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领导人制装xx解密
2009年“十一”国庆阅兵上,xxx的礼服,被红都公司的制装师高黎明设计为直角中山装。 设计上,使中山装的领子再宽一点,4个兜里面压了层粘胶,比较挺。为防止领导人的肚子外挺,造成下衣襟往外翘,高黎明采用了“通天省”的剪法,同时在衣服下端加了“收省”,保证衣角不外分。“通天省”的剪法,指衣服前襟比通常的裁剪度离脖子更近;“收省”,是指在缝合衣服的下摆时,多加一个褶。 高黎明的剪裁技法,显然在继承了他师傅田阿桐的基础上,有了一定程度的创新。田阿桐当年给xxx做中山装时,特意把领子做大做挺,因为毛身材魁梧,脸阔,大尖直领正好衬托伟人气质。 大阅兵后,xxx的深色中山装果然引起海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表示“开国大典上,新中国{lx}xxx身着中山装阅兵……此后,党和{gjldr}一直延续着不成文的家规国风—国庆阅兵大典时穿着中山装”。中共几代领导人在作为军委{zg}统帅主持阅兵大典时,都放弃军装而穿中山装,被外界理解为“不失传承,用意深远”。 从上世纪初革命先驱孙中山试制{dy}件“中山装”开始,每个时期的“国服”都随着党政{lx}要表达的“革命”诉求而相应作出改变。可以说,来自社会底层的裁缝们用刀剪针线,在一代代党政领导人的衣服上“记载”了一个世纪以来中国大陆意识形态的流变。 而北京市{zh1}仅存的一家国营服装企业—红都服装集团,作为大陆最早的领导人制衣xx部门,见证了中共建政后的服饰政治变迁,也几乎独享了为领导人制衣的政治光环。 始自中山装的“国服” 20世纪初,孙中山在日本横滨的中国城,向封建帝制“开了改革的{dy}枪”,即废除长袍马褂,“尽易旧装”。 孙中山将创制中国新服装的意图传达给日本服装界的华侨后,华侨们采用西装造型和制作技术,参照日本学生装、士官服和铁路工人的制服,融入中国服饰文化传统,依据中国人的体型、气质和社会生活新动向,试制出了后世以“中山”命名的中山装。 这种中山装,直翻领,装有附袋盖的4贴袋。袋盖做成倒山字形笔架式,称为“笔架盖”,象征着中国民主革命要重用知识分子。胸前原先是7粒钮扣,后来把门襟的7粒钮扣改为5粒,象征五权宪法;袖口4粒钮扣改为3粒,象征三民主义。 作为“xx帝制”、“建立民国”伟大事业的产物,上世纪初,中山装成了革命者的象征,身着中山装成为拥护革命、与封建主义决裂的一种标识。 1929年,中山装被国民政府定为“礼服”,所有政府工作人员以之为工作制服—大小官员无差别,以示与封建制度下的阶级差别有别。而后来的革命者,包括国民革命军和红军、新四军、八路军军服,无不受其影响。 xxx作为中共领导人,同样选择了中山装。 “特别会计室服装加工部”制作出“毛装” 中共建政后,要群塑新中国领导人在国际舞台上的形象,必须有好的西装裁缝,而当时好的“洋服”裁缝和服装店几乎都集中在上海。1956年,国务院总理xxx协调北京市领导彭真,以北京被服厂名义,与上海市{dy}商业局谈妥,从红帮裁缝的聚居地上海,抽调一些服装名店和裁缝高手赴京工作,“支援首都建设”。 1956年3月至4月,沪上21家服装店、208名职工先后迁到首都,并分别在东交民巷附近以及北京饭店、东单和王府井周围,开设了西服加工的作坊。 同年秋,中央办公厅又从上海招收了12名服装技师,成立了“中央办公厅特别会计室服装加工部”,经过严格的政治审核和体格检查,专为中南海里的中央首长们制装。 这12名服装技师,皆出自上海红帮门派—旧指为“红毛”(洋人)缝制洋服的裁缝。由于洋服店是浙江宁波商帮长期经营的传统行业,因此红帮裁缝中以宁波人最众、技术最强、势力{zd0}。有些裁缝即使不是宁波人,但追溯其师宗多属宁波人。如12人中的田阿桐,虽然是江苏扬州人,但早年在上海滩拜宁波籍红帮裁缝为师。 “特别会计室服装加工部”,其实就是由这12名服装技师组成的制装小组。这些名师原来在上海时,大多已成家立业,为让他们安心在中南海里工作,xxx特批他们携眷来京。 田阿桐、王庭淼等名师们进了中南海后才明白,原来,“特别会计室服装加工部”在当时成立的真正目的和首要任务,就是为xxx研制合体的着装,包括让毛以崭新的形象出现在1957年中共“八大”的主席台上。 于是,12人进入半军事化封闭状态的工作中:吃住都在中央办公厅一个小院的集体宿舍里,上午9点准时上班,下午5点下班,周日可上街购物,但须递交假条,按时回来再销假。遇领导人紧急制装任务,一连数周加班加点,甚至通宵不归家。 这些红帮技师们上岗前一律被要求学习保密守则,即使是日常通信也被严格要求保守秘密,与亲人朋友“不能说太多自己工作上的事,会暴露首长们的隐私”,对外统称“中南海工作人员”。每月,他们都按时在中办领取几块钱的工资。 制装所需的面料,只需裁缝们发话,中央办公厅便会派人去各地厂家定向采购。12名服装技师各有千秋,比如凌溪生师傅以做女装见长,带一队人专门给女宾做衣服,田阿桐和王庭淼负责给领导人做特体服装。 为xxx制作中山装时,12名红帮名师没有照搬中山装原有的款式、造型,而是按照毛的体型、神态和身为中国人民{lx}的风采,大胆改进了原来的中山装。将上面两个衣袋的兜盖改为弯而尖,垫肩稍微上翘,两肩更加平整服帖。领子变化{zd0},领口加宽,翻领变得大而尖,xx改变紧扣喉部的格式。 “八大”来临,xxx穿上这套中山装后,拍了标准像,精神焕发地站上主席台的一刻令海内外瞩目,西方将这款大尖领中山装称为“毛装”(Mao suit)。之后,标准像被放大悬挂在天安门城楼正中。 “毛装”就此让中南海里的红帮裁缝们名扬海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