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让种粮的吃亏: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 铸鼎易,革鼎难;洗却问鼎之心 ...
不能让种粮的吃亏: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 [原创 2010-04-17 08:06:16]   
 

 

不能让种粮的吃亏: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

 

    温家宝总理多次叮嘱“全国大粮仓,拜托黑龙江。”是啊,全国粮食总量的1/10,国家商品粮的1/6,省际间可调配商品粮近1/3都来自这个全国纬度{zg}、无霜期最短、年只能种一茬作物有的县一茬都难成熟的高寒省份。因为高寒,御寒衣物、屋内取暖等生活费支出农民年人均也要3000至5000元。所以,这里比其他粮食主产区的农民生活更加困难和艰苦。孩子上不起学,大人看不起病。因子女考学或家里有返贫、致贫的家庭在不断增加。春耕时节,到乡走走,发现家家靠xx种地,对种粮缺乏热情和积极性。长期看,对国家粮食安全是很危险的。

    种粮的人、种粮的地区现在还是吃亏,这种情况主要是国家政策造成的,也必须依靠国家的政策才能很好很快地解决。

几十年来,粮食主产区特别是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的农民为我国在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环境下保持社会政治稳定,为加速国家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都付出了难以计数的巨大牺牲和代价,做出了彪炳史册的重大贡献。这是全国城乡百姓子孙万代都不会忘记的。比如,至2005年取消农业税和实施粮食补贴前,仅黑龙江省就累计调出商品粮8930亿斤,在连续50年上缴农业税外还承担“剪刀差”达2500多亿元。长期的入不敷出,致使粮食主产区现在依然发展滞后(农民收入和地方财政都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是对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政治稳定巨大的潜在威胁。进一步激发和调动粮区和粮农的种粮积极性,长久可靠地保证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就必须使粮食主产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走在全国的前列。但是,现在这些地区的发展依然比较滞后(农民收入和地方财政都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对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政治稳定构成了巨大的潜在威胁。粮食主产区又好又快发展,既是全国人民的生计之本,更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根基。为此,我建议,国家支持粮食主产区特别是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率先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

    粮食主产区以生产粮食作为产业取向是国家确定的。这些地区几十年来承担着为国家生产粮食的历史责任和政治义务。在市场机制的效能xx呈现和经济全球化不断加深的今天,这些地区的地方政府和农民依然难以行使选择产业方向的自主权,无法按照比较效益的原则、依据市场供求的变化趋势去选择发展经济效益高的非粮产业。近三十年来,不种或少种粮食的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快,城乡差距越来越小,农民已经像城里人一样住楼房开汽车了,他们分享到了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成果。这就不可避免地对粮食主产区造成巨大的心理冲击,不可避免地要挫伤种粮人的积极性。巩固粮食播种面积、守住18亿亩耕地的红线,单靠行政指令或农民奉献精神是难以持久的。国家如果不支持粮食主产区率先发展起来(至少不能落后),不仅粮食安全难以保证,社会政治稳定也存在不容忽视的巨大隐患。这是一个国际社会都已经特别xx的重大问题。我们必须未雨绸缪。

    粮食主产区都是“三农”问题突出、城乡二元结构十分明显的地区。这些地区,长期以粮食生产作为主业,没能为地方发展工业和城市基础建设提供必要的积累,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步伐明显滞后。非粮食主产区工业化、城市化程度高,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援农村”的基础和能力,而粮食主产区却面临着一方面加速工业化、城市化无法从“三农”获得积累,另一方面粮食低效益又加重“三农”的反哺需求的双重资金瓶颈。在这种情况下,粮食主产区与其他地区的发展差距必然越拉越大。只有依靠国家的大力支持,粮食主产区才能实现加速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同步跃升和协调推进,在城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不断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村,而粮食主产区是重中之重,难中之难。重在粮食安全,国家命脉;难在既没有积累,又别无选择。如果任凭市场机制配置资源和要素,必然使粮食主产区失去生产粮食的内在动力,动摇国家粮食安全的根基。现在,我国的财政情况,已经xx有能力通过有效的宏观调控使粮食主产区的农民感受到种粮不吃亏,通过公共财政的调节和补偿机制让粮农吃上世代以粮为业的定心丸。国家支持粮食主产区的加快发展,也是xx农村消费市场、扩大内需的必然选择。如果现在不抓住有利时机支持粮食主产区加快发展,把粮食安全建立在粮食主产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将会造成无法纠正和挽回的历史性失误。所以,国家应把重点支持粮食主产区加快发展、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作为当前“三农”工作的重点,作为协调推进全国的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主攻方向。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地把“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作为全党全国三农工作的核心任务。这是用科学发展观分析解决我国现阶段体制性结构性问题的根本举措,是具有全局意义和历史意义代化的重大战略决策。落实好党中央的这一决策部署,关键是如何支持粮食主产区率先转变发展方式,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要监督落实党中央这些决策部署的落实情况,并进一步完善对粮食主产区的支持和优惠。{dy},国家要选择粮食比重高、播种面积相对集中、产能增长潜力大的地区,进行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试点和示范,综合运用政策激励、体制创新、信贷扶持、财税优惠等配套措施,力争用三年左右时间使粮食主产区加快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跟上全国的现代化步伐。第二,国家对粮食主产区的利益补偿资金,对产粮大县的奖励补助资金,粮食风险基金等,应在大幅增加额度的基础上捆绑使用,并适时出台依商品粮调出量核发的产粮大县城镇化建设补助资金、农区工业化补助资金、粮食储运设施建设资金等新的支持手段,切实发挥激励效应和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的作用。第三,对因国家调控粮油等副食品价格而收入受到影响的粮农企业和农民, 要及时核算减损实情,给予合理的补偿。应急调拨的粮油等农副产品要应由中央财力来贴补市场差价。要逐步施用市场经济的手段来调控粮油供求关系,稳步推进粮食购销体制的市场化改革。这样种粮的地区和粮食企业才能按市场机制使效益和利润水涨船高。否则,种粮吃亏的情况只要存在,就难以保证国家的粮食安全。

(作于2010年2月,准备两会提案时思考了这个问题)

我最近在玩和讯财经微博,很方便,很实用。
一句话,一张图,随时随地与我分享理财心得与亲历见闻。
点击以下链接xx,来和我一起玩吧!

郑重声明:资讯 【不能让种粮的吃亏: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 铸鼎易,革鼎难;洗却问鼎之心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