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雄是什么中药?_说名道姓_百度空间

        天雄片又称为白附片:为附子除去外皮的不规则纵切片,上宽下窄,长1.7~5cm,宽0.9~3cm,厚约0.3cm。全体黄白色,半透明状,并有纵向筋脉(导管)。质坚而脆,易折断。断面具有角质样光泽。气微,味淡,性味辛,甘,大热;有毒。功能回阳救逆,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用于亡阳虚脱,肢冷脉微,xx宫冷,心腹冷痛,虚寒吐泻,阴寒水肿,阳虚外感,寒湿痹痛。

       天雄、附子、侧子、乌喙同出一物,为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及普及性专业性教材、《中药鉴定学》和高、中等院校的《中药学》中只有川乌、附子的全面论述,而没有天雄、侧子的任何记载,如果说同属、同科、同目、同纲的中药材,其性味、归经、功能主治xx一致,可不分彼此,但又为何区别川乌与附子。笔者逐带着诸多疑问选查古今本草专著,其疑问更加繁杂,认为xx有必要向同行作如下简要介绍:

    一、 经典著述

     附子:《本经》列为下品,释名为奚毒、乌喙;《吴普》名耿子、毒公;《纲目》别名金鸦、鸳鸯菊。

     《广雅》:奚毒、附子也。一岁为侧子,二岁为乌喙,三岁为附子,四岁为乌头,五岁为天雄。

     《博物志》:乌头、附子、天雄一物,春、秋、冬、夏采各异也……

     《益部方物略记》:陶弘景以天雄、乌头、附子皆出建平,谓之三建……《肘后方》:三建汤。

     《癸辛杂识》:三建汤,用附子、川乌、天雄而莫晓其命名之义,因观谢灵运《山居斌》曰:三建异形而同出、盖三物皆一种类,是知古药命名,皆有所本祖也。

     《古涪志》:天雄与附子类同而种殊。附子种类近漏兰,天雄种如香附子。凡种必取土为槽,作倾斜之势,下广而上狭,置种其间,其生也与附子绝不类,虽物性使然,亦人力有以使之。

     《纲目》:侧子乃附子傍粘连小者尔。

     《蜀本草》:乌头傍出附子,附子傍出侧子明矣似乌鸟头为乌头,两歧者为乌喙,细长乃至三四寸者为天雄……五物同出而异名。

     时珍曰:初种为乌头,像乌之头也,附乌头所生者为附子,别有草乌头、白附子,故俗称黑附子,川乌头以别之。冬采为附子,春采为乌头。天雄乃种附子而生出或变出其形长而不生子,故曰“天雄”。

     弘景曰:乌头与附子同类,今采用四月,亦以八月采……猎人以傅箭、射禽兽十步即倒,中人亦死……

     大明曰:天雄大而长,少角刺而虚,附子大而短,有角平稳而实,乌喙似天雄,乌头次于附子,侧子小于乌头,连聚生者名为虎掌,并是天雄一裔,子母之类。

     雷敩曰:乌头少有茎苗、身长而乌黑,少有傍尖、乌喙皮上苍色、有尖头、大者孕九个,周围底陷,黑如乌铁。天雄身全矮,无尖周匝,四面有附子,孕十一个,皮苍色,侧子只是附子傍,有小颗如枣核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川乌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的干燥母根,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除去子根、须根及泥沙。

     附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的干燥子根的加工品,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除去母根、须根及泥沙。习称:“泥附子”,加工成盐附子、黑顺片、白附子。(1985年版一部)。

    二、 性味、归经,主治功效杂论

     据《本经》与《纲目》所载,附子、天雄、侧子、乌头、乌喙其功能主治各异。特点鲜明:

     附子:辛、温、有大毒。主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寒湿踒躄、拘挛膝痛、破症坚积聚、金疮、心腹冷痛、霍乱转筋下痢赤白。时珍曰:附子性重滞,温脾逐寒。

     乌头:本经列为下品,辛、温、有大毒,主治诸风、洗洗出汗风痹血痹,半身不遂,除寒冷温养脏腑,祛肝风虚,破积聚寒热、咳逆上气,助阳退阴,功同附子稍缓。时珍曰:川乌头性轻疏,温脾xx,若是寒疾即用附子,风疾即用川乌头。

     《长沙药解》:乌头温燥下行,其性蔬利迅速,开通关腠,驱逐寒湿之力甚捷……

     天雄(《本经》列为下品):释名白幕,气未辛温有大毒,主治大风、寒温痹、历节痛、拘挛缓急,破积聚邪气,金疮,强筋骨,轻身健行。

     《本草求真》:天雄能补下焦命门阳虚,然辛热走窜,止属主治风寒湿痹之品。

     侧子:气味辛、大热、有大毒,主治痈肿、风痹历节、腰脚痛冷、寒热鼠痿。xx、疗xx、冷风湿痹、大风筋骨拘急,治遍身风疹神妙。

     《本草汇言》:侧子散生附子傍侧,体无定在,其气热劣而轻物,专于发散四肢,充达皮毛……

     乌喙:一名两头尖,气味辛、微温、有大毒,主治风湿、丈夫肾湿阴囊痒,寒风历节,掣引腰痛,不能行步,痈肿脓结,xx。男子肾气衰弱、阴汗、瘰疬岁月不消,主大风顽痹。

     《中国药典》川乌性味归经、功能主治项下记载:川乌,辛、苦、热、有大毒。归心、肝、肾、脾经。功能xxxx,温经止痛。主治风寒湿痹,关节痉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xx止痛。

     附子性味、归经、功能主治项下记载:附子,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功能回阳救逆,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用于亡阳虚脱,肢冷脉微、xx、宫冷、心腹冷痛、虚寒吐泻、阴寒水肿、阳虚外感、寒湿痹痛。

     综上古经典所著,乌头、天雄、附子、则子的性味归经、功能主治均有各自的显著特点,因此才有“三建汤”方的{zj0}组合:因乌头独生个大者为天雄,多生者为附子,附子下生小如枣核者为则子,同为一家子的组合均能发挥相生、相使、相须的协调作用,以增强xx的作用。《中国药典》也表明了乌头、附子虽为二个品位,但确系子母之类,也明确地分辨了二者明显不同的功能和主治,那么现代的本草专著为何不作天雄、侧子的记载,因此,笔者最起码有如下六个疑问:

     1、现代的乌头所生是否全部为多个以上,而没有独生的“天雄”;那么又是从哪个年xx始产生的种变?

     2、现代的附子之下是否已不派生小如枣核的“侧子”?

     3、现代《本草》专著的学者是否{jd1}相信《经典》杂记所言:乌头独生,药农谓之不吉,全部弃之。所以无法上市?

     4、“天雄”、“侧子”的性味归经和功能主治是否经现代科学研究及临床验证与川乌、附子性味归经、功能主治xx相吻合?

     5、“天雄”是否等于“川乌”、“侧子”是否等于“附子”?

     6、“三建汤”是否属虚拟之汤名?

     以上“天雄”、“侧子”的疑问,因当地无人栽培,实际派生状况无法从实践之中进行考察,现今市场亦无“天雄”、“侧子”的专售,曾电话咨询几位药农,亦不知有“天雄”、“侧子”之说。最让人不能理解的是专业学校毕业的工作人员多数不知“天雄”、“侧子”为何物,因此无法考证,敬请各位专家、同行教正。



郑重声明:资讯 【天雄是什么中药?_说名道姓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