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先庆:“低碳”概念泛滥与促销“变味” - 王先庆- 职业日志- 价值中国网 ...

引言:自2009年年底的哥本哈根会议之后,“低碳经济”就成为人们生活中的时髦名词。用信用卡看不到纸质对账单,住酒店自己要带上洗漱用品,甚至夏天关空调、冬天不供暖、坚决不开车、拒穿皮夹克乃至热吻不超时……忽如一夜春风来,低碳食品、低碳旅游、低碳服装、低碳地产、低碳游戏等遍地开放。许多市民却大呼“被低碳”。广东商学院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先庆指出,商场热炒低碳概念商品是带有营销目的性的,目前国内人均收入水平不算高,追求低碳商品并愿意为低碳付费的消费者还是少数。原文由《广州日报》记者林晓丽采写,发表在该报2010年4月7日,原文标题为:"低碳看楼团"作秀成分大, "低碳"很变味。

使用“六小件”需自掏腰包

从4月1日起,依据广东省旅游局下发的《关于我省星级饭店逐步取消一次性日用品的通知》,省内星级酒店配送一次性日用品至客房的方式将改为在客人提出需要时提供,并从10月1日起正式取消免费提供。

几乎与此同时,7天经济连锁酒店等经济型酒店宣布,正式取消客房免费供应的一次性用品,住店客人如果有需要必须购买,其中“标准包”和“升级包”的售价分别是5元和18元。在取消一次性用品供应的同时,将客房基准价下调,其中广州的酒店房价将平均下调10元左右。

对以“低碳”名义取消“六小件”的行为,广东金融学院工商管理系刘伟教授认为,取消6小件后,客人会感到很不方便;而且取消6小件后,一般而言,酒店不会因此而降低房价,客人的利益会受损。

据了解,这些平日并不起眼的“六小件”,其成本其实并不少,国内旅馆每年“六小件”的花费在440亿元左右,如果所有旅馆取消,意味着酒店经营成本将减少440亿元,这些成本反而要由住店客人来承担。

“低碳看楼团”作秀成分很大

甚至有看楼团为了吸引人气也美其名曰“低碳看楼团”。

什么是“低碳看楼团”?某知名房产网站近期已多次组织“低碳楼盘看楼团”,但都是流水账式的介绍以及楼盘的简单介绍,并没有找到任何与“低碳”有关的联系。点击进入该网站的“广州楼盘低碳馆”的网页,无论是“低碳体验馆”,还是候选楼盘,其楼盘介绍都未有与“低碳”挂钩的内容。倒是“低碳体验馆”的实景、户型、样板间等都被冠上“环保”、“绿色”的定语。而记者拨打该网站提供的联系电话,负责看楼团的相关人士对于记者提问的低碳楼盘概念,却表示不清楚。

“我不认为广州有真正的低碳楼盘。”北京大学公共经济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员、广州房地产专家韩世同昨天表示,目前房地产行业大张旗鼓拿“低碳”推盘,但却没有赋予实际的低碳内容,借碳作秀成分很大。

韩世同表示,目前房地产低碳暂无标准,其外延内涵也很不清晰,如果有节能的措施就能定义为“低碳楼盘”,这是非常容易达到的。但实际上,房地产行业一直都有倡导节能减排、环保绿色,国家住建部在这方面也有相关的指标,但是由于节能增加了成本,现实中很多房地产企业并没有达到相关指标。

祛湿滋补汤料 也称低碳商品

广州多家商场也凑热闹,但凡有机的、环保的或进口的商品,都打出了“低碳商品”来吸引消费者。

记者昨日在某百货公司看到,该商场举办“低碳生活新主张”活动推介一批商品。记者现场看到,被贴上“低碳推介标识” 的商品,不仅有节能电器,还有各种有机食品、祛湿滋补汤料、进口{ctr}奶制品、休闲特色食品、纯植物原料的美白护肤系列新品以及环保面料的床品新品等,共有200多种商品。记者仔细发现,被贴上“低碳推介标识”的商品,价格都会比一般的同类商品贵10%左右。

广东商学院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先庆指出,商场热炒低碳概念商品是带有营销目的性的,目前国内人均收入水平不算高,追求低碳商品并愿意为低碳付费的消费者还是少数。

“低碳银行” 不寄对账单

家住荔湾区的李芸(化名)近日收到了银行的电话通知,她的信用卡从即日起将不会再收到纸质对账单了,而是定期将电子对账单发送到她的邮箱里,理由是要“环保低碳”。

 对于银行的这种做法,李芸表示理解,但她同时质疑,按照原来的条款,银行应该免费向信用卡用户寄送对账单,现在银行不寄了,能省去很大的一笔成本,“银行节省这些成本后,是否应该将其用到客户身上?可我并没有感觉到银行的服务有什么改进之处。”

一封对账单的成本包括邮递、纸张、印刷等费用,其中,邮递费在1.2元左右,纸张和印刷费用在0.8元左右,合计为2元左右。目前广东市场上的信用卡总数量保守估计也在1000万张左右,这就意味着单单不邮寄对账单,银行的成本就会节省2.4亿元。

  技术尚未成熟 不可强推“低碳”

 “低碳固然是好,但国内搞的低碳经济有点变味了,”环保主义者、某公司总经理张勇昨天表示,“以较少的碳消耗换取高质量的生活才是低碳经济的核心,而不是以低质量的生活换取低碳经济。”

  张勇说,几乎所有环保数据都来自于西方学者之手,相比发展中国家,西方发达国家早已低碳化,并掌握着先进的环保技术和产品。这个时候欧美发达国家倾力要求发展中国家搞低碳经济,其实就是为了推销这些先进的环保技术和产品。

 张勇认为,在国内低碳技术尚未成熟之际,万万不可强推低碳经济,否则对整个国民经济有害,民众的生活质量也会受到影响和波及。

出处:

 

郑重声明:资讯 【王先庆:“低碳”概念泛滥与促销“变味” - 王先庆- 职业日志- 价值中国网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