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3C业的九大"潜规则"

   每到“3·15”,维权话题总是少不了的。但由于“3·15”只是每年固定的{yt},即使这{yt}大密度的集中维权,能帮助到的消费者也只是少数人。与上当受骗之后等待“3·15”消费者权益日时方能出一口怨气相比,想必更多的消费者还是希望自己压根就不要落入不法厂商的消费陷阱之中。为此,我们在今年的“3·15”话题中选择了主动出击,集中曝光一些目前存在于3C行业之中最为常见,但是却又{zj1}迷惑性的消费“潜规则”,希望能够给各位消费者提前提个醒,在消费过程中预先防一手,做到心里有数,尽量避免被这些“潜规则”所误导,不幸陷入不得不事后维权的怪圈之中。

 

  家电行业

 

  平板电视:

 

  潜规则:电视底座、挂架分开卖

 

  与传统CRT彩电不同,平板电视如果仅有显示屏并不能算是一台整机。由于平板电视可以分为壁挂和坐式放置,所以在产品的配件上也就分出了标配底座或者壁挂架两种形式。

 

  按理说,标配底座或者壁挂架都是平板电视的整机配件,消费者购买了平板电视之后,除了拥有平板电视的标配底座外,还可以同时拥有壁挂架,这点好比我们手机产品的标配“一电一充”,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需求来使用。

 

  然而,这个本来是科技进步给消费者带来应有价值,如今却已经成为了一些彩电企业以及家电销售公司“赚钱”的潜规则。按照最普通的行情,一个平板电视底座或者壁挂架可能在150元~1000元不等,其利润甚至超过了平板电视本身。

 

  也有彩电厂商和销售人员抱怨称,由于平板电视近两年来降价迅猛,使得平板电视的利润已经薄如刀刃,为了在激烈竞争中保持价格优势,分开销售平板电视底座或者壁挂架也是无奈之举。

 

  点评:厂商说自己利润薄,消费者说权益被剥夺,到底是谁被潜规则?显然,对于消费者而言,先以低价诱导消费者,然后再要求消费者进行二次消费的行为是不合理的,长此以往,无疑不利于企业的品牌声誉,所得远小于所失。

 

  空调:

 

  潜规则:三分产品,七分安装

 

  李先生最近有点烦,由于乔迁新居,他把原来的两台空调拆装到了新家,然而后来他却发现空调的制冷功能远不如以前了,更令他郁闷的是,空调的噪音也大了不小,甚至影响到他的睡眠。

 

  于是乎,李先生不得不联系厂家维修部门,维修人员上门检测后认为,可能是此前的工作人员在拆装过程中没有按规范操作,造成空调压力过高,影响了制冷效果。至此,李先生懊悔不已:早知当初不该贪便宜找个体维修店来帮忙拆装。

 

  实际上,即使是空调新装过程中,像李先生这种遭遇也并不少见。记者了解到,仅在去年,国内就有接近3000万台的空调安装上架,其中,哪怕只有1%的空调产品安装不规范,就会给30万台空调的正常运行埋下隐患。

 

  不仅如此,由于目前国内空调的市场容量仍有不小的增长空间,而空调的专业安装维修人员队伍配备却无法及时跟进,使得国内的空调安装质量出现了参差不齐的现象,导致消费者对空调质量的投诉也不断增多。

 

  点评:空调行业内一直有着“三分产品,七分安装”的说法,如果安装技术不到家,空调就很难发挥出正常的制冷。由此,空调安装的重要作用可见一斑。对各大空调厂商而言,除了在产品质量下苦功夫外,在空调安装维修人员的素质培养方面也该高度重视,毕竟这关系到空调企业的口碑。

 

  电器维修:

 

  潜规则:维修费不包上门服务费

 

  刘小姐最近苦恼不已,由于天气潮湿,把家里的电器几乎都“洗”了一遍,其中,家中客厅的平板电视更是“不争气”,屏幕无法正常显示。无奈之下,刘小姐只好拨打厂家的售后服务电话,要求上门维修。

 

  在电话接通之后,工作人员首先询问了刘小姐家中平板电视的状况,同时强调,如果过了产品保修期,厂家工作人员上门维修除了收取检测费、零配件费用外,还要另外收取上门服务费,上门服务费不定。

