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教育培训学习心得

生本教育培训学习心得

2010-04-22 14:32:59 阅读11 评论0 字号:

      2010年4月21日,我们四名语文教师到桓台实验学校参加“淄博市小学语文生本教育指导培训总结交流会”。会上听了三节课,执教老师简单说课,专家点评,虽然只是短短一上午时间,但我们感触颇深,收获很大,为我们搞好生本教育指明了方向。

    一、精彩的课堂由学生做主

    三堂课的整体感觉就是课堂全部由学生做主,他们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

      {dy}节是由广州的王丽娟老师执教的一年级的识字课。王老师亲切的话语让人如沐春风,她整堂课都在抓住一切机会教孩子如何合作,如怎样倾听、怎样评价别人、怎样上台汇报等,尽管这些孩子原来不知道什么是合作学习,但通过老师的引导他们不但懂得如何合作,而且学习效果非常好。如在识字课上,老师要求学生把不认识的字卡摆桌左边,认识的摆桌右边;老师把巡视过程中学生认读困难的三个字贴在白板上让会认这些字的同学当小老师教;给三个生字编号玩“师读字,生说号”“师说号,生读字”的游戏;抽读字卡认字;脱口而出比赛读;听音找字游戏(师:大海的海在哪里?生:大海的海在这里,海海海):收字卡(边读边收):打xx游戏(四人小组每人一摞字卡一人一张轮着出,会认读的字放桌子上,不会认的放手中,{zh1}谁的卡先出完谁就是{gj},{zx0}认会的同学要当小老师把本组同学教会,哪个小组{zx0}全部认会,哪个组就是{gj}),整堂课孩子学得轻松快乐,王老师为我们展示了一节精彩的低年级识字课。

       第二节由来自沈阳的董老师为我们展示了《恐龙》一课。这是一篇科普性文章,孩子们比较感兴趣。课前,董老师要求孩子们查阅关于恐龙的资料。课上的时间主要是孩子展示的时间。孩子们把课下搜集到的关于恐龙的文字介绍、图片都带入课堂通过实物投影展示给全班同学。四人小组上台汇报课文内容时,{dy}个同学介绍了雷龙,然后台下同学把搜集到的关于雷龙的资料进行全班交流,直到没有同学再补充,就由台上第二个同学汇报关于梁龙的资料,然后台下同学作补充,文中出现的其他恐龙也用这种方式进行汇报,感觉非常有次序。但整堂课下来,缺乏对文本的朗读。

第三节是由桓台一小的成飞老师执教的《李广射虎》。也许是有便利条件,成飞老师提前给学生每人印发一张前置性研究小报告。分别出了六个学习任务:1、认会生字2、认会词语3、从文中找出写诗句意思的句子写下来4、体会李广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些语言文字中感受到的?5、你还知道关于李广的哪些资料?6、你还知道哪些边塞诗,写四首?这六个学习任务在学生上本节课前都已完成,其中,出去认字的任务外,其他任务都要求学生把答案写在”研究小报告”上,每个学生都准备得比较充分。整堂课成老师就xx按照“研究小报告”的顺序要求学生汇报,由于孩子们提前做好了准备,所以特别想把自己搜集的资料展示给大家,课堂气氛活跃,整堂课效率还是比较高的。

二、专家精彩点评为我们指明方向

     三节汇报课后,来自深圳的胡梅老师和来自广东的于教授为三节课做了精彩点评。点评后,让我们有种“拨云见日”的感觉,原来抓好三点就可以做好生本教育:大阅读、先学后教、小组学习。于教授特别指出:课堂上的点滴时间都要给孩子阅读展示的机会,如“课前三分钟”“魅力三分钟”,在学习课文的时候要把平时积累的与文本有关的知识展示出来,不要搞花架子,每周都要举行“读书分享会”,真正把阅读引进课堂,为孩子的终身学习打好基础。另外,于教师还要求小组学习要有质量,人人都要参与课堂,加强小组内的交流,以确保小组学习高质高效。于老师不提倡教案详细化,不要让学生顺着老师的思路走,课堂上很多东西都是生成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来确定教师的教。这就给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课前必须把教材吃透,明确每篇课文的训练点,设计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

       三、反思。通过听报告,结合自己的教学,自己觉得这次学习给自己{zd0}的感受就是教师的循循善诱。执教的两位异地老师面对的是陌生的学生,怎样用生本的理念教?在课堂中,我们看到,老师不是在传授应该怎样学,而是在启发下引导学生自己学会说话、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评价。我们在听课中听到最多的就是“我们可以……还可以……”“你的发言真响亮”“你真会说话”“看,他多会读书呀!等什么,把掌声送给他。”“你们知道为什么送她掌声吗?”“你隔这么远,就能听清楚,你真会倾听!”“赏识别人的孩子才会更进步!”老师就是在这样一步步的诱导中,赏识孩子的点滴进步,营造了一个轻松的说话环境,让孩子们慢慢学会表达、学会倾听。我想如果自己也长期这样做下去,自己孩子的课堂参与积极性何愁不提高呢?

       胡老师是一位参加生本实验6年的教师,她的一些建议也让自己有所收获。她说,小组合作后,汇报时要及时归位,参与到交流中。在教学过程中迈的步子再大一点,不要把教学过程分成几个模块,能整合的要整合,切忌交流资料就交流资料,文本感悟就光搞文本感悟,读就光读,要注意把学生的理解穿插在感悟中,让学生的感悟高于文本,体现以读引读的大语文观。

      总之,通过听课和专家的精彩点评与指引,我们明确了下一步努力地方向,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让我们的课堂活跃起来!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推荐阅读-->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生本教育培训学习心得】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