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原市原州区农机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橙子的日志- 网易博客

固原市原州区农机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2010-04-15 10:29:59 阅读314 评论2 字号:

固原市原州区农机总动力为29.95万千瓦,拥有各类拖拉机8696台,配套农机具12620台套,配套比为1:1.5。完成机耕87万亩,机播58万亩,机械化收割19.8万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为41.5%。随着国家和自治区对农机社会化服务工作重视程度不断加强,我区已建设有区(县)、乡两级农机化技术服务体系,初步形成了以县农机中心为龙头,乡镇农技综合服务中心为纽带,村及农机户为主体的农机化服务网络。全区6镇5乡3个办事处。193个行政村,1149个自然村,17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43.5万人,总面积2755.5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149.8万亩。

一 、体系建设情况

固原市原州区设立农业机械化推广服务中心,是隶属于农牧局的集农机化管理、监理、技术推广和服务为一体的公益性事业单位,现有在编人员27人,非在编人员15人,其中高级农机工程师3人,农机工程师10人,畜牧师1人,农业经济师1人,农机助理工程师18人,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的74%以上;每个乡镇均设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站1个,有农机技术人员   名;全区有农机化合作服务组织6个,农机化服务公司    个。

资金投入主要来源渠道是:一是国家财政拨款,主要负担人员工资;二是争取农机化项目资金;直接用于公共服务的资金和比例很少;基层一线农机化公共服务从业人员均建立了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

发展情况:一是区农机部门组织、鼓励本地的农机大户、农机服务组织成立农机作业服务队,按农时季节,在本村、本乡和邻近乡村开展耕、种、收、脱、运等农机作业,做到“三统一”,即统一联系作业,统一收费标准、统一调配机具。二是区(县)农机部门,利用本单位的技术人员,到重点乡镇开展耕、播、收、脱等作业,同时示范推广马铃薯机械化种植收获、保护性耕作等新技术、新机具,并建立大面积连片示范区田。

二、工作成效与经验

1、开展田间机械化服务

机深翻、机械化播种、机械收割、机械脱粒技术是行之有效的粮食增产技术,是粮食生产的基础。农机服务部门组织农机科技人员深入基层,围绕粮食生产的主要环节耕、耙、播、收工作,做好农机具的检修和技术跟踪服务工作。大力扶持和积极鼓励发展形式多样的农机耕播收跨区作业服务队(如马铃薯机收作业队),提高了农机具有效利用率,扩大作业面积,增加了机手收入。

2、立足区情,围绕结构调整,开展农机技术推广工作

依据自然条件优势和我区农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以马铃薯优势农业品为支柱,发展马铃薯产业为重点,加快农业机械推广应用步伐。我们围绕农牧业结构调到那里,农机就调到那里,服务跟着调整走的原则,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有选择地进行重点发展、重点突破,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农机化区域发展新格局。

 3、加强农机信息和宣传工作

多年来,农机部门围绕农机化节本增效新技术、新机具,及时发现、总结、完善、推广各地好的经验和做法,大力宣传农机化在农业生产中的优势和作用。利用宣传版面、电视、广播、录音、发放资料和张贴标语等形式开展宣传。

4、加强农机技术培训工作

 农机部门结合农时季节,围绕粮食生产中心工作,组织农机科技人员深入村镇,对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所需的农机技术和配套机具进行现场作业演示、培训和跟踪服务活动,使农机科技知识和技术服务深入到田间地头,为全区培育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致富带头人,让农民切实体会到科技带来的实惠。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区各类农业机械数量明显增加,各种农机大户、农机作业服务合作组织逐步兴起,初步形成了以政府引导、农民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农业机械化水平逐年提高,为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全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体制不顺,职责不清。区(县)上的农机部门归区(县)农牧局统一管理,而乡(镇)技术人员的工作精力放在包村搞行政工作上。特别是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含农业、农机),由乡政府和农牧局双重管理,实行“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管理模式后,农机专干不专,人员缺少的现象较为突出,基层农机管理功能不强,农机专业技术力量薄弱,技术服务跟不上农机发展的需求。

