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险自救_秋3班_新浪博客

如何避险自救

    3月23日,福建省南平市实验小学门口发生特大凶杀案,凶手仅花55秒钟就杀伤13名小学生,导致八人死亡五人重伤。面对众多孩子轻易惨遭屠杀的悲剧,除了检讨政府的治安责任,家长和老师不仅要检讨大人保护孩子的责任,还要反思有没有教孩子怎样避险自救的问题。

从报道看,死伤的孩子中,有多名面对持刀的凶手,没有逃跑,没有反抗,几乎没有避险自救的意识。除了用手挡刀外,甚至没有任何孩子使用书包或其他物品挡刀。凶手能够实现平均约4.23秒就杀伤一人(有的孩子被连捅十几刀)的惊人速度,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受害孩子严重缺乏避险自救意识。即使面对的是关在笼子里待宰的羔羊,如果羔羊没有预先束缚,一个屠夫恐怕也很难达到如此高效的杀戮速度,而南平实小门口凶手对付的还是手脚均处于自由状态的孩子呢。

  家长和老师有责任教给孩子避险自救的常识或方法。例如,遇到歹徒或疯子行凶时,怎样快速逃跑或者利用地形、建筑及其他物体躲避,怎样使用书包、雨伞及周围可能适用的物品抵挡凶器,等等。再比如,遇到狗追咬袭击时,怎样下蹲做捡石头准备扔的姿势以吓退狗;遇到车辆直冲过来时,如何侧身躲避或跳开;遇到空中掉物风险时如何规避以及使用书包护住头部;过马路时如何先观察左边是否来车,如何判断和避免斑马线上的风险。

  家长和老师可以根据生活经验对孩子怎样避险自救进行具体指导,包括进行一些模拟训练。学校也可以考虑安排相关的课程,例如遇到突发情况如何疏散等等。

安全教育常识

(一)、父母护卫子女守则

  1、当所有孩子都安全时,自己的孩子才会xxx,要守望相助才能自助、人助、天助。

  2、父母应维持正常的家庭生活作息,注意孩子的行踪、交友等情况,以保障孩子的安全。

  3、平时建立良性的互动关系,当子女发生事情时,才会及时告诉父母协助处理。

  4、相信儿童的直觉,父母要主动倾听子女的感受,勿以为孩子的想象力丰富,或夸大实情而忽略孩子遭到侵害的事实。

  5、允许孩子对大人说“不”,让孩子明白:并非事事都要屈从成人的xx。

  6、让孩子了解各种潜在危机外,更要与孩子模拟情境、充分讨论,熟悉后才能随机应变。

  7、加害者不限于陌生人;可能是生活周遭的熟人或亲友,可能是男性也可能是女性。

  8、如果孩子不幸遭到侵害,要配合学校进行辅导,并重建孩子的信心与安全感。

  9、指导孩子发现人性的光明面,尊重生命,学会爱护自己,关怀他人。

  10、培养孩子健全的身心,共同营造祥和安全的生活环境,让孩子远离暴力、xx等传媒的污染。

  (二)、识破歹徒的伎俩

  儿童天真无邪,易沦为歹徒掳人勒索或性侵害的对象,父母要提醒孩子识破歹徒常用的计谋,防范不幸事件的发生:

  1、人——冒充xx、邮差、师长、父母的友人或请求协助者,接近孩子或闯入屋内。

  2、事——假藉遇到困难,利用孩子的同情心、无助感或贪心等来诱骗孩子。

  3、时——选择过早或过晚、人少或落单的时机下手作案。

  4、地——尾随孩子或藏身在偏僻的巷道、工地、公园角落等地伺机作案。

  5、物——以糖果、玩具、金钱诱骗孩子上当;请孩子喝掺有xxxx的饮料。

  (三)、教孩子学会机警

  让孩子明了世界上大部分的人都是好人,我们要学习互助互爱;但也要防范少数坏人,学会自己保护自己。了解歹徒惯用的伎俩之后,可指导孩子注意:

  1、助人时要保持警觉,必要时找同学结伴同行或请认识的大人帮忙。

  2、看到形迹可疑的陌生人,立刻报告老师或父母。

  3、父母不在家时,不随便开门让他人进入。

  4、绝不乘坐陌生人的车辆,拒绝陌生人的接送。

  5、接听陌生人的电话时,不要让他知道父母不在家。

  6、不要太早到校或太晚回家,天黑时不要外出游玩。

  7、避免单独去人少的地方,例如:校园死角、顶楼、工地、公园、防火巷等。

  8、去公共厕所时,找人结伴同行,避免落单。

  9、不随便接受陌生人的赠与。

  10、学会打求救电话。

  120:呼叫救护车或消防车的电话号码。

  110:请xx帮忙或报案的电话号码。

  11、放学时,若等不到父母来接,应留在学校请老师协助打电话联络家人,不可出校外,或独自回家。

  12、回家进入楼梯或电梯间,如有可疑陌生人,勿先上楼,等陌生人离开后再进入。

  (四)、孩子面对危机的因应之道

  平时应该教导孩子:

