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四//
被转移的阵地 “这些黑作坊,最善于打游击,有的几个月一换,有的一年一换!”在暗访长沙县暮云镇莲华村炼油厂时,暮云镇工商所所长袁杰向记者介绍。 4月16日上午11点半左右,暗访记者随面包车,沿着坎坷、泥泞的土路,来到芙蓉区东岸乡合胜村,路旁池塘边堆满了生活垃圾。随行的业内人士指着池塘的尽头,说:“那附近应该有一家。老板是重庆那边的。” 为了不惊动加工作坊的老板,记者步行过去。而在池塘的尽头,记者只看到几间由几块木板组合成的棚屋,坪里有一些散碎的垃圾,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地沟油的气味。 “这原来应该是个地沟油加工作坊。”记者有些怀疑,就算搬了,也会有残留的油桶。眼前,却没有一个废油桶。 为了求证,记者来到隔壁的废品回收站打探,正在整理废品的工人张梁(化名)指着隔壁的棚屋,说:“那地方原来确实是地沟油加工作坊,最近地沟油抓得严,半个月前就搬了。” 不过,张梁也不知道搬到哪里去了,可能就在附近。张梁说老板是重庆巫山的,一伙有四五个人。 半个小时的打探,仍然找不到作坊下落——搬走,或许是做贼心虚;如果是倒闭了,或意味着少一些地沟油、潲水油回流餐桌。但记者担心,这些黑作坊仍在暗地生存。 就在记者沿着池塘返回的路上,一辆载着装地沟油胶桶的三轮车擦身而过。 被转移的地沟油作坊或许仍在某个偏僻的角落…… 地沟油,自最初从餐饮企业回收到{zh1}被“生产”,有两次流向过程。{dy}次是捞油工从餐饮企业回收后的去向,第二次则是粗加工后的去向。长沙的地沟油是否也像成都一样,悄悄地回流进了餐桌或植物油生产企业?这个问题可以从地沟油的流向路线图中,得到答案。 《法制周报》记者调查得知,地沟油的二次流向路径,主要有以下五个途径,一是流向正规的生物柴油制造企业,目前,湖南这样的企业有七八家,这是地沟油最合理的流向(详见05版相关报道);二是饲料生产企业;三是化工原料生产企业,如用作油漆原料,等等;四是植物油生产企业;五是直接回流上餐桌。 直到现在,都没有一个xx的调查结果,可以完整显示地沟油的全部流向路径,但来自业内人士的分析和本报记者的暗访结果显示,地沟油回流餐桌,只是一个数量的问题,而不是有没有的问题。 油脂厂不接受参观的秘密 李植民(化名),湖南宁乡人,企业家。他是一个轻易不在外面吃饭的中年人,即使要吃,也只到盒饭店吃。 “理由很简单,我在盒饭店吃,可以看到老板是否用刚煎的猪油炒菜,在饭店里,你能看到吗?”李植民说,他从不在外面包括超市购买植物油,在家里都是用上好的肥肉熬油吃,“为了多活几年,只能这样。” 这种饮食习惯,李植民并不是之前就有的。“在一次考察中,我不经意的一次发现,彻底改变了我对食用油市场的看法,从那以后,我就坚信,市面上的植物油可能来路不正。” 李植民说,几年前,他在浏阳、岳阳等地,选择了几家比较有名的油脂化工企业,准备前去考察,但那些企业根本就不接受外人参观,“每个企业都显得很神秘,没有特殊关系,根本进不去。” 后来,李植民通过关系,来到了岳阳市某油脂化工厂参观。“他们生产时,不让任何陌生人进去。”在接下来的参观过程中,李植民发现,他们的生产场地干干净净,甚至将经过加工处理的地沟油、潲水油和用盐水瓶盛装的成品油,分成五个等级,摆放在展厅中。“这些油不仅分成了等级,还配上了标签,看上去和外面的植物油、色拉油xx一样”。 