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艺术设计的色彩内涵及特征_戚序砍柴不用刀_新浪博客

这是一篇十年前的文章,发表在《重庆师范大学学报》 哲社版 (2000年第1期) 戚序

 

摘要:本文重点探讨艺术设计的色彩问题,分析比较了艺术设计色彩使用与纯艺术色彩使用的不同之处,认为:1、艺术设计色彩使用不具备独立的艺术品格,其审美价值只能在实用价值中体现。2、艺术设计色彩使用的主要特征是在生存环境中,调节设计物的色彩视觉效应,以适应于整体功能的要求,给人以生理和心理的平衡。3、艺术设计色彩使用的关键是在使用过程中注重物质功能,运用色彩调节技术,将物理色彩向心理色彩进行{zj0}转化。

 

关键词:艺术设计  色彩内涵  色彩特征

 

    人类的任何行为和意念要想被人理解和接受都必须通过一定的方式加以表达,艺术设计理念的表达可以通过视觉化的方式达到目的。

    自然界的各种物质都具有不同的形态和颜色,而物质的有色则能够帮助人们更准确的辨别和了解形态与空间。视觉因素的变化与人的色彩感觉有密切的关系,因为色彩感觉是人的{dy}视知觉。于是,对色彩问题的研讨,无疑是艺术设计的一个重要课题。

 

    纯艺术与艺术设计的创作有着不同的特征,因而形成不同的视觉面貌,这主要是取决于艺术家与设计师在面对自然或创作形象时所采取的造型态度。

    就颜色而言,在纯艺术的范围内使用颜色,艺术家以纯粹的感觉和心理上的满足为条件,通过对客观现实的图解和再现,或者说是通过对现存事物的描绘来反映思想情感。他们始终立足于内在的心理需求,以表情表意为基准,只要做到心理和情感的接受就行,可以不受社会、经济、文化、生产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可以异想天开,随心所欲的使用颜色。由于艺术家个人情感心理的不同,他们的色彩使用常常形成限定的独立系统,构成极其富有个性的风格与流派。可见,纯艺术的造型行为纯粹是艺术家的个人行为,相对来说他们是自由的和不受限制的,在色彩使用上以符合个人的意愿、性格为原则,个人心绪情感的变化形成艺术家色彩使用上的变化,而建立在这种意义上的“创新”又经常成为对艺术价值进行评价的标准之一。

    艺术设计是在使用的和消费的领域中,按照审美规律和与人类生存有着直接关系的环境来进创造,以满足人类生理上和心理上的需要。

    设计师的造型活动不同于纯艺术家对客观事物的“再现”或“表现”,而是在客观世界中创造一种原来不存在的有颜色的“新形态”。设计师的造型不只是平面的,更多的是立体的、实物的、环境的、流动的等等,因此,他们的造型行为就不可能是个人的,而是必须要考虑到其他人的需求。因此设计师使用颜色会受到各种限制,因为设计是在充分考虑社会、经济、文化、生产、材料、法律、消费、使用、人机、人环关系的前提下进行的一项综合性的工作。设计师的颜色运用不可能有纯艺术家的那份潇洒和自由,设计师必须创造适应人们普遍心理、视觉经验、审美情趣的新形态或形式。形态与色彩的搭配,必须有助于促进使用及消费乐趣,必须从商业的角度上考虑有助于保持和加强技术与经济的效能。所以设计师的造型具有极强的功利性,不能成为独立的艺术品,而只具备依赖于物质技术的有实用价值的一定程度上的审美功能。设计师的造型态度是注重实用与审美的有机结合,这与纯艺术的注重个人情感表达的造型态度有着本质的区别。

    现代设计本身即是自成体系的艺术与科学的结合,理论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结合,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实用与审美的结合。这种结合是面向现代化建设、面向世界高科技发展、面向未来艺术设计的总趋势,也是因为这种结合,实用艺术设计中的艺术因素转变了原来的性质,属于科学、技术、功能相结合的技术美学的范畴。设计中的艺术问题不是简单的装饰和美化,更不是以所谓的艺术的手段施加于对象便可以成为xx的设计。艺术设计的实质在于功能与审美的结合,“功能”则是“以人为本”,以创作xx形态为原则,最终服务于人类物质与精神的需要。在设计中,实用与审美是同一种事物的两个方面。因此,艺术设计色彩的审美价值不是纯鉴赏性的,而是与功能同在的,在非鉴赏性而又有审美价值的二律背反中萌发与演化。

