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d能否再次改变世界?——苹果iPad的成败博弈_大众软件_新浪博客

Pad能否再次改变世界?——苹果iPad的成败博弈论
本刊记者 冰河 Artec
(发布于《大众软件》2010年3月上)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期号

 

忽然之间,iPad就成为2010年初IT行业最受关注的热点。自2010年1月28日凌晨2点,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史蒂夫·乔布斯将iPad展示于世人面前之际,关于iPad的争议就没有平息过。事实上,苹果公司在10年来每次推出的新产品都经历了相似的遭遇,从iPod Shuffle、iTouch到红遍全球的iPhone,以及如今的iPad,刚出生之际都伴随着各种争议,但在iPad之前,笑到{zh1}的总是乔布斯这个人称为“乔不死”的老家伙。因此尽管争议重重,但无人敢小看iPad的市场前景。毕竟那么多先例在前,乔布斯每一次的探索最终都被市场所接受,这本身就说明了它在产品设计和市场应用方面的敏感和天才。所以尽管iPad“不过是一个放大版的iTouch而已”的评价为很多人所赞同,但还是无法遏制iPad问世之后对于整个IT行业的冲击和影响。iPod和iPhone的问世改变了便携播放器和智能手机的行业走向,谁又能保证iPad不是下一个改变行业走向的产品呢?而且虽然至今苹果公司在中国大陆市场的试水乏善可陈,不过看看遍地的苹果xx产品用户,就能明白苹果无法融入中国的原因,并不在于它的产品。正相反,乔布斯每一次的成功都证明,他对于产品设计和市场应用之间的衔接把握非常精准,但让苹果的产品和谐地融入全球各地的市场,这不是乔布斯个人的天才能解决的问题。除了中国大陆市场之外,在北欧和日本的市场,苹果公司的产品融入也遇到了很多难题,因此武断地说苹果公司的探索和创新“行”或者“不行”,都不是一个科学的结论。
由于乔布斯对于iPad的命名(iPad直译为数码平板)和产品外形的缘故,从iPad问世开始,“平板电脑能否改变整个行业走向”的争议就再一次烽烟四起。关于平板电脑的争论事实上在若干年之前就已经出现,已经无数次实现预言的比尔·盖茨甚至也出现在这个争论中。他在2001年曾经预言:“平板电脑在5年之内就会成为美国市场上最为畅销的PC。”不过这次他的预言并没有实现。长期以来,平板电脑市场不温不火,一直未能获得普通消费者的青睐,而且在近两年呈现下滑的趋势。而在国内,从方正、联想到汉王、神舟,各种背景的技术企业都曾经为了先介入这个市场而投入过很多资源,但所有的投入所获得的收益最终在华硕的一款EPC面前显得微不足道。“平板电脑无用论”在市场接受程度的验证下基本成为业界的共识。因此当苹果高调推出iPad,以前诸多关于平板电脑的争议和质疑自然就再一次被掘坟,拿出来进行争议。但是如果我们抛开iPad的命名和外形不谈,剥离掉“平板电脑”这个可能的标签,就会看到iPad实质上是一个与原来的平板电脑并不重合的新电子设备。而这种新电子设备的市场前景,并不能简单的拿原来的历史经验来解读的。至少,对iPad用不上。因为从苹果的产品研发历史上来看,重复以往的产品市场定位,并不是苹果产品开发的思路,表面上相近的开发设计,实质上走的是不同以往的产品定位路线,从iPod到iPhone,再到如今的iPad,其实乔布斯的思路一脉相承。更不要说苹果从iTunes延续到AppStore的强大分享平台机制,已经给iPad的应用内容做了充分的储备。只是乔布斯的战略在以往的移动播放器和手机领域,都未曾经历过iPad如今面临过的挑战,毕竟在移动上网终端的市场领域里,已经有太多巨头,投下巨大资金打造过太多类似的产品。TabletPC、MID、EPC、上网本……这些功能定位多少有些重叠的产品虽然成败口碑不一,但对于iPad来说都是需要正视的对手。以苹果的实力和历史经验来看,iPad获得成功几乎是必然的,{wy}的区别就在于成功的范围有多大而已,是只在传统的“果粉”(苹果产品爱好者)中被接受,还是能扩及到“果粉”以外,如同iPhone所获得的成功那样,被更多的传统产品用户所认可。对于苹果来说,这才是真正的成败考验。



