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你吃了么?_秋子飞_新浪博客

转基因,你吃了么?

 

 

 

2010年4月17日,星期六,去上海“近郊”(早在十年前被城市化了)看父母。父母的年龄都已届“古稀”,是住在“城市里”(十几年前是上海近郊的农村)的地道的农民。

吃中饭了,父亲端上了一盘绿油油的芥菜(还配了一小碟醋)、一碗炖得烂熟的黄豆烧猪脚(这豆,可能也是“转基因”的)、一条野生河鲫鱼(疑似,并无确凿证据),外加一小锅热气腾腾的大米饭。

近期,因农业部悄无声息地批准两个品种的转基因主粮的种植安全证书(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b366670100gwbe.html),以及科技部在其官网从反面“论证”了转基因食品的危害(http://www.most.gov.cn/ztzl/lhzt/lhzt2010/tpxwlhzt2010/201003/t20100302_76059.htm),转基因这一“新名词”,也便成了饭桌上的谈资。

子:“现在,有一种‘转基因’的东西,不能吃。”

父:“‘转基因’?……”

子:“你们的米,是哪里的?”

父:“江苏的。我们一直吃江苏的米。”

子:“哦,江苏的米现在还未听说有什么问题。但湖北的米{zh0}别吃。那里出产的大米,可能是‘转基因’的。”

“你们吃的油,是怎么样的?”

父:“是‘海狮’牌的。上海出的。蛮好的。我们一直吃这种油。”

子:“是么?我来看看。”

父亲拿出一只空的5升装的桶,我在其正面的铭牌上搜寻了一番,想看看有没有类似“非转基因”的标识——我内心里多么希望父母每天吃的油是非转基因的啊。但是,很遗憾,没发现我急切想看到的标识。

父亲可能是想证明“海狮”牌的油“蛮好的”,又将5升装的还有大半桶的“海狮”牌的油拎了出来让我看。那油,果然是清亮、透明,真可谓是“蛮好的”。我只好说,这油未明确标示“非转基因”,很有可能就是转基因的了。父亲将信将疑。

我再次拎起油桶,在其铭牌的一行又一行的诸如“配料”、“生产工艺”、“保质期”……中间,映衬着这亮晶晶的油,猛然发现一行黑色的黑体字:“加工原料为转基因大豆”!

子:“你们吃这个油多长时间了?”

父:“大概两年。”

子:“以后别吃‘转基因’油了。非‘转基因’油可能会贵一些,但我们就少吃一点油吧。”

父:“好。”

子:“待会儿,吃好饭,我们一起去超市,去买非‘转基因’的油。”

父:“好的。”

 

 

这顿饭的滋味如何?酸、甜、苦、辣、咸?难以表述,很难用言语和语言来表述。可能是“沉郁、沉重、沉痛、无奈、无语、无望……”的杂糅。多年来吃着“转基因”食品,却浑然不知,还感觉“蛮好的”、挺有“尊严的”。直到今天,才蓦然升起一种被剥夺感。这种被剥夺感,无情地侵蚀着一缕缕沉郁绵邈的思绪。

又想起时常会去饭馆、快餐店吃饭……那些主事者、炒菜的师傅,他们会用怎样的诚信、仁厚和慈悲奉献给他们的上帝——顾客?也即,他们会用什么样的原料、什么样的油来煎、炸、烹、炒?……还想起时常去超市买东西,那饼干、点心、果品之类,是否都是非“转基因”的?

当天晚上,又去了超市。此刻,多了一份警觉,对每一个拉到篮里的“菜”,都进行了身份鉴别——就是看其是否信誓旦旦地说:“我是非‘转基因’的”——然后,再买——可怜,人,似乎总得信点啥,哪怕那是在骗你!

在超市发现,大豆油,基本上都是“转基因”的了;还发现了“转基因”的菜籽油。在某款酱油的铭牌上,还发现了一种“呐喊”,一种宣示其“贞洁”的表白——我是非“转基因”大豆做的!

 

 

在父母的饭桌上,不由自主地回忆起了过去、那xx再来的邈远的过去……

那是在“人民公社”时期,我经历了种植水稻、收获大米的整个过程。刚开始的记忆,是种“双季稻”,即在当年开春后的乍暖还寒时节,先种早稻、待早稻在初夏收成后,立马种晚稻。那是个繁忙而劳累的季节。既要收,又要种,不可误了农时。所以,当时叫“双抢”,就是要抢收、抢种。

种植双季稻,{zd0}的可能是为了增产。但早稻的产量一般不高,农民们还是把重点和希望寄托在晚稻上。晚稻的产量要高许多。一年里,如果晚稻有一个好的收成,再加上早稻的补充,那一年可以说是大丰收了。后来,随着杂交水稻的培育成功和逐步推广,上海郊县的双季稻就改成一季稻了。因为杂交水稻的产量要高很多,没有必要太忙累了农民。后来,农民就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田间管理上,使一季稻的产量超过了双季稻的产量。

种植早稻,关键是个早。在沉睡了一个冬天的土地上,农民们辟出一块上好的水田,就是那种“一脚踩下去冒油”的土地,翻松、灌水、平整,再拢成一畦一畦……那是一个凉凉的清晨,有人将珍藏的稻种——因为气候还是比较冷,农民们已事先将稻种落水、用草包覆盖着、在仓库里捂了几天——已经露了小芽芽的稻种均匀地撒到水田那一畦畦的育种床上,这个撒种的动作(其实是个行动过程),当地农民叫做“落谷”。种撒好,还要在田畦上覆盖上塑料薄膜,给种子保温和增温。随着天气转暖,在农民们的呵护下,稻种出苗了。

