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载时请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
企业和政府市场就像是摆在买卖人面前的一条捷径,往往在一瞬间,在对方在合同上盖章的一瞬间,买卖人的商品就可以成批的卖出去。这无疑是个诱惑,大诱惑。这个诱惑让聪明的买卖人闻香而至,他们挤在门口,①拼命讨好守门人。这样的生意,不需要创造多么优秀的商品,只要能满足守门人的底线就可以。这样的生意,不在于技术和渠道,而在于搞定了多少个守门人。这样的生意,就是所谓的大买卖,一旦牵扯进去,就身不由己,日日担心鬼敲门。附录1:《创业四门课》
对于创业的思考和总结,终于渐成体系。虽仍是资源、商机、商业计划和执行,庆幸的是有了自己的偏好。此外,顺便想到了一点:失败不是成功之母,成功也不是。
积累
“勤俭持家”这一传统美德在当代似乎被边缘化了,如此遭遇并不能掩盖真理本身:收入大于支出=正的现金流。一方面要勤劳,要增加收入;一方面要俭朴,要降低支出。小到一个家庭,大到一个企业,一个国家,莫不如此。
对于创业来讲,积累的意义绝不仅仅是积攒现金,还包括知识、技能、社会关系等。资金永远不是创业的决定因素。
朝阳产业
“世事的起伏本来是波浪式的,人们要是能趁着高潮一往直前,一定可以功成名就;要是不能把握时机,就要终身蹭蹬,一事无成。”(莎士比亚)
几乎所有教人做生意的书都讲“借势经营”,而{zd0}的势,在我看来就是时势:时势造英雄。相反地,男怕入错行。商机对创业来讲无疑是重要的,选择朝阳产业就可以借助时代的浪潮把创业者推向高处,能停留多久,就看个人的造诣了——能不能持续把握潮流。“弄潮儿”无疑是褒义词。
是否朝阳产业,有若干多的评判标准。契机只有两个:一个是社会焦点问题,是被时代拉动的商机;另一个是高新技术,是推动时代发展的商机。相比之下,两者兼有当然是{zh0}不过。
杠杆式运营
合作方的力量就是那个支点。
轻资产运营。我终于找到一个牙慧拾了起来,而之前我只能用几个片面的指标来描述自己心目中“轻刀快马”式的商业模式,如虚拟运营、无店铺销售、OEM、零库存、速动比率等等。
口碑营销。另一个牙慧,以替代之前自说自话的“低成本营销”、“市场xx”等等。
适应&严谨
“买卖差寸地”,“有同行没同利”。这两句话都在说执行。VC做投资{dy}看重的不是商机,而是人,看是由谁来操作这件事——计划再好,纸上谈兵是打不了胜仗的。
执行是一件有意思的事。
竞争者之间,活得好的未必是那些资金投入多的企业,也未必是那些创业者知识渊博经验老道的企业。借用《物种起源》的一句话来解释就是:“存活下来的物种,不是那些最强壮的种群,也不是那些智力{zg}的种群,而是那些对变化做出最积极反应的物种。”杰弗里•蒂蒙斯说,“当商业计划从打印机里打印出来时,它已经过时了。”言下之意,在危难关头没有妙计装在锦囊里,只能随机应变。
如果说快速适应还停留在是智慧层面,那么严谨无疑就是执行的态度。严谨包含的因素太多,自律,对细节的执着,对计划的严格执行等等。正是严谨,使德国得以强大,学习德国人的严谨也成就了日本。附录2:《产业链分析》
这是一次依据产业链地位对企业属性进行得一次分类,难免挂一漏万。分类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分析产业的价值和资产属性。只有那些轻资产的行当,才是值得被继续关注的。
{n1} 系统型
这类企业的突出特点是:一旦系统搭建成功,就很难被超越,具有垄断性质。系统型企业,一般以第三方的面目出现,包括标准授权(如闪联)、认证(如ISO体系)、交易系统(如支付宝)、媒体(如奥林匹克)。需要VC的协助,或自身的行业技术背景。
NO.2 流通型
流通型企业包括批发、零售、经纪,一旦形成规模开始良性循环就很难被超越,但无法形成垄断。随着买方市场的到来巨型终端的崛起,人们逐渐认识到,携消费者以令厂家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而且,无论技术如何升级,无论品牌如何更迭,流通型企业永远存在,最多是形式有所变化。
在制造业的渠道中,建立巨型终端需要资金和现金流,小区域代理商无法实现高成长。
服务业的销售在传统意义上依赖于选址(客流),分工的出现会给服务业的提供更快的发展环境,服务业的渠道商将崛起。服务业的渠道争夺站,甚至产业链地位争夺站,也已经和正在展开。(一)xx业:各彩票代售点;(二)网络游戏业:各点卡代售点;(三)电信业:各话费缴纳点/冲值卡代理店;(四)运输业:莱斯达();(五)旅游业:各旅游公司;(六)宾馆业:携程()、e龙();(七)餐饮业:君宴()(八)教育业:各招生机构;(九)房地产业:各地“海景房”销售机构,新楼盘包销机构等;(十)传媒业:各广告代理公司--值得注意的是,网络游戏正在向媒体过渡……NO.3 品牌型