一、一块“板子”的神奇所在
美国西部时间2010年1月28日凌晨2点,苹果公司在加州召开的发布会上,在宣布推出其移动计算平台iPad之前,人称“乔不死”的史蒂夫·乔布斯向台下的观众展示了一副漫画,内容是xx故事中,摩西拿着刻有上帝诫文的石板十诫高举向天际;右边的文字则写着“上一次,大家对于一片平板感到如此兴奋,是在那个时候。”
不管这是个玩笑也好,是个事实也罢,敢这样高调张扬为自己的产品做广告的,世界上大概没有几个人,而瘦骨嶙峋的乔布斯{jd1}是其中的一个。他的高调和张扬在全球都是出了名的,也不是没有遭遇过质疑,但是苹果近十年来的市场业绩证明了乔布斯的张扬并不是盲目的嚣张,从iPod到iPhone的成功都说明苹果的产品具有改变行业竞争态势,乃至改变整个社会应用习惯的力量。在iPod+iTunes的模式问世之前,谁也没想过已经被下载模式挤压到奄奄一息的传统音乐工业能借此找到一条新活路,而iPhone+AppStore的模式又让世人看到了手机和传统软件产业融合盈利的新渠道,随后获得的成功也有目共睹。因此乔布斯此次再出手,纵然他姿态张扬,却没有人敢笑他太轻狂,当然受到质疑是免不了的,只是乔布斯还会在乎别人质疑他么?
从随后乔布斯拿出的那个板子来看,他的张扬受到质疑也有一定的原因。总体上,苹果的iPad电脑分两款:只有蓝牙和WIFI的普通版和加装3G网络的3G版。iPad外壳尺寸:242.8mm×189.7mm×13.4mm,WiFi版重680克;WiFi+3GB版重730克。看上去正如刻薄的评论所说,“像个大号iPod Touch”,主要的界面按钮有开关键、静音、音量、Home键等,基本上和iPhone一样。运行的也是iPhone OS 3.2操作系统,并支持中文。可以直接运行iPhone软件,还能运行包括iWork(专门优化版)等在内的N多Mac软件。当然,iPhone/iPod touch的重力感应器、光学感应器、数字罗盘也装备在了苹果iPad平板电脑上。从这一点来说iPhone原有的强大应用开发库资源可以很好的被利用到iPad的新平台上,这也是乔布斯的{zd0}倚重所在。
苹果iPad平板电脑硬件的{zd0}亮点要算它的CPU——苹果自己研发的Apple A4处理器,主频为1GHz。存储方面,和iPhone一样,还是内置16/32/64GB闪存。内置25Whr锂电池,待机时间一个月,正常使用时间10小时,相对一般的上网本甚至普通笔记本来说,这都是非常不错的指标。屏幕采用9.7寸多点触控屏幕,LED背光+IPS面板,分辨率1024×768。根据苹果的行事风格,在相同的价位下,iPad的现有配置会很快得到提升,以起到变相降价促销的作用。

除了苹果原有的AppStore应用,苹果新开发的电子书软件iBooks也可免费下载到iPad,新软件基于ePub格式电子书。通过苹果的新网上书店iBook Store,用户可以直接购买下载书籍并在iPad上阅读。在发布会上苹果表示目前欧美主要的5家大型出版商已经确定将通过iBook Store销售电子书。{wy}缺位的麦格劳·希尔出版集团原本也在计划中,但由于在iPad发布之前,麦格劳·希尔方面向外界披露了iPad的一些信息,违反了苹果与其的事先约定,因此未能在发布会上出现在合作名单里。但是从发布会视频上可以看到,其名单原有设计是个六格矩阵,明显是临时取消了一个名字。以麦格劳·希尔在欧美出版行业的地位,未来会保持合作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因此在出版资源的角度上看苹果明显也有{zh0}的牌。在电子阅读器上的最主要竞争对手,亚马逊的Kindle为此要当心了。

