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翁走好……_轩辕忘川_新浪博客

刚看到新闻,萨马兰奇走了,享年89岁……

很突然……突然到让我有点无法置信,于是我四处看新闻,甚至跑到国际奥委会的官方网站去……

{zh1}终于还是确认——萨翁真的离开了……

 

很难过……想哭又哭不出来的难过……

最近悲伤的事情太多了,玉树的地震再次给中国带来巨大的悲痛,而萨翁的离开是世界体坛的悲痛。

老人家一直是中国人民{zh0}的朋友,前后2次支持中国申奥,01年在萨翁退休前,终于实现了他退休前{zd0}的心愿——中国获得夏季奥运会的承办权。

我到现在都记得当时在电视机前看到萨翁拿出信封宣布08年奥运会主办是北京时的画面……

 

萨翁任职国际奥委会主席21年,退休后依然在为国际奥委会贡献自己的力量,我记得央视曾经专门做了一期萨马兰奇的专访,到西班牙萨翁的办公室,我看到了退休后的萨翁,但他的工作和生活依然充满着跟奥运和奥委会有关的事务。

老人家离开了,在为奥林匹克事业、国际奥委会和世界体育贡献了所有后,老人家离开了,也终于可以放下一切好好的休息了。

 

 

贴一段萨翁的介绍(来自百度百科):

 

萨马兰奇:任期1980年到2001年

    在所有国际奥委会主席中,胡安·安东尼奥·萨马兰奇主席无疑是最xx的,无论是他的地位、才能还是贡献都得到了{zd0}范围的公众认可。他受训于巴塞罗那高级商业研究学院,是高级商业研究专业的毕业生,他以训练有素的领导人而著称,他细致、效率高且具影响力,他的亲密合作者认为他比任何人都懂得要更有耐心,他知道如何“轮流进行谈判、聚到一起和达到一致”,并且,“作为一个默默无闻的改革者,知道如何将国际奥委会从一个典型的厨房餐桌式业余体育管理机构转到今天的高科技会议室”。在银行业,萨马兰奇被公认为是一个考虑周到的管理者和一个出色的战术家,具有达成妥协的艺术和技巧。1986年,他被推选为最xx的西班牙金融机构之一的拉凯沙银行的董事长。他在管理和金融领域方面的知识、训练和经验,实际上超过了原先作为西班牙体育部长、议会议员、巴塞罗那议会议长、西班牙驻苏联和蒙古大使而在公共管理和国际政治领域里所取得的成就。就这样,萨马兰奇也“从外部了解”了体育,换句话说,从更广泛的管理、经济和政治角度来认识奥林匹克运动所遵循的世界轨迹。

 

临危受命

  1980年由美国领导的对的xx,在开始的时候只是出于一种威胁,并不在美国总统卡特宣布的措施当中。这些措施后来又加进了暂停限制战略武器和谈的谈判。考虑到苏联干涉的继续,三周后,美国国会xx通过xx。这是 20世纪80年代盛行的冷战新精神的象征,这时候,人们已经开始对是否所有国家奥委会将继续参加1984年在洛杉矶举行的下届奥运会表示了怀疑。

  当时,以意识形态两极划分和东西方紧张局势加剧为背景,各个地区间冲突的扩散使80年代前期的国际关系充满了危机。整个奥林匹克运动在其他多国的和世界的活动中,都受到了政治事件的极大影响。同时,80年代以自30年代以来最长的经济停滞开始,几乎所有的国家都遭受了通货膨胀、失业和工资冻结的影响。

  正是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之下,1980年7月16日,萨马兰奇当选为国际奥委会主席。但就是在如此动荡不安的国际政治环境里,萨马兰奇领导的国际奥委会仍然不断得分。他的努力使得全世界都意识到奥林匹克运动的目的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易于“促进一个和平社会的建立,并同时保持人类的尊严”。

  1989年萨马兰奇连任奥委会主席,1991年12月,他被西班牙国王卡洛斯册封为侯爵,以表彰他为“体育世界和世界各民族的友谊作出的贡献”。1992年8月萨马兰奇荣获{dy}届杰西·欧文斯国际奖。1993年9月他继续连任国际奥委会主席。1997年7月1日,萨马兰奇访问中国,与中国国家体委主任伍绍祖探讨香港回归中国后在国际体坛的地位问题。1997年7月3日,萨马兰奇宣布香港将以“中国香港”的名义参加奥运会。

  1997年8月28日,由于他对奥林匹克运动的杰出贡献,被授予法国“荣誉军团大军官”称号。1997年9月 4日,萨马兰奇再次连任国际奥委会主席。为此,国际奥委会也再次修改主席退休年龄,由75岁提高到80岁。

