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包装中看天津(转)_故纸温暖e游子_新浪博客

老包装中看天津
城市快报:2009-08-09
记者:李宁 

   

    概要

    天津设卫于明,到清代已经发展成为繁华的商业城市。俗话说,货卖一张皮,老天津包装一次次的华丽转身,形象地记录下了天津商业的发展历程。 
  
    天津设卫于明,到清代已经发展成为繁华的商业城市。俗话说,货卖一张皮,老天津包装一次次的华丽转身,形象地记录下了天津商业的发展历程,而那些流传下来的老包装作为一种文化无声地折射着时代沧桑,也总能引起人们对那时生活的无限遐想。用民俗学者、老广告收藏家由国庆的话来说,老包装是可以怀旧的。

  见证包容的城市个性

  学者由国庆近20年来致力于老广告的收藏与研究,仅各种各样的糕点签就有200多种;闭上眼,那一款款老包装在他头脑中浮现,他悉心梳理着天津老包装的发展脉络。他说,老天津包装在发展初始便是和信誉紧密相连的。

  乾隆以后,天津的中药铺为扩大宣传效果,常在药包上放一张木版或石版印刷的说明书,叫作“仿单”。“天津一宝”天后宫春永堂眼药曾在仿单上注明“独此一家”的字样,警告那些欺世盗名之辈。据由国庆介绍,大直沽曾发掘出清朝中期制酒业所用的陶坛,其中有个坛盖上印有方形标记,文字为“和盛源记,如有假充本号,男盗女娼。”在那个没有防伪标记的时代,商家把信誉看得很重。

  天津是个包容而有文化内涵的城市,这在老包装中也有体现。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美商老晋隆洋行在津开办卷烟厂,它注册了中国{dy}个香烟包装图案“品海牌”。接踵而来的洋商们为了扩大销量,不断改换着最初的洋包装,英文汉译的同时,把xx、狮子等天津人喜闻乐见的各种形象搬上烟标。不排外却又有能力令其本土化,这是老天津的魅力所在。

  发达的工商业促使商品包装渐渐发展为独立的行业。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义太和纸盒铺在北马路的万寿宫胡同开业,三年后,出现了更具规模的设在天后宫内的万兴和纸盒铺。这两家都以古玩、首饰包装业务为主,后来,从万兴和又分化出全兴和、永盛和等20余家“和”字号作坊,为更多的行业提供了个性十足的包装。

  还原古朴的百姓生活

  天津有不少颇具地方特色的老包装,由国庆本人对传统的冬菜包装情有独钟。五香冬菜是始于乾隆年间的天津特产,用竹篾、荆条编成的篓子是酱菜的主要包装物。篓子器形肥壮,大小不一,篓身贴有“天津冬菜”的红色标签。后来又发展到用传统的瓷坛包装冬菜,一样古朴。随着冬菜的热销,这种地方特色浓郁的包装也留在了人们的记忆里。现在,偶尔还能见到这样的小坛酱菜,由国庆总要买一些,冬菜的味道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重温往昔的民俗风尚。

  民国初年,天津还流行“送礼蒲包点心匣儿,亲是咱俩家”的民谣。天津人讲究礼尚往来,逢年过节不送包水果、不提匣点心就会觉得缺点什么,这句民谣就是对那时生活的写照。稍微上点档次的干鲜水果店里,用蒲草编成的方形草片一沓沓放在手边备用;端午节前后,粽子也用蒲草包装。点心多用以薄板制成的木匣包装,据说,有的木匣能装十几斤糕点,美观实用。由国庆不仅收藏着多个老点心匣,还专门绘出古朴的蒲包样图。

  老天津的点心签也很有特色,多在红纸、淡绿纸上用木版或石版印黑色、金色的字体与图案,格式以屋脊形为主,文字部分交代了字号、地址,还刻有“四季嘉果”“南北鲜货”“大小八件”“童叟无欺”之类广告语,古朴大方。记者在由国庆那里见到了一块民国初年天津商号的木制门票印版,文字为“福寿蟠桃”“满汉茶饼”的字样。现在一些xxx仍保留着匣装点心和使用“点心签”的传统。

  不同行业的包装也各具特色。老天津卖牛羊肉和切糕的常用荷叶为托,卖崩豆、瓜子、糖炒栗子等干果的则用三角形纸兜,上面敞口,下面部分是尖的,便于握在手中。如今,仍有老人用这种方法包东西。

  天津是一个开放的城市,在保持地方特色的同时,各地的文明在这里碰撞、融合。位于法租界的广吉祥{zx0}在天津推出了“改良月饼”,即南味月饼。天津传统的点心签与细软精巧的南味月饼似乎不太和谐,广吉祥一并推出图案为几位摩登女子在树下赏月的新包装,取代了单色屋形格式点心签。由国庆说,这是南北方文化的碰撞和融合,天津接受了广吉祥,天津人享受着时尚的滋味,也彰显多元化的城市个性。

  记录繁复的时代变迁

  纺织品包装商标画是由国庆收藏与研究的重点。上世纪20年代,天津纺织行业迅速发展,出现了华新、裕元、恒源、裕大、宝成、北洋六大纺织公司。当时众多的纺织品包装多为16开的尺幅,内容为中国传统文化、历史、艺术故事,熟悉的情节再配以精湛的彩色印刷术,使得包装看上去更像艺术品。

  抗日战争时期,发展民族工业、提倡国货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天津的棉纺织业积极响应,纷纷打出了“推行国货”“爱国布”“爱用国货,勿忘国耻” 等口号。1931年,天津东亚毛呢纺织公司甚至推出了以双羊相抵为图案的“抵洋牌”毛线,誓与日商竞争。1945年,天津的郭尧庭先生等人为刚刚生产出的可与洋墨水一争长短的国产墨水定名为“鸵鸟牌”,希望墨水能如鸵鸟在沙漠中畅行一般,xx洋货占领国内市场。看着眼前的老包装,仿佛重新回到了那个激荡的岁月。

  “如今包装的商业意味太浓,本身的文化含量相应降低了。虽然有些包装似乎在追求复古的感觉,但机械的电子意味太明显。我觉得现在再好看的包装盒,再往后推80年,不见得有80年前的包装有文化含量。天津人对传统文化的挚爱,曾经将包装文化推进到了非凡的文化高度,值得现代设计借鉴研究。”学者由国庆坚持这一观点。

  时光不可倒流,如今的包装已经成为强力广告,甚至有商家靠更换包装来促销,包装作为艺术品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也许百十年后回过头来看,今天有些老包装也能够拿来怀旧。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老包装中看天津(转)_故纸温暖e游子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