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乡婺源(二)_无砚研主_新浪博客

                               砚乡婺源(二)

                                    无砚研主

      上个xx,应朋友之邀去了趟婺源,这已经是我第四次去婺源了。之所以喜欢婺源,倒不是因为婺源是游人“中国最美的乡村”,而是因为婺源是歙砚的故乡,是文房四宝的故乡,是徽文化的发祥地。

      婺源历史上向来隶属古徽州,民国期间曾划为江西,解放后再次划为江西。歙砚与端砚、澄泥砚、洮河砚被称为四大名砚,历来为文人所喜爱。歙砚要数婺源砚山村龙尾山最为xx,又称龙尾砚,有“金声玉德”之美名。据说歙砚的发现和利用与我叶氏先人有关,是叶氏先人最早发现和用来制砚的,看来我叶氏对砚及其砚文化是有贡献的!此次去婺源除了赏景写生艺术交流,了解歙砚自然是一大内容了,我也第二次去了砚山村。较前一次,这次进山的路要好的多了,在参观了我心中神圣的砚山村以及各个砚石坑口,我也购得眉纹砚胚一,以作纪念,在回程的路上已经想好了铭文:大字“砚田有德,笔耕无税”,小款“庚寅春访古歙婺源,得此龙尾砚山芙蓉溪眉纹石,无砚研主剑鸿书并藏”。到时请人铭刻,这也是我此行{zh0}的纪念品了!

      婺源的美在于和谐的美!!其内涵是徽文化的美!!白墙黛瓦马头墙,小桥流水耕读家,徽文化是从日常的点滴根植与婺源每一代人的骨髓的!!尊重和珍惜老祖宗留给我等的传统文化吧!!

      发几张PP:

那一层薄雾让人着迷!!山水画的远山上部要浓,中间留白自然成云雾,而山也自然高远了!!

色彩的世界!!万物的天堂!!

色彩的连贯,渗透全画面。


水口、石埠、大树。

一房三家三灶台,一梁六钉六悬肉。
一汪清泓缠汪口。

砚雕协会秘书长江云青、砚雕大师胡中泰、无砚研主叶剑鸿。

砚边杂谈


                                    无砚砚主(叶剑鸿)


