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 龙游石窟之谜_水洞风光_新浪博客

  位于浙江省龙游地区的地下石窟群,自从1992年被发现以来,经多家新闻媒体的报道,披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引起了考古界、旅游界以及有关方面的xx。从金华市区出发,行车一个多小时大约70余公里的路程到达目的地。此地处浙江中部,属衢州境内,一个叫石岩背的小山村,这个坐北向南、背山面水的小村落,自古就有“风水宝地’之说。站在村前眺望远处,一条衢江环绕而过,视野开阔,颇有神往缥逸的感觉。村边临江处有一座竹林禅寺,寺中香火袅袅,佛音阵阵。1992年6月9日,吴阿奶与其他三个村民动用四台抽水泵连续17个昼夜的抽水,终于为人类展现出又一个可以与UFO相提并论的世界之迷。在吴阿奶的带领下,进入了一个神秘的地下世界,宏伟壮观的气势,扑朔迷离的奇迹。令人惊叹叫绝,也让人百思不解。半天时间的寻秘却让人终身难忘。

  

    一个在地底沉睡了上千年、举世罕见的浩大地下工程,自从17年前被几个农民无意中发现后,至今仍像一个巨大的感叹号竖立在史学家、考古学家、建筑学家和游客的眼前。这就是被观者惊呼为“旷世奇窟”的龙游石窟拥有、遗址的,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在其境内的上游、、灵山江交汇处 ,有个并不起眼的小县城,名“”。县虽小,但其历史可上溯至,当时叫“姑蔑”,迄今为2500余年,堪称浙江省第二大古都。龙游石窟便位于该县城北3公里处的一个临江小山中,当地人称此山为“童坛山”,方圆不过数里,但山腹内竟容藏着24个大小不一、布局精妙的人工洞窟。在被发现前,它们均被水淹土埋,加上洞口岩块崩塌,所以难见真容。当地政府如今已开发出其中的5个洞窟供游人参观。这些洞窟的形制、规模大体相当——洞厅面积小则数百平方米,大则逾千平方米;洞高在20至40米不等;洞口均呈矩形;洞壁陡峭,洞顶则呈圆弧形斜伸;洞中有2至5个粗大石柱撑顶,其横截面均为熨斗状,大者需5人合抱;洞顶、洞壁和石柱的表面无一例外地凿刻着细密的斜纹,状若虎斑;从洞口至洞底均有一条宽大石阶,石阶呈波流形;每个洞窟的底部均有一至两个凿挖而成的石池和人工斜坡……

  

    大批专家和纷纷对石窟形成的年代及用途提出各种不同的推想和论证:采石场、墓穴群、藏兵站、储冰库、巨石文化、“道家福地”、“造反的采矿人安身之处”等等,众说纷纭。龙游石窟在了现之初曾被人认为是一个“废弃的采石场”,因而甫一发现并未造成轰动,默默无闻达6年之久。直到1998年才引起社会各界的xx。如今人们发现,在衢江北岸,类似的石窟星罗棋布,附近2.88平方公里的地下至少有50个洞窟。在古代并不发达的科技水平下,完成中此浩大的地下工程实在让今天的人们匪夷所思。而窟中的重重谜团,更使得观者“入窟尽是探奇者,出窟全变猜谜人”。

  在众多的研究者中,的褚良才博士在10多次实在考察并搜寻各方面的史料之后,提出:龙游石窟最早开凿于宣帝“边郡皆筑仓”时,其功能是储备粮食、货物及战备物资,并经历代尤其是时就叫“北常平仓”,在那时就已被列入“古迹”。褚博士还发现了两个很有说服力的典型洞窟,一个是在童坛山上游不远处的簸箕洞(宋代有记载,称其“千古万年”),另一个是在下游不远处的石岩洞(洞口有3个,洞前有防水石堤)。但目前至少可以断定,龙游石窟是迄今所发现的世界上{zd0}的古代地下人工建筑群;另外,它还为国外学者提出的“中国第五大——凿洞术”提供了直接而有力的证据。

  笼罩龙游石窟的迷雾正在渐渐散去,一个具有巨大文物与考古价值的中国古代地下工作正展露在世人面前。令人欣慰的是,龙游石窟现已被有关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严格加以保护,并列入申报的议事日程。毕竟,龙游石窟应该、而且xx可以成为人类古代文明的一大见证。

  龙游石窟位于浙江省西部城衢江北岸3公里处的凤凰山麓,距杭州180公里,距金华60公里,距衢州30公里,距千岛湖1小时车程,距大慈岩、、灵栖洞半小时车程。

  1992年,世人传说中的“无底塘”在四个当地的农民的隆隆水泵声中“水落石出”。龙游石窟的断代成因和用途更是众说纷坛,成为难以xx的千古之谜。

  

 龙游石窟是我国古代{zg}水平的地下人工建筑群之一,也是世界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一大奇观。它是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体现,集人文、艺术、文化、工程技术于一体,因此,这一偶然发现,也被当地人称之为“世界第九大奇迹”。