时间不长,大概在小苗苗长到两寸左右,就要移栽到大水田里了。移栽前,关键的一个步骤是“拔秧”,就是要小心翼翼地将娇嫩的秧苗从“床”上拔出来,扎成一把把的,然后运到大水田里种植,这个过程又叫做“插秧”。当时基本上都是人工插秧,也有机器插秧的。由于秧苗小、又比较嫩,人工插的容易活、机插的损耗较大,长势不如人工插的。

晚稻的育苗方式与早稻育苗类似,但无需事先发芽、盖薄膜等。但有一点需要注意,就是,晚稻的育苗时间与早稻的管理是有重叠的。即在早稻成熟而又未收割前,晚稻的育苗工作就要展开了。往往是这样,当早稻收割的时候,晚稻秧已在育苗“床”上长成一尺高了。所以,这个时节是农民最心急火燎的时候,有时要通宵达旦地抢收、抢种。

接下来的过程就是“割稻”、“脱离”、“扬谷”、“晒谷”。早稻的收成,基本用来弥补“青黄不接”之用。晚稻的收成,大部分农民自用、小部分作为公粮上交。

上海郊县农民有一种“一粒米,七担水”的说法,意思是收成来之不易。只有亲历过这个过程的人,才能真正体会期中的甘苦。“育种”、“落谷”、“拔秧”、“插秧”、“耘秧”(拔除稗草、松动泥土),水稻本身还有“抽穗”、“扬花”、“灌浆”……等自然过程,还有就是“割稻”、“脱离”、“扬谷”、“晒谷”、“进仓”。在整个过程中,水,是不可缺少的;劳作,也是不可缺少的。

1995年10月,我以《秋天的地平线》为题,截取“晒谷”这个片段,记录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母亲的劳作:

“母亲几乎融在了夕阳的金黄中。

看着她把谷场上饱满的谷粒一锹一锹地拢成一座小山,母亲的腰变得越来越弯了。

母亲一边劳作一边絮叨着什么。每一粒稻谷似乎都在倾听,整个沉静的秋天也似乎在倾听。我也倾听着。

母亲的脸已渐渐地被暮色遮了起来,可母亲额头的皱纹和灰白的发丝,却更清晰地映现在我的眼前。

我对母亲说,姆妈,我来吧,您歇着。可母亲却干得更欢了。

晶莹澄澈的天空从未那么蓝。我心中透过一阵风。我好像明白了世上的一切。

记忆中,我从未发现母亲挺直腰、仰起头,凝望湛蓝的天空。也许,她压根儿没时间去看天、数星星。或许,她只要我——他的儿子——昂然地活着,于他,便是一切!

当我凝望着远去的深沉的太阳,正是满月升起的时刻。那一轮橘红,正笑着,脉脉地向我俯来。

收工了。回家了。母亲不小心踢到了几颗路上的石子,它们滚动的声音,就像天边的星星,掉在秋天的地平线上。”

 

 

其实,那个时候,“人民公社”已名存实亡。在那绿油油的稻田里,已纵横交错地画了很多条无形的线。在外人看起来,那是一大片丰收在望的稻田。可在当地农民眼里,他只看见属于自己的那一畦水稻。他们心理非常清楚,那是你的、这是我的、还有是他的——那时,村里的田,也都分到了每家每户(那时用的新名词叫“承包”)。上面《秋天的地平线》里提到的母亲的收成,是她承包田里的收成。

我亲历了播种、耕耘、收获的全过程,并参与了这一过程。尽管那是个辛勤而劳累的过程,但精神是舒畅的、心里是甜的。当全家人一起享用着披荆斩棘、流汗流血换来的收成,心里的高兴直往外冒……而现在想起来,那不是简单的幸福,那简直就是xx!自给自足、自由自在……这是何等的难得、何等的浪漫、又是何等的奢华!想象着当初面对着舒展在平原上的生机勃勃的绿色的稻田,迎风奔来的一波波青黄的浪涛,摇曳着的饱满、金黄的稻穗,以及盛在碗里的一粒粒活灵活现的稻米,我的眼里直感到一种潮湿的酸醋……在涌动。

母亲说,那时的米,真好吃。烧的粥,汤水是绿莹莹的;烧的饭,香、糯、甜,齿间生津,不用菜,也吃得下。说完,无限神往。

 

 

现在好了:不用再为当时的xx忐忑了,也不用再为当初的浪漫受累了。

现在好了:肥沃的土地用钢筋水泥、柏油马路给封上了,想种地?没门了。

现在好了:整天就呆在家里了,可以不用听着村里的上工钟上工了。

现在好了:你的、我的、他的分得很清楚了。

现在好了:吃喝都指着超市了,人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了——当然,你得有钱哦,没钱,而想凭力气直往家搬,那是不行滴。想偷?笑话,摄像头老早把你锁定了。当人们衣着光鲜地徜徉在超市的行列里“采摘”的时候,调动一股股机灵劲、扮出一幅幅聪明相“研究”、“判断”、“选择”的时候,有人一定在暗中窃笑:“一帮无脑人!你看啥看?你能研究出个啥名堂?这里的一切,哪一个、哪一样不是给你定制的?哪一个、哪一样不是给你设计的?这些花花绿绿、千奇百怪的东西,你以为真是不一样的东西么?嘁!你到了超市,便落入了陷阱,你的一切的‘研究’、‘判断’、‘选择’,都是商人的研究’、‘判断’、‘选择’。你的选择,只是、也终究是一种虚妄的‘表演’罢了。”

现在好了:农民不种地了,住上楼房了,超市也修在住宅小区边上了,每个月发退休、养老钱了,那——不种地的代价,谁来承担呢?

现在好了:食品“转基因”了,你吃了没?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转基因,你吃了么?_秋子飞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