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孩子该不该上特长班?_rain0102_新浪博客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学博士  钱志亮

  儿童心理学博士  陈学锋

  家长医学博士  周菲

 

■特长班的实质是应试教育

    (似乎这个论点已经过时了,这篇文章毕竟04年的讨论了,据统计目前可喜可贺的是90%的家长让孩子学特长是为了让孩子全面发展)
    钱志亮:一个孩子接受还是不接受特长教育,应遵循两条原则:一是学有余力。如果孩子在学校的功课都很吃力,还去接受特长教育,就像一个成年人本职工作还没有做好就去捞“外快”一样,肯定是做不好的。二是有兴趣,离开了兴趣,特长教育基本上是无意义的。现实当中,根据我的调查,参加特长班学习的孩子,能本着这两条原则的少之又少。可以说,大多数孩子的特长学习与兴趣是脱离的,更有许多孩子在业余时间奔波于各种特长班时,他们感到的是疲劳。

    可以说,掌握一门特长的立意是好的,但是为什么许多孩子在特长学习中得不到乐趣呢?更主要的是,为什么即便家长知道这种状况,还要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特长班呢?
    盲从是一个原因,别人家的孩子学了,而自己的孩子不学,怕耽误了孩子。于是不管孩子有没有兴趣,是否适合,别人学什么咱也跟着学什么,社会上流行什么咱就学什么。
    学校的片面取材是第二个原因。钢琴10级证书或是某某杯数学竞赛的获奖证书,是许多重点中学招生的一个条件,由于社会给特长赋予了太多的含义,加之家长的功利心,致使特长学习在某种程度上成了家长的指挥棒。

    家长在心态上对课程改革不适应。由于课改将过去教学中繁难偏杂的内容去掉了,许多家长片面地认为教学要求降低了,于是在课外给孩子加码,有的带孩子投向艺术班,有的则扎进了奥数班,他们以为这样便可以训练孩子的思维,可实质上这往往禁锢了儿童的发展。
    另外,社会风气浮躁,不少人急功近利,都对家长追逐特长班有影响。

    从此我们可以看出,特长班的学习与其本意已相去甚远,当中太多的功利心使特长教育的实质成了应试教育。

  周菲:我很认同钱博士的意见。特长学习关键在学有余力,兴趣为先在这样的前提下进行特长学习,孩子是会受益终生的。
    我的女儿出生在美国,3岁时我将她带回国,在中国经历了幼儿教育和小学一至三年级的教育,目前她在美国读小学四年级。从她上幼儿园开始,我就开始给她报各种各样的学习班,由于考虑到还要去美国,我给她报了英语班,当时我没有选择双语教育,因为我更想让她打下一个很好的中文底子。另外,我还先后给她报了艺术体操班、游泳班、影视表演班、美术班和国际象棋班,同时还让她学习钢琴和古筝。有朋友说我是“摧残”孩子,但我不这样认为,因为我是有底线的:一是参加一切学习的前提是:孩子喜欢;二是我没有给自己和孩子提一个非要完成的指标。在我看来,学习一些特长,是为了丰富孩子的生活,建立对生活的情趣,我并不强迫她。比如说,我给她报了一期影视表演班,她上完一期后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兴趣,我就没有给她报第二期。有一阵,她迷上了国际象棋,吵着闹着想学,但国际象棋班和艺术体操班的时间冲突了,虽然我觉得她练了那么长时间艺术体操停下来有些可惜,但最终我还是给她报了国际象棋班。

    我女儿去年去美国读书,英语不太行,压力很大,我担心她会失去信心。令我欣慰的是,她竟在学校受到很多学生的崇拜,还成为学生会的干事,这是因为她在艺术和运动上表现出的才能。她画画很好,钢琴弹得不错,棋下得也有板有眼,常常杀遍全班{wd}手,运动上更不用说了,她那花样百变的跳绳让同学们十分佩服。她多方面的才能还弥补了语言方面的缺陷,美国学校语文课经常有这样的内容,根据所做的作业再画一幅画或是做一个立体手工,她的语言表达能力目前很有限,但是画画和手工却是强项,老师常因为这个给她满分,这对提升她在语文学习上的信心很有帮助。

