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博士郭凯的两篇“粮食”文章,颇好理解那些外汇筹备之类的专业名词。在《东方周刊》看到过,网搜一下,还真有。
老酒看了后有一点感触:王二的余粮,很多是让自己吃不饱省下来的。对于中国而言,以农民工为代表的低成本生产力时产生“余粮”的重要因素。与其把这些余粮烂在别人的仓库里,还不如把自己吃的更壮一点。至少,别老吃糠咽菜,每天吃点牛肉、喝点牛奶。
-----------------------------------
中国做什么才能真正对美国造成{zd0}的影响?不是减持,而是真正地缩小自己的国际盈余。如果王二没有余粮了,那李四才会真的犯愁,才必须不得不勒紧裤腰带。
春节期间,往往是经济新闻的淡季。但一条中国在去年12月减持340多亿美元美国国债的新闻,却引起了不少的波澜。虽然340亿美元看上去不是一个小数,但媒体的沸沸扬扬恐怕只能算是过度解读。340亿美元,占中国2.4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不到1.5%,可以有很多技术性的原因,导致这1.5%的波动,比如说持有的债券到期但尚未重新投出,比如说直接持有的美国国债下降但通过第三方持有的美国国债增加。
最重要的是,给定美元债仍然有这个世界上最深最厚的固定收益市场,给定国家外管局基本上每个月都要在国际上新投出300亿~400亿美元的资产,这个世界上估计没有哪个基金经理能够做到用如此规模增加投资,又要求好的流动性和安全性的同时,而不增加美元债持有量的。
话说回来,假设中国真的开始减持美元债了,这件事真的会像很多人说的那样:给美国人一点颜色看吗?其实很不一定,特别是如果中国继续保持一年3000亿~4000亿美元的国际收支盈余。几个月前,笔者在这个专栏写过一篇《王二的粮食》,解释为什么储备货币并不是中国外汇储备收益率低的根本原因,现在可以继续那个故事,解释为什么中国在不减少对外盈余的前提下减持美国国债未必会伤害美国。
想象一下:一个岛上住着三个人,王二、张三和李四。王二干得多吃得少,每年下来都有余粮。张三是自给自足式的,一年到头正好吃光花光,不多也不少。李四有点好吃懒做,每年自己的粮食都不够吃,得找王二借才行。几年下来,王二手上全是李四打下的借条(俗称:外汇储备)。粮食这东西有个特点,没法放,不吃就烂了。所以,王二也有自己的问题,不借给李四多生产出的粮食也是烂掉,谁让王二自己吃不掉呢(俗称:内需不足)。
李四一边找王二借粮食,一边还老是指责王二,说什么都是王二粮食生产得太多,遏制了自己生产的积极性,王二要是不生产那么多自己又吃那么少,李四不可能这么好吃懒做。所以,李四老是嚷嚷着要告王二倾销。
王二觉得很委屈,又想起李四干的一些别的让自己窝心的事情,一咬牙决定今后不收李四的借条了(俗称:减持美元国债)。然而又有了一个问题,不收李四借条没问题,但每年多打的没吃掉的那些粮食还是在那里。于是王二只能找到张三,说我这里粮食多,要不然借给你吃吧。张三想,王二来得正好,昨晚李四还说要来借粮,要打一张借条,搞得我这里粮食不太够吃了,这样一来就好办了,于是打了一张借条给王二,拿走了粮食。第二天李四来借的时候,张三一手把王二的粮食交给李四,一手收下李四的借条。
从王二的角度说,他的粮食还是多,只是手上的借条由李四变成了张三,实现了不直接借粮给李四的想法。从李四的角度说,虽然从王二的手上直接借不到粮了,但还是可以从别的地方借到粮。这个岛上其实只有王二有余粮,所以李四最终借来的粮食只能是王二的,只不过经张三转了一把手而已。而张三在这里只是个中间人而已,多出了一堆债务,也多出了一堆资产,一正一反,正好抵消。
虽然这个故事做了很多简化的假设,但事情的根本还是:中国减持美元国债这件事情,本身并没改变中国是世界上{zd0}的盈余国而美国是世界上{zd0}的赤字国这一现实。中国可以在外汇资产组合上做各种优化,但放眼全球,真正在借入钱的主要还是美国人,而真正在借出钱{zd0}的,就是中国。减持,最多是不直接借给美国政府了而已,但到{zh1},钱还是会间接地流到美国。
中国做什么才能真正对美国造成{zd0}的影响?不是减持,而是真正地缩小自己的国际盈余。在前面提到的那个岛上,如果王二没有余粮了,那李四才会真的犯愁,才必须不得不勒紧裤腰带。这个世界上如果有被惯坏了的债户,那一定有太大方的债主。以每年几千亿美元的速度向外借钱的中国,恐怕可以算是史上{zd0}方的债主了。而从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上看,也许只有帝国时代英国的盈余,才有和中国相媲美的可能。■
王二前传:王二的粮食
作为一个政治姿态,周小川行长的言论无疑起到了敲山震虎的效果。但从经济现实说,即便真的有了超主权的储备货币,中国外汇储备回报率低、甚至遭受损失的情况恐怕也很难改变,因为这根本不是一个储备货币的问题。让我们想象下面这个简单的例子:
王二生活在一个荒岛上,自己开荒种地。每年打下粮食,一些留种子来年用,一些自己吃。开始每年打的粮食都不多,根本不存在剩余的问题。但后来有一年风调雨顺,多收了三五斗,除了放开肚子吃和留下足够的种子之外,还剩下不少余粮。很快夏天来了,剩下的粮食眼看就要坏掉,吃也吃不下,也没有多余的地可以播种了,请问王二该怎么办?