李植民没有问这些油的{zh1}去向,但他在接受《法制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己坚信这些油肯定流向了市场。“一个简单的问题是,现在长沙市每天要消耗那么多植物油,但这么多植物油的生产原料都从哪里来?谁能拍着胸脯说,全国每天消耗掉的成千上万吨食用油里,没有被加工过后的地沟油?” 也就是这次参观之后,李植民不再在外面吃饭,也不再购买植物油了。 与此相呼应的是,长沙市民张女士表示,现在很难吃到放心油——农村里自家养的猪杀了熬的油,或者买了好的油菜籽、花生等,亲眼看着炸出来的油才干净,吃得放心。 拿着批文要办营业执照 2010年4月1日下午3时许,长沙县暮云镇莲华村某地沟油加工点。在远离107国道的一个普通民房前,包括长沙县暮云镇工商所一名工作人员、本报两名记者在内的暗访小组一行3人,推开一扇虚掩的小柴门,走了进去。 眼前的一幕令人震撼——锈迹斑斑的铁门半开着,一栋破旧的泥砖屋前坪,散乱地堆放着一个个东倒西歪的铁皮油桶。在靠近铁路边的民房尽头,即是“生产车间”:一个大的水泥缸里,装满了回收来的地沟油,旁边有一个长手柄的勺子,缸下面是一个用来加温的灶,一旁堆满了柴禾……在“生产车间”的后面,是一条充满污物的小水沟,生产产生的废弃物随着这条小沟,直接流入到屋后的水田里,而水沟附近已成不毛之地。 暗访小组在进入加工点后始终要捂着鼻子,才能勉强往里走。 在记者暗访的半个多小时内,始终没有见到这个加工点的任何工人。临走时,一个中年男人赶了5只羊通过铁门进到了屋内,往铁路边的坡地走去。 暮云镇工商所负责人袁杰告诉记者,这个地沟油加工点以前在另一个村,在一次媒体暗访后曝光后,转移到了这里。“那个老板通过很多关系,找到工商所要求为其办理营业执照,但直到现在,都没有办下来。我们也怀疑其生产的合法性一直没有批。如果今后真查出有问题,我们批准他的营业执照是要负责任的。”袁杰说,加工点老板多次拿着长沙市环保局、长沙县环保局的批文来工商所要求办理执照。 鸡吃了油都被毒死了 由于联系不上该加工点的负责人,记者无法对该加工点的更多情况进行了解和核实,但住在该加工点附近的一位村民王帆(化名),还是向记者提供了部分情况。 王帆告诉记者,这个加工点有两个老板,一个是南县人,姓赖,另一个是本村妇女,姓周。“他们用大概一万多元一年的租金,租用了隔壁这户人家的房子,晚上在此炼油。” 王帆说,加工点只有一到两个工人做事,开工时间一般是天气比较晴朗的日子,从前{yt}晚上八九时开始,一直要做到第二天凌晨两三时。当晚炼出的油,当晚就会用板车拖出去,“他们有专门的销售路线,定点销售”。 “他们来的时候,我们已经睡了,走的时候,我们还没有起床。”当记者问到“是否了解这些油的具体销路”时,王帆表示自己很少有机会碰到他们,只是晚上偶尔起来上厕所时,从老板打电话的过程中,听出了一些情况。 “有一次,我听老板打电话说要把油送到红星农贸市场附近的酒店里,具体哪一家,我记不清了。”王帆说,由于自己一直住在家里,但对该加工点人员和材料的进出大致有所了解,“一般是每周出一次油,一次大概是60到70桶左右。” “如果这些油真是被送到了餐馆,吃了肯定要生病的。”他说,“这样脏的油,鸡都吃不得!有一次,我的8只土鸡吃了地上的油,全都死了。他们也没有赔,连上门道歉都没有。”由于作坊租用的房子户主跟王帆家有亲戚关系,王帆在鸡死后,也没有去找老板索赔。 “他们只跟村上的干部有来往,对我们这些老百姓,才懒得理呢。” 小摊档多用便宜劣质油 近一个月来,只要了解地沟油的加工黑幕的人,无不谈“油”色变。 记者在网上惊讶地发现,名叫“潇湘竹子”的网友在论坛上发出的一个帖子《路边的油条摊、5块钱一顿的小餐馆,{zh0}不要去吃!