 

 

    鲁迅先生说:“任何一件东西,如果把它能很好的实现它在功用方面的目的,它就同时是善的又是美的。”艺术设计的概念就包括这样的道理,在设计构成中实用与审美互为作用,设计物的有用性与合目的性赋予设计的实用价值,而色彩视觉效应的外在形式则提高了这种价值的存在意义。

    艺术设计色彩使用的基本原则是:形色共生,色彩功能与外在形式同构。用色的主要作用是:为了表现特定的设计主题和为了让人产生愉悦感。用色的最终目的是;为设计物寻找适当的具有审美表现力的形式,以符合现代社会生活的各种需要。无论是具象或抽象的设计形态或形式,对于颜色的使用不仅要考虑它的实用意义和经济价值,还要考虑它的审美标准和审美价值,努力使设计物的实用、经济、美观三者更好的结合而达到有机的统一。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在人的生存环境中,如何调节设计物的色彩视觉效应,以适应于设计物的整体功能要求,给人以生理和心理的平衡(愉悦感)。这就是艺术设计中色彩应用的主要特征。

    设计的用色范围广及衣、食、住、行、用等方方面面,其要求各不相同。如何才能形色同构,求得生理和心理的平衡?关键是色彩物质功能与色彩调节技术的作用。在此,扼要论述如下。

 

1. 色彩的物质功能

    人们在观察某些物象和使用物体时,其颜色会对人的心理和生理产生影响。例如红色让人感觉暖热,令人兴奋;蓝色让人感觉凉爽,令人冷静;白色让人感觉轻松;黑色让人感觉沉重;铁灰色让人感觉坚硬;粉红色让人感觉柔软等等,这些视觉效应就是色彩的物质功能。

    对于人的生存环境而言,是由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所构成。物理环境指客观的物质与地理环境,无论人是否意识和觉察到都客观存在。人的视觉感受的物体色彩只是物理环境中的物理现象,称之为物理色彩。这种色彩随光与环境的改变而不断变换。心理环境指经过主体艺术体验的外界环境,通过主观反映的客观。人的行为及人的心理是从物理环境中得到信息,经过大脑分析判断而构成心理环境,由此得来的色彩感觉称之为心理色彩。由于人类各种经验的积淀,心理色彩相对稳定。大自然本来就是各种有色物质的组合体,设计师的根本任务就在于创造适合人类生活,体现人类文明的新环境。从这种意义上说,改变设计物的颜色就意味着改变了人的生存环境。因此,由色彩物质功能引发的人的生理和心理感受的原理具有可观的科学价值和设计价值,所以在现代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里,色彩物质功能所体现出来的使用价值就越来越受到重视。

    对色彩物质功能的研究在很多方面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用色习惯,由此带来的科学地使用颜色的方法对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有着广泛的用途。艺术设计色彩的美是一种由实用功能体现出来的合目的的美,色彩具有的物质功能和价值均依附于物质产品而存在,必须考虑与物质产品结合才能发挥色彩的物质功能。设计师在颜色使用的各个环节必须考虑色彩物质功能与设计物整体功能的关系,才能更有效的体现一切为人的设计目的。

    设计物的整体功能是由内、外两部分所构成。“内”指的是设计物的材料、结构、质量、性状、功能等;“外”,指的是设计物的形、色、光泽、样式、明洁度、平整度、精密度、手感以及包装等外显形态。设计物的高质量来自于内在功能与外在形式的双重效应。对物质产品来说,整体功能就是生命,功能越强就越有生命力,有生命力的产品才会有市场竞争力和好的经济效益。

    色彩的物质功能是设计物整体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有些产品来说甚至就是产品的全部功能。某些产品的功能xx是色彩赋予的,具有某种颜色就具有了某种功能,失去某种颜色就失去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如用于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的各种标识、信号的设计,颜色几乎就是设计的全部功能。而用于药品贮存的玻璃器皿的设计,为避免xx受强光照射而变质,大部分用茶色或暗褐色包装以延长保质期,如果失去了特定的颜色,就会失去保质功能。再如服装产品中的防护服,这是一种保证专业人员在一般或特殊工作环境中能正常作业,确保生命安全的服装,色彩物质功能在防护服整体功能的设计中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如在抗洪救灾中使用的救生衣的颜色就是一种高纯度的桔红色,这种颜色的视认度很高,可以保证一旦有人落水就能尽快被发现,尽快的实施救援。这高视认度的的色彩功能就是救生衣整体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师在这种情况下的用色用“人命关天”来形容绝不是什么夸张。类似这样的设计如果只考虑形态、材料、结构的问题是远远不够的。

