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引用除草剂对作物的药害与解救- 大圣的日志- 网易博客

引用 引用 除草剂对作物的药害与解救

2010-04-09 09:03:10 阅读20 评论6 字号:

 

引用


 

引用


      除草剂的应用安全性至关重要,农业生产中经常发生药害问题。出现药害的原因较复杂,除了药剂本身的安全性外,许多都是使用不当引起的,结果给农民造成惨重损失。要避免药害,必需查清发生原因,采取补救措施,使损失减少到{zd1}程度。

1、作物药害实例分析
      农场发生药害最多的是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种衣剂和微肥。近几年来,仅收集到的水稻、大豆、玉米、小麦和经济作物药害实例就有63例,面积达480044亩。2001年以前多年连续干旱,除草剂的用量普遍增加。2002年降雨量多,习惯于大用量的农民造成了严重药害。

1.1  水稻
      药害实例占各种作物42%,受害面积达38715亩。
1.1.1  植物生长调节剂(11例,占水稻药害的40%):
      主要品种有:壮秧剂、育苗灵、移栽灵、生根粉(灵、宝)、二氯喹啉酸等。受害面积24000亩。
      药害症状与特点:苗床不显症状,移栽插秧后不发苗,心叶不长,畸形,生长点坏死,叶色浓绿,有的心叶呈筒状,不展开,分蘖也畸形。
1.1.2  除草剂:丁草胺(6例,占水稻药害22%):
      症状:稻苗受抑制,不生长、不发根、不分蘖。有的心叶坏死,以后又挤出新分蘖,贪青晚熟,瘪粒多、减产。
      残留(咪草烟、豆磺隆等)(4例,占水稻药害15%):
      症状:苗床稻苗心叶停止生长,心叶难抽出来,叶色浓绿,株高仅2~3厘米。插秧后17~18天仍不扎根生长。
1.2  大豆
      药害占各种作物实例的23%,受害面积40多万亩。
      种衣剂药害:问题最多、面积{zd0}、损失严重。
      特点:出苗晚,严重抑制生长。苗畸形根不长,轻者贪青晚熟减产,重者死苗绝产。
      原因:①产品质量问题;②自己配制,没经农药登记和联网试验;③低温气候影响。
      不安全的药剂:50%乙草胺(90%乙草胺降大雨也不安全)、2,4D丁酯、豆磺隆、咪草烟、嗪草酮等。这些药剂的混剂也不安全。
1.3  玉米
      主要是残留药害:氟磺胺草醚药害,叶黄、心叶死亡,根及苗生长点变黑褐色。豆磺隆药害叶绷褐紫色,似缺素症。
1.4  经济作物

      芸豆、亚麻、南瓜、甜菜、油菜、红小豆等药害13例,占各种作物20.6%,受害面积25097亩。经济作物中芸豆的除草剂药害最多,其次是亚麻和南瓜。酰胺类除草剂[乙草胺、异丙甲草胺(都尔)、异丙草胺(普乐宝)、禾耐斯、嗪草酮(赛克)、豆磺隆、2,4D丁酯等,在降雨量大条件下都不安全。这几种药剂混用药害更重。出苗后真叶干枯,复叶皱缩,生长点和根不生长,逐渐死亡。
2、营养失调与除草剂药害症状区别
     作物的主要营养和微量元素过量或缺乏都会产生与除草剂相似的受害症状。
2.1  氮肥(N)和钾肥(K)
      播种玉米或玉米追肥时,氮、钾肥靠近种子的地方浓度过高,玉米幼苗叶尖变黄或出现枯斑。在苗后追施氮肥,粘在叶片上会出现不规则的xx枯斑。玉米幼苗缺氮,生长迟缓,叶小而黄,叶鞘常呈紫红色;玉米成株缺氮或缺钾可见“V”形黄化叶。

