灰飘到中国下致癌酸雨? “750年一遇酸雨”无科学依据

冰岛火山灰飘到中国下致癌酸雨? “750年一遇酸雨”无科学依据

2010-04-23 20:05:54 阅读11 评论0 字号:

一时间,酸雨致癌成了网民热议的话题。冰岛火山灰对南昌产生不良影响的说法究竟是真是假,记者随即向环境监测中心的相关专家求证。

中广网北京4月23日消息 据江西报道,昨天(22日),一个“冰岛火山喷发导致750年一次的酸雨”的帖子在网上流传。帖子的内容是:4月22号到28号,南昌公众请不要淋到雨,因为750年一次的酸雨降临,被淋到后患皮肤癌的几率很高。原因是冰岛火山爆发,向高空喷发了大量硫化物,在大气层7000至1万米的高空形成了浓厚的火山灰层,强酸性。

一时间,酸雨致癌成了网民热议的话题。冰岛火山灰对南昌产生不良影响的说法究竟是真是假,记者随即向环境监测中心的相关专家求证。

南昌市环境监测站的总工程师饶辉告诉记者,通过连续4天对南昌空气的监测,他做了一个比较,发现南昌空气质量没有什么异常,欧洲火山灰要万里跋涉进入江西省上空,不太可能,没有科学证据支持冰岛火山灰给南昌带来酸雨的说法。退一万步说,火山灰经过长途“跋涉”,即使到达浓度也会很低,公众不必对此担心。饶辉说:“尽管可以肯定,冰岛火山灰对南昌没有直接影响,但在南昌,酸性降水的几率还是很高的。”

南昌为我国重要的酸雨地区之一,是国家酸雨控制区,而硫是酸雨形成主要因素。南昌地区酸雨中硫既有人为成因硫,又有生物成因硫。在夏秋季节以生物成因硫为主,而冬春季节以人为成因硫为主。南昌酸性降水中以硫酸根离子、钙离子、硝酸根离子浓度{zg},属硫酸型降水污染。其实,江西全省11个设区市都曾遭到酸雨不同程度的侵害,给经济发展带来较大危害,据省统计局测算,2004年全省因酸雨造成经济损失80亿元。

昨日(4月22日),不少市民收到这样一条短信,称“由于冰岛火山喷发,向高空喷发了大量硫化物并形成浓厚的火山灰,受此影响我国近期将遭遇750年一遇的强酸性降雨”,一时间,“火山灰酸雨”成为市民xx的焦点,不少人担心一旦被“火山灰酸雨”淋到,会不会有害健康。那么,这条信息的内容属实吗?市民是否需要做些准备?昨日(4月22日)记者邀请天津xx气象专家,对这些市民心的问题进行了解答。

“750年一遇酸雨”无科学依据

气象专家表示,通过短信流传的冰岛火山爆发导致我国形成“750年一遇的酸雨”这一消息,并无科学数据依据。众所周知,酸雨是指被大气中存在的酸性气体污染,pH小于5.65的酸性降水。二氧化硫是最常见造成酸雨的酸性气体,火山爆发时会喷出该气体,但事实上,火山灰本身主要是矿物质,二氧化硫等有害成分比较少。而且不同火山喷发的物质也不相同,冰岛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灰成分目前还是未知数,是否会造成我国大面积的酸雨危害,要看火山喷发后二氧化硫的转化、输送及沉降的数量,气象部门会根据监测数据来衡量,公众不必过度恐慌。

冰岛附近地区尚未见酸雨报告

气象专家强调,冰岛火山喷发虽然威力很猛,而且受大气环流影响范围广,但主要影响的是邻近的北欧地区,至今相关部门未见当地有强酸雨的报告。二氧化硫传输距离是非常有限的,而且硫化物在扩散过程中会发生沉降,即使冰岛的火山灰经过上千公里的高空传输到达我国,其所含的硫化物也已大幅减少,引发酸雨的可能性不会很大。更何况,目前就算国家机构也很难总结近200年来天气准确数据,更不要说是750年的数据,在没有具体观测资料、没有定量数据公布的情况下,有关“火山灰酸雨”的传言不足信。

火山灰长途跋涉对我国影响不大

韩国气象厅4月18日曾表示,冰岛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灰将于20日影响中国东北地区及朝鲜等地,但随后又修正预测说“由于大气上层的气压出现变化,火山灰可能在23日前后经过朝鲜半岛上空和中国东北地区”。对此我国专家认为,由于现在北半球主要是东风和东南风,根据以往沙尘暴从西伯利亚、东亚、西亚等地扩散到我国的规律,此次冰岛的火山灰肯定会飘到我国境内,首先影响到新疆,之后也有可能飘到北京、天津、上海等地。{zh1},一部分火山灰将沉到太平洋海底,还有少量可能会飘到美国。不过天津气象专家则认为,由于大气环流形成原因复杂且变动频繁,目前尚难以清楚地判断出此次火山灰将会受到哪种大气环流的影响,波及到多远的地方。因此,火山灰在理论上存在着影响我国的可能,不过经过长途跋涉,火山灰的能量在运动过程中也在逐渐减弱,即便到达我国,估计也不会产生太大影响。

精彩{jz}: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推荐阅读-->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冰岛火山灰飘到中国下致癌酸雨? “750年一遇酸雨”无科学依据】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