苹果公司的产品定价在初期一向是走中xx路线的,但这一次相对以往的产品还算是比较亲民。WIFI版苹果iPad平板电脑售价499(16G)、599(32G)、699(64G)美元,发布会2个月后正式上市;3G版苹果iPad平板电脑售价629(16G)、729(32G)、829(64G)美元,3个月后上市。使用美国AT&T提供的3G数据业务:资费为250M流量/每月14.99美元;不限流量/每月29.99美元;一个好消息是:苹果iPad平板电脑无锁,而且没有解约处罚,难道乔布斯不在乎xx市场对xx的冲击么?还是想学盖茨“先让他们用盗版”的市场占有优先策略?但无论如何,从苹果供货商传出的消息显示了乔布斯的决心,根据苹果开给中国台湾合作商宸鸿和胜华的备料通知,两个触控面板厂一个月的出货量,加起来最多将高达两百万片。这意味着乔布斯决心在2010年实现上千万台的iPad销售,无论是行货xx,乔布斯此举堪称一场豪赌。






二、成败众说纷纭
iPad推出之后的确引起了很大反响,但随着初期的惊艳过去之后,质疑的声音也越来越多。美国xxIT行业杂志《连线》杂志刊载评论文章认为,苹果公司{zx1}发布的iPad并没有像乔布斯所大肆鼓吹的那样,是一款颠覆了电脑行业面貌,为消费者带来全新数码体验的平板电脑。实际上iPad只不过是一款不能打电话的大号iPhone而已。而PC所具备的一些主流功能都没有在iPad上出现,看来苹果仍xx地保留了“残缺美”的顽固传统。而在互联网上的反应也呈现两极分化的状态。不少网民表示很失望,认为iPad只不过是放大版的iPod,和先前外界预测的平板电脑规格相差太大;更有人贬损iPad“还不如一台宏碁或华硕的上网本来得实用”。类似的观点在其他的评论中也非常有市场。对于绝大多数用户来说,这些质疑声音中比较有说服力的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不支持Flash
相信很多人都会抱怨iPad不支持Adobe的Flash软件。乔布斯并没有提起这件事,不过观看iPad发布会视频的网友可能已经发现,在发布会现场乔布斯在iPad上浏览《xxxx》网站时,网站首页的Flash没有显示出来。显然,苹果对“非开放式”网页标准的Flash深恶痛绝,也无法容忍其频频出错和吃CPU的毛病,也许Flash永远都不会出现在iPad上,除非苹果决定将iPad的电池使用时间降至两小时。
2.没有OLED屏
在iPad发布之前,外界传得最凶的传言之一是苹果将发布两种型号的iPad,一种配备OLED屏,一种不配备。不过正如苹果资深玩家布莱恩·陈所指出的那样,如果配备一块这么大尺寸的OLED屏,屏幕的成本就高达400美元。再加上其他硬件,那么即使在售价为830美元的高配版iPad身上,苹果也挣不到什么钱。而如今的事实证明,苹果还是考虑了成本控制优先,这当然会影响一部分用户的使用体验。并且让他们发出不满的声音。
3.没有USB接口
即插即用的USB接口差不多已经成了电脑平台的标配,诸多应用USB连接技术的外设也是用户在电脑之外不得不应用的标配。例如以最常用的数码相片读取为例,没有USB插口,就意味着需要另寻办法上传相机中的照片,而目前的主流做法就是USB通用读卡器。这就为用户增加了一笔转移成本。这笔成本倒不是不可接受,可增加的一道工序会严重影响使用者的体验。
4.没有GPS功能
苹果在每台iPad里面都装了一个罗盘,所以在发布之初很多人都想当然地认为iPad里肯定具备GPS功能。遗憾的是,仅支持Wi-Fi的iPad机型跟iPod Touch一样,没有安装GPS部件,不过出人意料的是3G版的iPad上却装有辅助全球xxxx系统(Assisted GPS)。GPS“有还是没有”,这至今还是个问题,显然乔布斯和他的手下至今也还在摇摆不定。
5.不支持多任务功能
从乔布斯的演示过程中可以看到,iPad跟iPhone一样不支持后台运行应用程序。相信很多人会对此感到恼火,毕竟使用效率是绝大多数人评价平台性能优劣的主要指标之一。
6.没有键盘
其实真的没人指望iPad会配一块实体键盘,不过肯定有人会对此耿耿于怀。但事实上苹果还是为iPad提供了一款可选外接键盘(键盘需单独购买,售价70美元),因此和GPS的问题一样,键盘“有还是没有”的问题也在困扰着乔布斯,他们也悄悄地为自己留下了后路。
7.没有摄像头
