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对汇率极度敏感,到了一日数惊的地步。
日前,有媒体报道称中国商务部副部长钟山表示中美之间已就人民币汇率等问题初步达成协议。19日商务部澄清,此报道不实,钟山并未做上述表示。但这篇不实的报道短短{yt}时间,已经在全球市场引发广泛关注。
人民币汇率决不仅仅是全球经济热点议题,更是未来中国经济最重要的一项改革:如果人民币汇率由市场确定,则意味着人民币资本项下可以彻底自由流动,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中国经济结构性转型已经成功。目前,人民币汇率无法达成国际化目标,此时汇率大幅波动是不利的。
稳定的汇率由路径依赖所决定。我国走的是外向型经济发展之路,这就意味着汇率必须保持某种程度上的稳定,以方便制造企业寻找到稳定的预期。无论是日本还是韩国,大部分外向型经济之路都选择的是稳定的汇率体系,制造业升级换代成功后才进行汇率改革。如果一开始就允许汇率大幅上下浮动,就意味着外向型之路不可能成功。
中国制造业正在产业升级的关键阶段,末端制造业产品下降而机电类产品出口上升,但无论是哪一种制造业,共同的是均未掌握定价权。也就是说,中国较为低端的经济结构无法承受汇率大幅上升。据媒体报道,4月17日下午,商务部目前主持外贸工作的一位官员在广交会全国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报告会的吹风会上表示,“前阵子商务部对于人民币升值压力测试的结果是不到2%,这个数字是对于全行业来讲的。” 很清楚,中国大部分制造业的利润在2%到5%之间,人民币汇率大规模上升xx了中国制造业的转型空间。
从理论上来说,制造大国汇率上升可以降低美欧等国的贸易逆差,可以让全球经济恢复平衡。但该理论消解了不同经济体的经济优势,无法落实。各经济体有主要出口品种,不能想像美国成为中国这样的低端制造品出口大国,而中国向欧美出口xx品。如果欧美各国能够向中国出口高科技与xx制造品,贸易逆差绝不会像今天那样触目惊心。中国低端制造品占据全球市场,说明中国在该领域成本低而效率高,而欧美各国根本无法达到中国这样的制造效率,甚至东南亚也很难与中国竞争。
欧美非常清楚这一点,提出汇率问题是逼迫中国在其他市场问题上让步,比如扩大QFII份额,允许更多的外资进入中国金融业,使欧美的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境内外套利获取中国发展的红利。
当然,中国不提升汇率,欧美可以通过不断的贸易保护来提升中国出口产品的成本,直至最终中国产品无成本优势可言。要贸易保护?请便。
首先,对中国提起贸易保护是在与本国消费者做对,其次是与全球经济结构做对,第三,中国也可以发起“双反”调查。
围绕中国制造业已形成完整的全球产业链,中国处于较低端的位置,日德等国处于中游,而澳大利亚、巴西等国是资源提供者。今年3月,中国出现难得的贸易逆差,其实早在2003年,日本、印度、韩国、东盟和我国台湾省合计对我国逆差达到954.4亿美元,大亚洲地区的贸易自成体系,而我国基本处于逆差,对欧美顺差。对人民币汇率的压制是对亚洲制造既成格局的压制,损害的是亚洲各国的利益。如果中国在压力下贸易额大幅下降,全球的经济链条就会断裂,从巴西到日本,全都与中国经济一起下沉,最终欧美也难以独善其身。
谈判目的是双赢,也即形成全球经济体展现各自优势的贸易模式,美国出口高科技产品,德日等国出口xx制造品,中国与东南亚等国出口低端制造品,澳大利亚等国出口资源。如果整个大调整,就会出现经济大断裂,所谓顺亡逆昌,在贸易上就是指的顺优势资源而为。当然,产业可以也应该升级,当产业升级大致完成之时,也就是中国汇率需要大变革的时期。
目前我国靠制造短期贸易逆差在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此举不可能持久,中国无法应对长期贸易逆差。
贸易摩擦是双输。入世9年之后,中国近日首次对来自一个国家的进口产品同时进行反倾销、反补贴“双反”裁定。商务部发布公告称,决定对进口自美国和俄罗斯的取向性硅电钢(即取向电工钢)征收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以法律应对法律是贸易战争的有力武器。自2004年加拿大首次对中国烧烤架产品发起“双反”调查以来,截至2009年11月,中国已先后遭受“双反”调查37起,连续15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连续4年成为全球遭受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
为了避免双输,各主要谈判对手会坐到谈判桌前,最终各方做出让步,预计中国的让步可能是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让汇率政策回到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