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画廊总监谈草场地艺术区拆迁| tee-T-shirt

我发现这些画廊还真是抱有很美好的幻想,也有点太天真了。村委会不是村民和真正租住在这的外来户选举产生的,他才不会在乎你的这些公益行动给村民带来的真正好处,也不会在乎这些商业环境的提高所带来的长远好处,即使把这个村打造成国际性的艺术村他们也不在乎。他们只能做几年干部,权力是会过期的,地卖了拿钱才是实在的利益,就包括当地村民也是一样,根本不存在长远的打算的。作为村里的既不是村民也不是打工仔又不是有资本的艺术家的流浪艺术家,我很悲观啊,艺术圈子里的人如果再不xx现实那么这个小圈子也要成为现实权力的牺牲品了哇。

草场地闪婚——李画廊

采访Li Gallery –Beijing (李画廊)艺术总监李争

(以下“艺术聚合”简称“艺”,李争简称“李”)

艺:草场地艺术区给您的{dy}印象是什么?深入了解后,与北京其他艺术区比较,有何特殊之处,?优缺点是什么?

李:2006年,我{dy}次以“李画廊”艺术总监的角度在国内考察,说心里话也是带着我们在美国亚特兰大周围其他画廊的共同意愿考察当时国内轰轰烈烈 的艺术市场,去了上海后来到北京,看了798之余又转了很多其他艺术区,草场地是通过一位朋友的介绍才知道这里正在发生的事。当时除了这位朋友的家和院后 几间气派十足的工作室以及当晚几位朋友酒后的行为表演,并没有太多印象。回去后与我的合伙人以及其他几个画廊的经营者讨论过几次的结果是希望在798合作 开间联合画廊。2007年我带着任务第二次来到798寻找具体合适地点,其间在草场地租下一间工作室,由此对草场地有了更深入了解,她特有的人文气息和周 边正在兴起的高水准专业画廊群,包括“麦勒画廊”“都亚特画廊”以及“香格纳画廊”。。。给我的印象都很深,感觉一个国际化艺术氛围已经在这里开始形成, 为什么不在更适合“李画廊”模式的草场地艺术区开设画廊而必须在798呢?在很多比较和犹豫中也是因为奇迹的出现最终做出果断决定,原因很简单,在草场地 和我的爱人闪电般恋爱后的第三天结婚了,至于当时狭窄村道凸凹不平的土路无论有多么泥泞以及所有其他人的意见都已不重要,怀着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和灰砖屋顶 上新家园阳台上可以看早晨成群飞起的鸽子,我知道除了草场地我没有其他选择。也许这就是我对草场地情有独钟之处,我已经无法“正确”判断她的优缺点了。

艺:在您看来,如今草场地的画廊经营如何?

我们是新落户在草场地的画廊,对于周边其他画廊的经营并非了解很多,但首先一点也是与一些界内朋友的共同感受,这里的画廊商业气息相对弱一些而学术 气息很浓,每个画廊都有自己特定的风格和学术标准,我比较喜欢“空白空间”“香格纳”“C空间”“麦勒画廊”“前波”“艺门”。。。当然还有“三影堂”, 每次展览做的都很专业也很有水准,大家似乎都抱有对“当代艺术”负责任的态度而不是盲目在做些挂画卖画那么简单的事情,所以从长远的角度看,这样的画廊经 营方式是可以被正在国际化标准认可的。

艺:对于两种艺术区模式,如草场地这类穿插在乡村中,或是类似798聚集的艺术区,您更偏好哪个?

李:当然是偏好草场地!如果不是这样,“李画廊”怎么会落户于此?

我觉得798开始很好,位于特殊地点被废弃的兵工厂那些原有结构包括带有“包豪斯”风格建筑,已经奠定被后来入驻画廊重新利用而必然产生应有的价 值,无论是时至艺术群落的聚合还是其他综合力量及原因,让798名声快速崛起应该是历史的必然,惊其震撼影响力在于耳闻目睹于像我们远在彼岸的亚特兰大那 个不大的艺术圈都知道798这三个数字组合的意义,以至很多画廊及艺术家都要跃跃欲试想在北京798做些事情。但后来所发生也是今天正在持续升温的旅游热 点状态和更多商业气氛,让很多“持不同见解”的艺术机构望而生畏,所知有些画廊因“超负荷”接待成群游客,担心人群过于拥挤的穿梭于艺术品之间而不能确保 其安全而被迫“预约”参观展览,或者只能通过增加画廊保安人员的数量等等…如果只是买卖一些价格不贵的商品画或旅游纪念品或者像“尤伦斯”只能买票入场或 者开间艺术氛围浓厚的咖啡屋,如今的798应该是很理想的位置。

