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官方直购Bang & Olufsen B&O BeoSound 6 mp3 - Freestyle - 51CTO ...


国际设计界Bang&Olufsen(简称B&O)是一个非常响亮的名字,在每 年的国际设计年鉴和其他设计刊物上,在世界各地的设计博物馆和设计展览中, B&O公司的设计都以其新颖、独特而受到人们的xx。在中国的设计师和音 响发烧友中,B&O已经有了相当的认知度。B&O是丹麦一家生产家用音像 及通讯设备的公司。多年来,该公司把设计视为生命线,一方面系统地研究新产 品的技术开发,另一方面瞄准国际市场上的{zg}层次,并致力于使技术设施适合 于家庭环境,设计出了众多质量优异、造型高雅、操作方便并富于公司一贯特色 的产品,达到了世界{yl}的水准,享誉西方各国。B&O的设计成了丹麦设计 的经典和象征。
  1925午11月17日,两位年轻的丹麦工 程师Peter Bang和Svend Olufsen在丹麦小镇Quistrup一间小小的搁楼里合伙创 立了Bang&Olufsen公司,设计和生产收音机,揭开了B&O公司辉煌历史 的序幕。到1927年,公司已有30余名员工,生产出了当时十分先进的七灯电子管 收音机,能自然而逼真地重现电台播送的音乐和其他节目,为公司带来了良好的 商誉。1928年,公司正式启用B&O商标,商标的字体设计明显受到包豪斯平 面设计风格的影响,颇具现代感,被一直沿用至今。不久,该商标就与公司的著 名广告语“丹麦质量的标志”一并使用,成了丹麦最有影响、最有价值的品牌之 一。
  20世纪30年代,社会贫富差别很大。 一般劳工阶层的年收入还不够买一台收音机或电唱机。因此B&O的产品一开 始就定位于追求品味和质量的消费阶层。这种定位确立了B&O公司独特的设 计政策和管理模式,也形成了公司在市场上的独特地位和鲜明形象。今天 B&O的产品成为丹麦、英国等国家的皇室指定产品决非偶然。20世纪50年代 ,丹麦的家具工业以“丹麦设计”的概念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了巨大成功, B&O从中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更加强调自己的个性和特色,在60年代早期提 出了“B&O:品味和质量先于价格”的广告语。这句广告语也成了企业战略 的重要工具,它直截了当地向所有员工,特别是设计师清楚地表明了企业的目标 和市场形象,奠定了B&O传播战略的基础和产品战略的基本原则。此后, B&O设计便以一种崭新的、令人心动的形式展现于世。
  最早体现出B&O特定风格的产品 设计是1967年由xx设计师雅各布?彦森(Jacob Jensen) 设计的Beolab5000立体 声收音机。B&O公司给彦森的设计任务书要求他“创造一种欧洲的Hi-fi模式 ,能传达出强劲、精密和识别特征”。彦森创造性地设计了一种全新的线性调谐 面板,其精致、简练的设计语言和方便、直观的操作方式确立了B&O经典的 设计风格,广泛体现在其后的一系列的产品设计之中。彦森在谈到自己的设计时 说:“设计是一种语言,它能为任何人理解”
  对B&O而言,设计不是一个美学 问题,它是一种有效的媒介,通过这种媒介,产品就能将自身的理念、内涵和功 能表达出来。因此基本性和简洁性应是产品设计的两个非常重要的原则。产品的 操作必须限制在基本功能的范围内,去掉一切不必要的花稍。密斯的“少就是多 ”的法则在B&O设计中得到了充分的实现,其目的是使用户与产品之间建立 起最简单、最直接的联系。这就和过分强调高技术特征的日本产品拉开了距离。 值得xx的是这种一贯简洁的风格与日本文化中简朴的设计传统非常契合,因而 B&O的产品在日本市场广受欢迎。
  继Beolab5000取得成功后,Beogram 4000直角唱臂唱机进一步树立了B&O设计在业界的地位。该唱机独创了线性 直角拾音系统,使唱针与唱纹在拾音过程中始终保持相切,从而以一种与录音完 全相同的方式来重放音乐,实现了真正的高保真。在Beogram 4000的设计中,几 乎所有的技术都被隐藏起来,用一种“轻触”的操作来重放音乐,并产生了一种 扁平、流畅的设计语言。在遥控技术广泛应用之后,B&O的产品基本上xx 了人工操作按键,使产品的外观更为简洁。
  B&O公司的设计管理负责人J?巴 尔苏是欧洲设计管理方面的知名人士,他在谈到自己的工作时说:“设计管理就 是选择适当的设计师,协调他们的工作,并使设计工作与产品和市场政策一致。 ”"他们认为如果B&O公司没有明确的产品、设计和市场三个方面的政策,公 司就无法对这些居住分散、各自独立的自由设计师进行有效的管理,也就谈不上 B&O的设计风格。为此,公司在60年代末就制定了七项设计基本原则:

本文出自 “” 博客,请务必保留此出处





郑重声明:资讯 【美国官方直购Bang & Olufsen B&O BeoSound 6 mp3 - Freestyle - 51CTO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