他们用的大多是地沟油!》,以亲历者的身份,曝光了地沟油回流餐桌的黑幕,跟帖者纷纷表示气愤。 “像这样的小摊小店,长沙城区不下万家,有相当一部分没有工商营业执照,那些炸油条、卖快餐的小店,就更不用说了。”相关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 为摸清小餐馆、油条摊的用油情况,记者冒雨对湖南农业大学周边的小餐馆、油条摊做了暗访调查。 “老板,你这油条是用什么油炸的?”记者走到一油条摊,看到摊边放着一个白色的塑料油瓶。“顶好的植物油!5.8元/斤!放心油,我们经常做生意的不会用差油!”老板煞有介事地说。 老板姓张,河南人,夫妻俩在附近卖油条有四五年了,炸油条的每锅油会用两天。用过的油他们会卖给别人炒菜吃,由于水分少,还是5.8元/斤。记者分析,这种油不可能还能卖这个价。而当记者没走几米远,该老板却对旁人说:“这油哪有人要,骗他的!” 而据另外一家烧烤店老板介绍,在高桥大市场有很多便宜油卖,“我们经常在那边买油。” 就算是下雨天,高桥大市场卖油的门市也十分红火。 在高桥大市场一家名叫友益的粮油商行,一快餐店老板正在买油。记者凑上去问他有没有更便宜的油,该商行李老板表示:“好油差油都有,看你要哪种?”当记者问及便宜的油的来路时?”李老板显得很不耐烦:“你买油就买油,问油从哪里来的干什么?” 就在友益粮油商行附近的一家面粉店老板易老板向记者透露:“我之前是卖油的,这里某些黑心店什么油都有,加工后的地沟油、潲水油3元/斤左右,你们需要他们就给你,这些油煎、炒、烤之后,气味和一般的食用油没有很大区别。” “回收地沟油时要有详细的记录,半成品出库时,要有对方单位的合法手续,包括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等,收货和出货的数量还要能互相印证,有关部门定期对这些记录和手续进行查对,以确保我们所生产出来的地沟油流向正规。” ——湖南省再生资源总公司废油回收分公司刘胜兵 地沟油命运的惊天逆转 50岁的刘胜兵喜欢看电视和报纸上的新闻。连日来,有关成都十三家火锅店使用地沟油的新闻,让刘胜兵十分感慨。“地沟油的流向如果管理不好,迟早是会要回流到餐桌上的”,刘胜兵在成都火锅地沟油事件发生后,先后五次组织公司员工开会,再三强调,要严格执行公司原料和成品的进出登记制度。 资料显示,刘胜兵所在的企业成立于2004年,是经长沙市环保、工商等政府相关部门批准设立,经营方向为地沟油回收加工的特殊行业企业。“目前,像我们这样有废油回收资格的企业长沙只有两三家,还有一些企业虽然有正规的营业执照和相关手续,但没有回收资格,他们也在收油。”“长沙市的地沟油以前并没有形成产业,而是由各个餐饮企业将其排放到下水道中,流入到湘江里了。”刘胜兵说,那个时候,清理地沟油是一个十分棘手的社会难题,“尤其是到了秋冬季节,天气变冷以后,地沟油废料中的油脂部份遇冷凝结,严重时可以堵塞下水道。更重要的是,它们在流入湘江后,直接造成污染,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 地沟油的命运发生转变,是在汽柴油市场价格节节上涨之后出现的。有人研究,可以将地沟油转化成生物柴油,一大批以地沟油为原料的生物柴油厂,在这一背景下次第开业。据了解,目前湖南此类企业就有七八家之多,投资规模均在亿元以上。原来人人望之生厌的地沟油,一下子成了市场上的紧俏品种。一些专以回收地沟油的小作坊,在长沙近郊陆续悄悄开业。