  龙游石窟一个谜团百结的地下建筑群。在方圆0.38平方公里的土丘上似有规律的分布了大小24个洞窟,每个洞窟的面积从1000-3000平方米不等。每个洞窟从矩形洞口开始垂直向下延伸,高度约30米。顶部呈漏斗型,洞窟内科学地分布着3-4根巨大的“鱼尾形”石柱,与洞顶浑然一体。更让人叹为观止的是洞壁、洞顶和石柱上都均匀地留下古人似乎带有装饰意图的凿痕。

  龙游石窟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瑰丽壮观、巧夺天工。走进石窟,宛若时光倒流到远古。而它的“开采年代”、“开采人”、“用途”……都是千古不解之谜。

  有人断言:龙游石窟是我国继万里长城、秦始皇兵马俑之后第九大奇迹。从初步考察而言,笔者认为,较万里长城、秦始皇兵马俑,无论是从成因还是规模、从工艺还是价值,龙游石窟都有过之而无不及的。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说明。

  

1、龙游石窟的规模浩大恢宏

  从已经开发的七个石窟来看,石窟的工程浩大恢宏、模式基本统一。造型、格局、风格如出一手。全局着眼,分布合理。最小的一号窟,约300平方米、二号窟约900平方米、三号窟约1200平方米、四号窟约2000平方米、五号窟仅700平方米。五个石窟的地面面积达5100平方米。据了解,就在石岩背村方圆1平方公里的地下,类似的石窟共有23个,而在龙游地区2.88平方公里的地下估计有50到70个以上基本相似的石窟。如果按平均每个石窟以1000平方米的面积来计算,一个石窟就要排出土方2万立方米,以50个石窟计算则至少可排土方100万立方米,若以一人{yt}可排土方0.3立方米,则需要200万个工作日才能完成。有人作过统计,若每天投入1000人不分刮风下两、夜以继日地工作,也需要耗费六年的时间,况且模式统一、工艺讲究、精雕细凿,实际工作量要远远超过人们的理论推算。

  2、龙游石窟的设计精巧科学。

  龙游石窟的气势壮观,设计精巧科学、施工规范先进,确实具有鬼斧神工之魅力。每个石窟就是一座宏伟的大厅,呈倒斗矩形状,出口小下面大,一面陡峭,一面按约45度角倾斜,四壁笔直,棱角分明。石窟项部及洞壁的凿痕排列规则有序,凿线整齐划一,该平行则平行,该弧状则弧状,宽度均在一尺左右,犹如出自一人之手,又似机械加工一般,石窟沿壁有台阶上下,成锯齿形,锯齿间相隔达三米,其中台阶到洞口要有四米。每个石窟都有粗大的擎柱支撑着项部,多则四根,少则一根,{zd0}的周长为10米,最小的周长为5米。且三角形,尖朝里,面朝前,每个石窟自成一体,互不相通。石窟内部都有一个半凿半砌的矩形方池,约20平方米,深的5米。在一号石窟站立抬头10米左右处,清晰可见一幅岩画,内容是马、鸟、鱼三种动物。这是已发现的7个石窟中{wy}的窟内岩画。线条浑厚古朴,粗犷流畅,很有意境。

  3、龙游石窟的施工痕迹依然犹新。

  工程浩大、设计精巧的龙游石窟,竣工的确切时间无从考证。龙游的人文记载约始于汉代,此前无古籍可查。在周、秦史料及唐朝文献中,韩愈曾撰写《徐偃王庙碑》,其中有“凿石为室,以祠偃王”的记载,所谓偃王及西周第五个皇帝(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77年)且不谈凿石为室的“室”该有多大,又与龙游石窟有何联系尚存在许多疑问,若果真是,石窟的凿成距今至少已有2500至3000年的历史,星转斗移的岁月,旱涝战火的洗礼,背天的山坡已变迁,裸露的岩石也风化,而石窟内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形态、纹路、痕迹却依然如新,犹如

  许多专家学者经过考证,引经举证对龙游石窟提出许多解折,但是因难以自圆其说而无法从根本上让人信服。

  l、陵墓说(包括皇宫说、储藏说等),据韩愈撰写的《徐偃王庙碑》记载为据,有考古专家提出龙游石窟是古代帝王的陵墓或皇宫、储藏室,难免有许多牵强之处。{dy},作为皇陵或宫殿是皇室成员起居安息之地,为什么石窟中没有留下半点皇族的随葬品或宫中遗物;第二,既然是皇陵或皇官,理应对如此宽畅的宫殿作适当的分隔,如百官朝拜的龙庭、帝王起居后宫,将士卫兵住处等,而石窟中空空如也,毫无遮档之痕;第三、如果是皇宫就有一班前护后拥的人马,必然会有人间烟火的遗迹,而石窟的项和壁却依然如新;第四,石窟上下阶间距很大,运输进出都很有一些难度,难道不考虑水火、地震或其他因素引起的灭顶之灾吗。

