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4-16 17:47:11 阅读6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九渡河镇是怀柔区西部浅山区镇。辖区18个行政村,1.8万人口,镇域面积180平方公里,是北京市板栗专业镇。近年来,怀柔区九渡河镇政府通过培训服务、技术上门、政策引导等方式,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安排低收入农户就业130人,实现农民就近就地就业。
发展产业长效机制
自2006年起,怀柔区九渡河镇在xx群众开辟二三产业市场,解决群众就近就地就业方面做足文章。2006年10月,由镇党委带头,组织各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妇女主任,远赴山东等地外出取经,本着“走出去、引进来”的目的,学习他人先进经验。回来后,红庙村率先在村里搞起了红灯笼制作产业,并取得了显著成效。该镇党委趁热打铁,帮助红庙村成立股份合作社,募集资金37000元,使全村50多人xx实现了就地就业。目前,红庙村家家户户制作红灯笼,2006年到2008年底,红庙村人均纯收入由4819元猛增至10423元,增幅达116%,其中,仅红灯笼一项占其人均收入的一半以上。红庙村的老百姓感慨地说:“不建工厂不冒烟,在家天天能上班。无拘无束无人管,想干几点干几点。”
2007年,各村两委班子换届选举结束后,九渡河镇党委多次举办村干部培训班,帮助新任干部解放思想,拓展思路,并多次组织村干部到大兴、门头沟等兄弟区县参观学习。此外,该镇党委出台相关工作意见,要求每位包片领导、包村干部帮助所包村发展产业,把解决群众增收问题做为包村工作的重点来抓。在一系列政策的引导下,该镇二三产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
有想法,还得见行动。对于那些积极上进,要求发展的村,九渡河镇党委、政府给予大力扶持,从北京聘请专业老师对妇女进行帽子编制、汽车靠垫编制、刺绣、毛衣缝合、十字绣、毛线画等手工艺编制培训。据统计, 2007年至今,两年内全镇共组织手工业培训40多期,培训劳动力4000多人次。经过培训,各村确定了各自的发展方向,黄花镇村以刺绣、毛线画制作项目为主,西台村从事麦秸画制作,东宫村、花木村编制汽车靠垫,杏树台村制作中国结,西水峪村加工布贴画等。全镇18个行政村均有了二三产业发展项目。
带领农民实现就业xxx
有了技术,有了产品,农民最担心的就是市场。为解决群众的后顾之忧,九渡河镇党委、政府与各村加强研究,为群众寻求有保障的产业链条,九渡河镇大力发展来料加工产业,一切原材料由厂家提供,产品完成后由厂家负责全额回收,群众赚取加工费,实现了就业零成本xxx。
九渡河镇黄花镇村积极发展手工业,聘请老师对村内 100多名妇女进行刺绣培训。随后,村干部自主出资,购置毛衣缝合设备,解决村内50余名妇女就业,人均月增收近千元。“稳定一个妇女,就能稳定一个家庭。稳定一百个家庭,就能稳定一个村。”黄花镇村的群众有活干,有钱赚,群众生活提高了,村风村貌改善了,大家的工作热情更高了。
为帮助各村寻求市场,九渡河镇一方面加强媒体宣传,另一方面积极建设九渡河“金源春”旅游产品展销厅,把全镇各种二三产业产品集中起来展销。展销厅的建成,实现了二三产业与民俗旅游有机结合,在填补镇内旅游商品市场空白的同时,向游客展示九渡河镇二三产业发展成果。
发挥规模效应提升就业空间
随着九渡河镇二三产业的日渐壮大成熟,原有的“户自为战”、“村自为战”的经营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市场需求。为实现品牌效应,镇党委、政府xx各村发展规模经济,增强二三产业市场竞争力。2009年初,在红庙灯笼村成功案例的基础上九渡河镇提出了“打造灯笼镇”的目标,成立了村级二三产业服务中心,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帮助各村发展二三产业,统筹全镇灯笼产业发展。从今年2月份开始,组织其余17个行政村到红庙村参观学习,选出一批有发展积极性的村,组织村干部分别到河北张家口、藁城,山东临沂,北京宫灯总厂等地学习灯笼制作工艺,聘请技师来镇培训。目前,黄花镇、黄花城、九渡河、撞道口、黄坎和二道关6个村已经掌握了独立制作不同门类灯笼产品的技能,全镇现有灯笼村7个,占全镇行政村总数 40%以上,成了远近闻名的“灯笼镇”。
“这是我们专门为国庆做了新款式的灯笼,你们在国庆晚会看到的一些灯笼也是我们做的。国庆前一个多月我们赶制了17000余盏特色灯笼。” 带领村民制作灯笼的红庙村村总支书闫万军告诉记者。据了解,往年他们都是制作塑料型灯笼,很多客户反映不环保和档次不高。因此今年的灯笼改用了耐用型钢条,也用金丝绒、七彩缎和丝质三种灯笼套取代塑料套。
据九渡河镇社保所所长王德财介绍,为开拓市场,该镇7个灯笼村确定了不同的产品定位。红庙村以异型灯彩为主,黄花镇主推大型宫灯,黄花城和撞道口村生产喜庆灯笼,九渡河村主营礼品灯、工艺灯,黄坎村生产孔明灯、河灯和瓜灯,二道关村则以木质六角灯、八角灯作为主要经营项目。生产原材料也从传统的铁丝、红绸扩展至铁板、钢条、塑料、阻燃纸等。下一步,该镇还将发展几个村从事灯笼产业原材料、半成品生产,实现灯笼产业链条的完整化和一体化,把九渡河镇建成京郊灯笼产业基地,打造九渡河灯笼品牌,提升产品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制定扶持政策
发展二三产业安置农民就业
记者走进红庙村的灯笼工作坊,五彩缤纷的宫灯、生肖灯、瓜果灯、走马灯普通彩灯引入眼帘。据闫万军介绍,妇女们除了制作国庆灯笼外,日常还会在家为商家订作各样彩灯,赚到不少外块。由于手艺精细而被村民们称作“灯笼师傅”的王杰告诉记者,平常会有很多商家找到村里来订做彩灯,小至酒楼悬挂着的红彩灯,大至城区公园的大花灯,一批彩灯少则能赚三四百,多则能赚好几千,“国庆前你的灯笼买了不少吧?”她笑笑地说:“做国庆灯笼还不比平常做彩灯赚得多,更不比逢年过节赚得多呢。
九渡河镇为巩固二三产业取得的成果,镇党委、政府把发展二三产业列为政府年度主要工作责任制。同时,把发展产业、解决劳动力就业作为包村部门和村级领导班子的重要考核内容。为鼓励各村积极发展二三产业,镇党 委、政府出台了《九渡河镇发展二三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奖励政策》,为实现群众就近就地就业提供保障。
摘自《北京劳动就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