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是中国制瓷工艺大发展的极其重要时期,名窑遍布,技艺精湛,不仅有"钧"、"汝"、"官"、"哥"、"定五大名窑烧造的精美产品,还有带有浓厚民间生活气息的"磁州窑"、"耀州窑"瓷和胎质洁白致密釉色白里泛青、晶营如玉的"景德镇窑"瓷,"龙泉窑"瓷,"越窑"瓷,"汝窑"瓷等。花色品种繁多,各具特色,蜚声于世。不但陶瓷造型精巧、饱满、丰富多样,制作考究;刻划花装饰又具特色,还有"铁锈花"和"红绿彩"瓷等,艺术成就很高,是中国古代制瓷的高峰,犹如百花争艳,春色满圆中盛开的奇花异葩,深为世人所推崇。是陶瓷艺术中的珍贵遗产。在此,就以自己肤浅的认识,略述如下与朋友们共同学习、探讨。 一、陶瓷刻划花装饰艺术 刻划花花纹是用刻、划、剔等方法相结合刻制而成,因此统称为"刻划花"。 刻划花分"刻花"、"划花"和"印花"。"刻花"在宋代陶瓷装饰中极为普遍,它是在已干或半干的陶瓷坯胎上用刀刻出有凹有凸的装饰花纹,然后施透明釉,入窑高温烧成,从釉中透出纹饰的一种陶瓷装饰方法,特点是着力较大,雕刻较深,花纹有层次。"划花"是用竹签或铁针,刻划出花纹,特点是线条活泼、流畅。"印花"是用刻有装饰纹样的印模,在尚未干透的瓷胎上打印出花纹,或用刻有纹样的模子制坯,直接留下花纹,具有浮雕感。还有在瓷胎上将花纹以外的部分用刀剔除,使花纹凸起的"刻剔花"等。以上几种装饰方法多单独应用,也可以根据需要互相掺和采用在一个装饰纹样上。 刻划花早在远古旧石器时代已有萌芽,在发掘的考古遗物中就有"刻划的骨骼"做为装饰品,还有记事用的各种符号刻在骨骼上的"甲骨文",虽然骨和陶瓷不是同质地的器物,但事物总是互相模仿、启迪运用到陶瓷上的。 在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文化中,可以找到原始的刻划花艺术,如西安博物馆中收藏的彩陶器上就有许多刻划的符合;再如浙江余姚河姆渡出土的"鱼藻纹图、凤鸟纹盆"上也有刻划的纹饰,这均为无釉陶器上的刻花。 在长江流域原始文化,从母系氏族制群体到父系氏族制的末期,陶器有红陶、彩陶、黑陶等品种,装饰就有了彩绘、刻纹、压纹、堆纹和镂孔等。如北京故宫博物院陈列的江苏邳县出土的陶器,是长江流域原始文化的代表。 在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瓷中又可见到在釉陶和最早的青釉瓷上的刻划花纹如东汉的"青釉刻花纹兽耳陶罐",以及两晋、南北朝的刻划陶和青釉瓷中的刻划花纹。不过这些花纹十分简单,多为几何纹和线纹,称为"工具纹"、"刻线纹",并不成熟。随着时间的推移,经过隋唐、五代的不断改进,到了宋代"刻划花"才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形成了自己的独特艺术风貌,独具一格,为世人所喜爱和赞赏。 (一)宋代名窑刻划花风格特点 宋代刻划花瓷品种繁多,瓷窑几乎遍布全国,生产规模大,成就显赫。除民间瓷窑外,最有代表性的名窑有"定窑","耀州窑","龙泉窑","景德镇窑"和"越窑","汝窑",风格各异,各具特色。 [定窑]在今河北省曲阳县涧磁村及东西燕川村,古属定州。创烧于唐,五代时产量已很大,当时在此设官收税,北宋时期著称于世。