    也许有人觉得我女儿是一个天生多才多艺的人,其实并不是,她离专业化的发展还有很大的距离,她只是比别的孩子多了一点专业化的培养,但我觉得这就很好了。她学的东西能给她带来快乐和自信,能让她更积极地享受生活,这就是我的目的。如果她能在某项才能上发展成材,我会很高兴,如果没有,我也高兴,因为这不是我的目的。

  ■孩子的兴趣和意愿是关键
  陈学锋:我觉得周菲家长说的所谓“底线”是非常重要的。对一个孩子来说,最要紧的在于是否生活在一个可以让他选择的环境中,是否是在一个积极、民主、自由和有松度的环境下,主动地想尝试什么。这是孩子的基本权利。但是现实中,我们许多家长因为急功近利,不去关注孩子的兴趣所在,以自己的意见代替孩子的意愿,无情地抹杀着孩子的主动性。

    因此,我们必须静下心来思考:我们究竟想要一个什么样的孩子?是没有什么特长但凡事主动热情的孩子,还是一个有一些特长,却丧失了主动和热情的孩子?我们究竟想给孩子什么?是短期的让孩子学会仨瓜俩枣,还是长期的对孩子的发展有建设性的东西。

  ■特长教育不是素质教育

    常听到家长这样表述他们的意见:“孩子就知道瞎玩,还不如让他正正规规地上个班呢。”在他们看来,给孩子上特长班,是对孩子进行素质教育。你们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

  陈学锋:这种想法正是家长们忽视孩子的愿望而热衷于特长班的症结所在。在许多家长看来,他们选择的“玩法”会比孩子自己选择的高明。事情果真如此吗?

  表面上看,家长选择的“玩法”确有“高明”之处,这种“高明”在于孩子在一定的时间里会掌握一定的技能,如认了很多字,会弹几支曲子,或是算一些难度颇高的算术题,但是正是这种急于看到结果的“高明”,正在使家长走入一条漠视教育基本规律,追求枝节问题的道路。

  我认为,家长们要充分重视孩子们的“瞎玩”,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瞎玩”对孩子健康成长也有很大的作用。同时,亲子游戏,家人共处的时间,对孩子也同样重要,如果因为孩子特长班的学习将一家人的xx时间切割得乱七八糟,而没有团聚的时间,也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

  周菲:目前国内提倡素质教育是一件非常好的事。但我和一些家长聊天的时候发现,他们把学习特长和素质教育混在了一起,很多人为特长学习冠以“提高素质”的名头。我的看法是特长学习只是一些才能和技艺的学习,提高了孩子某些方面的素养,而素质教育却是如何通过教育手段让孩子从一个自然人转化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的过程,强调的是社会责任感和道德力量,这个过程不是孩子学一门乐器或是学画画、学下棋就可以完成的。

  因此,关于特长学习,我的经验是:家长首先要有一个好的心态和一个正确的态度,这样的话,特长学习对我们和我们的孩子而言就不是负担而是一份快乐。另外,进行特长学习的同时,我们不要将其和素质教育等同起来,这样才不会忽视孩子其他方面的发展,才会让我们最终培养出一个德才兼备的孩子。

  钱志亮:教育,包括特长教育,应该是净化人的心灵,塑造人的思想的,给孩子的应该是一种基本的素质,而不是让孩子们学会一些雕虫小技,然后去应付考试,但是今天却落入了这种俗套,成了这样的工具。

  这不由得让我们思考,我们的教育究竟应该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我认为xxx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给了我们答案:即有一种精神(民族精神),两个核心(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三种素质(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健康),四个领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认为这样的“全面发展”才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责任。

  ■家长真正该做什么


  陈学锋:从某种程度上讲,对一名孩子来说是不存在“应该”或是“不应该”上特长班这个问题的,从教育的角度讲,特长班只是一个资源。我们能提供给孩子的资源很多,诸如人际交往、伙伴交往等等,特长班只是其中之一,家长和孩子有权利选择利用或是不利用这个资源。

  所以,问题的关键不是孩子上不上特长班。如果一个孩子在符合其兴趣和愿望的情况下去上特长班,这个特长班就上得有意义。关键是我们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孩子,我们有没有关注他的意愿,有没有提供给他一个可让他选择的环境。

    看到这些讨论,我很感欣慰,我感觉从女儿学特长来看,路子还是对的,不错的感觉。转:孩子该不该上特长班?

郑重声明:资讯 【转:孩子该不该上特长班?_rain0102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