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海内外中华儿女奥运梦(二)_诗歌胡哲_新浪博客

    海外的华人体育健儿为自己闪亮,更为中国闪亮,也为全人类闪亮。他们相距很远,在不同的国度,说着不同的语言;然而他们又离得很近,为同一个奥利匹克理想而战斗。

    竞技、友爱、拼搏,无论在哪里,他们都没有丢弃奥利匹克精神,这种精神纵横在赛场,与他们的汗水和英姿一起,让亿万华夏儿女为他们起立、欢呼、挥洒热泪。

 

   

    他们是耀眼的明星,行走在不同的国度,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充实着奥利匹克精神,与所有故土他乡的人们一道,谱写着“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瑰丽篇章。世界大同,体育亦然。他们带来了海外先进的体育技术、体育理念和训练方法,不但奠定了今天我们中华儿女摘金夺银的基础,而且也让世界体育分享到了“中国经验”。

 

有史以来最出色的亚裔网球选手

 

    张德培,xx美国华人网球运动员,34次夺得ATP{gj},ATP{zg}排名第二。15岁的张德培凭借获颁的一张外卡进入男单正选赛的第二轮,成为美国网球公开赛历史上赢得正选赛比赛最年轻的男选手。17岁时获得法网{gj},成为当时法网历史上最年轻的{gj},成为有史以来最出色的亚裔网球选手。为提高中国网球水平,张德培观澜湖网球学院将在2008年秋天开学。

 

   正如容国团证明了华人可以驰骋乒坛,夺取世界{gj}一样,张德培证明了华人在职业网坛的价值,即历来为繁茂盛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华人尽管与西方运动员相比身材矮小,又缺乏打网球的传统,但依然可以凭借敏捷的步伐,聪明的头脑,勤奋的传统来获得成功。所以张德培的崛起粉碎了西方所谓华人不能打网球的断言,现在华人在其他一切体育项目中的成功与否,也都可以以张德培作论据,而不象过去那样做得相反,使华人运动员在国际体坛,尤其是职业体育中妄自菲薄。

  不仅如此,张德培让中国这块曾经的网球的荒漠,变成了职业网坛都垂涎的巨大市场,正是由于他在90年代初以来不断的前来参赛,为中国制造了成千上万的网球球迷。由于他在北京和上海网球比赛中的亮相,彻底改变了中国人对网球的概念,而先前,无论是网球界的管理者还是运动员所做的一切,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梁海量,世界羽坛xx人物

 

    梁海量,印度尼西亚羽坛名将,在二十世纪70年代扬威世界羽坛。他是至今为止{wy}夺得八次全英赛男单{gj}的运动员。梁海量长期担任印度尼西亚羽毛球队队长和{dy}单打,为印尼队连续赢得四届汤姆斯杯{gj}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1982年,印度尼西亚政府向他颁发了文化勋章;2000年,瓦希德总统向他颁发了三级英雄勋章。2003年国际知名金币收藏公司发行梁海量金币。

 

    梁海量生于1949年8月18日,身高1.79米。他技术全面,战术富于变化,上网速度快,中场善于突击,尤精于后场头顶杀对角和直线。梁海量的父亲曾是羽毛球运动员,他是印尼泗水羽毛球协会发起人之一。在父亲的影响下,梁海量刚满9岁就拿起了羽毛球拍,12岁就夺得泗水少年{gj}赛{gj}。1964年,他15岁时赢得了全国少年{gj}称号,在印尼羽坛显露了头角

 

    1981年,32岁的梁海量宣布退出正式比赛,表示要用更多的时间培养新手。然而,1982年5月,印度尼西亚队重新起用他参加第十二届汤姆斯杯赛的决赛,并对他寄予厚望。但事与愿违,决赛中梁海量以1∶2败在中国新秀栾劲拍下。

    梁海量在大学经济系毕业后,投资于羽毛球制造厂、奶品农场和公路建筑,但他与羽毛球运动结下了不解之缘。现任印尼羽毛球队教练。

 

                            李东华:有着献身精神的{gj}

 

    凡是到过瑞士洛桑国际奥林匹克博物馆的人,大概都会记得在博物馆二层展区的显著位置放着一只鞍马,还有李东华签名的白色比赛服和比赛护掌等展品,从展品说明中可以知道这是一个加入瑞士籍的华人,他夺得了一块奥运体操鞍马xx,打破了瑞士45年没有奥运xx、百年没有体操xx的历史,为瑞士立下了奇功。为了表彰李东华为体操事业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国际奥委会将其比赛用品收为馆藏。国际奥委会前主席萨马兰奇先生还对李东华在三次严重受伤、五年没有正规训练条件、年届30的情况下获得奥运{gj}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他的成长经历“是一位有着献身精神的{gj}获得者的奋斗史”。

 

    一位杰出的体操运动员,身受几次重伤,面临困境,在大多数人认为他不可能再登上{gj}领奖台时,他能耐住在瑞士5年的寂寞时光,忍辱负重,寻求突破,去追求谁也无法保证的奥运{gj}之梦。1989年定居瑞士。

    李东华1967年12月10日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体重55Kg,身高163cm,爱好滑雪、快艇、电脑、手表收藏。家庭成员有父亲李显明,母亲刘树,弟弟李东建,太太爱丝珀兰莎·李(1988年12月12日和李东华结婚于成都),女儿亚丝敏·李(1996年出生于瑞士和父亲李东华生日同月同日)。

 

1974年获得成都市少儿体操比赛全能{gj}
1978年获得四川省青少年体操比赛自由体操、鞍马、单杠{gj}
1980年获中国少年体操比赛全能第二名
1987年获中国体操锦标赛鞍马{gj}
1989年~1993年夺取十多次瑞士体操锦标赛单项及全能{dy},但因公民权问题,五年里没有{gj}称号。
1994年获世界体操锦标赛鞍马铜牌,是瑞士体操史上的突破,四十多年后再获世界奖牌。
1995年获世界体操锦标赛鞍马xx,{dy}次达到世界{gj}的高峰。
1996年获世界体操锦标赛鞍马亚军。获欧洲体操锦标赛鞍马{gj},是作为亚洲人夺取欧洲{gj}称号的奇迹。获奥运会体操鞍马{gj}xx,付出二十二年心血,达到体操事业的{zg}峰。

 

 

                                                     (待续,下一篇:教练)

                                                  ★图片非网络版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老照片:海内外中华儿女奥运梦(二)_诗歌胡哲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