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方向:爱情、手工、xx、品德。

未被满足的需求构成了一道道境界提升的屏障,大师的修炼就是要用境界刺破这道道屏障,使这些需求变得多余。这些需求是不可逾越的,这是马斯洛理论的表观含义。但理论和修行实践也表明,这些需求的不可撼动xx是因为“自我”对心理的主导机制。无论是从针对“自我”修炼入手的“脱执”,还是从格物致知的“你智”感悟、“他智”科学知识进行积累的人格突破,都是对屏障进行拆墙的策略。

表面上看(我说的表面指的是对俗人的自我角度而言,因为超越了自我,深层次的见地与表面的见地没有区别,也就没有“表面”这个词了)需求不足是人类的主要问题,斯蒂文科维就从富足心态入手教育人们。或者说,日常人们的无明都是因为贫困的压迫。当然这个贫困更多是指人们被欲望所俘虏,而欲望便是还未被满足的需求。贪心一直是困扰人类的事情,而积极的追求与贪心又经常被混为一谈。

马斯洛发现需求与动机本质的同质,于是人类的精力、能量、态度,都由于需求不足而变得不自由,自我不真实,处于失魂状态。葛吉夫称之为“忘记自己”,老子叫没有“自知之明”。这个真我,存在于当下。而人们没有当下。

孔子为把贪心和追求区分开,就提出“有待无求”、“尽人事听天命”、“仁”的概念。而传销和成功学把追求一个目标的明确当作意义。这后者是贪心,前者是积极。积极的态度是生命力的扩展,最终是天人合一;执着的贪心,实现目标之后是空虚。福布斯的价值规引指向的就是贪心,而印度的修炼又缺乏俗世的天堂。

暂且先把境界修炼放在一边,这个话题人们谈得太多了。其本质不过是把需求转化为积极态度而消解贪心,{zh1}实现了需求本质的改变,以达到这样的境界:各层次需求之间关系超越了马斯洛的层次学说,他们可以兼容而不必非要过关才可见下一道风景在需求问题上,有上无下的圣行(放弃一切人间需求)是不可取的,受阻于底层需求而无法达到上层需求是悲哀的。他们可以通达。我这个见地本质是儒学的。

好,再说说一个无聊的话题。当人们超越了贫困,换句话说当人们的富足差别唯独靠谁占有更多“多余的”数量来比较,此时财富已经失去了驱动的力量。财富可以已经异化为一种实现创造、行善的手段而已。除非财富本身必须用来维持你的财富,或者应对失去而投入的竞争,那么财富的意义已经缩水。

此时,时尚的含义也改变了。人们将转而热衷四件事情:爱情;xx的;手工的;内在的。这个趋势也将叠加到社会世俗的潮流。

稀缺的xx的物品,无法大规模复制和生产。这里应该不是金钱问题,有钱也不一定买得到。它是一种缘分,这就是它的魅力。

手工的物品,非常耗时,制造功力经年累月甚至世代相传,不是钱能买到,也不是三天两头就可以等来。工艺的魅力,人类的魅力。

内在品德的魅力。人品是人类富足之后最终的尊严所在。品德之所以变得尊贵,不仅由于它超越财富,更重要的是得来不易。这份修炼得艰难,最终会变为最终的社会价值。

爱情就更有意思。超越了富足之后,我们可以喜欢谁,但我们要获得谁的喜爱就不容易了。因为我们也得xx(不造作),我们也得是工艺品(大师经年累月修炼而来至真至美),我们必须内在。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生活的方向:爱情、手工、xx、品德。】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