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4-20 08:58:41 阅读9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湿地保护与湿地公园建设
The Wetland Protec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Wetland Park
肖晓萍 ( 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350003 )
[提要]:通过对湿地资源及湿地保护现状的调查分析,以湿地公园的建设为例,阐述了城市近郊湿地的适宜性保护及开发模式。
Abstract: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n the wetland resources and wetland protection situation ,this paper take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Wetland Park for example ,explaining the suitable protection and exploiting pattern of suburban wetland.
[关键词]:湿地、湿地保护、湿地公园
Key words: Wetland,the Wetland Protection,the Wetland Park
湿地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zg}的生态系统,为人类的生产、生活与休闲提供多种资源,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北京。被喻为“地球之肾”;湿地是重要的国土资源和自然资源,也是野生动植物,尤其是鸟类,最重要的栖息地,和海洋、森林一道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不仅在抵御与调节洪水,减缓径流、调节气候、控制污染与降解污染物等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还具有巨大的生产功能,丰富的景观和文化价值。
1 湿地的定义
由于湿地有许多特征,不同的人对湿地有不同的理解,目前湿地(wetland)有50种以上的定义,在我国被广泛接受的湿地定义有2个:《国际生物学计划》中的定义和《湿地公约》中的定义。
《国际生物学计划》中认为湿地是:陆地和水域之间的过渡区域或生态交错带(ecotone),由于土地浸泡在水中,所以湿地特征植物得以生长。该湿地定义是一个狭义的概念。
《湿地公约》中定义湿地是:不问其人工或xx,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咸水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水域。同时还包括邻接湿地的河湖沿岸、沿海区域以及位于湿地范围内的岛屿或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水水体。按照这一定义,湿地包括湖泊、河流、沼泽(森林沼泽和草本沼泽)、滩地(河滩、湖滩和沿海滩涂)、盐湖、盐沼以及海岸带区域的珊瑚滩、海草区、红树林和河口等类型。
2 湿地资源及保护情况
2.1 中国湿地资源及保护
我国湿地面积约6549万公顷(不含江河、池塘等)占全球湿地面积的10%,位居亚洲{dy},世界第四位。其中xx湿地约为2594万公顷,包括沼泽约1197万顷,xx湖泊约910万公顷,潮间带滩涂约217万公顷,浅海水域270公顷,人工湿地约4000万公顷,包括水库面积约200万公顷,稻田约3800万公顷。我国湿地主要类型主要为海岸湿地、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沼泽湿地、人工湿地。全国现有湿地类型保护区310处,保护了近1600万公顷的xx湿地,约占全国湿地总面积的1/4。
世界各国为加强湿地保护,1971年2月2日在伊朗拉姆萨签订《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约》,到2002年6月,有131个国家的1177块湿地列入名录,面积达1.02×108hm2,我国于1992年加入《湿地公约》,2000年6月制定了《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先后两批21个湿地进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2.2 我省湿地资源及保护情况
福建省共有xx湿地79.8万公顷,主要有漳江口、九龙江口、泉州湾、厦门大屿岛、兴化湾、闽江口、福清湾、环三都澳等9处湿地,其中晋江口湿地和泉州湾湿地、九龙江河口湿地、东山湾湿地和深沪湾湿地等4处xx湿地已被列入《中国重要湿地名录》,全省从1984年起,建立了13个湿地有关的各类自然保护区。
2.3 福州市湿地资源情况
根据政协课题组“福州城区水域和闽江下游湿地保护调研报告”,福州市湿地资源总量面积约有3438.3平方公里,主要类型包括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河口湿地、海岸滩涂、浅海水域、水库、池塘、稻田等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其中闽江河口湿地和福清湾湿地作为鸟类栖息、越冬场所被列入福建省九大沿海重要湿地。
闽江口湿地主要包括闽江下游感潮河口区的水域、沿江滩洲、沿海滩涂和浅海区等xx湿地,以及我市城区的湖泊、内河和近郊的坑塘、水田等人工湿地。湿地的范围西起闽侯竹岐一带沙洲,东至闽江入海口6米的水域。
3 城市近郊湿地的保护与开发
湿地作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它的作用已被充分意识,但是由于人口的急剧增加,以及人类对湿地的片面认识,导致对湿地的破坏和不合理开发。湿地面积减小,生物多样性丧失,功能和效益衰退,严重危及湿地生物的生存,制约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保护、恢复与合理利用湿地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问题。