  2、采石说(包括采集其他矿产资源),有专家认为:龙游石窟是古代人采集石料而留下来的废弃洞窟,也难圆其说。{dy},采集石料xxx、最经济的方法应该是露天作业,既能保证安全又便于开采,何必要精心设计如此的方式进行地下挖掘;第二,石窟内石料属红土积沉岩。据目测,裸露在外的岩石很容易风化,如此容易风化的石料,又何必花如此浩大的工程去开采;第二,地下作业需要一定的设备和条件,如挖掘设备、采光设备、搬运设备等,当时又是如何解决的。为什么也没有留下任何痕迹;第四,既然是采石废弃的洞窟,又何必要如此规则的修饰。

  3、屯兵说。有专家提出龙游石窟曾经是越王复仇的练兵屯兵之地,理由是怕被奸细发现而告密,故挖地下石窟进行备战;其疑点仍很多。{dy},挖掘石窟并非一朝一夕所为,要把数年的大好时间用于挖洞,又用数年的时间进行练兵,岂不荒废消耗本来已弱小的实力;第二,因担心奸细告密屯兵而挖,难道就不担心奸细破坏造成窟毁人亡的悲剧;第三,在石窟屯兵自然采光无法解决,人工采光又没有留下烟火痕迹又如何解释;第四,屯兵地必须道路通畅,进出便捷,这是兵家常识,而石窟上下一条道,间距有三米,如何体现兵贵神速的策略;第五,既然是屯兵练兵,总会有一些冲冲杀杀的场面,应该留下一点碰碰撞撞和刀刀枪枪的痕迹。

  4、外星文明说。 UFO研究者根据实际考察,分析众多疑点,提出了外星文明留下遗迹的观点。很有一定的说服力,但是也有不少疑点。

{dy},如此浩大的工程项目该有多少外星人或设备参与作业,能有如此多的外星人来到地球吗?第二,从整体看,石窟挖掘非常规则,凿痕整齐划一,外星人必然利用先进的挖掘设备作业。但是,仔细观察,凿痕也有细微的变化。与其说肯定是大型挖掘机械之功,还不如说出于能工巧匠的一人之手;第五,外星人挖掘石窟的目的何在?如果为了居住而挖掘如此工程,倒不如自己携带材料建造地球考察站更经济安全。如果是为采集地球元素而作,又何必搞得如此规则精细呢?如果是

  为给地球人一点馈赠。挖掘如此数量的地球石窟,真不如挖一两个石窟再放一二件外星之明产品更经济、更能表达外星人的意思。

  5 、其他观点

  对石窟的仔细辨认和各种资料的综合分析,有些笔者认为就目前掌握的素材,要断然得到结论,还为时过早,准确的答案还有待于石窟彻底的发掘和全面的考察。不过有几点是可以肯定的。

  1、龙游石窟不是自然形成的溶洞。浙中地区是丘陵地带,据考证,在距今约三亿至二亿五千万年以前,即地质年代的晚古生代石炭纪与二叠纪时期,这里曾经是一片汪洋。随沧海桑田的变化,浙中地区地壳发生了强烈的造山运动,地壳抬升隆起,产生褶皱和断裂。造成该地区多溶洞的地形。例如金华的、冰壶洞、朝真洞、兰溪的地下溶洞等。但是很明显,龙游石窟根本区别于以上的溶洞。

  2、龙游石窟不是现代科技的产物。生产力的发展为人类活动提供越来越先进的地下开采机械。使人类地下施工xxx更有效。例如地下煤矿的开采,地下交通的挖掘等。但是,现代人们从安全、经济、美观的角度出发,一般的地下工程都是直线挖掘,成形后经过{jd1}的加固再作美化。而不是在挖掘的原型上交接进行修饰。再说,如果是现代科技的产物,应该是在18世纪工业革命以后的工程。而如此浩大的项目。又是18世纪以后形成,在历史记载中必然会留下详尽的记录。显然,龙游石窟的形成与现代人的作业思想方式及时间不相适应。

  3、龙游石窟也非古代人所为。浩大的工程,低下的生产力,成为鲜明的对照。不可能是个别人和一般人所创造。除非是君主成首领才能组织如此规模的挖掘力量。如万里长城的修筑,而万里长城的修筑是为了抵御外来侵略。但是劳民伤财地动用如此时间和力量来挖掘毫无目的的地下名窟,实在没有必要。所以,龙游石窟也不会是落后并不富足的古代人闲情逸致的产物.

  龙游石窟留给人们古朴辉煌的同时更多的深不可测的神秘,它可以与埃及金字塔遥相呼应,可以与 UFO之谜相提并论,值得广大有识之士去考证探索,去解开这个就在我们身边的世界之谜。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转帖 龙游石窟之谜_水洞风光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