“这个市场从一形成起,就缺失有关部门的有效管理,坦率地讲,到现在为止,也还没有一个明确的部门来管理,十分混乱”,刘胜兵说。 地沟油变生物柴油全过程 2010年3月28日,《法制周报》记者在长沙市东岸乡西龙村,对该企业的生产程序进行了体验式的了解,见证了地沟油从回收入厂到出货进入下一个生产环节的全过程。在该企业的生产基地,记者注意到,一系列的水泥池内,有的工人正在往里倾倒刚刚收回来的地沟油原料,不远处,就是一个用来进行油水分离的锅炉。 “简单地讲,地沟油原料进来后,首先是捞掉上面的漂浮物,然后再进入锅炉进行烧煮,根据油水比重不同的特点进行油水分离,然后装桶入库。”刘胜兵在加工现场说:“我们把油提炼出来之后,剩下的废渣经过晒干,又可以作为燃料循环使用。一个程序下来,不会留下任何残留物造成污染,此举对节能减排十分有益。” 经过这样一道程序之后,原来面目可憎的地沟油原料,正式成为清亮可鉴的地沟油产品,作为生物柴油的主要原料,即将被送入到下一个生产程序。记者进一步采访得知,生产工人的工作时间分为两个部分。“晚上主要是去那些签约的酒店,将地沟油收回来,白天如果天气好,就进行油水分离作业。每一个工人都有自己的作业池,互相之间既独立又合作。”刘胜兵说,为了保证能够回收到足够的原料,每年年初,公司都会统一出面,与餐饮企业签订回收合同,并交纳相应的管理费:“现在收油的竞争力太大,一般的小酒店要1000元左右/年,大酒店有时要8000元/年。” 入口和出口的“守门神” “七八年前,我在路边掏地沟油的时候,经常有人指指点点,动不动就骂,说我们没良心!后来报纸报道我们收购地沟油是用来做生物柴油时,理解的人就多了起来。”在得知记者的来意后,正在作业的一位重庆籍工人,不胜感慨地对记者说道。 在暗访调查中,提炼地沟油的程序大同小异,加工出来的地沟油的去向才是关键。“你们这些加工之后的地沟油一般销往哪里?是不是谁价钱高就卖给谁?”在私下交流中,《法制周报》记者抛出了这一话题。正在另一个池子作业的宁乡籍工人李林(化名)说,“我们每进一车原料回来,在厂门口都要登记重量,出货时,公司会根据出油比率来计算我们的正常产量,如果数据不合,就要清查去向。”李林说,每50公斤地沟油原料,大概可以出15公斤油,根据每个工人的进货量,大致可以计算出生产量,“到目前为止,我们这里还没有出现过严重比例偏差的事情。每一桶油都交到公司卖给生物柴油厂了。” 入口关把好了,出口关又是怎样控制的呢?对记者的这一疑问,刘胜兵拿出了一大叠营业执照复印件对记者说,“任何单位到我们这里调油,都必须有完备的合法手续,包括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等等,没有这些手续,价格{zg}我们也不卖。”记者粗略地统计了一下,与废油公司发生业务往来的企业遍布全国各地,包括湖南的长沙市环球油脂厂、宁乡县中和生物柴油厂,外省的重庆华正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江西九江生物柴油厂等等。“产品不愁销路,就是生产原料紧缺!整个长沙每天约有20吨地沟油,我们公司只能分到5吨,其他正规公司再回收一点,还有10吨左右的地沟油流向不明。”刘胜兵感慨地说道,“目前流向非法企业的地沟油不在少数,由于缺乏监管,他们生产的半成品很容易流向价格相对更高的食用油市场,确实令人担忧。” 地沟油、潲水油回流餐桌是一个亟待解决老问题,这关系到居民的生活、健康。要想从根本上扼制这一现象,不仅仅是某个政府部门、某个企业、某个人的责任,需要齐心协力,共同监管,给地沟油、潲水油一个科学的、环保的出路。 