      小麦缺氮植株细弱、下部叶黄化。

      大豆缺钾时叶缘变黄,但叶脉仍保持绿色。
2.2  微量元素

      硼、铁、镁、锌缺乏硼、铁、镁、锌缺乏时,叶片边缘显示黄色或紫色,在以后的生长过程中,也会出现中脉变色。在单子叶植物中,中脉间出现黄色条状,特别是玉米症状长时间可见。水稻缺镁老叶由{jd0}开始黄化。大豆缺镁中部叶脉间失绿,黄化由叶尖开始,叶脉保持绿色。
      除草剂发生的药害,特别是与光合作用抑制剂类除草剂(如莠去净、扑草净、西草净、嗪草酮、绿麦隆等)药害相似。区别在于除草剂的药害症状是首先出现在老叶上。
3、从茎、叶上的症状分析除草剂药害
3.1  禾谷类植物、牧草新长出来的叶变黄,叶鞘内下部腐烂,接着老叶变黄。是禾本种类除草剂(如拿捕净、精禾草克、精隐杀得、盖草能等)的药害。
3.2  阔叶植物生长受阻,褪绿或变紫,叶脉有时发红或紫,生长点末端死亡。禾本科植物生长受阻,叶脉间发黄或变紫,子叶可能不展开,侧根很少。是咪唑啉酮类或磺酰尿类除草剂(咪草烟、苄嘧磺隆、氯磺隆等)的药害。
3.3  叶子上出现白色斑点,子叶和真叶顶端变白。是接触除草剂如丙炔氟草胺(速收)或光合作用抑制剂如莠去津等除草剂药害。
3.4  叶子顶端褪绿变白,有时发黄或淡绿,并经叶缘向下蔓延。是三氮苯类除草剂通过根吸收进入植株出现药害,如莠去津、敌草隆等。
3.5  叶子下部褪绿变白,有时颜色由黄到橙,并经叶脉向上蔓延。是脲类化合物,由根吸收并传导所致(如绿麦隆、敌草隆)。
3.6  整个叶片的主脉和侧脉褪绿变黄,有时也扩展到叶脉之间。是脲嘧啶类、三嗪酮类除草剂药害,如除草定、嗪草酮。
3.7  植物叶子出现水渍状白斑,随后很快变褐色。是灭生性除草剂如克无踪(百草枯)、利农药害。
3.8  叶面组织出现小白点(苗后茎叶喷雾)或叶基部变白,中脉变褐。细胞膜破坏剂,如杂草焚、虎威、克阔乐、果尔等除草剂药害。
3.9  子叶和真叶叶柄褪色,颜色由白互紫,通过叶脉扩展,并从叶脉进入组织。氟咯草酮药害。
3.10  白化病、叶脉间颜色由白到紫,叶脉本身保持长时间的绿色。杀草强、异恶草酮(广灭灵)药害。
3.11  叶子首先变黄,然后转为褐色,症状始于新生部位。草甘膦药害。
3.12  整株植物受抑制,叶子变红而脆。磺草灵药害。
3.13  芽短、发育不良,叶子暗绿色且脆。细胞生长抑制剂药害,如氟乐灵、施田补、禾大壮等除草剂。
3.14  叶子和茎出现xx类药害症状,叶柄卷缩,叶子边缘向下卷曲并变紫色,茎弯曲,有时增厚坏裂。
3.15  叶子收缩变窄,基部叶脉平行,出现黄色和暗绿色区域。根吸收生长调节剂类除草剂药害。
4、从不同除草剂类型所产生的症状区别药害
4.1  生长调节剂类
      生长调节剂类除草剂作用于植物的多个部位,干扰xx的平衡和蛋白质的合成,因此导致植物各种生长畸形。生长调节剂类除草剂有选择性地杀灭阔叶杂草,但它们也会使禾本科和阔叶作物受到伤害,不论是根、茎、叶、花及穗都能产生明显的畸形现象,并且长久时间不能恢复正常。
4.1.1  苯氧羧酸类(2,4滴丁酯、2甲4氯等)
      禾本科作物(小麦或玉米)受害表现,幼苗矮化、畸型,形成葱状叶。花序变曲、难抽出叶鞘;出现双穗、小穗对生、重生、花不孕等。茎变扁而脆,易于折断,抽穗难,主根短,生育受抑制。
      双子叶植物叶脉近于平行,复叶中的小叶愈合;叶片沿叶缘愈合成筒状或杯状。萼片、花瓣、雄蕊、雌蕊数增多或减少,形状异常。顶芽与侧芽的生长受到严重抑制,叶缘与叶尖坏死。受害植物的根肿胀,花果生长受阻,花不能正常发育。花期推迟,畸形变小,果实畸形,不能正常出穗或发育不完整,出现瘪粒,植物矮化。
4.1.2  苯甲酸类
     麦草畏用于玉米、小麦、燕麦、高粱和非耕地除草。
     药害症状:与苯氧羧酸类除草剂造成的药害相似,但叶片成杯状比舌状要多。
4.1.3  喹啉羧酸类
      主要品种是二氯喹啉酸。在水稻苗床育苗期使用后,常常在移栽插秧后表现出药害。受害症状是,生长点褪绿,然后整个叶片褪绿坏死或产生葱状叶,长时间不展开。
4.2  氨基酸合成抑制剂
4.2.1  咪唑啉酮类:
      咪草烟(普施特)药害症状:禾本科植物生长发育受,叶脉间黄化(褪绿)或变紫色。玉米植株生长发育受阻,表现为根部受抑制,如须根明显减少。玉米叶片无法xx展开,并且出现黄化至半透明。阔叶植物生长发育受到阻碍,而且变黄或变紫。大豆受害表现生长受阻碍或生长坏死。大豆叶片变黄、叶脉变红或变紫。
4.2.2  磺酰脲类(绿磺隆等)

