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武夷山和戴云山两大山脉之间蜿蜒涌出三支溪流,在南平附近汇合后始称闽江。紧接着一路奔向东南,千回百转,经福州、马尾流入东海。南平三中的校园隔着闽江正对着九峰山,有风水先生说过,傍水不依山,已是无靠,更何况对山?幸好有一条四贤街遮挡在前,否则…….
四贤是指两宋时期的四位理学大儒杨时、罗从彦、李侗、朱熹。他们道统相继,学术思想一脉相承,建学于福建南平,思想远播天下。可风水格局会因为‘四贤’的存在而改变吗?从‘破四旧’、‘立四新’到‘批林批孔、反击右倾翻案风’,历次政治运动首当其冲被批判的恰恰是这些贤人。
全校师生在大操场上集会,教职员工和各学年的学生代表纷纷上台宣讲‘法家故事’。正站在台上的是一个长得又黑又瘦、踮起脚还够不到麦克风话筒的学生。只见他冷静地面对着台下的议论和哄笑,突然发出雷鸣般的一声大吼:“我要演讲的题目是:孔老二诛杀少正卯。”台下顿时鸦雀无语,又骤然响起一片潮水般的掌声。
这个学生就是袁天华。这一年,他刚满14岁,却已开始崭露出政治天赋和社会活动能力。
{dy}批加入红卫兵,{dy}批加入共青团,担任了班里的团支部书记。没多久,进了学校团委,还当上了校学生会主席。袁天华在中学时代与其说是个学生,不如说是个社会工作者更合适。学校里早就没有稳定的学习环境,正常的教学计划无法完成,学工、学农劳动却必不可少,更不要说,三天两头还要参加各种运动,动辄就要贴大字报,上街游行。袁天华乐此不疲,干劲儿十足。
在悼念周总理的活动中,袁天华已经不满足于写诗歌、贴传单这些看似‘儿童团’的工作,想亲自去北京和首都人民一起行动。他把这个想法悄悄地告诉了同桌叶知秋,目的主要是为了借钱。去北京是需要路费的,可这个钱,学校、家里都不会给他出,只有到处借。本以为会得到叶知秋的支持乃至景仰,没料想她不但不肯借钱,还一个劲儿地唠唠叨叨、坚决反对。最终没去成北京的袁天华真是后悔晚出生了几年,xx初期红卫兵可以免费大串联,那种好事他没有赶上。声势浩大的‘四五运动’后来被定性为反革命暴乱,很多人被逮捕,被镇压。袁天华想起了叶知秋当时的苦苦相劝,不免心存感激。
已投稿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