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简称产综研)与日立金属、京都大学共同开发出了通用镁合金的冷压技术。日立金属已开始向各厂商供应宽300mm、厚0.5mm的样品。而这时,日本的冲压车间里,人们还在为如何加工这种材料而绞尽脑汁吧。
原来镁是不能冷压的金属。原因是其结晶具有微妙的构造。不加热到250℃改变其构造,就无法冲压。因此需要采用温压这中麻烦的加工方法。加工时需要在模具内安装加热装置、传感器及隔热材料等,在缜细控制的情况下冲压。所以,镁制品多为铸造件或锻造件,而少有冲压件。但要想低成本制造,最终还要看能否实现冲压件,然而作为关键因素的冲压却很难。
产综研对镁的结晶进行了彻底的研究。其间曾发生部分结晶“颠倒反转”等有趣的现象,但这些内容将另作介绍。请读者阅读《日经汽车技术》5月号。实现冷压的方法十分简单,只需将轧制温度从原来的250℃提高到500℃即可。
因为其实现需要降温、升温,要两次出现250度等,因此还是在这里解释一下。轧制形成板材为{dy}道工序,将该冲压该板材制成产品为第二道工序。如果提高{dy}道工序的温度,便可降低第二道工序的温度。{dy}道工序在日立金属的安木工厂(岛根县)进行,因此多少复杂一些也没关系。而第二道工序是在日本各地工厂进行,所以{zh0}不要太复杂。
所谓冷压,可以说就是普通的冲压。用任何街道工厂都有的冲压机,即可随意加工,成本当然低。
或许有观点认为:“如果只是提高轧制温度这么简单的话,马上就能模仿”。但日立金属警告说:“在高温下轧制是相当危险的”,向贸然模仿者刺了一针。其实这只是一个没有恶意的提醒:“容易被火xx”。该公司似已在相关安全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镁的重量只有铝(Al)合金的三分之二,但拉伸强度却与铝相当。如果将以往用铝制成的便携终端及汽车部件换成镁的话,重量还会减轻。虽然镁的价格为铝的近10倍,但这种差距并非由资源供求关系造成,而是源于量产效果。如果能够有效形成“成本降低→产量增加→成本降低”的良性循环,便可制造出又轻又便宜且具有吸引力的产品。
在日本,产综研是一家“颇受非议”的独立行政法人。在不久的将来,可能会被政府列为预算甄别的对象。在此,笔者真想让那些甄别者知道,产综研开发出来的技术是多么有用。(记者:浜田 基彦)
■日文原文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