 

  就此,记者从广州电器维修行业协会了解到,以彩电为例,一般情况下CRT彩电的维修费用较低,约在45元至450元不等,而液晶电视的维修价格则稍微高些,价格约在550元至1500元不等,至于上门服务费,则不得高于90元。

 

  点评:家电维修相信在大多数家庭都是不可避免的一个问题,然而,如今家电维修市场仍相当混乱,品牌厂商亦是如此。就此,消费者不妨在进行电器维修之前多了解一些维修产品的价格行情,同时{zh0}选择正规的维修网点。

 

  通信行业

 

  手机销售

 

  潜规则:销售人员主动推荐的都是“利润机”

 

  现在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都倾向于去比较大规模的市场或者是3C连锁卖场购买手机。在这些大卖场里,手机销售人员往往会比较热情,不仅提供免费的真机试用,而且还经常会滔滔不绝地介绍规格、功能相似的“高xxx”机型给消费者。这种热情的营销手法看起来没有什么不妥,但事实上,很多卖场都在内部给销售人员规定了一些近期的“利润机型”,甚至制定了只有卖出“利润机型”才能拿到提成的薪酬制度。这种有极强商业利益驱动的热情销售,在很大程度上会给消费者带来误导,因为销售人员推荐的往往是能给他们带来提成的机型,而并非消费者真正需要的机型。如果消费者对于手机产品的功能、规格参数等缺乏了解,甚至会因此买到根本不合用的手机。毕竟在卖场里短暂的试机是不能体验到一部手机的真正优缺点的,尤其是有关销售人员的热情引导下,不少消费者只能看到销售人员推荐的手机产品的优点,至于缺点自然是绝不会展示出来的。

 

  点评:对于市场销售工作而言,主推有利润的产品其实无可厚非,但是利用消费者的“不懂”,只讲产品优点不提其它则多了些昧良心的味道。作为消费者,我们不能指望每个商家都有良心,但是千万谨记不要轻信销售人员的热情推荐,要懂得坚持自己的意见。

 

  电信运营

 

  潜规则:资费套餐越来越复杂

 

  如今电信运营商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尤其在电信资费方面,更是大打价格战。资费水平逐年下滑,对于消费者来说当然是好事,不过在推动资费下降的同时,各大运营商都纷纷采取了资费“套餐化”的做法,说是根据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制定出不同的优惠资费方案。但实际上,卖方总是要保留一定的利润空间,这个利润空间如何保持呢?靠的就是套餐内容的复杂化,例如不同资费套餐里面包含的语音通话时间、短信条数、上网流量不等,又或者设置不同的呼出和接入的资费水平,总之是越细化越好。这样一来消费者可就懵了,往往面对纷繁的套餐眼花缭乱,看着什么都优惠,实则基本还是换汤不换药。消费者只好估摸着随便选一个了事。可真的用起来的时候却可能发现麻烦多多,要么是套餐是选贵了,而且短信居然还要另外收费;要么就是想改套餐非常不容易,必须至少等上一个月;还有消费者经常接到运营商热线的宣传电话,一冲动就定制了xx不需要的套餐、不需要的服务……

 

  点评:本来,资费套餐根据不同消费者习惯进行个性化定制是件好事,但是目前运营商在套餐的细则上过于精打细算,导致消费者很多时候都是一笔糊涂账,这就有点“欺生”的嫌疑了。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在寄望于运营商主动简化套餐之外,更多还得靠自己研究消费习惯了,只有切实了解自己每个月的花费水平,消费者才能选到合理的套餐,避免不必要的电信资费开支。

 

   IT行业

 

  购买电脑:

 

  潜规则:只收现金、不开xx

 

  经常去电脑城买东西的朋友们可能经常会碰到这样一个烦恼,那就是如果要买价格比较贵的产品的话,得提前准备好现金,要不然去到那里商家不能刷卡、或者刷卡要另外收取手续费,损失反而会更大。这是为什么呢?据记者了解,目前电脑城的商家之所以不愿意或者是不主动提供刷卡购买的原因,一是为了逃税、二是为了少向银行缴纳刷卡的服务费,逃税是最主要的原因。同样是为了逃税,很多电脑城商家还十分喜欢使用收据的形式,来代替正规的xx作为提供给消费者的购买凭证。可是对于消费者而言,这种做法风险很大。对于很多电脑厂家而言,其提供常规的保修服务是需要消费者提供正规xx的,电脑城商家开收据的做法在减少自身销售成本的同时,却为消费者留下维修保养时可能遇到的麻烦。