白瓷装饰有刻花、划花和印花,以印花最精,并为南北瓷窑所模仿。印花产品花纹多花果、禽鸟。花纹细腻清晰,布局严谨,紧而不乱,恰到好处。 [耀州窑]在今陕西省铜川市黄堡镇,宋代属耀州,唐代已开始烧造瓷器,宋代又得到很大发展,以烧青瓷为主,刻花纹样粗犷,刀法简炼,刚劲有力,线条有时多不连接,但不失整体形象,有中国画的意到笔不到的写意画意境,艺术成就很高,一度为官庭"贡瓷"。花纹有花卉、龙凤等。 [磁州窑]河北磁县观台镇和彭城镇地区,宋属磁州。瓷多"刻剔花"图案形式装饰,纹样布置匀称,有白地黑花,色地白花,磁州窑又以铁锈花装饰最多又最闻名。 [景德镇窑]早称昌南窑,北宋景德年间(公元1004年)瓷书"景德年制"而得名。景德镇是宋代四大镇之一,北宋时期制瓷工匠充分利用该地出产的优质瓷土和大量松柴等优越的自然条件在工艺技巧上继承前人的成就加以发展,成就很大。是中国最xx的制瓷产区,有"瓷都"之称。窑址在今江西省景德镇市,东郊的湖田古窑址,以及湘湖,胜梅亭、石虎湾发掘出土的白瓷刻划花和印花瓷胎薄花纹工整,洗练,多为影青釉瓷,瓷釉莹缜温润,如脂似玉。尚有玉青釉,龙泉釉等青釉刻花瓷。集南北瓷之大成,品种多样,繁花似锦。 [龙泉窑]在今浙江省龙泉县,始于北宋,系青釉瓷系。由于造型较大,釉层厚,色重(近暗绿色),刻花深而粗犷。 [越窑]在浙江省余姚上林湖至慈溪上岙湖一带为中心。在唐代已是xx的青瓷窑,为我国最早的官窑。产品不但流行国内并远销埃及、伊拉克等地瓷釉色青绿,用刻、划、印等手法作装饰,题材多样,纹样流畅,形象生动活动自然。 [汝窑]在今河南临汝县,北宋后期官窑。建于宋微宗大观元年(1107年)。汝窑刻花{zj0}的有"汝窑青磁牡丹唐草片雕文钵"和"宋汝窑青磁牡丹唐草片雕文碗",花纹形象生动,花朵枝叶布局主次分明合理,艺术性高,深受人们所喜爱。 (二)刻划花的技术成就 [以刀代笔]宋代刻划花,在前人"工具纹"、"刻线纹"的基础上,不断改进提高更加完善的利用不同的各种刀具来刻划装饰花纹,虽不是用笔来描绘,但仍有其笔墨韵味。在技术上达到了运用自如,艺术上达到妙趣横生、耐人寻味的效果。使宋代刻划花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用刻纹作画作色]刻划花花纹是用不同的刻划线、面,按装饰的需要刻成花纹。因刻划线、面有不同的深浅,又有宽狭不同的面积,且刻面上呈现高低不平的起伏,因此产生了各种变化无穷的明暗深浅色调。引人入胜。 [运用不同刀具刻制花纹]宋代陶瓷刻花工匠,真正懂得"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道理,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创造了适合刻刻花使用的刀具,给刻花艺术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其刀具有: 刻刀:有竹制或铁制的平刀(平口刀)、斜刀(斜口刀)。以平口刀为主刻制花纹。利用下刀轻重和倾斜度等手法刻划深浅,宽狭不同的线条。即依花纹轮廓下刀,刻刀向轮廊线倾斜,用力使轮廓线深凹,突出花纹。犹如"偏锋"用笔。刻花纹线条一般是下刀时先用力重,然后轻收;先平而后斜,使线条形成开始宽深,而后浅狭,如中国画的"钉头鼠尾"描效果。