摄像机,静态相机和网络摄像头——前两种外设可能永远也不会出现在iPad上,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了带iPhone出门时会多带一台专用相机。但是连网络摄像头都没有,这就有些奇怪,因为这等于是堵死了将iPad用作视频电话的门路。苹果如此做法可能是出于节约成本的目的。而没有摄像头可能也将是很多消费者不得不放弃iPad的{wy}原因,因为对于诸多轻度用户来说,通过各种视频工具进行远程交流是他们选择使用iPad这样的移动终端而不是用手机的重要原因。例如对很多上了年纪的用户来说,在QQ上和子女视频聊天而不是打字,这是他们选择上网本、iPad或者PC平台的{wy}应用需求。而增加一个摄像头会给苹果带来多少成本,又能带来多大市场收益,这其中的优劣乔布斯应该能掂量的出来。也许下一个版本的iPad就能配上摄像头了。
8.屏幕比例不是16∶9
按照今天的标准来看,iPad的4∶3屏并不适合观看宽屏电影,这种屏幕比例会使观看宽屏电影时,屏幕的顶部和底部出现“粗黑条”。不过再仔细看看iPad,看看机器背面的苹果图案,以及主按钮的位置,你会发现iPad在大部分情况下都是在竖屏模式下使用的。而在这个方向上,16∶9的屏幕比例会让屏幕显得很瘦长,而且是一种很古怪的瘦长,就像我们曾经经历过的“宽银幕电影”一样。所以16∶9的宽屏设置也是乔布斯未来继续xx的问题。
但无论如何,即使这些质疑者自己也承认,所有的产品功能设计上的问题是否算是缺陷,最终都要由市场来认定。如果用户认可了产品的大部分设计,那么种种针对性的补充开发和设计就会跟上,苹果的AppStore最强大的优势就体现在这里,它为苹果公司的产品建立了一个足够充分的后备开发平台,用以弥补之前所没有预料到的问题和缺陷,那句话是怎么说来着?人民的力量是无穷的。
但是另一种针对于AppStore的质疑就显得有些“阴谋论”的味道在里面。众所周知,在iPad上用户只能使用苹果公司授权的软件,最终用户只能选择Yes or No,然后通过网络支付,在Apple的允许下观看展示,当然亚马逊的Kindle也是类似的做法,并且也获得了大多数人的认可。但不能否认的是,事实上用户对于计算机的控制权越来越少,而且在iPad上面看到的应用都不得不伴随着五花八门的广告。如果个人电脑兴起之初也是走如此的模式,每一个软件和新功能的产生都需要经过计算机制造商的授权才能让用户使用的话,那么计算机和互联网也不会像今天那么流行,它只会成为制造商、分销商和媒体赚钱的工具。更重要的是,亚马逊远程删除Kindle用户已购买的电子书籍《一九八四》和《动物农庄》的事例告诉大家,即使在自由和民主口号响彻全球的今天,在商业利益面前,将希望寄托于商业控制者的良知总是不可靠的。苹果固然没有此类“作恶”的先例,不过AppStore相对封闭的控制体系,也的确是一个足以让人诟病的话题。






三、苹果的野望
从北京时间2010年1月27日晚,国内许多媒体和网站的相关编辑、记者都在通宵守候苹果公司即将发布的{zx1}产品。由于时差的原因,这场在美国举行的发布会从北京时间1月28日凌晨2点开始,一直到凌晨4点左右结束——大家等的是传说中的“iPhone 4”,没想到苹果推出的却是iPad。这个小小的意外引出了并不意外的口诛笔伐。从iPod shuffle开始,直到Mac Air,几乎苹果在21世纪发布的每一款新产品都会引发不小的争议,可是这并不妨碍它一次次成为潮流的{ldz}和被“山寨”的对象,我认为这一次iPad也不会例外。

1.解开iPad定位之谜的两把钥匙
每个人都说苹果是一家充满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企业,但我认为这只是其表象。从iPod开始,苹果不是在创造全新的产品类型,而是切入一个已存在的方兴未艾或热火朝天的市场,然后发动一场苹果式的革命。这里要注意,“已存在的方兴未艾或热火朝天的市场”和“苹果式革命”是最重要的两个要素,要分析iPad,也应该顺着这两点来。
让我们看看过去的例子,“已存在的方兴未艾或热火朝天的市场”对iPod来说是MP3播放器,对iPhone来说是智能手机。关于这种“苹果式革命”,消费者看来是工业设计与人机交互界面的创新,而在其竞争对手看来则不然。“苹果式革命”的真谛是创造全新的带有垄断性质的盈利模式,在iPod上是iTunes,在iPhone上是App Store,其实这一点每个竞争对手都清楚,只是都不愿在公开场合提及。

2.iPad到底要革谁的命?
