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用布条拴住了他们快乐的童年? - 世界和平博客- sjhp1226 - 和讯博客
谁用布条拴住了他们快乐的童年? [转贴 2010-04-23 08:29:12]   
    如不是亲眼目睹,记者真是难以相信,一群只有2至6岁的孩子,竟被用一条条长约1米的布条给拴住,整天陪伴他们的,除了隆隆作响的机器、父母匆匆的身影,就是身边约1米范围内的泥条、砖块、铁窗、草席或是小椅子……

  眼睛里充满了爱的渴望的这群孩子,来自于我国西部的云贵川地区,他们的父母都是海宁丁桥一家砖厂里的工人。记者走近他们后才吃惊地发现,给他们拴上布条的不是别人,竟然都是自己的亲生父母。

  孩子们都渴望拥有一个幸福而快乐的童年,这些从外地来海宁打工的父母,为何要将无辜的孩子拴在这样的环境中?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src="http://nhwb.cnjxol.com/res/1/2/2010-04/21/16/res01_attpic_brief.jpg">

  A现象

  小布条拴住了纯真童年  

  海宁硖新公路金阳段以东,有个不起眼的砖厂,一群刚刚睁眼看世界的新居民子女,就被家长用小布条拴在了这样的一个世界里。

  昨天清早,一阵细雨使海宁乡间凉飕飕一片,这家砖厂里却非常热火。早上7点40分,记者沿一条水泥路走进这里,工人们已经上班了,在隆隆作响的机器声中,数十名穿着朴素的男女一路小跑着搬运砖块,几个年幼的孩子,已被长约1米的小布条拴在车间里。

  闯入记者视线的{dy}个被拴的孩子,是一个光着双脚的小男孩。他赤裸的双脚踩在车间沾满了泥土的地面上,呆滞的目光不知所措地望着门外来来去去的大人们。记者问他叫什么名字,“光脚男孩”一言不发。

  他的身边,拴着一个脚穿小粉红皮鞋的女孩,“小粉红皮鞋”看上去比“光脚男孩”要小一些,她流着鼻涕,嚼着一只沾了泥土的小馒头。记者走近他后,她同样呆滞地看着记者,记者问叫什么名字,几岁了,小家伙同样一言不发。

  在车间的一扇铁窗下,记者发现了第三个被拴的孩子。这是一个衣着比较整洁的“小帅哥”,看上去应该有五六岁了,他默默地坐在小板凳上,手里却不停地搓着一根小泥条,见到记者后,他表现出了几分好奇,并友好地想说什么。但当记者问其叫什么名字时,“小帅哥”却仍然沉默着。

  距“小帅哥”不到10米远的两扇铁窗下,又有两个腰里拴着小布条的孩子,一个戴着小红帽,一个在不停地咬嘴唇。记者问他们叫什么名字,“小红帽”和“咬嘴唇”流露出了几分恐惧的表情……

  隆隆作响的机器,就在距孩子只有两三步远的地方运转。坐在机器边生产砖块的几位本地大妈告诉记者,被拴的这些孩子都来自云南、四川或贵州,“他们的父母在砖厂里做搬运工,每天早上7点一上班,孩子们就像羔羊一样被拴牢了,中午父母下班吃饭,他们能获短暂的自由,之后继续,他们要一直被拴到晚上6点,每天要拴近10个小时……xx没了童年的快乐,这些小孩真可怜!”

  B探秘

  无辜孩子为何要被拴起来  

  好端端的孩子,为何要被日复一日地拴在墙边或是铁窗下?这办法是谁想出来的?又是怎么想出来的?

  拴住才有安全感

  昨天上午9点10分,一名男子进车间装砖块的时候,看见“咬嘴唇”嘴里在嚼什么东西,急忙走到“咬嘴唇”跟前,见他嚼着一块脏兮兮的塑料片,于是夺过这块东西,扔在一边,并怜惜地摸了摸孩子的头,很快又急匆匆地拉起装好的砖块,一路小跑着去了放砖的地方,这男子便是“咬嘴唇”的父亲龚学刚(音)。

  记者追上龚学刚得知,“咬嘴唇”今年3岁了,“我和老婆都在这家工厂打工,每天都很忙,孩子实在没人管,我们就把他拴上了,这样拴着总是安全的!”