为了充分发挥湿地的生态北京效益,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对闽江河口湿地进行保护与合理利用意义深远。根据湿地的类型及特征进行适宜性规划,可开辟湿地资源合理开发及综合利用区(如河滩养殖、农业综合开发等)、湿地生态旅游区及湿地保护区(香港米埔自然保护区、青海湖的鸟岛、鄱阳湖自然保护区、江苏盐城滨海湿地、若尔盖湿地等都根据湿地自身特征开展不同形式的生态旅游),以充分发挥资源优势,而城市近郊湿地由于邻近城市,开发建设压力大,如何有效地保护好这些湿地资源,建设湿地公园、开展湿地生态游览,保护与合理利用相结合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图1)。
图1 乌龙江湿地公园一期规划平面图
4 湿地公园建设
4.1 湿地公园建设理念
城市湿地公园是指利用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适宜作为公园的xx湿地类型,通过合理的保护利用,形成保护、科普、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公园。
城市湿地公园的保护、利用应以维护湿地系统生态平衡,保护湿地功能和生物多样性,实现人居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为目标,坚持“重在保护、生态优先、合理利用、良性发展”的方针,充分发挥城市湿地在改善生态环境、休闲和科普教育等方面的作用,应坚持生态效益为主,维护生态平衡,保护湿地区域内生物多样性及湿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与自然性。在全面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开发利用,充分发挥湿地的社会效应。湿地公园的建设以不破坏湿地的自然良性演替为前提。
4.2 湿地公园概况
乌龙江湿地公园的建设对推动全民湿地保护意识,湿地知识普及,及建设生态城市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有利于维护乌龙江湿地及闽江河口湿地的完整性及湿地景观格局和生态格局的安全性。通过在不同地段设立不同功能分区,以群众参与方式来集中展示湿地的生态恢复过程、认识生物多样性、开展生态游览活动,让人与鸟对话,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同时充分展现闽江优美纯朴的自然风光。
乌龙江湿地公园位于乌龙江畔,三环路外侧,从桔园洲大桥至浦上路以南,长约5870米,总面积约243公顷。现状为成片芦苇荡、滩涂,局部由于建防洪堤而受影响,需进行生态恢复。
4.3 湿地公园功能分区
从桔园洲大桥顺流而下,依次划分为湿地生态恢复与重建区,湿地生物多样性科普区及芦苇荡生态游览区、原生湿地保护区等四个功能分区。
4.3.1 湿地生态恢复与重建区
所谓生态恢复是指根据生态学原理,通过一定的生物和生态以及工程的技术与方法,人为地改变和切断生态系统的退化的主导因子或过程,调整配置和优化系统内部及外界物质、能量和信息流动过程和空间次序,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生态学潜力尽快成功地恢复到一定的或原有的甚至更高的水平。根据湿地构成和生态系统特征,湿地的生态恢复可概括为:湿地生境恢复、湿地生物恢复和湿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恢复3个部分。这是对湿地公园建设的挑战,也是公园建设{zd0}难点。
由于防洪堤及桔园洲大桥建设,此区湿地环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规划将按闽江流域湿地特征,人工模拟自然群落,重塑此区湿地环境,丰富生物物种,与生物学家密切配合重现此区典型湿地,对我市乃至世界湿地的保护具有重大意义。此区建设需要一定时间来完成,前期同时承担科学实践基地的功能。
4.3.2 湿地生物多样性科普区
科普是湿地公园建设的重要目的,闽江河口段水域及沿岸洲滩主要为xx湿地,它既是我国候鸟南北迁徙的重要中转站,也是候鸟由闽江口向闽江流域腹地渗透的必经途径。湿地环境多样,动植物资源丰富,通过各类生物观察平台,以群众参与方式,让游人在此观鱼、观鸟,观察生物多样性。同时,通过科普介绍了解湿地的重要性,是一处集游览、教育、科普为一体的重要景区,也成为青少年科普基地。
4.3.3 原生湿地保护区
湿地公园建设重在保护,应切实维护好生态系统的生态特征、基本功能和生态平衡,保持和{zd0}限度地发挥生态系统的各种功能和效益,保护湿地功能和湿地生物多样性,保证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保证闽江生态廊道及各种鸟类生存的不受干扰,在江中划出大片湿地保护区,进行严格保护,成为鸟岛,游人可远观,不能登临。
图2 湿地沙滩河岸
4.3.4 芦苇荡生态游览区
乌龙江湿地公园中,芦苇荡生态游览区是{zd0}的一个功能区,也是一期建设范围,总用地63公顷,现状景观资源丰富,有大片芦苇丛林、潮汐漫水浅滩、优美的沙滩岸线及芦苇河湾岸线 (图2) 。规划本着尊重自然,尽量减少人为干扰的原则,利用木栈道组织主要游览路线。同时结合块石小径,引导游人。全区设有亲水平台、生态休闲居、望江观鸟台、野渡横舟及芦苇荡原生态区等 (图3、4 ) 。
图3 芦苇荡中的休闲平台
图4 湿地中的木栈道
5 结语
乌龙江湿地公园一期于2003年5月建成并对外开放,作为国内较早建设的湿地公园,它的建成对闽江口湿地保护、市民湿地保护意识、建设生态大省起着积极的作用。但由于种种原因,公园至今只建设了芦苇荡生态游览区,其他分区均无落实,而且由于浦上大桥的建设及内侧城市建设造地采沙, 湿地公园面积正在缩小,湿地生境又面临考验,但在建成当时还是在国内带来极大反响,为城市近郊湿地的保护和开发探索了一条新途径。今年5月建设部出台《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管理办法》(建城[2005]16号)的规定,并批准北京市海淀区翠湖湿地公园等9处湿地公园为{gjj}湿地公园,我国的湿地保护与湿地公园建设已走上良性发展北京。
参考文献
[1]安树青,地生态工程——湿地资源利用与保护的优化模式,北京工业出版社。环境科学与工程出版中心,2002.12
[2]黄晓鸾,保护我国湿地资源,中国园林[J],2003.9 ,58-59
[3]章家恩,徐琪,生态退化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框架,水土保持通报[J],1997,17(3):46-53
[4]张永泽,王 亘,自然湿地生态恢复研究综述,生态学报[J],2001.21(2),30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