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辩证方法导论(一)销售检讨会【1】

企业辩证方法导论(一)销售检讨会【1】

2010-04-20 16:48:02 阅读15 评论0 字号:

在正式介绍什么是〈企业辨证方法〉之前,我们暂先从企业组织编制与职能目标设定的层面切入。无论在制造型企业、销售型企业、服务型企业…种种业态,我们都可以从这个切入点来观察到种种的企业行为现象特征。当然,这只是企业辨证系统架构中,众多观察方法的其中一种,适用的范围较广,行业之间的差异较小,理解的障碍较低。

 

  接着,笔者大致描述一下平日工作中经常遇到的场景,也就是列席参加消费性商品品牌企业的【销售检讨会】。销售,为什么要检讨?自然是销售不如预期;否则,就应该是表扬大会,或者庆功宴了。在类似这样的场合,我们总是可以听到类似的对话,从中相当程度地折射出多数从业人员对所谓「企业管理」的看待方式;藉此,我们来了解什么是「企业辨证」,以及为什么要辨证。

 

  只不过,若把这类的检讨会当成是一场戏局来看待,我们似乎不应该先急着开场。你要是有一定的职场经验,这类的戏局你都不知已经看了多少回,又何须再看!于是,我想有必要把看戏的方法先理一变,再把各个扮演角色的背景略加交待,再进行开场,可能是较为合理的方法。然后,你必然会对已经再熟悉不过的场景、桥段,多多少少产生一些新的看法。

 

  啊!突然想起一件事。最近国内朋友到台湾旅游的人越来越多,若有机会到日月潭,从南投草屯往日月潭的公路上,你不妨留意,路边挂着不少写了「不纯砍头」四个大字的招牌。原来,是卖蜂蜜的商人用来向人保证他们卖的蜂蜜,{jd1}高纯度,{jd1}不掺假。我问一位南投当地出身的大学同学,如果蜂蜜不纯,要砍谁的头?他回答得很快,也很直接:废话!当然是蜜蜂的头!

 

© 電影院的〈本事〉

 

  小时候,大人带我到电影院看电影,在验票入口处的后方必定有个小台子,上头放这一叠用模造纸油印,大约是三十二开的小纸张;纸张上印有两个较大的字〈本事〉,其他较小的字,则是电影情节的概要。写〈本事〉的人自然不会把剧情写得太透彻,只能铺陈剧情理路,让观众比较容易进入状况;更重要的是,预留悬念,让观众耐心地看下去,不致于中途离席。记得有位喜欢看外国文艺电影的阿姨说,一部电影好看不好看,跟〈本事〉写得好不好有关。若写得好,原本不怎么的电影,也会变得好看一些;若写得不好,原来应该好看的电影,也会变得不怎么样。我不懂,幼时的印象中,好看的电影就是〈醉拳〉、〈蛇形刁手〉、〈火烧少林寺〉、〈月光蒙面侠〉、〈怪兽大闹东京〉,还有〈大金刚〉…这些,看不看那些纸片,有什么关系?很多很多年之后,读到胡塞尔、海德格、谢勒…等有关《现象学》的著作,才逐渐明白那位阿姨在说什么。

 

  现在是速食文化挂帅的时代,我也已经近二十年没进电影院,不知道现在是不是还印〈本事〉;就算有,估计看的人也不会太多。

 

  要先强调的是,以下笔者对于【销售检讨会】中诸般角色的背景阐述,其实与任何从业人员的“个人品质”,即专业能力、品性操守、职业伦理、企图心、责任感…等等,均无相涉,也与对所谓“人性”的看法无关;所以,也不必联想到什么X理论、Y理论那上头去。

 

  说白了,不管什么人,一旦站到了什么位置,扮演什么角色,就自然而然会受到这样或那样的制约,在这样的角色制约之下,也就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制式反应」。若你用心观察,这般的制式反应,其实有高度的「普遍性」和「共通性」;其中的反应变化,也往往有轨迹脉络可循,只是有的明显,有的隐晦而已。就好比,阴天的时候,我往往会背痛,身体不舒服,情绪会比较低落,心里面就盘算,大概快下雨了…。就这么简单的事,别想得太悬乎;当然,每个人的感受也不太一样,所以也别太往死里较真。