 

  点评:目前电脑城商家只收现金、不开xx的做法,很大程度上是消费者习惯性纵容所致,这种“恶习”实在需要改正,因为这等于消费者自己放弃了自己保修的权益,只是寄希望于商家的诚信,可要是商家倒闭了,那么风险可都归消费者自己了啊!

 

  杀毒软件:

 

  潜规则:免费软件杀毒是“副业”

 

  去年,在微软免费杀毒软件MSE(MicrosoftSecurityEssentials)的“感召”之下,国内360安全卫士也顺势推出了免费杀毒软件,无论传统杀毒软件厂商愿不愿意,反正通过免费杀毒软件来吸引消费者眼球,360{jd1}愿意干。

 

  然而,在免费杀毒软件高歌猛进的时候,也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譬如,微软推出MSE着重是为其正版用户服务,至于其他非Windows操作系统的用户,则无法享受这也免费的福利。同样,作为国内免费杀毒软件的推崇者,360杀毒软件的主要任务并不是杀毒,而是帮合作伙伴把产品推销出去,否则,对于任何一个的用户都免费,相信没有哪家企业愿意如此做公益。

 

  至于消费者用了免费杀毒软件能否真正起到杀毒效果,还真不好说。不过既然是免费的产品,你也不好太苛求厂家提供的责任和服务吧。

 

  点评:免费有免费的好处,同理,免费也有免费的担忧。对于用户而言,电脑的信息安全无疑至关重要,即使是短时间内无法体现,但一旦电脑的私人信息泄露,并被恶意转载时,这个时候,再考虑安全性问题恐怕就晚了。

 

  网络搜索:

 

  潜规则:给钱可xxxx负面信息

 

  “专业删除百度负面信息、百度快照、贴吧以及搜狗说吧、新浪论坛、天涯论坛、各大中小论坛。”在3·15消费者维权日前夕,xx无疑是一大热门,为了让负面新闻一扫而光,不少企业甚至不惜花重金请人xx。

 

  有xxxx公司的从业人员向记者爆料,近段时间,来自汽车、房地产、家电等xxxx的xx业务明显增多,基本都是为了xx网络投诉或者商品口碑不好等,以免成为消费者关注的对象,对企业造成负面影响。

 

  至于xx的收费,该从业人员表示,一般会按照难易程度来收费,其中,流量越大、知名度越高的网站xx难度越大,当然费用也就会越高,从100元到10000元不等,其中,百度、搜狐、新浪的新闻xx费用价位都比较高。

 

  不过,就此有法律人士则表示,xxxx的行为有一些投机取巧的意思,但法律目前没有明确禁止的条文,有些龙头网络搜索商甚至公开默许“xxxxxx”的存在,借机谋利。

 

  点评:如果是一些失实报道、诽谤等内容,不给钱网站都该xx;但如果是一些真实的投诉,企业{zh0}还是先想着帮消费者解决问题,然后再引导发帖者自行xx。当然,相关部门在互联网管理规定方面也应该尽早有相应的约束。

 

  网购消费:

 

  潜规则:网购“进口货”要小心

 

  作为3个多亿网民中的一个,如果还是年轻的一员,没有尝试过网上购物,那恐怕就是属于落伍了。且不说那些宅男宅女们整天猫在电脑前寻找心仪的“宝贝”,就连一些上班白领也将网购纳入工作的环节。

 

  不过,网购也并不就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美好。来自“3·15消费电子投诉网”2009年的统计,网站共受理网络购物投诉21657宗,比上一年增长了248.58%。其中,涉及假货、缺陷产品、货不对板纠纷的比例高达27%。

 

  点评:网购虽日趋成熟,但却不能排除里面依然陷阱重重。或许用的东西有时还可以将就一下,但吃的东西就丝毫不能马虎,世界上可没有“后悔药”。

郑重声明:资讯 【揭秘3C业的九大"潜规则"】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