iPad要切入哪里?要革了谁的命呢?有人说是电子阅读设备,因此批评它的屏幕有损视力,不如电子墨水技术;有人说是MP4等个人多媒体播放设备,因此批评它没有提供16∶9的宽屏幕;有人说是平板电脑,其实这类产品早就名存实亡,有没有MAC OS、HDMI、外置键盘根本不重要……其实这些论点都是管中窥豹、盲人摸象。
iPad是一个加强版的iPod touch么?诚然,iPad与iPod touch的相似度非常高,除了屏幕尺寸,几乎找不到更多外在区别了。屏幕尺寸能给应用带来多大的改变?别疑惑,恰恰是屏幕尺寸决定了它们有本质的区别。举个例子,主流液晶显示器和液晶电视,在接口规格、分辨率、面板类型等许多方面都很接近甚至相同,但很少有人会把液晶显示器放在客厅里当电视用,原因很明显——屏幕尺寸。而且iPod touch是苹果个人多媒体播放器产品线中的旗舰产品,在市场竞争中优势明显,苹果没有必要再制造一个新旗舰去“左手打右手”。
有人认为从产品命名上来看,iPad就是“平板(电脑)”的意思。如果这么想的话,那iPod要改成iMP3了。实际上除了iPhone的命名直接来自产品类别之外,苹果产品的命名大都是对该设备主要特点的说明。比如,iPod touch说明了它的操控方式,iPod shuffle说明了它的功能特点(shuffle在英文中有打乱次序或洗牌的含义),MacBook Air表示这款产品“轻如空气”,所以iPad的意思应该只是说这款产品的造型如同一个便签本或垫子(Pad在英文中的含义是垫子或便签本),而平板电脑的英文学名是“Tablet PC”,与“Pad”毫无干系。 另外,苹果也没有必要去为一种“名存实亡”的产品摇旗呐喊,要知道“Tablet PC”在欧美市场已是各厂商避之不及的名词。
那么iPad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呢?答案很简单,iPad最像英特尔的MID(Mobile Internet Device,移动互联网终端),MID的硬件配置和盈利模式将被苹果重新定义——iPad是来革MID的命!
3.iPad、MID和平板电脑的纠结
首先需要澄清一下,MID这个名称,是由英特尔提出的,但并没有得到业内的广泛认同,因此这一类型产品目前还没有形成公认的名称。所以苹果不认为iPad就是MID,也是可以理解的。我们不是简单地将iPad定义成MID的跟风之作,只是说iPad在许多设计诉求上与MID一致,它们是同类产品,但现有的MID并未xx实现英特尔最初的构想。不过必须承认,因为英特尔率先开了头,也作出了相对完整的发展规划和{dy}批产品,所以其后出现的类似产品难免会被习惯性地称为“MID”。其实我们无需在命名方式上过多纠缠,那不过是一场文字游戏而已。
iPad选择了9.7英寸LED背光触摸式液晶屏(分辨率为1024×768),主频为1GHz的A4单芯片平台,并搭配了16/32/64GB闪存。从屏幕尺寸上看,iPad介于上网本和其他手持终端设备之间,屏幕大一点则影响便携性,小一些则影响使用的舒适性和信息容量。这个定位与MID是相近的,但提供了比MID更好的使用体验。同样的东西不是没有,爱可视在2009年年底就推出了类似的Archos 9 CEO,它采用8.9英寸LED背光触摸式液晶屏(分辨率为1024×600),基于英特尔凌动Z510处理器(主频为1.1GHz),搭配容量为60GB的1.8英寸硬盘,并且运行Windows7 Starter Edition操作系统,实际上就是一款增强版的MID。
有人可能要嚷嚷了,这东西的中文官方主页上可是顶着“平板电脑”的名号的!好吧,确实如此,这也是其“有趣”的地方。在这款产品正式发布之前,通过与爱可视营销人员交流本刊记者了解到,为了Archos 9的定位爱可视内部曾有过激烈的争论。欧美区的销售人员认为如果说它是早已过气的“Tablet PC”,那么在欧美市场将引起经销商和消费者的反感;而中国市场的销售人员则主张“平板电脑”在国内还是xx产品的象征,使用这一名号有助于产品的营销。{zh1},出于整体营销的考虑,爱可视选择了一个折中方案,那就是在中国市场归类为“平板电脑”,而在欧美市场则称为“PCTABLET”。另外,“CEO”的标识后缀也只在中国市场使用。
