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12月17日,文化部相关人士表示,文化部正在加强对SNS社交网络中一些游戏的监管。“开心农场”研发者“五分钟”公司负责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因为考虑到价值取向等问题,人人网的开心农场、腾讯的QQ农场等我们正式授权的网站,已经一律修改为‘采摘’、不叫‘偷’了。”
读完这则新闻,{dy}个感觉就是可笑,可笑之余觉得悲哀。孔乙己有句名言,说的是窃书不被偷,这句话与此次事件有异曲同工之妙。中国人好像特别重视对事物的叫法,自古也有正名一说,好像意味着改了名字,性质就变了一般。
说说“偷菜”吧,这个游戏说的是玩家扮演一个农场主的角色,可以在自己的田里施肥种菜,当东西成熟时可以卖掉,再去买新的种子,继续耕种。整个游戏的乐趣在于,当自己好友地里的庄稼都熟了的时候,玩家可以去别人的地里偷菜,享受“偷”的乐趣。可以说,正是“偷”的过程,才能吸引那么多的游戏迷,才能让这个游戏风靡全国。
如今好了,“偷菜”的改名变得文雅了,可问题是,换汤不换药,文化部的主要意思是为了能够改善这种“偷”的行为,能够改变网友“偷”的心态和行为。内容不变,名字好听了,又能有多大的改变呢?日后,这样的游戏还是继续红火,“偷菜”的行为还是照旧,内容与名称的分离不意味实质的变化。照这样发展,或许很多负面的词汇都会随之变化,更人性一点、更文明一点:“行贿”改成“赞助”,“投机”改成“投资”,“偷窃”改成“顺手”。这样的变化值得人思考。
另一方面,今年11月,文化部下发了《文化部关于改进和加强网络游戏内容管理工作的通知》的第46号文件,随后舆论认为,中国的网络游戏产业即将迎来新的时代。然而,在经历了一个多月的等待之后,大家却发现了“偷”向“采”的转变,这就像一个冷笑话一般,调侃了大众。
随意打开各大游戏网络的页面,各种裸露的美女图像,带有挑逗性质的文字充斥着每一个角落。现在的网游,好像到了不用xx和暴力来吸引网友就没有人玩的境地。进入游戏之后,大量的血腥、凶杀场面比比皆是。现在的网络游戏者很多都是处在发育期的未成年人,这样的网络环境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产生了强烈的负面影响。如东县19岁少年王金因玩网游锤杀奶奶、四川网络少年唐亮在网络中被PK23次之后用极端手段杀害现实的网友,这样血的例子还少吗。文化部的这次改动没有对有潜在不良影响的网络游戏痛下杀手,却对一款休闲游戏的名字如此重视,这无疑是隔靴搔痒。
前段时间网络防沉迷系统的推出,虽然在网络上被很多人指责没有效用,但我认为这至少说明国家对于网络游戏的毒害作用是深刻了解的。希望这一次的改革只是前奏,或者只是插曲,将来文化部还会有更大很深刻的改革出现,而不仅仅是把“偷菜”改为“摘菜”而已,不然,笑话会越来越多。
已投稿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