刻划曲线需要手腕灵活,用刀先重后轻形成前宽后狭线条也有两头小而中间宽的月牙线。刻花线条刀锋洒脱犀利,粗放流畅。 斜口刀:刻纹较深,还可用以修整刻线和刻制细线,似中锋用笔。 刻刀形式的运用,主要依个人的习惯和手法决定。 针刀:是用竹签或铁针来刻划长短淳朴线条和曲线。线条流畅挺拔,如中国画的"铁线描"。粗细均匀,刚如铁线,十分有力。 篦刀:是一种用排针制成的刀具,它是用以刻划排线。主要是在画面上表现水纹和背景的排线和底面上的篦点,以丰富整个画面构图和气氛。 (三)刻划花艺术规律 宋代的书画是历代的鼎盛时期,画风严谨、细致,影响着陶瓷艺术装饰花纹的规整细腻,题材的丰富多彩。 [题材]宋代刻划花题材多样,主要以艺卉为主,多荷花和牡丹,还有花果、人物、龙凤、禽鸟等。 花卉如图"定窑刻花荷花纹盘","宋耀州窑刻花牡丹纹盘"。 花果:"宋石榴纹刻花大碗" 人物:"登封密刻花人物瓶"、"宋婴戏图刻花盘" 龙凤:"定窑印花云龙盘"、"印花双凤纹盘" 禽鸟:"宋刻花鸭纹盘"、"宋刻花三鸟纹盘"、"宋图案卧牛刻花盘"等不胜枚举。 [纹样]宋代刻花纹样,布局主次分明,花纹以侧面为主,刀法流畅,变化丰富,增加了装饰的艺术效果。 "婴戏图刻花盘"和"图案卧牛刻花盘"以婴孩和牛均居盘(纹饰)中,清晰醒目,花纹围绕衬托,突出主题。 花卉以花头为主,按图需要配置花叶和枝干,形成统一和协的画面。 花纹采用侧面平铺的形式,得以充分明确的体现花形和姿态。花纹舒展,潇洒多姿。 为了形式和充分表现纹饰的需要采用不同的刀具刻纹,加强刻花的艺术效果。 "定窑刻花荷花纹盘"花瓣上用任意篦纹;"宋双荷花葵口碗刻花纹"按花瓣长向刻以篦纹;丰富和突出花形美;另外"宋刻花荷花纹碗"在花瓣花叶内一侧加刻划一线,丰富了形体,又表示了阴阳面。"宋耀州窑刻牡丹花盘"不论花头和花叶均加任意的排线。 排线的运用多样,如水禽的纹饰加波浪式排线表示水纹"宋游鱼戏水刻花盘"。"宋刻花三鸟纹"却用排线表示风云,既有天空感,又充实了构图;也有用排线作底纹的。 刻划花纹饰形象很美,更妙在刻刀纹上,它使纹饰丰富多彩,富有生命。亦如"梦笔生花"。 [构图] 1、宋代刻划构图多样,基本上以适合纹样为主,按器物造型构成相应的适合纹样,如圆盘中组成圆形花纹,又有盘中为多角形,配以边花组成圆形,如"图案卧牛纹刻花盘","莲叶纹刻花盘"。又有纹饰采用二方连续和对称的图案规律,但花纹并不{jd1}相同,也就是不{jd1}对称,而是有变化的穿插,等量的均衡。 2、旋纹:纹饰线条呈旋转式,有动势感。 3、分割式:"磁州窑牡丹白搔落文瓶"由几个大菱形和半菱形组成。"牡丹纹刻花盘"中间圆形和外围六个扇形组合而成。 [釉色]宋代制瓷技术不断提高,瓷器胎质致密,釉色晶莹光洁,如脂如玉,釉色有白釉、青白釉、影青釉、黑釉等素色,色彩纯正。由于刻花无色,能{zd0}限度的突出釉色的质地美,加之刻划花花纹线条生动流畅,给人以朴素高雅风格,有"无色胜有色"的效果。 二、陶瓷"铁锈花"装饰艺术 "铁锈花"是河北邯郸磁县观台镇和彭城地区传统的磁州窑系装饰方法之一,据考证,是宋代北方"定窑"所创造的一种黑釉。它是以氧化铁(Fe2O3)或含铁量较高的矿物一一斑花石作为色料,在釉下绘成纹样,经高温氧化焰烧成,呈现黑色或褐色。