 

  只不过,我手边有湿度计,手上戴的CASIO电子表有测高仪,其实就是用毫巴数来反推海拔高度,我一直拿来当气压计使用。每当觉得身体有异的时候,看看湿度计、气压计的数值,拿来与当时周边的环境对照。久而久之,什么样的数值变化,大概会有什么样的天气反应,猜得八九不离十,如此而已。没有常拿仪器来参照比对的人,总以为下雨的时候空气湿度一定比不下雨的时候还大;其实,不是那么回事。快要下雨前的湿度,比下雨时还大,雨要下又下不来的时候,才更可怕,湿度计会破表测不出来,电子表的测高仪会告诉我,我原来住的十层楼,已降到了三楼以下。如果你不知道我在说什么,不妨买个湿度计、气压计试试看,一试便知;反正,又不贵。如果,你还没试过,对笔者相关的论述说明,你就不妨暂先姑且听之。

 

  如果还不甚理解,不妨看看芥川龙之介的〈竹薮中〉(藪の中),也就是我们一般所说的「罗生门」。其实,〈竹薮中〉与〈罗生门〉本来是两篇独立的短篇小说,收在同一部小说集里,小说集的名称就叫《罗生门》;黑泽明把〈竹薮中〉改拍成电影,电影名称也叫《罗生门》。或许因为这层关系,从小时候,我们就把一些各说各话,对不上号,却又不知该听谁的,这一类事件冠以「罗生门」的代称。现在社会上对于某些说不清楚的事件,也常冠以「XX门」的符号;有些不明究理的人,却以为这是来自「水门事件」,显系讹误。因为,尼克森总统在窃听丑闻弊案被揭发之后,人家交待得还算清楚,公开致歉,辞职负责,没什么玄奇的情节。

 

  不过,真正看〈竹薮中〉倒是长大以后的事,此后也才知道许多现象原来也可以这么观察,戏也可以这么看。目睹妻子遭强奸后而死亡的年轻武士透过灵媒所说的证词,遭强奸而苟活的武士妻子的证词,强盗自己的证词,自称发现尸体而报官的砍柴人的证词,因为在事发前曾见过当事人而被招来当证人的和尚的证词,审判官的问案方式,不相干的闲人看待这件事的方式…等等,全部都很“合情合理”地依照自己的角色扮演来自已“该说的话”。已亡故的武士透过灵媒说是自己是xx的,武士的妻子说是xxx了丈夫,强盗则说是他砍死了武士。每个述事者都认为自己的陈述才是真实,有理有据,旁人听起来也都言之成理,况且也都没有必要抢着揽xx的罪名。但是,就是对不起来。

 

  笔者从就读台大法律系时起,就开始担任律师助理,经常喜欢找机会流连于台湾高等法院二楼的各个刑事法庭,类似「罗生门」的剧幕场景,也不知看了多少回,却百看不厌。三年不到的时间,大概就可以掌握住什么样的刑事案件,被告、被害人、证人、检察官或告诉代理人、律师或公设辩护人、法官…等,在法院的调查庭、辩论庭分别会说什么、该说什么。这就是前述所谓具有高度的普遍性和共通性的「制式反应」;若没有办法掌握这些制式反应的变化脉络,这戏局就看不懂,更别说想要观察到什么客观的真实了。

 

  也就是说,有了基本模组之后,自然能衍生出许多版本的剧情发展套路,也才能对套路与套路之间的转折点,进行持续的观察和预测;一段时间之后,你便会发现,各个可能存在的转折点之间如何转化运行,也是有轨迹可循的。用预测的轨迹与现实实况对照,进而判读其间的差异,往往有令人警省三再的审思空间或意外发现,这是看戏的精髓所在,也是相类似的剧幕可以百看不厌的主要原因。

 

巽风堂首席规划师

 心赢销合伙人        陈琦曜(台湾)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推荐阅读-->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企业辩证方法导论(一)销售检讨会【1】】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