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自行车故事- Windows Live

我的自行车故事

   这样的一个自行车大国,我相信,每一个中国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自行车故事。

? ? 记忆之中最早和自行车结缘是在幼稚园时代~~~呵呵,当然不会骑,也没有自行车玩具,而是在父亲自行车前座渡过的欢乐时光。在父亲的26寸男装自行车横档上有一个给宝贝女儿专设的座位,是藤编的椅笼,有踏脚,也有扶手。当然也可以放在后座,但是父亲担心我年龄太小,不安全,就固定在横档上,这样,他可以看着我,也可以陪我说话。

? ? 我的幼儿园,在离家很远的地方。每天的清晨,母亲就把我从温暖的被窝中闹醒,匆忙喂过早点,就把我放在父亲自行车上的椅笼里,随着他的腿脚一蹬,我的快乐自行车之旅就开始了。记忆中没有寒冷,也没有汗水,只有鱼肚白的晨曦和还没有来得及熄灭的昏黄的路灯。一路上,我总是有十万个为什么,父亲也总是很细致耐心地一一作答。有一件事情,现在说起来还是很让人捧腹。在那个年代,自行车就不允许载人,然而,交警也很明白家长路途遥远带孩子上学的艰难,所以基本上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只要远远看见有交警就下车推行,一般交警也不予为难。我的父亲也这样做,只有一次是例外。那{yt}也不知道父亲有什么样的心事,总之是一直载着我把车骑到了交警的面前,年幼的我一早就已经声声提醒父亲:“爸爸,xx叔叔,爸爸,xx叔叔。。。”然而父亲硬是没有听见,直到他醒悟过来,戴着墨镜的交警就已经手叉着腰站在了车前。父亲慌忙下车来陪不是,交警说:“你都到我面前来了,我装着没看见也不行了。罚款5分钱,自行车扣留。”后来父亲就只好步行带我去幼儿园了。这件事情的场景细节在我的记忆中是如此的深刻,我想,这辈子基本上也没有忘掉的可能性。

? ? 上了小学,母亲带着我挤公车,从珠江的河南乘到河北,那个挤,上车是要靠父亲把我硬塞进车厢里去,下车有时是母亲先下车,然后熟人把我从车窗里“递”出去,母亲再把我接过来放回地上。上了二年级,我自己乘车,因为个子矮,小小的脑袋就被挤压在大人们的身体之间,那股压力大得让我感觉自己的脑袋不定什么时候就会被挤爆。父母看着实在也不是办法,只好教我骑自行车,就在家隔壁中学的操场上练习,有一次还不小心撞向双杠,脖子上都被划破了一道痕。但是终于,我还是学会了骑自行车。开始是由母亲陪伴着,先安全送我到学校,她再去上班。傍晚下课,我就先回到小学对面的姨母家,等母亲下班后再一起结伴骑回家去。如此数度寒暑,风里雨里,从河南到河北,自行车是我{wy}的交通工具。期间少不了的,自然是车子脱链、轮胎瘪气,经常光顾的,是路边修车的小摊。遇上一时半会儿修不好的,我只好推车前行,到家时往往已经华灯初上。

? ? 考上中学,学校还是离家很远,自行车,仍旧是{zj0}的交通工具。那时的公车还是挤,自己骑车,时间好掌握。还记得89年学生运动,中大骄子们在海珠桥上游行,整个交通xx瘫痪,我和自行车也被堵在桥上两个小时。高中,换上了时髦的山地车。这车还真是和我有缘啊,曾经失而复得,被偷窃了居然都能被派出所找回来。从那时候开始,这辆山地车陪伴着我渡过了在国内{zh1}的学生时代。

? ? 自行车当然不只是用来上下课的,它还可以载我去郊游,也可以载着我的初恋、我的友情。我总觉得,年少时的幸福,从某个层面来看,是通过自行车体现的。幼小时,坐在椅笼里,背后依靠的,是父亲强有力的怀抱;年长一些,自己能骑了,伴着自行车飞扬的,是初尝独立的骄傲;到了青涩的青春期,骄傲化成了柔弱的依恋,羞红的脸靠着温暖的背,心中的甜蜜啊,蒙蔽了双眼,看不见学习,也看不见将来,以为现在就是将来。

?  勉强考上了大学,骑车要一个半小时呢,住校,每个xx回家成了炫耀,让外地的同学好生羡慕。那时的我,和每个没有离开过家的孩子一样,还是没有长大。周五自行车后座绑着一大袋脏衣服回家,周日又换成一批干净的衣服带回学校。有一个冬日,寒流来袭,为了怕我夜里冷得睡不着觉,上了年纪的父亲顶着寒风骑着自行车给我带来一床羽绒被,然后又返回;有几个xx,因为懒得回家,母亲居然骑车送来家里煲的老火汤,看着我热乎乎地喝下去,带着空瓶子心满意足地再骑车回家,来回三个小时。当时虽然心里有点内疚,但是还未能xx明白父母的关爱。那时的自行车,是跟随我回家、回到父母身边的伙伴。