一场小小的文字游戏,却着实反应了欧美与中国市场的差异。也从侧面说明了为什么国外多是用“Tablet PC”来质疑苹果,而国内则是用“平板电脑”去作为iPad的定义。所以,本刊记者再次强调,不要太在意这样的文字游戏。
4.英特尔的MID构想
MID的设计构想,才是最能说明iPad与其相似的地方,也是它们的本质所在。
MID的初衷是设计一种屏幕尺寸介于上网本和智能手机之间,满足用户“随时随地上网”和视频/音乐欣赏、休闲游戏和基本的办公文档处理的新型个人终端设备。由于担心与其他产品线冲突,英特尔和微软对硬件配置、操作系统等方面做了诸多限制,所以MID的发展也遇到了与上网本类似的难题,硬件配置无法满足用户的应用需求,上文提到的Archos 9就是试图打破这种桎梏的产品。
其实英特尔并不是一个如此短视的企业,在与MID相关的发展规划中,即将于2010面市的Moorestown在MID计划之初(2008年)就已经开始研发了,其设计目标当时就被确定为低功耗、小尺寸的单芯片解决方案,提供WiFi和3G无线网络支持,以实现“随时随地上网”的构想,同时还要保证拥有一定的性能,满足休闲娱乐和简单办公的需求。可以想见,英特尔希望MID能成为消费者获取信息和娱乐全新平台。
MID在屏幕方面采用触摸式液晶屏,最小尺寸为4英寸,{zd0}则在10英寸以内,以保证最终产品具备出色的便携性和良好的使用体验。同时Moorestown平台还可延伸至xx智能手机和上网本。实际上,在iPad发布之前,英特尔于1月中旬向媒体展示了基于Moorestown的两款示范性产品,一款是LG开发的GW990手机(预计2010年下半年上市),另外一款则是与今天的iPad近似的Open Peak ODM,不过Open Peak ODM正式上市还要等到2011年。
受当时技术水平的限制,Moorestown的许多构想还无法实现,率先发布的凌动处理器虽然在体积和功耗控制上已取得极大进步,但其配套芯片组和移动网络支持等功能还停留在笔记本电脑的设计框架里,极大地限制了MID的发展。最终,凌动平台几乎嬗变为上网本专用,而按照英特尔的计划,这一块市场本应属于其超低电压系列处理器的,这让英特尔非常为难。
另一方面,产品的功能和定价是也能充分体现其商业目的的信息。从英特尔的MID发展规划来看,iPad的在功能诉求方面与它的理想目标是一致的,而iPad目前499美元~829美元的定价也正好与现有的MID价格重叠。这{jd1}不是什么巧合,只有为了争夺相同的市场,两个不同品牌的产品才会在功能诉求和价格定位上如此心有灵犀。
5.屏幕的争夺也是时代{wz}的争夺
从2008年至今,MID的发展并不理想,甚至有人担忧它重蹈平板电脑的覆辙。但是英特尔为什么在经历平板电脑的切肤之痛后,仍然坚定地推广MID,而苹果又在此时突然加入呢?原因是MID类产品的争夺,很有可能促成一个划时代{wz}的诞生。为了便于理解,我们不妨换一种思路,推敲“屏幕”的演进历程。
人类对信息的重视从何而始已无从追溯,但可以肯定的是,每当承载信息的新载体出现时,都伴随着滚滚的财源和难以计数的边际利益。从报纸杂志到广播,从广播到电视,从电视到互联网,从互联网到移动网络,谁控制了新的载体谁就把握了时代的脉搏。这其中从广播电台到电视,是一个颇具意义的转变,从此我们的信息和娱乐都开始建立在屏幕之上,新闻、综艺节目、电视剧、电影、电子游戏……因此我们姑且将电视机称为“{dy}块屏幕”。随着个人电脑和互联网的普及,显示器逐渐取代电视机称为人们获得信息和娱乐主要手段,随之诞生了规模庞大的互联网经济,英特尔、微软、谷歌等业界巨擘无一不是在互联网时代中获得了巨大的好处,因此显示器可看做“第二块屏幕”。当业界开始寻觅“第三块屏幕”时,出现了新的变化,移动设备和移动网络(尤其是3G)加入了,使其中的争夺变得复杂化。人们一度认为手机将成为“第三块屏幕”,但最终却发现手机无法承载全部的信息和娱乐需求,即便是智能手机也存在不小的局限性。