      与咪唑啉酮除草剂相同。另外,特别是敏感的玉米品种在茎叶处理后表现为黄斑,通常整个叶片变黄。药害发生在苗后早期处理时,会出现幼苗丛生。不同玉米品种药害表现很不规律。
4.2.3  磺酰胺类(阔草清)
      与咪唑啉酮类除草剂相同。
4.2.4  氨基酸衍生物类(草甘膦)
      药害症状:植物叶片,尤其是新叶生长点首先发黄或变紫色,然后转为褐色,10~14天死亡。在土壤中无活性,能保持在多年生或禾本植物中,再生植物出现畸形、带白色边缘或条纹症状,在节部可发生多倍柚枝。
5、类酯合成抑制剂
      防止脂肪酸的合成,使植物不能形成必要的酯类,酯类是植物细胞生长中必不可少的物质。
5.1  环己烯二酮类(拿捕净、禾通)
      药害症状:只有禾本科植物受害。新生叶片组织黄化(褪绿)或变褐(坏死)。心叶很易与植物脱离。
5.2  芳氧羧酸类(稳杀得、盖草能、禾草灵等)
      药害症状:同环己烯酮类
6、幼苗生长抑制剂
      这类除草剂必须土壤处理有效,已经出土的植物无效,主要阻碍酯类化合物和蛋白质的合成。
6.1  根部抑制剂
6.1.1  二硝基苯胺类(氟乐灵、施田补)
      药害症状:阻碍植株发育,不能xx出土,次生根变短粗大。禾本科植物根尖变粗,新出土的幼苗缩短变粗,有时呈红或紫色。阔叶植物的胚轴膨胀,破坏,大豆茎基部有时会出现硬结的组织,植株变脆易折断。
6.1.2  氨基甲酸酯类(灭草锰、燕麦灵)
      药害症状同二硝基苯氨类。
6.2  幼芽抑制剂
6.2.1  酰胺类(甲草胺、乙草胺、丁草胺、异丙草胺、苯噻草胺等)
      药害症状:阻碍幼苗生长发育,导致幼苗畸形,不能出土,禾本科植物叶片不能出土或叶片不能xx展开,阔叶植物叶片缩或中脉变短,在叶间产生所谓“抽筋”现象。
6.2.2  硫代氨基甲酸酯类(禾大壮、禾草丹、野麦畏)
      药害症状:幼苗发育迟缓和出土不良。禾本科植物叶片不能伸出胚芽鞘或叶片不能出土。叶片不能从胚芽鞘xx展开,导致出土的幼苗扭曲或卷曲。阔叶植物由于产生革质组织使叶片皱缩折叠,或叶片不能张开。
7、光合作用抑制剂
7.1  传导型(内吸收性)除草剂
7.1.1  三氮苯类(莠灭净、莠去津、西丁玛津、西草净、扑草净)
      药害症状:光合作用抑制剂不阻碍发芽和出苗。症状仅发生在伸出子叶和{dy}片叶以后。最初的症状包括叶{jd0}黄化接着扩展至叶缘。阔叶杂草可以发生叶脉间黄化(褪绿)。由于老叶和大叶吸收了较多的药液,并且它们是主要的光合作用组织,所以{zx0}受害,最终变褐死亡。
7.1.2  三嗪酮类(嗪草酮)
      药害症状:同三氮苯类。但叶脉或叶脉附近先黄化。
7.1.3  取代脲类(绿麦隆、敌草隆、利谷隆)