?  毕业了,为出国考试做准备。也许真是命里注定,我上的任何一所学校,从来都是离家很远的,这一次也不例外。雅思英语班,设在靠近中山大学的仲恺农学院,而我的家,在白云区的棠下,这来回就是三个小时的路程。暑假里炎炎烈日的炙烤,或是夜课晚归,到家已经十一点了,实在话,体力上还真不怎么吃得消。幸运的是,班里各人相处融洽,新结识的好友对我体贴入微,每次夜课结束都坚持骑车把先我护送到家再离开,相信他到家的时间肯定是午夜了。这位好友,日后成为我漂泊异乡的留学时代里重要的精神支柱,也许,这连他自己也没有意识到。

?  出国了,穷学生,没有钱买车养车,连每日两元纽币坐巴士都嫌贵,还是向其他留学生买了辆二手的自行车代步,连头盔在内40元纽币,是一辆把手像弯牛角的那种变速车。那时,自行车纯粹是代步的工具,初抵异乡,没有家也没有根,经济窘迫,心绪凌乱,自行车就像是一只断了线的风筝,因为它的主人很茫然,不知道该领它往哪里去

?  难过的日子还是要过。接下来,读书,做兼职,认识新朋友,生活忙碌而充实。清晨,背上书包,耳朵里塞满音乐,跨上自行车,前行。路上交通灯很少但依然井然有序,身边时时经过拖着家犬晨练的人们,远离烦嚣的无污染环境,蓝天,白云,甚至双彩虹,生活在这样的国度,何欲何求?然而,生活再简单也需要经济支柱。曾经一度,为了做兼职,半夜三点下班独自一人骑车回家。因为害怕,骑上车一路狂冲,不敢看路边的树丛也不敢在马路上停留,直到看见房东为我在前门留的一盏灯折射在墙上的昏黄灯光才会得停下来大口大口地喘气。后来,好心的老板担心我的安全,情愿下班的时候开车送我回家,他说,若然我在骑车回家的路上遭遇不测,他会良心不安。

?  渐渐地,随着经济稍微宽松,自行车少骑了,转而乘坐巴士代步。在那个大学城里,乘坐巴士是一种享受,乘客都有座位,上车都晓得跟司机打招呼,下车道声谢,司机总是等所有的乘客都落座了才开动,没有人在车上吃喝乱扔垃圾。巴士永远都按照时刻表运转,而时刻表基本上是根据大学生们上下课的时间订立的。学校图书馆和巴士总站可以拿到印刷精美的彩色时刻小册子。每日周而复始地乘坐巴士上下课或到市中心,一切都运作得那么和谐顺畅,让我渐渐忘却了曾经陪伴我数月的自行车,任由它靠在房东的车库墙边,积灰、生锈。

?  毕业后的工作,薪水很快能让我购置一辆二手车,我就把自行车给卖了,自此,我的生活没有再跟自行车扯上关系。当时总觉得,摒弃了自行车就像是摒弃了从前劳碌奔波的生活,有点往事不堪回首的意味,直到数天前。

?  四岁的女儿很早就拥有自己的自行车,三个轮子的。数月前又获赠一辆铝合金的两个轮子的自行车,但是座椅太高了,可能要到十岁才够得着,于是就一直被闲置在储藏间。前几天我很闲,忽然有冲动把小自行车推出去骑着玩。一开始还不太习惯,时间太久了不曾练习。后来,骑得生风,心情随之飞扬起来,霎那间似乎回到了学生时代。我就在小区里一圈又一圈地骑,冬天的寒风不再感觉凛冽,身体热乎而轻快。忽然想,为何不带着孩子一起骑自行车呢?于是折回去,把想法跟女儿一说,她马上欢呼雀跃,急忙忙地推出她自己的小三轮。她灵活地蹦上自行车,奋力地骑着,我则在一边缓缓地骑着护着她,一路上说说笑笑不知疲惫,直到两人的额头都渗出微汗,在淡淡的冬日照耀下泛着金光。忽然,我悟出了点什么,自行车,不仅是代步的工具,也是爱的传承。年幼时,父母亲带着我,现在他们年迈,骑不动车子了,轮到我,带着我的下一代,一路地骑去。或许,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可用的交通工具都在变,然而不变的,是对下一代的爱与责任。

Comments (2)

郑重声明:资讯 【我的自行车故事- Windows Live】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