前段时间与一位自荷兰来的朋友罗伯特.梅森谈起过798与草场地之间的区别问题,他在考察国内所有艺术区后的结论是:草场地艺术区无论从地理位置和 现有画廊的纯粹性都更具备国际艺术村的条件,也因如此,这位老先生正忙于保护与整合草场地艺术村计划并积极缔结与世界各地其他艺术区未来的姊妹兄弟关系。

艺:您怎么看待艺术区拆迁问题?

李:这是个很敏感的话题,也是让所有在这里无论是画廊的经营者或者艺术家们提起来都很伤感的问题。

我个人认为:如果是政府行为,即使是“草场地画廊联盟”简称“A C C C D”还是听说的其他另外几个艺术组织联合起来都无法与之抗衡的事情,可能从政府的角度有城市未来规划发展的宏观因素存在,“蓝图”也许除了特别几个人看到 没有更多人知道。目前虽然各小组都有与村委会的直接对话以及对更上级请愿书上的一厢情愿和义正言辞的理由…结果都阻挡不了如果政府决定草场地艺术村“应 该”被铲除的悲剧发生。

此时此地也只能提供些疑点与猜测:1.在草场地周边的艺术区都已经下达明确拆迁公文的一段时间里,只有草场地的未来命运在各种小道传闻不断更新的情 况下至今依旧前途未卜;2. 是否在看重已经拥有相对国际化而且具有一定国际影响的文化产业与弹丸大小的三角地之间的价值比较而难于{zh1}决策?3. 整合民宅而选择保留或重新打造与798艺术区风格不同的国际艺术村?4.一纸公文就会轻而易举地让草场地大小近百家无论艺术和非艺术机构一哄而散?

“当下社会正在发生的一切不确定性”是所有对生活还有感知的人面临的问题,已经不仅仅是局限于一些艺术家在其实验性作品里需要探讨的话题。所谓“问 题”无论在任何时间和地点都会存在,只是看如何妥善解决。对于一个像我们这样刚踌躇满志开始运作的新画廊来说,那些不好的消息是噩耗是绝望是残忍扼杀孩童 般初始美好梦想的利刃。还能怎么说?

艺:草场地周围的村民,是否受到艺术区的影响,并加入一起扩大艺术产业?

李:应该说本地村民由于前几年草场地艺术区的发展直接带来了“瓦片经济”的实际效益。

无论是一些画廊和艺术家还有美术培训学校的学生以及由此特殊环境影响,延伸到很多外来人口的入住,都直接或间接与村民签署租赁关系,甚至很多老外艺 术家也同时加入行列使这里的房价也一路飙升。曾与几位村民聊过,他们讲不出道理,认为一切都是通过他们自己努力盖房所自然得来的报偿,至于是不是艺术区的 进入后所带来的好处,只有村委会的领导们能更加意识到只有加大力度来扩大文化艺术产业才能从中获取更大利益。还是罗伯特.梅森在组织“A C C C D”会上提出的疑问:既然与798艺术区不同的草场地国际艺术村,如果没有村民的存在谈何“艺术村”?又:如何让本地村民了解画廊在做什么及何种方式能相互沟通后去连接理解与友情?墙里墙外应该不是两个不可跨越的世界。会上有人提议:与村委会对话,用在草场地画廊和一些艺术机构现有的资源组织村里的孩子们 利用星期天或假日期间义务的给他们上课… 以及很多不同积极有益的未来可行构想。在与村委会具体对话中,很多良性协作也正在考虑实施,比如改造停车场.垃圾站.路标… 甚至建立草场地公共艺术场馆,彻底改变旧村落形象,从村书记对“不夜村”计划的发言引发更多“草场地人”对未来草场地国际艺术村无限美好想象。

来自:

Leave a Reply

郑重声明:资讯 【李画廊总监谈草场地艺术区拆迁| tee-T-shirt】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