 

领导思路

    “国际奥林匹克运动没有像政府那样的、可测量的常规力量,然而,如果哪{yt}必须向为奥林匹克运动服务的所有志愿者给予酬劳的话,没有几个政府可以做得到这一点。……这就是为什么对于我们来说,重要的是使我们的地位得到承认,我们的生存办法和我们的规则得到所有的人尊重和接受……”萨马兰奇在一次由各国部长出席的会议上,表达了团结和自治的想法:寻求一种介于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方式;使每个人可以拥有各自的政治、知识和文化特性,但在奥林匹克大家庭中找到欢乐。国际奥委会认识到,“奥林匹克体育已明显地成为政治事实”,另一方面,这个组织清楚地宣布,它有责任“为一项积极与和平的体育政策树立一个好榜样”。

  萨马兰奇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则:他反对体育以外的,主要是政治方面的某些利益控制奥林匹克体育的企图,由于莫斯科奥运会和蒙特利尔奥运会留下了令他至今难以忘怀的阴影,他决心使奥林匹克运动在将来避免类似的打击。萨马兰奇在任职期间以充沛的精力和坚定的决心努力工作,以保证奥林匹克运动的合作伙伴和国际体育机构内部的其他组织,尽可能地团结和自治。

 

    萨马兰奇坚信体育“具有一个内在目的,即推动个人向自我、向其极限、向其品德进行精神上的挑战”。他认为,这对奥林匹克主义也一样,因为它是从更大范围把人及其发展作为目的,但是对在当今社会中可从体育方面吸取的人文主义方面的教训这一点,萨马兰奇绝无幻想。

  萨马兰奇认为,与传媒的合作对普及奥林匹克主义非常重要,他总是愿意与记者交谈,他个性的众多方面和他对奥林匹克主义、奥林匹克运动、奥运会及国际奥委会的想象力,通过大量的采访,文章和很多其他发行量很大的书面材料形式反映出来。在所有这些材料当中,大部分是谈论其人及其主席一职的,这些,都可从他在各种会议上,以及在与政治、经济、文化界等要人会见时的数百次讲话、谈话和演说中看到。这已经成了萨马兰奇一个很独特的工作风格。

    萨马兰奇相信,“在奥运会的场地上所有对立民族须让位于和平关系的同时,根据奥林匹克原始组织的体育比赛可发展所有人们都非常珍惜的人类价值。”奥林匹克主义已经超越了四年一届的奥运会,变成了“一种意识形态、一个道德、一个学说、一个启示”。奥运会在连续和巨大进步的同时,伴随着同等伟大的奥林匹克道德和哲学的实现。许多在奥林匹克宪章中规定的与奥林匹克运动目标相关的基本价值,在我们当前的现实生活中实现了,至少是相当一部分实现了。

 

    从他担任主席开始,同时也是根据奥林匹克创始人顾拜旦的意愿,他优先考虑的事情之一就是建立奥林匹克博物馆。 1982年国际奥委会批准了这个计划。值得注意的是,国际奥委会在这个项目上的投入只占全部费用的三分之一,其余的全部来自企业和个人赞助,48位捐助人,每人捐助了100万美元。奥林匹克博物馆建在瑞士洛桑,它记载着奥林匹克发展的辉煌历史和世界人民对奥林匹克精神的热爱。

 

    1984年至1986年,奥林匹克研究中心、图书馆、博物馆在洛桑鲁绍大街临时地址继续发展和扩大服务,同时开始在新址建设博物馆。1993年6月23日博物馆终于开幕,全部现代设施集中到了新馆,包括图书馆、档案馆、特种文献馆、图片与录像馆。在奥运百年大会召开前,萨马兰奇说,他感到骄傲和高兴的是留下了“世界奥林匹克思想”中心这个遗产,在开馆仪式上,萨马兰奇说:“今天对弘扬奥林匹克主义是极为重要的{yt},我们即将为奥林匹克博物馆的落成举行典礼,这是我们的{dzz}——顾拜旦先生的梦想,我们有幸把它变成现实。”他欢迎所有的运动员、科学家、青年人和艺术鉴赏家去那里参观。

  在执掌奥林匹克运动命运的14年后,萨马兰奇在奥林匹克百周年大会的闭幕词中的一段话表达了他的心声。他说:我们很高兴在几个场合里,听人们谈到奥林匹克运动的团结、与发展中国家的休戚与共、人道主义行动、和平、奥林匹克教育、体育道德、反兴奋剂的斗争和环境保护感。我们对运动员的坚定承诺感到欣喜……他们参与了为国际社会服务、为和平而工作、为由年轻人占大多数的世界人民的幸福而努力。