  1、如果周遭有人,要大声喊叫,引人注意。否则应避免激怒歹徒萌生杀机,须以保全生命为{dy}考虑。

  2、要冷静与歹徒合作,先取得信任,再运用机智逃离。

  3、找机会逃到人多的地方求救,或躲入商店、民宅。

  4、在公共场所应xxx台人员或向xx求助。

  5、若在大马路上,可以用手敲打路旁停放的车辆,让车子警报器大响以吓退坏人。

  (五)、孩子走失时的处理

  当父母发现孩子走失时,可依下列步骤处理:

  1、立即请求身边的人员协助寻找。要求封锁各出入口彻底清查。

  2、报警,并提供照片或录像带。

  3、动员亲友协寻,并留一人在家守候电话。

  4、透过媒体或儿童福利机构协助寻找。

  (六)、儿童性侵害的预防与处理

  “儿童性侵害”是指:任何人用威胁、暴力、诱骗或其它不正当的手段对待儿童,以达到性骚扰、性接触或发泄性欲的目的。性侵害对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很大,父母应多加防患。

  预防措施:

  1、指导儿童合宜的穿着和言行。

  2、教导儿童正确的性观念,任何人提出的性接触,都要断然拒绝。

  3、让儿童知道身体某些部位是属于个人隐私,别人不可随意触碰的。如:胸部、两腿之间的xx、臀部等。

  4、要儿童学习分辨不同形式的触摸,哪些是可以,哪些是不可以的。如:可以摸头、肩膀,不可以摸两腿之间的xx。

  5、对于不当或不舒服的身体接触,儿童要勇敢说“不”。

  6、让儿童知道不正当的触摸可能来自陌生人或熟人,应避免独自在无人的场所逗留。

  父母如何识别孩子已遭到“性侵害”:

  1.生理方面:

  生殖器官(包括阴部、肛门、尿道)有受伤、疼痛、出血或感染症状。

  行走或坐卧时感到不适。

  处女膜破裂或两腿内侧有xx、淤伤现象。

  2.行为方面:

  异于平常的情绪反应,如:恐惧、退缩、攻击等。

  对异性或特定的成人反应异常,不是过分亲昵,就是极度害怕逃避。

  极力掩藏生殖器官等身体部位。

  孩子遭到性侵害,父母可寻求学校辅导老师协助处理:

  1.维护隐私:处理时,应维护孩子的隐私与尊严,顾及孩子的感受,避免受到二度伤害。

  2.了解事实:鼓励孩子说出事实,并给予支持与安全感。

  3.危机处理:

  (1)保存受侵害的证据。

  (2)安排孩子到医院检查、xx。

  (3)知会当地性侵害防治中心。

  (4)带孩子接受心理辅导。

  4.心理支持:

  (1)倾听、接纳、同理孩子的感受,相信孩子所说的话,肯定他所说的事情真相。

  (2)告诉孩子这件事他没有错,他还是好孩子。

  (3)表达父母的关心,给他温暖与安全感。

  (4)请学校辅导老师配合辅导。

  (七)、校园暴力的预防与处置

  校园暴力事件有大欺小、强欺弱、恐吓及勒索等,包括身体、言语、心理、性的虐待,对孩子的学习与人格发展影响大,家长应多加以防范。

  预防措施:

  1.避免成为校园暴力的受害者

  (1)建立良好的亲师沟通管道,多听多了解,及早发现孩子的问题。

  (2)教导孩子应有的待人处事之道,谦虚有理、尊重、包容才能结交好朋友。

  (3)自己情绪的控制,不轻易被激怒或恐吓。

  (4)用钱,不炫耀、不招摇,不轻易说出家中经济状况。

  (5)往不正当的场所。例如:电动玩具店等。

  (6)交友状况,避免结交不良习性的朋友。

  (7)留意孩子的言行、身体状况。例如:身体有不明伤痕、退缩、变瘦、言辞闪烁、行为异常等。

  2.避免成为校园暴力的加害者

  (1)婚姻暴力与家庭暴力可能养成孩子的暴力倾向,故父母应以身作则,维持和谐讲理的家庭气氛。

  (2)当父母发现孩子有暴力倾向应立即加以制止,免得他误认这么做是被认可的。

  (3)帮助孩子选择有益的电视节目及书籍,避免有暴力性质的内容,以免误导。

  (4)与孩子探讨校园暴力可能须负起的法律责任。

  父母应如何处理校园暴力事件:

  1.受害者父母怎么做

  (1)了解事情的经过,有助于家长对问题的处理。

  (2)勇于揭发事实,将事实报告老师或学校行政人员,退缩或息事宁人只有更姑息加害者。

  (3)与老师共同协助辅导受害孩子,保护他使其免于再度受害的恐惧。

  (4)如何面对暴力,如:不自大、不怯懦、有自信,切勿私下报复。

  (5)让他体会受害者及家长的心情与感受,在他受到应有的惩罚后,给予改过的机会。

  2.加害父母怎么做

  (1)了解问题的原因。

  (2)承认错在自己的孩子,以免助长孩子的暴力行为。

  (3)教导孩子暴力行为的严重后果,及可能涉及的法律责任。

  (4)带着孩子向受害者及其父母道歉,并负起必要的赔偿责任。

  (5)爱与关怀是化解孩子暴戾之气的良方。

  (八)、日常生活中应注意的安全事项

  日常生活中,父母应提醒孩子注意下列安全,并且以身作则:

  1、居家安全:预防歹徒入侵,避免误食xx,注意水电瓦斯,避免烧xx。

  2、玩具安全:购买有“ST安全玩具”标志的玩具。

  3、游戏安全:避免高处嬉戏、跳跃,并注意抽屉、门锁、桌角、锐利刀剪等可能的伤害。

  4、交通安全:遵守在马路上行走及乘坐交通工具之安全规则。

  5、生活安全:远离xx、暴力、xx、xx、烟酒、不良媒体或场所。

  6、饮食安全:多喝开水、在家用餐、不随意吃摊贩所xx的食物。注意包装上的标识,勿食过期或腐败的食品。

  7、疾病安全:患有传染病应尽快就医并在家中休息,以免传染给别人。

  (九)、常见的事故伤害急救措施

  正确的急救步骤可以帮助自己或他人将伤害减至{zd1}。

  烧xx:

  1、冲:用流动缓慢的干净冷水冲洗伤口。

  2、脱:在水中脱下或剪开覆盖在伤口的衣物,但不可勉强撕下已黏住皮肤的衣物。

  3、泡:将伤口浸泡水中,不可刺破水泡。

  4、盖:用无绒毛的清洁布块盖住伤口,不可涂抹药膏或酱油以免伤情更加恶化。

  5、送:立即将伤者送医院救治。

  中暑:

  1、将患者移至阴凉处平躺。

  2、解开衣物散热气。

  3、用水或稀释的酒精擦拭全身降低体温。

  4、尽速送医。

  中毒:

  1、设法查明吞服何种有毒物品。

  2、如果中毒者并未昏迷,而吞服的是清洁剂,给小孩子喝牛奶或生蛋白,切勿喝水或催吐。

  3、立刻打电话叫救护车。

  4、将毒物空瓶或残留毒物交给医护人员,以协助诊断或xx。

  触电:

  1、拔掉插头或关闭总电源开关。

  2、站在绝缘体上(例如:塑料板、木制品),用扫把或木椅将电源拨离伤者。切勿用潮湿工具或金属器物碰触伤者。

  3、送医急救,告诉医护人员触电的时间。

  煤气中毒:

  1、关闭煤气的总开关。

  2、打开所有门窗,但勿开关任何电源以免气爆。

  3、将伤者移至户外,进行人工呼吸。

  4、打电话叫救护车。

  5、通知煤气公司做检修及处理。

  肿胀瘀伤:

  1、立即停止活动,让受伤部位休息、抬高。

  2、赶快用塑料袋装一些冰块或冰水,以毛巾包覆在受伤部位约三十分钟。(冰敷可以帮助血管收缩,减轻内出血所引起的肿痛)

  3、如果冲击力很猛或是扭伤,可能会伤及体内器官或骨骼,应该立即就医。

  4、此外,在家中准备一个“家庭急救箱”,放在家人都知道的地方,定期更换及补充物品,以便不时之需。急救箱内有:温度计、冰袋、剪刀、夹子、棉花、纱布、绷带、OK绷、棉花棒、解热剂、止痛药、肠胃药、眠xx、xxx药膏、碘酒、氨水、药用酒精、紫xx、小型手电筒等。

  (十)、休闲旅游活动的安全

  1、父母辅导孩子参加休闲旅游活动时,除考虑孩子兴趣、体能及家庭经济能力外,首重安全。以下是您要提醒孩子注意的:

  2、外出能先征得父母同意,并说明目的地及返家时间。

  3、遵守交通规则,时时注意交通安全。

  4、确实遵守各户外场所或游乐区之安全规则。

  5、进出公共场所,要留意逃生路线及出口。

  6、没有家人(或父母同意之成人)陪同下,决不可单独去游泳或戏水。

  7、使用游乐设施,应注意安全,以免发生意外。

  8、搭乘交通工具勿将头手伸出车外。

  9、团体活动时,应遵守指示的时间、地点集合,切勿擅自脱队,以免发生危险。

  10、上下楼梯避免拥挤,乘坐电梯注意安全。

  

  亲爱的家长们,请您跟我们一起仔细的阅读这篇文章!一切都是为了孩子!

郑重声明:资讯 【如何避险自救_秋3班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