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议题:信任危机_宁波晚报博议_新浪博客

投稿邮箱:

截稿时间:4月15日上午8时

 

          ——————————————相关新闻——————————————————

 

 失之交臂的真奖品寄过来了
专家认为社会信任危机要用强力扭转
 
  本报讯 本报4月9日报道了我市的一位朱先生把银行的中奖通知当做骗局,与奖品笔记本电脑失之交臂的事情。昨天,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给记者来电,解释了事情经过,表示将尽快把奖品送到朱先生手中。

  昨天上午,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李小姐给记者来电,反馈了事情的调查结果。针对朱先生的疑问,李小姐解释说,此次活动是全球第二大信用卡组织万事达国际组织联合国内多家银行开展的,奖品也是由这个组织提供的。活动是从去年年底开始的,这次中奖人数有上百人,活动情况在万事达国际组织的网站上有介绍。之所以在电话通知中要求客户提供身份证复印件、信用卡号和手机号,是为了防止持有手机者并非持卡人的情况出现,而这种情况以前确实出现过。至于为什么告诉客户没必要向客服核实,是因为这次活动是信用卡中心操办的,银行的客服可能不知情。至于为什么在朱先生事后反映情况后,问题未能及时得到解决,是因为工作中相互衔接不够,有的工作人员只知道朱先生放弃的结果,并不知其中的原因。李小姐说,将尽快把奖品寄送到朱先生手中。

  在给记者来电之前,银行方面已和朱先生进行过沟通。朱先生告诉记者,他对银行{zh1}处理问题的态度表示认可。

  记者了解到,遭遇此类情况的还真不少。今年2月8日,大庆的一位王先生收到一条手机短信,短信内容大致是恭喜王先生成为某xxx豪礼惊喜连连中奖客户,请王先生携带身份证、xxx去领奖品,咨询号码是一个手机号码。王先生当时很怀疑,拨通了该银行全国客服电话。接线员告诉王先生,千万别相信,这条短信肯定是假的,如果真是银行发的,咨询号码应该是全国客服号码。这个回答很令王先生信服,他也就没有再进一步核实。过了半个月后,王先生才了解到,这个中奖信息竟是真的,中奖活动是本地银行自己搞的,总行并不知情。

  今年1月,无锡的一位华女士,接到江苏影视频道的一条短信,说她中奖了。奖品包括笔记本电脑、3G手机、液晶电视、电动车等,相当丰厚。此前,华女士曾通过热线电话和短信方式参与过江苏影视频道的活动。但接到中奖短信后,她拒绝去南京领奖,认为这种“天上掉馅饼”的事多半是骗局,直到节目组将奖品送上门来她才相信。

  去年10月,国美上海推出“零消费送奔驰轿车”营销活动,付小姐得了大奖,奖品是一辆价值33万元的奔驰轿车。可通知付小姐时,她一听说中奖就挂了电话,主办方无法送出奖品,不得不登报声明。

  针对这种现象,宁波大学法学院肖东波教授认为,这折射出目前社会的信任危机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仅靠法律制裁和道德自律已很难扭转,需要在法律和道德层面之间,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快推行社会信用制度建设。无论是个人和单位,一旦在信用上出现问题,都要让他背负耻辱。

  如何辨明中奖通知是真是假?晚报律师团成员、浙江红邦律师事务所姚善挺律师认为,可以把握这么两个原则:{dy},不管是什么中奖信息,你如果没有参加过就是假的。第二,只要先让你寄钱的都是假的。

  (记者 姜恒)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4月15日议题:信任危机_宁波晚报博议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