大概没什么办法,只能看着粮食烂掉。还能怎么办?也许可以酿酒、磨面或者做米饼,可惜王二都不会。
接下来,我们可以假设王二不是一个人生活在荒岛上,还有一个邻居罗宾逊。如果罗宾逊那里有块空地,王二可以把自己多余的粮食借给罗宾逊。罗宾逊把那些粮食当种子种下,等到秋天收了粮食,除了能把当初借的粮食还给王二之外,可能还多给一点,算是利息。这样王二和罗宾逊都划算,王二多余的粮食有了去处,罗宾逊的空地有了种子。到了秋天,王二和罗宾逊都能有更多的粮食可以消费。
这是一个没有货币的二人世界,这个世界里的硬通货就是粮食,王二在把粮食借给罗宾逊的那一刻,发生了一件重要的事情:王二有了自己的(外汇)储备。罗宾逊就有了自己的外债。储备也好,外债也好,都是用粮食计价的,货真价实,不存在“贬值”的问题。
但现在想象这样一种情形:罗宾逊那里其实根本没有空地,借给罗宾逊的粮食,他自己吃了也好,烂了也好,扔在海里也好,或者证券化了也好,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粮食从来没有被种下去。所以等到秋天收获粮食的时候,这个岛上的粮食并没有增加。罗宾逊也没有多余的粮食来还给王二。这个时候王二去找罗宾逊收账,罗宾逊能干什么?有三种可能:一、勒紧裤腰带还了;二、赖了;三、还一部分,赖一部分。
如果仔细想想中国的外汇储备,无论用什么货币储备,最本质的东西还是:中国人打下了“粮食”,借给了一些国家(比如说美国),这些国家没把那些“粮食”种了,而是吃了、烂了、证券化了,或者说“消费了”而没有进行“投资”。如果中国去要账,这些国家的选择和罗宾逊的一模一样:一、勒紧裤腰带还了;二、赖了;三、还一部分,赖一部分。
因此,如果这些国家采取的政策,不是使得{zh1}的结果是“勒紧裤腰带还了”,那中国面对的结果只能是“赖了”或者“还一部分,赖一部分”,这和用什么货币进行储备没有直接的本质关系。美国至今为止采取的政策,还让人看不到勒紧裤腰带的特征,全部都赖了当然也不太可能,所以“还一部分,赖一部分”大概是必然的结果。
罗宾逊在借粮食的时候,可以给王二打各种白条,叫它美元也好,叫它特别提款权也好,只要罗宾逊没拿出真金白银的粮食,{zh1}这些白条都是不值钱的。但如果真的需要罗宾逊能拿出粮食,那就必须得保证罗宾逊是把借来的粮食种了,而不是吃了、烂了或者证券化了。
话再说回来,假设罗宾逊执迷不改,于是王二决定不再把粮食借给罗宾逊。但如果没有更好的办法对付多余的粮食,那粮食{zh1}还是会烂掉,王二还是要浪费粮食,只不过是烂在自己手上而不是烂在罗宾逊手上而已。从这个意义上说,浪费粮食的最终根源还是来自王二,因为他生产的能力超过了自己的消费能力,也就是经常提到的“内需不足”。
因此,如果不想再浪费粮食,看来王二真的是要学习酿酒、磨面、做米饼了——光会种地是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