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xx高校今年计划招聘9名学生辅导员,3月底,就有850多人应聘,而且都是硕士、博士,还有博士后。据悉,复旦大学、浙江大学招聘辅导员的条件是本科、硕士均需“985”重点高校毕业,应聘也非常“火爆”。 过去,高校辅导员是不大受人青睐的岗位,不仅因为做学生工作担责任、费心血,而且辅导员在大学里地位也不高,发展前景受局限。 如今,这个岗位成了“香饽饽”。除大学毕业生整体就业形势因素外,辅导员受“追捧”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辅导员苦在哪里?功在何处?本期关注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状况和发展前景。 连会仁: 坚持当辅导员18年 “我心里真正喜欢学生。” 连会仁被学生亲切地称为“连长”,他在北京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做辅导员18年,3度被学生评为“我最敬爱的老师”。 “荣誉并不重要,与学生在一起特有激情,我就是打心眼里喜欢学生,没办法!” 连会仁这样说。 来自河南某县的一个“状元”,由于沉溺于电子游戏,面临退学危险。这位贺姓学生曾在楼顶徘徊,也曾给老师写下“血书”保证不再玩游戏。连会仁向学校申请,给一次教育这位学生的机会。到宿舍与他谈心,和他交朋友,甚至课余“盯梢”……经过艰苦细致的努力,这个学生延期2年、用6年时间最终毕业。现在,他已经成长为株洲一家xx企业的技术骨干。 胡波如今在北京曙光计算机公司管理着一个十余人的部门,他的成绩曾位列北京交大电气工程学院一年级的{dy}名,但是,从二年级开始厌学、补考。“连老师经常到宿舍看我,推心置腹地讲道理,激励我,他给我的不是歧视,而是额外关注。可以说是连老师一直把我‘拉扯’到毕业。” 辅导员工作比较复杂、繁琐,连会仁却说“其中也有乐趣”,“你给一点儿阳光,他就会灿烂”。 【采访手记】 马有马的精神,牛有牛的韧劲儿。能在一个岗位坚守18年,需要一定的韧性。在多数人的心目中,教授、副教授才是大学的“主力军”,辅导员只是“边缘人”。不为世俗眼光所限,风物长宜放眼量,连会仁的坚守愈发显得难能可贵。有许许多多大学教师在辅导员、班主任岗位数十年力耕不辍,连会仁只是其中的一员。 为什么能够不离不弃、坚守如一?连会仁说他喜欢做学生工作。固然,喜欢能带来不竭的动力,是做好许多事情的基础。然而,这里也有舍、得之分。就记者采访所知,连会仁个人“进步”较慢,但他赢得了广大学生的心,经常收到学生及其家长感谢的信息,他看重学生进步带给他的快乐;他辅导的学生按期毕业率高于全校4个百分点,但他的女儿抱怨“爸爸只管学生不管我”。 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是“第二课堂”,很难轰轰烈烈,也不能一鸣惊人。然而,默默无闻、润物无声同样令人尊敬。每天早早离开家门,很晚才回来,看似平淡无奇,然而崇高就寓于这平淡之中。 代岩岩: 面对辅导员与学生1∶200的现实 “辅导员工作不仅需要汗水,还需要新理念新方法。” 全国高校专职辅导员与学生之比为1∶200,但沈阳建筑大学辅导员代岩岩同时负责的学生少则238人,多则346人。“丰收需要挥洒的不仅仅是辛勤的汗水,还需要我们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和理念。”她近日在高校优秀辅导员先进事迹报告会上说。 针对大学生全面“触网”的现状,网络平台成为代岩岩开展工作的重要阵地。通过QQ、MSN、飞信等网络工具,她及时与学生沟通交流,成为学生们无时不在、无话不说的朋友。 如何组织集体活动来扩大学生的受益面?代岩岩深入思考并积极探索。围绕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意识、诚信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她先后带领学生骨干设计开展了“大学生讲坛”、“名师有约”、“吾行吾感社会链接平台”等活动。 先后有20余位学生经过层层选拔走上“大学生讲坛”,中国酒文化、台湾问题、电子商务等话题成为他们演讲的内容。给水排水专业06级学生单建民在讲坛活动中锻炼社交能力,现在担任了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的学生会主席。由于在讲坛上主讲军事问题,土木工程专业07级学生王平在校内网上广受军事迷邀请,还组建了学校的{dy}个军事社团。 “吾行吾感社会链接平台”已经开展十余期,活动紧密结合学生的专业,3年多来,沈阳飞机制造厂、北京设计院沈阳分院、中建一局沈北公铁地道桥的施工现场、丹东鸭绿江断桥及丹集高速宽甸段施工现场等地留下了学生们的足迹,他们看到了先进的工艺及技术、前瞻性的建筑,感受到了现实的需求,触摸到社会的温度。 【采访手记】 看似平凡的工作中也需要创造性。一个辅导员面对200个学生,这是基本现实。及时解决、处理每个学生的每个困惑、问题,对辅导员是极大挑战。怎么办?代岩岩选择了创新理念和方法。 创新源于现实需求,更源于认真负责的态度。她勤于观察细节,善于换位思考,通过充分应用新技术手段,代岩岩及时与学生沟通交流,成为学生们无时不在、无话不说的朋友。 方法、手段是工具,学生的健康成长才是目的。平等对待所有学生,宽容地理解学生,贯穿在代岩岩的创新之中。每次“吾行吾感社会链接平台”活动之前,她都广泛征求学生的意见,“大学生讲坛”力争让台上台下的学生互动,追求群体效应,带来全体学生的全面进步。 胡志峰: 做首届免费师范生的辅导员 “多接近学生,多给他们鼓励和温暖” 免费师范生是新生群体,做他们的辅导员也需要新的探索。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免费师范生辅导员胡志峰说,入学3年来,巩固专业意识,补上英语和计算机课的短板,克服经济困难的影响,师生们迎难而上、一路走来。 首届免费师范生主要来自西部省份,由于中学条件所限,英语和计算机课的基础较弱。胡志峰就按12个学生宿舍组织英语集体晨读,自己也常常参与学生晨读。还通过“未来教师成长营”,提高学生们的粉笔字、钢笔字、朗读、演讲能力。如今,多数学生都通过了英语四、六级考试。 至少要从事中小学教育10年、其中2年必须在农村学校——对于免费师范生的未来,外界有“吃亏”的说法。青年学子的心非常敏感,他们感到一定的压力。胡志峰开导他们:“抓紧利用在校的宝贵时光,把自己锻造成一块好钢。”假期,胡老师带领他们到内蒙古、贵州、四川等地的中小学支教。 约1/3的学生家庭经济比较困难,胡志峰就尽力在校内外联系勤工助学岗位。同学们都称胡志峰为“好老师”。胡老师说,学生需要鼓励、需要爱,“我努力按‘好老师’的标准多接近学生,多给他们温暖。” 【采访手记】 接手首届免费师范生时,胡志峰说“心里没底儿”,然而,两年多来,胡老师被学生们誉为“好老师”。其中的关键在于分析新问题的智慧、探索新事物的勇气。 英语基础差,就想办法补;家庭经济困难,就多方联系勤工助学岗位……可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变化是永恒的,新事物总是层出不穷。在新问题面前,不畏惧,辟新路,成功属于勇于探索者。 困难处处在,挑战时时有。看来,还是这句话——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转自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