有时有结晶体出现,如《陶雅》所说:"紫黑色釉,满现星点,灿烂发亮,其光如铁"。故称"铁锈花"。 "铁锈花"是宋代民间陶瓷的主要装饰方法之一,它多采用中国画写意手法装饰在淳朴、粗犷的陶瓷器形上,用构图洗练,结构严谨,形象生动,疏密过当,笔墨潇洒,黑白对比强烈的花纹作装饰,成为独特的装饰风格。 铁锈花有白地黑花、黄地黑花、绿釉铁锈花和黑釉铁锈花等。它不受窑内火焰气氛的影响,烧成较稳定。 (一)铁锈花装饰的成就 [用笔绘瓷]铁锈花主要是开劈了运用毛笔绘制陶瓷装饰的先例,用毛笔醮釉料在坯胎上绘制花纹,达到得心应手的效果。 [以釉代墨代彩]铁锈花是以黑釉代墨代彩,根据器形运用自如的绘制花纹,开创了釉下彩绘瓷方法。 (二)铁锈花装饰的艺术风格 [采用中国画形式]铁锈花主要采用中国画形式手法绘制坐标,花纹与器形结合。因此,又具有图案变化特点,布局严密,既富有庄重严肃感又不失其自然流畅特点。 [有中国画情趣]铁锈花装饰有中国画情趣和形式,但又似平涂的剪纸效果,活而不乱,板中见活。 [题材多样]铁锈花装饰花纹多花卉如牡丹、荷花等。变形花朵,枝叶穿插,大笔涂画,黑白对比,十分潇洒,独具一格。如图"宋白釉黑彩牡丹纹瓶"、"金磁州窑白地黑花虎枕"和"宋磁州窑白牡丹铁绘纹瓶"等。 三、陶瓷"红绿彩"装饰 早在唐代就用白色粘土作胎,以含铜、钴、锰等金属元素的矿物作着色剂配制低温釉,施于坯体上,在800℃左右的低温中烧成,其彩色主要以黄、绿、白三色为主,但并有绿、黄、蓝、白、紫等多色,为xx的"唐三彩"。常见的有三彩马、三彩骆驼和三彩盘、碗、枕等。驰名中外,并远销日本、朝鲜、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国。唐三彩为釉三彩,它的成就对辽宋三彩及明清景德镇釉上彩的发展有极大的影响。 宋代在已烧成的瓷胎上用色料加以绘画,再经低温烘烤而成,称为"宋加彩"。彩料有红、绿、黄以及金、银彩几种,是中国最早的釉上彩。宋加彩始于河北定窑,扒村窑及山东、山西某些瓷窑竟相烧造。只用红、绿两色的称"宋红绿彩"。也有以黑彩在釉下描绘轮廓线,釉上再填入其它彩色。色彩比单色青釉刻花艳丽,花纹清晰,色彩稳定,适合于釉胎上的装饰加工,成为新的陶瓷艺术加工方法。本图册收集的有"宋赤绘飞鸟文碗"和"宋赤绘牡丹文碗"等。构图完整,花纹简炼,色彩明快,是为珍品。 注 [钧窑]北宋xx瓷窑之一,在今河南省禹县。古属钧州。钧窑利用铁,铜呈色的不同特点,烧造出各种色釉。尤其是用铜在还原气氛中烧出高温红色釉。改变了从前只有高温青釉和黑釉的局面,为明、清两代景德镇鲜红釉(均红、郎窑红等釉)的烧制奠定了基础。钧窑虽为宋徽宗烧造御器。曾传有"家有金银万贯,不如钧瓷一片"之说。可见一斑。 [官窑]为宫庭烧造瓷器的窑称官窑。宋代有北宋官窑和南宋官窑。北宋末徽宗年间(1111-1118)在汴京(今河南开封)由官设窑烧造青瓷,称北宋官窑。南宋初,在万松岑下即今浙江杭州凤凰山下的万松岑下。又有一南宋官窑在杭州鸟龟山,即郊坛下官窑。其产品制作工整、胎质细腻,釉层丰厚,乳浊性釉。 [哥窑]宋代xx瓷窑之一。产地至今未明,相传南宋时浙江龙泉有章生一章生二两兄弟,生一所烧为哥窑,生二所烧为弟窑。哥窑主要以烧制纹片(碎纹)釉器为x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