2、乡镇农机部门工作条件差。工作场所简陋,工作条件差,无设备、无场地,现乡镇农机站均不存在。

3、专业技术力量薄弱。农机队伍知识老化,非专业人员比例大,全区各级农机专业技术人员中非专业人员占30%以上,加之知识老化等问题,对农业机械化发展、推广使用科学技术普及等工作带来了一定影响。

4、服务网络还不健全。由于没有健全的乡、镇农机服务站,因此,县站“中枢”纽带作用难以发挥,乡镇“骨干”的作用更谈不上,导致基层无腿,服务下不去。虽说现在家家户户基本上都有农机,但因为乡镇农机部门服务跟不上,从而引导农民购置和使用农机新机具的力度就不够,如拖拉机除翻地、运输外,基本闲置在家,农机的利用率和经营效益低。

5、农机服务的组织化、专业化程度低,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到2009年底,全区农机作业服务组织仅有6个,农机作业服务零散无序,分散经营造成农机市场无序竞争,农机作业质量低,农时季节难保证,运行不能规范,管理比较混乱,社会化服务能力不强,直接影响着农业机械的利用率和作业效率。在农机化服务体系中,区、乡两级农机服务网络严重缺乏服务手段,村一级处在断腿状态。特别是在农机具作业过程中更显得无所作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管理体制不顺,导致乡镇农机管理涣散;二是农机市场监管不力,农机经营、维修无序发展,处于自流状态。

6、农机化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发展步伐缓慢。原州区是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地方财政对农机化无力投入,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机化科技推广、试验示范、项目建设、技术培训及服务体系建设的大力开展。由于农机购置补贴总量有限,补贴比例偏低,加之农民的购买力不强,多数农民还是难以筹措资金,政府补贴资金还不能满足人们购机愿望,以致放慢了购机步伐。一些机具价格较高,即使享受国家购机补贴政策,农民还是没有购买能力,不能很好地提高农民购机的积极性。同时,示范园区建设资金紧缺,不能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四、发展思路

(一)有利因素

一是中央和地方党委、政府重视农机工作,实施了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激发了农民购买农机的积极性。

二是农民迫切需要发展农机,由于城镇化和工业化不断推进,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造成农业生产成本不断上涨,农民迫切需要安全、高效、低耗的现代农业机械替代。特别是农机化在节约水土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转移农业劳动力、抵御自然灾害、优化农业生态环境等方面,都具有人力所不能及的特殊功能,受到农户的普遍欢迎。

三是农村经济实力增强,农民可支出收入增加,社会投入农机的力量加大。

四是农业结构调整带来农机需求多样化。

(二)不利因素

一是农机本身比较效益低,农机投入回收期长,造成经济效益低,影响各方面投资农机的积极性。

二是土地相对不集中,农机作业效率低,特别是科技含量高的先进农机具一时难以适应。

三是农业基础设施脆弱,机耕道路建设滞后于农机的发展。

四是服务体系不够健全,尤其是乡镇农机队伍不稳定。

(三)发展方向和主要目标

 1、理顺管理体制,稳定农机队伍。

按照转变职能、理顺关系、完善机制、精简优化人员的原则,切实加强农机机构和经营机制的建设。从有利于农机化事业出发,各级农机管理服务部门要全面履行农机管理执法、农机具和技术推广、农机培训教育、农机经营服务等四大职能,积极认真做好农机化工作。把关系理顺,把工作做好。各级农机管理服务部门的财产应依法得到保护,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随意侵占平调农机服务部门的资产。

2、培育新的服务组织,开拓新的服务领域。

兴办包括股份合作制在内的各种所有制形式的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农业机械协会,培育产业群体。利用国家和自治区农业机械购置补贴项目资金,购买科技含量高,配套系列化的作业机械,重点扶持农机大户、农机服务组织,组建农机协会,在农机部门组织引导下,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扩大跨区域作业的规模与范围,提高组织化程度。为此,要做到4个必须:

 ⑴必须建立专业化的跨区作业服务队。以县(区)为单位,把有限的农业机械(马铃薯收获机)组织起来,利用南、北、东、西农作物成熟的时间差,进一步开展有序的跨区作业,这样既解决了农机忙闲余缺调剂,又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取得社会、经济效益双赢。

 ⑵建立形式多样化的专业化公司。根据我区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建立个体、股份合作、集体等形式的专业化农机服务公司,开展租赁、上门服务等多种服务形式,xxx地进军效益农业和特色农业,突破原先单一为粮食生产服务的模式,向农副产品深加工、储藏、保鲜等领域拓展、深入。

 ⑶建立群众团体的农机手协会。在充分尊重农机户自主权、xx自愿互利的原则下,由管理部门牵头,将各种不同类型的分散的个体私有农机业主广泛组织起来,加入协会实行机组合理配套,提高组织化、系列化程度。内部协调分工,合理编组配套作业服务,对外承接业务统一收费标准开展服务。既解决部分地方有机无活干,部分地方有活无机干的实际问题,适应新形势的需求,提高农机的利用率,兼顾少数农机户的利益,实现共同经营、共同致富等,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小型农机具盲目发展。

3、搞好体系建设规划,提高队伍素质。

 农机服务组织是农机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经济载体。是涉及农、林、牧、付、渔、工、商、建等的一项社会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因此,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要有明确的目标。进一步理清农机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做到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稳步推进。

当前,首先要着力提高区(县)一级建设水平,使其成为规模适度,功能健全,设施配套,能够承担新技术和机具推广,农机成人教育、农机技术鉴定,农机管理组织,农机行政执法等系列化服务的龙头。

其次加强乡镇一级建设,重点是搞好五有(有一支队伍、有工作场所、有服务设施、有服务实体、有试验示范基地)站建设,向社会化服务,实体化经营、企业化管理方向发展,建成农机化服务的基地,发挥中坚骨干作用,

第三积极完善巩固提高村组一级,使其成为一方服务的主体。

第四要大力发展、积极培育新型农机专业户和股份制组织,使农机化服务向产前、产后拓展延伸。

第五要有计划地开展对农机科技人员的继续教育,定期分批进行轮训,进行知识更新和“充电”。要建立和健全竞争激励机制,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不断吸收“新鲜血液”充实农机队伍,优化结构,不断提高农机科技创新的能力和增强农机科研人员的工作责任感。

4、优化政策环境,增加农机投入。

 增加农机化投入要走以国家扶持投入为导向,集体和个人投入为主体,社会、工商资本投入为补充的多种渠道、多元化的路子。一是要积极争取各级政府从政策上对农机服务体系建设的扶持。二要坚持国家、集体、个人共同投入办农业机械化的方针、提供优惠条件,实行政策倾斜,服务农村、农业、农民,以达到兴机富民计划的有效实施。三要切实保障和改善农机人员的生活福利待遇,真正解决农机管理服务人员的后顾之忧。四要在完成国家赋予的公益性职能的前提下,各级农机服务组织要坚持“以服务为主,综合经营”的方针,积极鼓励广大农机管理服务人员开展各种农机技术承包、技物结合的有偿服务和兴办各种经济实体,壮大自身实力,进一步增强服务功能。

5、发展农机销售、维修等服务市场,培育和壮大市场主体。规范维修行业,提高维修服务水平。

五、对策建议

建议国家出台扶持农机化社会化服务的优惠政策,在农机购置补贴、农用柴油、种子、化肥等农用物资方面给予扶持,鼓励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发展。逐步实现机构网络化、队伍专业化、服务社会化、管理科学化,促进科技进步,使我区农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推荐阅读-->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固原市原州区农机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橙子的日志- 网易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