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摆脱的角色_飞翔119_新浪博客
 

经常听到、看到有些人以有色的言语和有色的眼光去说、去看“老弱病残”,其实大可不必如此,因为这个世界总有意外发生,而你我也终会有老的{yt}。到那时,你一定会在心里期盼着别人的关心,哪怕是一个温暖的眼神。
无法摆脱的角色
文/布玛 图/丕贺

2002年6月3日22时15分,黑龙江省大庆市某村村民李某家突然起火。消防人员在扑灭火灾清理现场时,发现了两具被烧成焦炭的尸体。事后确认,死者正是李某及其妻子。李某体弱多病,他的妻子患有间歇性精神病。火灾发生前,邻居们曾听到李某夫妻二人发生激烈的争吵,并听到砸损物品的声音。法医在对这两具尸体检验时,发现李某的头部颅骨塌陷,系死于他杀,而他的妻子左手腕部有明显的xx。现场勘查中,在李某的身边发现一只打气筒,上面沾有血迹。同时,在李某妻子身边找到了带血的刀片。至此,一起因妻子精神病发作用打气筒打死丈夫,再割腕xx未果,{zh1}放火点燃房屋将自己活活烧死的家庭惨案得以告破。
  这起火灾的最终结果令人扼腕叹息。原本活生生的两个人,就这样殒命。值得庆幸的是,由于扑救及时,没有伤及旁边的邻居。
       翻开火灾亡人事故浸血的长卷,我们总能发现这样一个事实:火灾似乎更青睐老人、儿童、体弱多病者、残疾人、精神病患者、智障等此类人。可以说,他们一直在火灾亡人事故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根据一份资料显示,2006年1至10月,全国因火灾死亡的1238人中,老弱病残、鳏寡孤独及外来务工人员等占60%以上。在笔者手上,还有一份公安部消防局{zx1}的统计报告,上面显示,2007年1至3月,全国共发生火灾53660起,死亡542人,受伤221人。在火灾中死亡的542人中,年龄在18周岁以下的共129人,60周岁以上的共205人。换言之,未成年人和老人占死亡总数的61.6%。从死亡人员的健康状况看,残疾、精神病、瘫痪、卧床病人等共198人,占36.5%。从死亡人员的受教育程度看,受过中等以上教育的仅有88人,占16.2%;未受过教育的有214人(包括学龄前儿童),占39.5%。
  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总体来讲,可归结为内因、外内的“合力”作用而致。老人、儿童、体弱多病者、残疾人、精神病患者、智障等一般都比较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由于生理上的原因,在火灾发生时,他们往往不能像正常人一样,有着冷静的头脑、稳定的情绪、机智的反应、敏捷的动作等,逃生能力几乎为零。2006年12月5日发生在某市的一起火灾,再次印证了这一点。火灾中,起火房屋业主83岁的母亲和50岁全身瘫痪的妹妹在火灾中死亡。调查和现场勘查表明,火灾前业主见全身瘫痪的妹妹经常尿湿床铺,便在小市场买了一条廉价的电褥子铺在床上,结果就是这条电褥子惹了祸,在使用中出现短路引发了火灾。火灾调查结果显示,如果里面的两个人是健康的青壮年,则xx可以从房屋内安全地逃离出来。这只是内因。至于外因,则是多方面的。非安全的居住环境在火灾亡人事故中也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如果你本身就是“老弱病残”的弱势群体的一员,又生活在居住面积狭窄、耐火等级低下、消防通道不畅、私拉乱接电线现象严重、乱堆乱置易燃易爆物品的环境下,那么,火灾一旦来袭,如果发生伤亡,名单里十有八九会有你的名字。这{jd1}不是耸人听闻,笔者也xx没有诅咒或幸灾乐祸的意思。仔细想想,就是一个xx正常的人,身处上述那样的环境,在火灾发生时,逃生几率都会有所降低,何况是身体、思维各方面都受限制的“弱势群体”呢。
  再有就是我们针对弱势群体的消防硬件设施建设很薄弱。很多消防专家都表示,目前,我国在针对特殊人群的消防环境建造方面,在公共消防安全设施的设置方面,并没有充分考虑到他们,以致他们在公共场所依赖逃生自救的消防设施几乎就是“盲点”。美国等西方国家针对残疾人在公共场所设置了横式电钮电梯,容光、热、声、震动为一体的消防报警装置。针对老年人,用耐火等级特强的材料进行房屋装修等都是不错的经验。在公用消防设施设备的安装方面,也没有考虑到他们。就拿常规的消防电梯来说,其按钮高度几乎都是按照正常人设计的,而身高达不到按钮高度的人xx没办法“享受”;常规的消防报警系统只能发声,对聋人毫无警示作用;常规的消防教材让盲人无法识别……
  上述种种即为火灾亡人为何总降临到弱势群体上的原因。除了这些,作为常人的我们,是否也应该多关爱一下身边的他们呢?经常听到、看到有些人以有色的言语和有色的眼光去说、去看“老弱病残”,其实大可不必如此,因为这个世界总有意外发生,而你我也终会有老的{yt}。到那时,你一定会在心里期盼着别人的关心,哪怕是一个温暖的眼神。

郑重声明:资讯 【无法摆脱的角色_飞翔119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