本刊记者认为“第三块屏幕”是强调移动性的屏幕,而在革命性的显示技术普及之前,它只能通过手机和其他移动终端设备的集合(甚至包括笔记本电脑等设备)来化解屏幕尺寸对应用的限制。第二块和第三块屏幕之间会经历一段较长的共存共生,才能完成时代的更迭,因此就需要一个能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的新设备——苹果和英特尔都相中了MID类的产品。
英特尔希望通过MID平台的辐射,巩固自己的既有优势,同时抢占手持移动设备的市场份额。对于苹果而言,{dy}块屏幕的争夺没自己什么事,第二块屏幕的利益被微软、谷歌、英特尔等对手瓜分,故而第三块屏幕的争夺就至关重要。现在,苹果凭借App Store和iPhone在第三块屏幕的争夺中抢得先机,为了巩固成果、扩大优势,MID类型的产品就成为必然之选。只有依托App Store和iTunes,通过iPhone和iPad组合,苹果才有争夺新时代王位的资格。
重要的是,在这个以第二块屏幕为主的时代,第二、三块屏幕将共同存在很长时间,MID类产品的重要性愈发突出。设若苹果通过iPad占领了MID类产品的市场,不仅能抵御对手的进攻,甚至有可能完成一次“逆袭”——依靠融合iPhone OS和MAC OS特性的新操作系统和iPad、Mac Book等产品,实现移动平台和PC平台的通用应用环境,再次参与“第二块屏幕”的争夺。因此,iPad之于苹果,并不是一款普通的产品。
6.资源才是真正的杀手锏
在iPad发布之时,苹果表示,目前App Store拥有200万个应用程序和游戏,其中有14万可直接运行在iPad上,而整个App Store的下载量已达30亿次。实际上App Store中的所有应用软件和游戏都能运行在iPad上,只是由于屏幕尺寸和分辨率与iPhone不同,它们的界面表现会受些影响而已。
200万、14万、30亿,这些华丽的数字背后体现了苹果的资源优势,意味着苹果已经成功地将这个行业中主要的开发力量和内容供应整合在自己的旗下,这种近乎垄断性的资源优势正是当初Windows剿杀MAC OS的最强武器。对苹果而言,如何将App Store的资源优势充分利用是最重要的,iPad就是为这一目的服务——利用iPad占领MID的市场,争夺用户、蚕食对手在上网本甚至超便携笔记本电脑市场中的份额。伴随iPad一同上市的全新iWork则进一步暴露了苹果的野心,如果它能提供理想的办公应用体验,将使前面所说的“逆袭”提前开始。
“苹果式革命”的本质就是对该领域内资源的抢夺和控制——内容资源(iTunes、iBooks)、开发和应用资源(App Store)、用户资源(iPod、iPhone、iPad)。需要强调的是,在资源方面先行一步的苹果,xx可凭借各种繁复周密的协议来阻止其他人对这些资源的觊觎。这也是为什么iTunes存在这么久,却一直难以出现有力的竞争者的原因。
同时竞争对手在各方面已落后许多:诺基亚没能实现手机制造商到内容和服务提供者的华丽转身,受困于Symbian系统错综复杂的版本和陈旧的研发思路中;谷歌的Android刚刚起步,还无法撼动App Store的优势;微软根本没有想过为MID开发专用系统,Windows Mobile系统在iPhone OS面前也无优势可言;以往战无不胜的“Wintel”组合在MID上分道扬镳,英特尔只好自己开发基于Linux的Moblin系统,并开始经营自己的应用软件商店“AppUp Center”,想与App Store叫板还需假以时日;至于摩托罗拉和索尼爱立信,如何在这个经济寒冬中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根本无力与苹果展开全面竞争。
所以,iTunes、App Store和即将到来的iBooks,就是我们认为iPad一定会获得成功的原因。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Pad能否再次改变世界?——苹果iPad的成败博弈_大众软件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