简单加工后回流餐桌 在《长沙市地沟油流向调查》500份有效问卷中,50%以上的市民认为地沟油、潲水油不可能回流餐桌;60%以上的市民认为潲水油、地沟油吃了虽不至于死人,但对身体健康有较大影响;40%左右的市民从不留意餐馆的用油问题;80%以上市民认为地沟油主要流向大型食用油公司和化工厂;95%以上的市民对地沟油、潲水油回流餐桌极力反对,建议政府部门出台政策统一回收,集中处置。也有10%左右的市民表示,管理难度很大,短时间内很难制止。90%以上市民对本报报道打击地沟油流向餐桌表示支持。 而调查中,市民最关心的就是地沟油、潲水油的危害性。对此,武汉工业学院教授何东平教授表示:地沟油中含有黄曲霉素、各种病菌、重金属等有毒有害成分。其中,黄曲霉素的毒性是xx的100倍,但它在地沟油中的含量微乎其微。“人吃了以后,不至于致死,但是从道理伦理上,让人受不了。” 据了解,餐厨垃圾包括潲水渣和潲水油。目前,长沙市区周边的养殖场家家户户都有潲水油出售,这些油很大部分经过简单加工回流到餐桌。对于餐厨垃圾回收颇有研究的湖南省再生资源总公司废油分公司员工李爱华亲眼看到,在芙蓉路上,部分餐馆把剩菜里面的油水先直接过滤,沉淀下来的油,在没有经过xx的情况下再次使用,“太黑心了!” 为了杜绝潲水油回流餐桌,李爱华建议,只有通过餐厨垃圾立法来控制。从技术上来说,{wy}办法是,将潲水分离处理,即潲水在酒店先过滤,在洗碗池下做个潲水入口管,引入一个过滤网,这样潲水油就和潲水渣分离开来。潲水油可以作为提炼生物柴油的上好原料,潲水渣则可作为生产饲料和有机复合肥的原料,甚至可以用于生物发电。关键就是分离技术的问题,李爱华指出,潲水分离必须设计一套潲水过滤处理的设备。目前他们正在研究这种装置,已经取得新的进展,很快会投入试验试用。 国外“地沟油”华丽转身 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发达国家已能让地沟油完成令人惊异的华丽转身。在饮食习惯与中国相近的日本,地沟油问题只发生在上世纪60年代。这是因为日本的地沟油现在都由专业的公司回收,并以较高价格卖给了日本政府,政府将这些地沟油提炼后用作垃圾车的燃料——生物柴油。这种生物柴油与普通柴油的使用效果xx一样,价格也不比一般的汽油高,而且燃烧充分,可大大缓解城市空气污染问题。 各个国家因为饮食习惯不同,对地沟油的处理方式也不同。英国环保部门规定,废油严禁倒入下水道,家用废油可与餐厨垃圾混在一起,集中处理;在意大利,废油的收集与地方政府废物回收项目相配合。 据《科学美国人》杂志网站近日报道,美国科学家已成功将地沟油制成一种液态聚合物,将其涂在房顶上,可以达到冬暖夏凉的神奇效果,以减少房间内制冷、制暖设备的使用。此前,美国科学家曾呼吁各州将屋顶刷成白色,因为白屋顶可比传统的深色屋顶反射更多阳光,从而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城市气温比郊区气温高的现象)。但美国环境与能源公司表示,白屋顶在冬天照样反射阳光,使大量热量流失,从而令供暖系统消耗更多燃料。而使用这种地沟油制成的液态聚合物,能让房子拥有“空调式屋顶”——在夏天可比普通屋顶凉爽50%至80%,冬天则比白屋顶多吸收80%的热量。 长沙立法从源头打击地沟油 据某相关部门负责人透露,目前全国餐厨垃圾资源利用的基本模式有三种,1.将餐厨垃圾中有机物转换成有机肥料,以北京市为代表。2.将餐厨垃圾中有机物转换成有机饲料,以西宁市为代表;3.将餐厨垃圾中有机物经过厌氧发酵转换成沼气再进行发电,以宁波市为代表。