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塔点灯古今谈
龚海乐
安海东西两桥造成,先后于桥头各造东西两塔。东洋桥(东桥)头塔曰“龙兴塔”, 俗称东塔,康熙三十四年乙亥(1696)五月初六遇大雨倒塌,至今未复建。安平桥(西桥)头塔曰“瑞光塔”, 俗称西塔。塔呈六角形,共五层,高八丈余,径三丈,塔尖有一巨形葫芦。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柱国太傅礼部尚书黄汝良倡修,易名曰“文明塔” ,亦俗称“白塔”。嘉庆十二年丁卯(1807)为黄元礼等重修。清康熙五十年(1719)重修塔尖。
安海东西两塔具镇桥、锁水、航标诸功能。两塔高耸入云形似一对文笔,以振文风。
《安海志》载,自明嘉靖庚寅(1530)至清道光十年庚寅(1830)白塔数次点灯或修建,应出十四名中式。可见,自古就有白塔点灯,文明启运的记载。
据史书记载,古代安海点灯时间均选择农历庚寅年。现代,逢重大节庆,亦有白塔点灯志贺之盛举,时间多为春节、元宵和中秋佳节。
1945年9月2日傍晚,日寇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消息传到安海,全镇民情激昂,当夜鞭炮声响彻夜空,民众通夜不眠。次日,群众自发摘来榕尾在街口巷头结起彩门,为白塔披上盛装。入夜,白塔灯光耀眼,欢乐气氛甚浓。安海人民以此庆祝中华民族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伟大胜利。
1959年十月一日大清早,鞭炮声响彻云霄,白塔也焕发英姿。人们在塔上可出入的门上用榕尾结了彩,檐尖六角都悬挂上大红灯笼,六方垂檐还有小灯环绕。夜间白塔灯光辉煌,安海又以其特殊的形式庆祝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华诞。
1979年正月初一至初三,白塔五层塔檐再挂红灯,塔檐每方布满电灯泡,与晋江县革命烈士纪念碑的节日灯遥相呼应,竟相争辉映,迎接改革开放新时代的到来。
正月十五,古镇安海更是沉浸在欢乐节之中。除了白塔结了彩外,几个公共场所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晚上,三里街出现了下山后生产队和型厝大队的武术队的刣狮表演;白塔脚下红旗小学(现为中心小学)、可慕大队文艺队举行了演出和游园活动。安海纸箱厂门口也有该厂与雅颂南音社联合举办的南音演唱,舞台上的两幅对联格外引人注目。一是:“安平雅颂,曲噪泉南;海镇文风,笙歌播音。”一是:“ 雅奏冯空,心得应手;颂扬载道,叶韵和音。”横批是 :“欢庆元宵佳节”。卫生院门口有东风小学(现为西隅小学)的文艺表演,朱祠有颜期湛、吴庆贤二位教师主讲的故事会……
錧口巷至白塔的九一路(中山路)整夜人流不绝,有老带xxxx相随,手提花灯一路尽兴赏灯,游灯。从晋南城乡的无数群众也涌向安海观灯,古镇呈现一派“灯火澜珊,笙歌达旦”的景象。
1984年元宵,时逢丰年盛世,国泰民安,水心亭的安海退休工人俱乐部组织了白塔点灯。白塔每层的六个塔檐都挂上一盏塑料的大红灯,六方垂檐环绕彩色灯泡,塔尖镶上塑料大红灯,六串灯泡由葫芦尖披向塔盖檐尖 ,每个塔门都张贴了红艳的春联 。 塔底下的安平桥入口处也结了彩门,两侧挂着一对绿色绸布糊成的竹节联灯。朝天街那“长桥白塔壮古镇,花彩月明庆元宵”的巨幅红布条也显得格外醒目。
是夜,街道两边的商店、民宅悬挂的花灯或曾设的电灯齐明,如同白昼,一支由退休工人组织的“老少同乐”踩街游灯沿街走来。 队伍最前面是两盏巨型“书灯”,各由四人肩抬,最前面是被群众戏称为“无字天书”的《安海志》书灯。游灯队伍中还有雅颂南音社的乐队,上帝宫的“车鼓唱”,东风小学(西隅小学)的学生舞龙,退休工人的“公晟婆”、“铺兵”等。游灯队伍到达白塔周边,和观灯、赏塔灯景的人群汇集成了人的海洋,灯的世界。
1988年春节安海再举结塔,一群昔日杂技先辈相聚于水心亭畔留影,作为他们建团35周年纪念。五年之后(1993),水心亭佛祖往南海进香,于中秋节白塔点灯迎接佛祖谒祖归来。
这次结塔活动由水心亭主办,特聘请安海民间花灯艺人洪阿小扎制。各种花灯式样繁多,制作精巧 ,灯的“骨架”外框为木质,竹篾作横枝,选择色泽鲜艳,透光效果好的绸布装饰。各层互通塔门都镶上一对竹节柱联灯,内装三个灯泡;卷书灯作为横批,内装二个灯泡。 其他多层龛门横批亦装上绸布做成的平面芭蕉、扇形等饰面。这些灯具和装饰均由相关部门悉心保管,并于次年(1994)元宵节重新装扮白塔,又是热闹一番。
随着时代的变迁,1999年元宵节的结塔又是另一番景象。塔尖与塔盖六个塔檐各斜拉一串五彩灯泡,塔尖镶上一大红塑料灯,塔檐下各挂一盏大红的桔子灯,五层六方垂檐有五颜六色的串串灯泡环绕。 晚上,游灯人群也与时俱进,大多提着以电池“电珠”为光源的塑料灯,以当年生肖为主题的动物形象花灯琳琅满目。
2010庚寅年元宵,民间人士举行了低调而简朴结塔点灯和“三里街五里桥游灯”,群众不约而同地加入了游灯队伍,为节日增添一分喜气,唤起人们美好的回忆。晋江电视台《侨乡频道》还作了专题采访报导。
古往今来,白塔点灯一直是安海特有的习俗,元宵游灯逛街也是民间喜闻乐见的传统活动。
(本文部分资料承蒙黄乌妹女士,杨春木老先生,洪阿小先生等提供)
已投稿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