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六大考古新发现之一(江西高安市华林宋元明造纸作坊遗址)_墨寒 ...

参考:

新华网南昌1月14日电(记者 沈洋)“江西高安市华林宋元明造纸作坊遗址”被中国社科院考古所评为2009年六大考古新发现之一。专家认为,这是中国发现的时代最早的造纸作坊遗址,遗迹反映了从伐竹到制浆的一整套造纸工艺流程,可以再现《天工开物》中描写的造竹纸情景,对探讨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的发展史有重要价值。


    高安市华林宋元明时期造纸作坊遗址,位于江西省高安市华林风景名胜区管委会东溪行政村的周岭自然村,与明代xx科技史著作《天工开物》的作者宋应星的家乡奉新县仅有一山之隔。

    造纸术是中国人引以为傲的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但一直以来,由于只有文献记载而没有实物印证,导致学术界对中国造纸史上的诸多问题争论不断。因此,华林造纸作坊遗址的发现,令考古界十分兴奋。

    据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介绍,华林造纸作坊和水碓遗址分布面积有5平方公里,其中经过发掘的福纸庙作坊遗址分布在一块近似鱼形的梯田上,东西长55米,南北最宽18米,面积近千平方米。

    据造纸遗址考古领队、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肖发标介绍,华林宋元明造纸作坊遗址考古成果创造了三个之最:首先,这是目前中国发现的造纸遗迹最多的遗址。在福纸庙作坊遗址发掘的650平方米范围内就发现了各类与造纸相关的遗迹共28个,还在周岭村和西溪村各清理水碓遗址7座。

    其次,这是目前中国发现最全的造纸遗址。福纸庙作坊发掘区揭示出的沤竹麻塘、蒸煮竹麻留下的大片红烧土、堆石灰留下的粗砂土、烧灰碱的灰坑、拌灰与晒料的工作台、清塘形成的尾砂坑、接水管、排水沟、储水坑以及抄纸房遗迹和附近的水碓遗迹,反映了从伐竹到沤料、煮料、腌料、舂料、配药制浆直至抄造成纸的一整套制纸流程,再现了《天工开物》中“造竹纸”之“斩竹漂塘”和“煮楻足火”中的情景。

    同时,这是目前中国发现的时代最早、延续生产时间最长的造纸遗址。福纸庙作坊发掘区揭示了宋、元、明三个时期的造纸作坊遗迹,地层叠压关系清楚,是目前中国发现的时代最早(南宋)、延续生产时间最长(南宋、元、明)的造纸作坊遗址。

    华林宋元明造纸作坊遗址是在2005年江西省开展的第三次全省文物普查时发现的。2007年9至10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高安市博物馆联合组成考古队,对华林造纸作坊遗址进行了{dy}期考古发掘。

    肖发标介绍,{dy}期考古发掘,初步明确了华林造纸作坊遗址的年代和古代造纸工艺流程,对古代劳动人民利用水力资源和机械制造的水平也有一定的了解。

    2009年10至12月,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高安市博物馆再次联合组队,对华林造纸作坊遗址展开了第二期考古发掘工作。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樊昌生介绍说,第二期考古发掘工作取得丰硕的成果,不仅弄清了造纸作坊遗址的整体布局状况,更加完整地再现了明代造纸作坊遗址的工艺流程,而且弄清楚了水碓从用于舂米、加工粮食到应用于造纸、制瓷等手工业的形态演变。此外,对华林造纸的规模与商贸路线有了更多了解。

    国家文物局考古专家组成员徐苹芳、徐光冀和中国造纸学会纸史委员会资深专家陈思亮和李玉华经过论证后,一致认为华林造纸作坊遗址是中国首次经过科学发掘的造纸遗存,也是目前中国发现的时代最早的一处造纸作坊遗址,对探讨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的发展史有重要价值。



郑重声明:资讯 【2009年六大考古新发现之一(江西高安市华林宋元明造纸作坊遗址)_墨寒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