      砚者,研也,砚是一种用于研墨的书写工具。砚与笔、墨、纸一起称为中国文房四宝。砚有“石友”、“即墨侯”、“润色先生”等雅号。现存最早的砚是战国至秦初的墓葬中发现的,而砚作为研磨器而存在则要追塑到新石器时代,属彩陶文化中仰韶文化时期的遗物。直到汉代,砚仍然留有研磨器的影子,但已趋成熟,经隋唐、两宋、元明清的不断发展提高而成体系。砚的历史就是一部人类文化史,很难片牍尽述之。
      砚作为古代文房必备工具之一,被广泛运用于的生活中,因此适合研墨的材料被制作出适合研墨的形式而使砚具有多样性。首先是材质的多样性,有石砚、陶砚、瓷砚、砖砚、瓦砚、铜砚、铁砚、锡砚、玉砚等。自唐以来,许多专用石材被广泛用于制砚,如端溪石、龙尾石、青州石、洮河石、松花石等。其次是砚的形成的多样性,可以简单地归纳为三类,即几何形、仿物形、随形。由于历代制砚者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大多数都有雕刻的纹饰,或简或繁,纹饰图案形式和题材十分丰富和广泛,使砚的形式五花八门,丰富多彩。再者,砚作为文人的必备工具,在使用中增进了感情,使砚的发展中注入了许多寓意,如门字砚总与龙的纹饰或鱼有关,鱼跃龙门,金榜题名之意;由于砚堂盛水研墨而蓄于砚池称“墨海”,故砚上雕刻云龙纹饰甚多,意遇蛟龙出海,云龙飞驾,考取功名出人头地之意。又如乌龟背甲而有考取三甲之意,蝉形则有知了和居高声远之意等等,加之用研者铭文言志,使砚的形式和内涵都十分丰富,形成了独特的砚文化。
      歙砚与端砚、洮河砚、澄泥砚被誉为中国四大名砚。这是砚作为书写工具而具有使用价值在社会历史发展中人们的选择结果。而发墨护毫是这一选择的首要评判标准,四大名砚是文人墨客在使用过程中对材质的最本质的要求所形成的普遍共识。端砚,石产广东古端州(今肇庆市)东郊羚羊峡的斧柯山,端溪水旁,始采于唐,至宋繁荣,至明断盛,清则衰退。端砚青紫如猪肝,石品丰富,如鱼脑冻、蕉叶白,青花、天青、火捺、金银线、石眼等。端砚列为四大名砚之首,具有发墨快而墨质佳的特点,更有“持坚守白,不磷不镏”的文化特性。歙砚从广义上讲是指歙州所产之砚,主要产地在今江西婺源(古属歙洲)的龙尾山和安徽的歙县、祁门、休宁等县。而作为中国四大名砚之一的歙砚,则应该专指婺源龙尾砚。歙砚的纹理十分丰富,主要有罗纹、眉纹、金星、金晕、鱼子等五大类。宋代砚藏家大文豪苏东坡“涩不留笔,滑不拒墨,瓜肤而毂理,金生而玉德”是对歙砚最经典的评价。洮河砚,产甘肃古洮州洮河岸,今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的洮砚乡境内。洮河砚石,以绿色为基调,一般为淡绿、青绿和蓝绿等,少数有红、黄等石色。洮河砚石质细腻、温润,易于发墨,“绿如蓝,润如玉”是其{zd0}特点。洮河砚的最早记载是在宋神宗期间。澄泥砚是采用黄河河床底泥烧制而成,主要产于河南、山东,澄泥砚由于烧制可定型,故可塑性强,形式更多,具有坚而不脆,光而不滑,发墨快而均匀,起笔自如,浓淡易调和等石砚所不及的优点。
      各个时期的砚具有特有的时代特征和烙印。砚的始祖是新石器时代用于研磨颜料的砚,简单而粗糙。战国先秦的砚简单质朴,墨尚不定型,附研石。两汉时期,随着造纸术发明,砚的重要性得以凸现,砚虽简但不陋,出现粗朴雕饰,石砚配饰漆盒,圆砚出现三足,产生了陶砚和漆砚。魏晋南北朝最明显的特点是“南瓷北石”,砚兴有足。唐砚的造型从圆形向长方形过渡,其代表有萁形,“凤”字形,四大名砚被文人普遍接受。宋代的砚以简朴的长方形抄手为典型,呈门字形,无纹饰,或内俭不规则求变化,或边沿刚劲挺拔,砚池仅容一指,也称“太史砚”。元砚的朴拙厚重居多,把蒙古族的粗犷雄浑的审美观带入中原。明砚仍以简洁为主要特点,崇尚石质美,端砚因细润软嫩石品丰富而推为诸砚之冠。清砚对造型和雕刻工艺十分讲究,刻工追求精细入微,新的砚石得到大量开采,除四大名砚外,地方名石大量制砚。近现代随着水笔的发明,砚的使用价值下降,观赏价值直升,制砚技术和工艺都空前发展,求大求精的工艺礼品砚占据了砚市的主流。
      砚因久耐用,日日伴君而被文人雅士推为文房四宝之首。历代文人爱砚蓄砚不乏其人,苏东坡、米芾、纪晓岚等{zj1}代表。而绝大数文人爱砚而铭文记之,历代藏砚风行,尤以近现代为盛。究其原因,砚因逐渐退出使用舞台,成为工艺品而渐少,物以希为贵,古砚得到雅士政要和艺术家的青睐,成为古砚收藏主流。近几年砚的收藏渐热,尤其去年西泠艺拍名砚专场,拍出近百万元一方的名砚天价,带动了市场,古砚价格节节攀高。砚因古代普遍使用而量多,故藏家不一定非要负多求全,少而精也不失为一种收藏路子。收藏重在过程,旨在交友增值长智怡情,因此“砚”遇随缘。再者当今收藏者,鱼龙混杂,仿赝品随处可见,砚之做假、做旧、仿古、仿老、后工修补不乏其事,藏砚者须擦亮眼睛,不断提高眼力,如研墨般研究,回归“砚”者“研”也之本意,此乃藏砚者之“砚”福也!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砚乡婺源(二)_无砚研主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