 

【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1997年10月12日,萨马兰奇访问,并参加了中国第八届全国运动会的开幕式,中国国家主席接见了他。2001年7月13日,他在莫斯科向全世界宣布中国北京赢得了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全中国为之欢腾。萨马兰奇一直是中国人民的好朋友。

  国际奥委会名誉主席、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萨马兰奇2008年4月分别接受西班牙主要媒体《阿贝塞报》和《国家报》专访,就北京奥运会及相关问题发表看法。

  萨马兰奇明确反对xx北京奥运会,反对奥运会政治化。他说,“体育世界是美妙的,国际奥委会是一个由204个不同种族、不同传统、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组成的大家庭,大家和平相处,因此奥运会是青春、体育与和平的盛会。西藏事件不应成为xx奥运会的口实”。

  他还表示,“那些在人权问题上指责中国的国家应该先照照自己,而不是利用奥运会去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国际奥委会不是一个政治组织,制度不同不是我们该管的事。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制度是每个国家自己的事”。

  萨马兰奇认为,“选择北京举办奥运会是十分正确的,我从不为此后悔。中国最近25年来发生了惊人的变化,经济发展举世瞩目,{zd0}的受益者是人民。中国从一个灾难深重的国家成为一个蒸蒸日上的经济强国。北京奥运会的组织工作具有历史意义,其奥运设施如鸟巢、水立方等将载入史册,因为几个世纪之前人们修建大教堂,而今天却建造了如此宏大的体育设施。相信中国将会举办一届出色的奥运会。北京奥运会将会圆满成功”。

  2008年7月31日上午9时08分,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510停机口迎来了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国际奥委会荣誉主席萨马兰奇。这位曾经在2001年将奥运会承办权亲手交给北京的西班牙老人,再次回到这里,准备参加即将开幕的北京奥运会。

  虽然经过长时间飞行,但刚刚过了88岁生日的萨马兰奇显得精神很好,步履稳健地走下飞机,在欢迎人员与随行人员的簇拥下,走过一段短短的红地毯,登上等候的大巴。

  9时20分,萨马兰奇进入贵宾休息室。通往贵宾休息室的走廊上挂满xx运动员比赛时的照片,这位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还饶有兴味地观看了一会,才进入休息室。大约30分钟后,萨马兰奇乘坐迎接他的专车,在警车开道下离开首都机场。

  2001年7月13日,当时的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在莫斯科宣布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会承办权。不久前他接受《人民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要来北京全程参加奥运会,并认为北京奥运会一定会成功,相信北京奥运会也会为他的奥运事业画上一个圆满句号。

  2008年8月5日,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gj}论坛迎来诸多明星级人物,其中国际奥委会前主席萨马兰奇获得的掌声最多,他称赞北京建有{zh0}的奥运场馆,坦言中国的成功也将是他的成功。

  萨马兰奇昨天表示,他充分相信,三天后拉开大幕的北京奥运会将是一场历史性的精彩盛会。“你们建造了我所见到的{zh0}的体育设施,奥运场馆、鸟巢、水立方,这些都会写入奥运会的历史。”

  “我希望能跟大家一起来见证这一次奥运会的辉煌。我一直是中国的朋友,这一点大家不用置疑,而且我一直会祝福中国举办成功,我认为中国的成功也是我自己的成功。”

  2008年8月15日晚,国家主席xxx与国际奥委会终身名誉主席萨马兰奇等到北京首都体育馆,观看北京奥运会中国与美国女排比赛。本场比赛,中国女排最终以2-3负于美国。

  2008年8月16日,来京参加“奥运圆梦之旅”的130名中国青少年与国际奥委会终身名誉主席萨马兰奇进行面对面交流。已88岁高龄的萨马兰奇在回答青少年提问时称,北京奥运会是有史以来最成功的一届,此次开幕式的点火仪式也让他印象深刻。

  这130名青少年全部在14-18岁之间,其中来自四川、甘肃和陕西地震灾区的青少年57名,全国部分省、市、自治区家庭贫困而又品学兼优的青少年代表约50名。

  圆梦之旅的孩子们与前奥运{gj}高敏、杨凌以及本届奥运会女子射箭团体{gj}朴成贤、尹玉姫、朱贤贞见面交流,而国际奥委会终身名誉主席萨马兰奇的出现更是让孩子们兴奋异常,纷纷向他提问,内容涉及他对本届奥运会开幕式、赛事及志愿者的感受等。

2010年4月21日萨马兰奇因病逝世,享年89岁。

世界体坛再次失去一位伟大的导师,萨翁走好……

郑重声明:资讯 【萨翁走好……_轩辕忘川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