“这些或可作为长沙市处理餐厨垃圾的参照模式。” 近日,本报记者从长沙市法制办相关负责人了解到,《长沙市餐厨垃圾管理办法》草案正在进行第五次修改,长沙市政府相关部门非常重视,年内会促其正式出台。此办法对餐厨垃圾将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实行行政许可制度,必须取得政府许可的相关公司、部门,才有资格去回收、运输这些餐厨垃圾,然后定点处置。严禁将废弃食用油脂加工后作为食用油使用或者销售。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加工或销售废弃食用油脂。不过在处理的过程中,要发挥行业管理的作用,加大监督力度。 另外,还将建立台账制度,对于餐厨垃圾的来源、数量、去向进行监控,及时汇报。此办法的适用范围:“长沙市市区范围内,餐厨垃圾收集、运输、处置及相关监督管理活动,其他周边地区也可以参照此办法。”届时,长沙市城管局、食品药品监督局、质监局、工商局、环境、卫生、畜牧等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餐厨垃圾管理办法的工作。 2010年3月18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办公室下发了《关于严防“地沟油”流入餐饮服务环节的紧急通知》。次日,《法制周报》记者采访长沙市工商局、xxx、质监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他们表示:“加工地沟油回流餐桌的黑作坊,发现一家,取缔一家。”而早在2009年,长沙启动建设食品安全城市“春雷行动”。长沙市食品安全委员会组织公安、工商、卫生、城管、畜牧、质监等部门200余名执法人员,组成联合执法队伍,对开福区洪山管理局鸭子铺管区的潲水油窝点进行专项整治。在鸭子铺共查处7家潲水油制售窝点,暂扣潲水油99桶,总重17吨。同年3月,长沙望城县质监局连续查处几家潲水油收购、加工窝点…… 日前,长沙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相关负责人对本报记者透露,目前全世界还没有研究出地沟油、潲水油和一般食用油的区分标准,值得高兴的是,质监局科研人员多年在研究这一标准,并且已经取得进展,“如果这一标准得到认可,那么将在更大力度上控制地沟油、潲水油回流餐桌。” 记者手记 让对地沟油的监督 无处不在 在这个繁华都市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在午夜,或者凌晨,一辆三轮车、或者微型车,载着几个装地沟油、潲水油的胶桶,穿梭在城市之间,掀开井盖、隔油池盖,捞油。 在这次采访中,我们了解到,目前长沙有近万人在从事回收、加工地沟油、潲水油的工作。而他们一月每人最多赚不到2000元。他们这批城市隐形人,被回收地沟油的工作累得疯狂,也因争夺收油点变得疯狂。这些捞油工收回来的地沟油、潲水油,一部分送给废油回收公司,加工之后再送给生物柴油厂、化工厂;一部分送给地沟油加工黑作坊,简单加工后直接流向食用油市场。据调查,作为食用油,{zpy}可卖到3-4元/斤,而送到化工厂,{zg}2元/斤,有时不到1元/斤。这1-2元的差价,让黑心作坊、商贩将地沟油、潲水油,隐秘而疯狂地回流餐桌,具体到我们身边的某个餐馆、某个油条摊…… 民以食为天。媒体曝光、甚至亲眼所见的地沟油加工的脏乱景象与地沟油回流餐桌的事实,无不让每一个市民恐慌、质疑。