  现象已持续3年

  昨天上午10点多,“光脚男孩”和“小粉红皮鞋”的母亲钟子惠也来到了孩子的身边。她告诉记者,她的老家在贵州,“来这里打工已经3年了,当年过来时,不少同事已经用了这个办法,我感到这个办法很不错,所以从那年起就开始拴我的孩子了!”

  “我10年前来这里打工的时候,外地人并不多,而且都是家里男人在外打工,女人在家管娃娃,就用不着拴起来。但这几年,云贵川的老乡越来越多,夫妻两人都打工,娃娃管着不方便,他们就想了这个办法!”据四川籍老职工阳功贤回忆,砖厂的老乡用布条拴孩子是从3年前开始出现的,“谁{zx0}想到的已经说不清了!”

  在砖厂,并不是所有的学龄前儿童都会被家长拴在一个固定的地方。来自贵州威宁的4岁小男孩赵俊就一直没有被父母用布条拴过,所以他比被拴的同龄孩子要活泼很多。赵俊的父亲赵深告诉记者,他之所以没拴孩子,主要是因为有8岁的小姨子在照看赵俊,“拴住后,孩子不能走动,总归是不好的,但孩子没拴,他们又那么小,我做工的时候总是有些担心!”

  C症结

  缺失的学龄前教育导致了无奈  

  “这么小的孩子,本应该放在幼儿园里,但砖厂附近没有针对我们外地人孩子的幼儿园,正规的本地人幼儿园费用很高,我们一个月就1000元左右的收入,一家好几口吃喝都紧张,那还敢想着送孩子去幼儿园!”昨天,龚学刚小跑着边拉砖块边向记者表达了他的无奈。

  对此,这家砖厂的党支部书记朱祥荣告诉记者,砖厂里现有外来务工人员100多人,同他们生活在一起的孩子有80多人,其中6岁以上的40多人,6岁以下的40多人,“6岁以上的学龄儿童,我们已帮他们联系了学校,并承担了从学校往返砖厂的交通费,但对于6岁以下的这些孩子,我们目前也没办法,很多家长为孩子的安全着想,就把孩子拴了起来,这办法很原始,却很安全……”

  据朱祥荣介绍,厂里自几年前出现这一情况后,他们也有过在厂里办个幼儿园让这批外地员工更安心工作这一想法,但想来想去,总有3个方面的难点解决不了:“这些孩子的年龄参差不齐,统一管理难度很大;厂里难招这方面的老师,况且一个砖厂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办幼儿园的;孩子的家长对此意见也不统一。”

  “现在外出打工的双职工很多,很多这个年龄段的新居民子女,可能都面临着和这里一样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非常复杂,这也不是单靠我们一个砖厂就能解决好的……”朱祥荣对此表现出了一丝无奈。

  D影响

  拴牢的童年会对孩子带来什么?  

  2至6岁,如果长期地像羔羊一样被拴在小小的一个空间里,会对他们今后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昨天晚上,记者就此采访了幼儿教育和心理咨询界的一些人士。

  海宁市艺术幼儿园副园长、幼儿园高级教师高晨妍说,2至6岁的孩子,活泼,好动,爱玩,爱模仿,最需要阳光和自由,需要接受最基础的启蒙教育,需跟同龄小朋友做游戏,需要和父母之间进行沟通,“像这些孩子,白天被父母拴在车间,影响他们的天性,晚上父母下班很累,就会缺少和他们之间的亲子沟通,长此以往,对孩子成长肯定是不利的!”

  {gjj}心理咨询师高叶青听说了这些孩子的生活状况后也认为,2至6岁的孩子,正处于心理、语言、运动等身心素质飞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孩子在这个时期的学习能力,具有成年人所不具有的很多潜在优势,孩子在这个时期形成的心理素质,会直接影响到他们以后的人格表现力。如果在这个时期被父母长时间地拴在一个地方,受不良因素影响,孩子就可能会变得内向、恐惧、忧虑、敏感等,而这些,都可能会影响到他们以后的生活。”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身心的健康、良好的教育和日常安全应该是同等重要的大事,但这些孩子的父母只看到了日常安全就舍弃了其他。当然,这也许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他们也面临着很多无奈。那么,导致他们难以接受学龄前教育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我市到底还有多少像这样的孩子?他们具体状况又如何?如何才能帮助他们xx这一难题?

     嘉兴南湖晚报

郑重声明:资讯 【谁用布条拴住了他们快乐的童年? - 世界和平博客- sjhp1226 - 和讯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