      药害症状:同三氮苯类。但是黄化从叶基部开始。
7.2  非传导性(触杀型)除草剂
7.2.1  灭草松(排草丹)
      药害症状:只有接触除草剂的叶片才受害。被害的叶片黄化或变为青铜色,最终变褐死亡。药害症状看起来与细胞干扰剂类相似。加植物油和其它添加剂,可以提高杀草效果,同时也加重了对作物的药害症状。
8、细胞膜干扰类
      二苯醚类:三氟羧草醚(杂草焚)、氟磺胺草醚(虎威)、乳氟禾草醚(克阔乐)
      药害症状:植物叶片黄化,转褐而死亡。加入植物油又遇低温或高温,会加重植物药害。
9、色素抑制剂
9.1  异恶草酮(广灭灵)
      药害症状:植株出苗后变白,通常叶{jd0}呈半透明。如果玉米全株的75%以上部分变白它将可能死亡。
9.2  磺草酮(玉米苗后处理)
      药害症状:明显发黄,然后变成接近白色。
10、怎样解救除草剂对作物的药害
     除草剂xx剂:
10.1  1,8-萘二甲酐(NA)  种子处理,可提高水稻、玉米、高粱对拉索、都尔、绿磺隆、禾草灵的抗性。
10.2  恶霉灵(土菌消hymexazol)  xx、促长、水稻苗床处理,可降解西草净、敌稗对水稻苗的药害。
10.3  矮壮素(调节剂,CCC)  拌种保护剂,可减轻去草净对小麦的药害。
10.4  萎锈灵(卫福Carboxin)  0.3%种子量拌小麦种,可防止燕麦畏的药害。
10.5  敌磺钠(敌克松fenaminsulf)  施于土壤,可解除玉米田阿特拉津的残留药害。
10.6  赤霉素(920)  水稻受2,4D类药害后,能很快使水稻恢复正常生长,方法:150升水+40单位920/公顷。
10.7  植物生态制剂:益微(增产菌baocillus Spp)圣丹生物肥能解除水稻受丁草胺、稻思达等除草剂的药害。益微15~20g(ml)/亩,梧桐河农场2001年大面积使用。
10.8  植物生长调节剂—赤霉素、玉米素、吲哚乙酸等,对除草剂药害有很好的xx作用。如快杀稗、乙草胺、豆磺隆、稻思达、丁草胺、2,4D、2甲4氯、普施特、金豆等。
10.9  康凯(Con Cat)、xx芸苔素(brassindide)是植物内源xx,也是良好的xx剂。除用于水稻外,还可用于旱田xx乙草胺、豆磺隆、氟磺胺草醚、嗪草酮、甲磺隆等除草剂产生的药害。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推荐阅读-->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引用引用除草剂对作物的药害与解救- 大圣的日志- 网易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