在一个注重食品安全的时代,希望每个人多一份监督,只有在这种监督无处不在的情况下,地沟油、潲水油回流餐桌将不再疯狂。 [工商提示] 五招教你识别地沟油 一看:纯净的植物油呈透明状,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混入了碱脂、蜡质、杂质等物,透明度会下降;看色泽,纯净的油为无色。 二闻:可以在手掌上滴一两滴油,双手合拢摩擦,发热时仔细闻其气味,有异味的,说明质量有问题,有臭味的很可能就是地沟油。 三尝:用筷子取一滴油,品尝其味道,口感带酸味的油是不合格产品,有焦苦味的油已发生酸败,有异味的可能就是地沟油。 四听:取油层底部的油一两滴,涂在纸片上点燃,燃烧正常无响声的是合格产品;燃烧不正常且发出“吱吱”声的,表示水分超标;燃烧时发出“噼啪”爆炸声的,表明油的含水量严重超标,而且有可能是掺假产品。 五问:问商家的进货渠道,必要时查阅进货单或当地食品卫生监督部门抽样检测报告。 长沙市民地沟油 问卷调查 为全面了解长沙市民对地沟油的认识和看法,2010年4月5日-9日,本报在长沙市区进行了民意调查,共发出80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503份,调查结果统计公布如下: 1.您认为地沟油回流餐桌,对人的身体危害大么? A.危害很大,比xx还毒,20%;B.吃了虽然不会死人,但对于身体健康有较大影响,60%;C.没有好处也没有坏处,10%;D.没怎么留意,10%。 2.您平时在外面吃饭会不会在意用油的问题? A.很在意,5%;B.无所谓,15%;C.偶尔询问一下,40%;D.从不留意,40%。 3.您知道有用地沟油简单加工变为食用油的流程吗? A.不会有这种事情吧,60%;B.不知道,20%;C.了解,1%;D.从没留意,19%。 4.您觉得该如何制止地沟油回流餐桌现象? A.实施餐厨垃圾回收立法由相关部门统一回收,90%;B.不知道,2%;C.管理难度大,5%;D.不可能制止,3%。 5.你觉得地沟油、潲水油的{zj0}去处是? A.大型食用油加工公司,5%;B.养殖场,5%;C.化工厂(生物柴油、油脂、油漆、),40%;D.被当成垃圾排放,40%;E.不清楚,10%。 6.您知道身边将地沟油、潲水油简单加工回流餐桌的黑心作坊,会举报吗? A.懒得管,我不去买那种油吃就行,70%;B.想举报,但又不敢2,0%;C.没发现过,10%。 7.回收利用地沟油、潲水油,您有何建议? 1,应强化对地沟油、潲水油的管理,制定《餐厨垃圾回收利用法》;2,由有关部门统一回收,送化工厂进行加工,生产出生物柴油、油脂、油漆,使垃圾回利用。3,指定由某个职能部门进行统一管理,形成专门制度。 “我估计,目前分布在长沙市近郊的养猪专业户,最少也有1万户,早在十多年前,很多人就来到长沙,在郊区的一些农村租用当地村民的闲置地或空房子,专门养猪。其饲料主要就是从宾馆酒店中收回来的潲水,可以说,城里人几乎没有没吃过潲水猪的人。” ——一位多年从事潲水猪收购者如是说 养猪场成潲水xxx的流向 2010年3月27日。河西某大学食堂,大的塑料桶里还残留满桶昨日留下的潲水、剩饭菜,上面浮着一层厚厚的油垢。5名食堂女清洁工正在吃饭,得知记者想知道这些潲水的去向时,她们透露:“应该是附近养猪的拖去养猪,清早和中午12点半会来。这些东西抢手得很,像这种3000多人吃饭的食堂,承包一个月的剩饭剩菜,大概要1200元/月。” 一名在食堂干了5年的张女士介绍,“这里经常有一批人在食堂周围地沟里赶早摸黑捞油!