拥有品牌可以整合技术和产能,可以虚拟化经营。争论品牌的文章太多了,{zj0}的品牌,我认为有以下三种:
1,安全/尊贵品:只要产品的xxx可供比较,就应了那句话“没有5分钱买不走的品牌!”产品无法衡量xxx的品牌,提供的商品具有以下性质:高品质高价格、代表尊贵或安全。代表企业有玉溪、五粮液、volvo等。除了尊贵和安全这两个{zg}和{zd1}的需求,马斯洛先生中间五层的住户们都处身红海,疲于应对一波又一波的价格战。
xx品的出现一般基于历史机缘,并非是靠人力形成的。中国的红旗轿车,其实具备了成为xx品的因素,采取的却是薄利多销的大众路线,如今连低端市场似乎也失去了,实在可惜。
2,居民服务:随着富裕程度的增加,不断涌现的新创意新方式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3,商务服务:对服务要求精益求精,一般为重复购买。和居民服务业一样,特许经营同样存在于商务服务业。NO.4 技术型
国家在鼓励“自主创新”,但这并不意味着技术型企业生活得很好--尽管的确是他们真正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技术天生有两个风险:1,市场接受。获得用户认可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好多新技术失败,仅仅是因为早产了几天,以至于这个世界上还没有匹配品。市场调查是不可靠的,再严密的分析也具有主观性;2,替代品。即便是被市场接受了,但替代品的出现会在倾刻之间让一家家企业灰飞湮灭,如曾经的呼机市场。NO.5 制造型
从“废纸大王”到“造纸大王”的张茵,“代工{zw}”台湾首富郭台铭,Dell电脑的Dell,这些富豪从事的都是制造业。成功各有不同,成本优势必不可少。但行业必须具备规模效应,如张茵。如果能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如郭台铭),甚至颠覆商业模式(如Dell)成功也不是一件很遥远的事。
尽管我对Dell的模式顶礼膜拜,但仍然把制造型企业归于{zh1}一级。尽管制造企业可以通过固定资产抵押获取更多的xx,以提高资产周转,但一旦遇到技术换代、经济萧条、自然灾害、战争等外界因素的变化,大量的固定资产会妨碍企业的战略转型或收缩--变卖资产只是无奈之举。三十年后,中国经济不可逆转地走进2008年。三十年间,中国的商界诞生了行色各异的商人,一闪而过者有之,长青不败者有之,大起大落者也有之。以起点论,不过三类:
红旗下的蛋
以柳传志、张瑞敏为代表。本是国有资产的丫鬟,功高盖世、喧宾夺主,MBO之后,落得亿万身价。此一类,机缘巧合,成者寡而败着众。
天使门徒
以李彦宏、马云、沈南鹏为代表。多为海归,西学东渐,牵手风险投资,迅速成就一番事业。上市套现,身价倍增。其中,沈南鹏“久病成医”,从创业者蜕变为VC。
赤脚商人
以任正非、宗庆后、史玉柱为代表。不甘寂寞,奋力弄潮,终成一番事业。纵然遭人垢病,毕竟败寇成王。有趣的是,三人皆读《毛选》,选择“农村包围城市”,也必然会选择“枪杆里出政权”,无一不是企业里说一不二的独裁者。其中尤以史玉柱经历奇绝,可一而不可再。
三十年前,中国没有资本家,创业者事必躬亲;三十年后,积累已成,“离钱近,离事远,离是非更远,最终不劳而获。”华商首富李嘉诚可为{zj0}注脚。摆在我们面前的,通常有三件事:想干的,会干的,能干好的。我们只能选择一件来干:大多数人毕其一生顶多只能干好一件事。个性不同,处境不同,视野不同,选择也不同。如果从结果倒推,成功者选择的一定是他能干好的那一件。但也许,最初他选择的是想干的那一件,慢慢会干,再慢慢地能干好了;也许他根本没得选择,这个世界只允许他做会干的那一件,{zh1}他干好了;又或者,他一开始就选择了自己能干好的那一件,干好之后,就干得再好,终于超乎了所有人的想象。最终形态,不外乎能干好的。
人贵自知。也许我们认为自己能干好的那一件,未必真的可以胜任。比如,被人善意赞扬了几句的自恋者,往往就会把本来只是会干的事,当作了可以干好的——但,往往正是这种“傻大空”式的自信给了行动者动力,最终成就了当初的盲动者。
机缘巧合。或许我们未必真的有三件事可做。一个什么都干不好又不知道想干什么的人,能干的只是去做会干的那一件,勤奋多思、熟能生巧之后,他可以选的,还是那件当初他会干现在能干好的那一件。
时移世易。即便是最想干的那一件,如果处处碰壁,付出总没有回报,则很少有人会选择坚持,而即便想去坚持,也未必坚持得下来。
这三件事实在太容易混淆了,如果一定要辨别清楚再干,却无异于预测未来,无异于选择了一件根本不可能干好的事——而这件事,并没有摆在我们面前。真正可以选的只有一件,就是这个世界允许你尽快就可以去做的那一件,那必然是对自身而言阻力最小的事。至于有没有兴趣,能不能干好,都是后事,如同天才往往是后人的评价而非天才的自省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