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科学下第九课通电线圈(二)

六科学下 第九课 通电线圈(二)

2010-04-23 17:03:50 阅读7 评论0 字号:

教学目标:

1、继续对电磁铁的特性作假设性的解释;会设计简单的实验记录表和试验报告。

2、让学知道电磁铁也有两极,它的两极是可以改变的,影响磁力的大小的因素。

3、培养学生的制作能力、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制作带有创作性的科技作品——电磁起重机

教学重点、难点:电磁铁也有两极,它的两极是可以改变的,影响磁力的大小的因素。

教具准备:磁针,做好的电磁铁,电池,铁钉、大头针或回形针,带绝缘皮的细导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提出问题

1、上节课我们研究了如何做一个电磁铁,知道了电磁铁的一个特性是什么?让学生说一说,加深理解。为学习新课打下基础。

电磁铁还有一些特性,你收集到了吗?课下让同学们搜集有关电磁铁的特性资料,拿出来让我们交流一下吧。(学生交流)磁极和磁力的大小

2、这节课就继续研究电磁铁的有关特性。

板书课题:第九课通电线圈(二)

一、        实验探究  究电磁铁的磁极

1、同学们猜想:磁铁都有南、北两极,电磁铁是不是有南北两极呢?

怎样弄清电磁铁有没有南、北极呢?

我们如何验证呢?讨论方案:用磁针进行判断,如果电磁铁靠近磁针会发生相吸或相斥现象,则判断有磁极。

填写实验报告

找出电磁铁的两极,做好记号。

我们通过实验知道了电磁铁也有两极,那么它的磁极是不是可以改变呢?怎样来验证?

2、改变电磁铁的磁极

猜想:能不能改变电磁铁的磁极

方案:改变电池的正负极,看电磁铁的两极有没有变化。改变电线的缠绕方向,看电磁铁的两极有没有变化。

填写实验记录:

3、师小结:电磁铁的两极会改变,电池正负极方向改变或绕线方向改变都会改变电磁铁的磁极。

三、究电磁铁的磁 做一个电磁起重机

1、我们研究了电磁铁的磁极,请同学观察现象。教师演示:电磁铁吸大头针。请同学们数一数大头针的数量。如果让它吸更多的大头针,你有什么办法,请同学们猜想下,学生进行交流。

2、验证猜想;交流方案

1、在铁钉上缠绕一定圈数的绝缘导线,然后串联不同数量的电池,分别观察吸起大头针的数量。

2、在同一个铁钉上先后缠绕不同圈数的漆包线,然后串联相同节数的电池,分别观察吸起大头针的数量。

实验名称:电磁铁的磁力

材料:电池、带绝缘皮的细导线、铁钉、大头针或回形针。

 

实验结论:

1、串联电池数量多的电磁铁,吸起的大头针多,说明它的磁力大一些。2、缠绕圈数多的电磁铁,吸起的大头针多,说明它的磁力大一些。

四、拓展延伸

电磁起重机是怎样工作的。(阅读21页资料卡)

四、课后践行

课下了解磁悬浮列车的原理。

板书设计:          第九课 通电线圈(二)

                      电磁铁的磁极

                      电磁铁的磁

作业设计

一、        填空题。

1、电磁也象磁铁一样有_南北两极_

2、电磁也有两极,,而且是可以改变的。改变_电流的方向_或改变_

线圈缠绕的方向_,它的两极就发生改变。

3、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也是可以改变的,增加电池的数量__,增加__线圈的匝数可以改变电磁铁的磁力。

4、电磁起重机就是利用_通电时产生磁性的_特性来工作的,

5、如果电磁铁和磁针的北极相吸,那么电磁铁的这一方是__极。

6、电池的数量_越多(越少)_,电磁铁的磁力_越大(越小)

二、选择题。

1、只改变电磁铁线圈的缠绕方向,这时电磁铁(  A    )。

A、南北极改变     B、南北极不变      C、磁力强弱发生变化
2、如果想增加我们做的电磁铁的磁力,下面哪种做法不正确。(B  D
A、增加电磁铁的线圈匝数。
B、改变电流的方向。
C、增加电池的数量。
D、改变线圈的方向。    

三、简答题。

1电磁铁有哪些性质

答:(1)电磁铁通电后会有磁性,断电后磁性消失;(2)电磁铁有两极,而且两极可以改变(3)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导线缠绕的圈数有关系,圈数越多,磁力越大;也与电池的多少有关系,电池越多,磁力越大。

2、电磁起重机是怎样工作的?

答:电磁起重机的主要部分是电磁铁,它是利用电流的磁效应原理搬运钢铁物品的机器。当接通电流时,电磁起重机产生强大磁场,吸起钢材,运到目的地,断开电流,磁性消失钢材就落下来。

 

 

反思:电磁铁的性质(二)比较难理解,教学时,应多实验,光让学生讨论,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所以在上课前要做好老师濱示实验的准备。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导线缠绕的圈数有关系,圈数越多,磁力越大;也与电池的多少有关系,电池越多,磁力越大的实验要做成功好让学生明白道理。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推荐阅读-->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六科学下第九课通电线圈(二)】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