不知道他们拿这些油作什么,那些又不是潲水,猪吃不得。这些油很有可能像报纸所说的,流入餐桌做食物用油?”“那些小摊、小餐馆、烧烤店、油条店的用油值得怀疑!”一旁吃饭的清洁工也表示。 随后,记者暗中调查附近30多家小餐馆,每个餐馆都有一个装剩菜剩饭的塑料桶。调查得知,这些剩饭菜每天都有人来收,有的给老板点钱,有的不用给。当问及这些餐厨垃圾的用途时,大部分表示拿去喂猪,有些人拒绝回答。 中午12:30左右,一辆破旧的三轮汽车拖着三个绿色胶桶穿过人群,开往河西某大学食堂——车主叫张明德(化名),50来岁,偏瘦,男性,嘴里叼着根烟。“师傅,你拉这些潲水用来干嘛?”他定眼看了看记者,顺答道:“喂猪。”记者为了证实,表示要随他一起去养殖场时,张明德有点警惕:“你是做啥的?”当记者介绍自己是大三学生,正在做一个关于地沟油、潲水油流向问题的调查报告时,才放心上楼拖油。半个小时左右,张明德上上下下十多趟,整整20桶。装好之后,记者搭车随张明德一起去养殖场。 回收潲水还得拉关系 麓山南路上,xx的车辆和人群特多。约摸半小时后,过了中南大学本部,三轮车拐入小道,朝杨家寨农家乐、桃花岭方向奔去,顿时,成片的菜地、屋棚出现在眼前。随便一数,像张明德这种拉潲水油、租地养猪的大概有二三十来户,大部分都是宁乡过来的。再转一小弯,便折入了张明德家,前坪堆了用来烧火用的废木材。 一般而言,这些运回来的潲水饭菜,要先在大锅里煮沸,将潲水渣和潲水油分离开来。这些吃潲水渣的猪都要一年才能出栏。张明德径直将记者拉向一间一间隔开的猪圈:“像这样栏猪,10个多月了,大概有250斤一头。一般的饲料猪三四个月就能出栏,我这猪至少要一年才能上300斤,要不别人不买。” 在这养了11年猪的张明德无奈地说:“像我们这种养殖户,一般是少赚少赔,今年年初,猪的价钱一直不好。现在西南大旱,玉米歉收。原来六七十元一袋的饲料现在卖到了120多元一袋。像这种猪,每天每头至少要吃7元钱的饲料,但{yt}长不了一斤肉,现在生猪的毛价才4-6元/斤。所以,若用饲料养猪,每天每头至少要亏2元。现在我拉这些潲水养猪,至少不会赔。” 记者调查得知,这里的养猪户大多将分离出来的潲水油卖给专门收油的人,而张明德却没有经过这一道分离程序,他明知道猪吃了这些潲水油会长得慢些。“我这猪习惯了,油吃多了容易饱,少吃些。反正我这猪都是打算一年之后才卖的。”张明德表示:“河西这边租地养猪的很多,所以潲水抢手得很,有时要想拉到某个食堂的潲水,还得和食堂老板拉关系,送礼,钱少了他就会让别人拉,没办法。” 或经正规食油公司回流餐桌 “前不久,有媒体说,每年有200吨-300吨潲水油、地沟油都上了餐桌,你怎么看待?”记者问道。“哪里有那么多,现在他改口了,怕是顶不住压力。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嘛!”张明德对此早有了解:“潲水油有部分进入了餐桌,这是肯定的,但很多都是通过正规渠道,比如大型的食用油公司,加工之后,再一瓶一瓶装好,通过质检,流入市场。” 张明德强调,河西大学城大部分潲水油都流入了养殖场,地沟油和部分潲水油流入化工厂,用来做油漆、生物柴油、饲料等,流入餐桌的还是少部分。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目前,长沙市餐厨垃圾的回收处置亟待完善,有相当一部分地沟油、潲水油被当成垃圾,排放到下水道,污染湘江等河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