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何必抱着金碗讨饭吃- *****醫聖堂*****民間中醫藥傳統文化傳播中心 ...
中医何必抱着金碗讨饭吃 [引用 2010-01-09 11:39:20]   

中医何必抱着金碗讨饭吃 作者---蒋劲松  

   

   在科学主义思潮的干扰和威胁之下,中医发展与管理的许多政策强调中医的现代化和科学化,中医界为了获得合法性辩护,往往不得不迎合科学主义的苛刻要求,将大量宝贵而稀缺的资源用于效果非常可疑的“科学研究”上。  全国政协委员、吉林省吉林市侨联主席朱世增日前指出,目前中医院校的西医教学比率过高,培养出来的学生,常常是不中不西,应适当调整中医课时比率。朱世增的确点出了长期以来中医衰败的关键原因。  西医从来不把中医当作必修课程,中医为什么要耗时费心地学习西医呢?在某些疾病的诊治中,参照西医相关知识,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固然可以帮助中医提高疗效,但是,这是要在精通中医本行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实现的。  现在,学习中医的初学者,已经丧失了以往师徒相授,{zc}家学的条件,古文基础大不如前,在整个社会对于中医发展不利的背景下,大量时间学习西医,不仅会挤压原本就非常紧张的学习时间,更会动摇他们对中医的信心。  显然,这样的教学安排反映了近代以来中国科学主义强势话语下中医界的自卑和无奈。许多人尤其是某些管理者想当然地认为中医要振兴就应当现代化,而所谓现代化就是科学化,而所谓科学化,他们理解的就是西医化。  其实,中西医是不同的医学传统,具有xx不同的理论框架,甚至具有不同的健康观。在诊断和xx的效果上,二者也各有所长。西医对人体生理运动变化规律的认识和控制能力,固然有许多方面是中医难以比拟的;然而,中医对于人体身心规律的精微认识和神奇疗效,也常常是西医所望尘莫及的。  例如,经络在中医的诊断和xx实践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中医不可否认的有效性,证明了经络的实在性。然而,用复杂昂贵的仪器武装到牙齿的西医以及近代科学,费尽了吃奶的力气却无法发现和证实经络的存在。对此,科学主义者们不去反省近代科学的局限性,反而倒打一耙,将科学的无能当作中医不够科学的证据,岂不荒唐?  某些中医研究者,不从中医诊断和xx的实效出发,精研中医理论,努力探究经络规律的幽深玄奥,反而随着科学主义的节拍起舞,以西方科学的标准自设樊篱,一心想要用西方科学的证据来为中医经络理论提供合法性辩护。而管理者不努力设法为中医创造有利的发展环境,反而进一步将“科学化”的紧箍咒扣在中医的头上,让中医发展更加艰难。这种颠倒的行径,正如古诗所说:抛却自家无尽藏,沿门托钵效贫儿,可悲可叹!  其实,大多数中医业内人士都非常清楚这种做法荒唐可笑。问题是,在所谓中医“科学化”、“现代化”的政策导向下,只有通过这样的“科学研究”才能拿到经费、课题,才算是出了成果,才能拿到学位,获得晋升。  在科学主义思潮的干扰和威胁之下,中医发展与管理的许多政策强调中医的现代化和科学化,中医界为了获得合法性辩护,往往不得不迎合科学主义的苛刻要求,将大量宝贵而稀缺的资源用于效果非常可疑的“科学研究”上。这不仅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而且在中医界内部导致分裂,尤其是让坚守传统的中医人士,在所谓科学研究者面前丧失其话语权,从而导致中医界内部严重的“去中医化”现象,更加剧了中医后继人才的数量短缺和信心动摇。  因此,有关部门真想振兴中医,就应该破除科学主义的错误观念,坚持科学多元主义和文化多元论,抛弃那些破坏中医自主发展的科学主义政策,让中医界从悠久的历史传统和不断证实的现实疗效中收获自信,坚持中医传统,努力耕耘,逐步恢复和重建传统上行之有效的中医教学模式,培育大批高质量的中医人才。只有这样尊重中医自身的发展规律,中医才有可能得到健康发展,否则无论投入多少资源,中医的衰落都是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                作者系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副教授

郑重声明:资讯 【中医何必抱着金碗讨饭吃- *****醫聖堂*****民間中醫藥傳統文化傳播中心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