    设计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几乎都与色彩有关,色彩的使用就应从设计的观点和需求出发,从设计的功能与实用的角度出发来组织颜色,搭配方式与色调选择也应从创意和功能的角度展开,将色彩物质功能全面导入设计物整体功能的设计之中。在此基础上着眼于颜色观念,形成功能、视觉、心理整体的效果,乃是设计获得成功的有效方法。如果说艺术设计是以市场为导向,就可以考虑向色彩要效益,这个效益就很可能产生在对色彩物质功能的开发与利用上。

 

2. 色彩调节技术

    艺术设计的形态极其丰富多样,但不论怎样变化都离不开实用的因素、材料的因素、形式的因素、环境的因素等。每个因素都与色彩有关,离开色彩谈设计是不可能的。色彩的物质功能主要通过色彩调节技术来发挥作用。该技术利用色彩对人的生理和心理的影响,将颜色经过科学处理和组织,合理搭配,使之得到和谐应用。它在调节色彩与设计诸因素关系的过程中,有着奇妙的作用。

    艺术设计体现的是设计师认识自然的结果。在设计中如何把握物理环境、心理环境、物理色彩、心理色彩之间的距离?如何运用色彩调节技术去充分发挥色彩的物质功能,将物理色彩向心理色彩进行{zj0}转化是设计师必须考虑的问题。

    人的视觉生理平衡应该是神经动态平衡和颜色视觉形态的平衡。在设计中人的生理和心理平衡与设计物的色彩搭配有密切关系,人与物和人与环境甚至包括人与人的关系都和色彩设计给人的视觉和生理与心理感受分不开,色彩是否协调会直接影响以上各种关系的协调。所以,配色必须按照视觉平衡的要求来选择颜色,以保证配色的总效果达到中间灰度,构成让人感觉最舒服的色彩效应。色彩调节技术利用色彩三要素变化的原理来调解人与生存环境的关系,可以调节和创造一个无不良刺激、亲切舒适、轻松愉快、让人精神饱满的色彩空间。例如各种电子操纵系统的工作机房、仪表、机房、发电机组、汽车驾驶室、电脑键盘等,均使用明度、纯度、对比较低的无反光、无干扰的灰色或黑色来布置和装饰环境和设计产品,使人有安全感和舒适感,能缓解单调和紧张的情绪。再如色彩调节技术运用于医疗卫生方面也有{jj0}的范例。在医院手术室的墙面包括手术医生和护士的工作服不是白色设计而是采用了蓝绿灰色的设计,就是因为工作人员在手术中由于长时间注视红色血液,部分视神经受刺激产生疲劳,便会诱发蓝绿色的生理补色的原因。生理补色在大脑和视觉中能产生一种xx平衡的状态(因为人眼需要看完整的东西)。色彩调节技术利用色彩生理补色的平衡作用将构成环境的颜色进行改变,整体调和色彩空间,消去补色残象带来的眼花、疲劳、头晕等不适现象。同时蓝绿灰色还有使人冷静、平稳、安宁的物质功能,可以减轻紧张感,对手术中的医生和病人都有生理和心理平衡的作用。可见,通过色彩调节技术,科学地选择了一个特定的颜色,创造了一个适合进行手术的和谐环境。

    人的行为受大脑和心理因素的支配,通过色彩调节技术改变生存环境的色彩构成,就可以作用于人的行为。如用于某种职业、行业、任务而使用的具有明显标识作用的工作服装中,交通xx夜间执勤穿用红黄色条纹相间的背心,就在颜料中加入了荧光剂,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服的视认度,明显的标识了服用者的身份和职责权限,有约束他人行为的作用,同时还可以避免夜间执勤时发生事故。设计师在这种情况下用色宗旨是使社会公德具体化。当然,颜色虽不能直接形成某种道德准则和视觉秩序,明确的视觉感应可对人的行为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可见,色彩调节技术在艺术设计的用色过程中是个举足轻重的环节,是将物理色彩向心理色彩进行{zj0}转化的关键所在。

    在设计范围内,所有的设计都离不开颜色,色彩的使用过程是一项纵横交错的计划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忽视或回避色彩的物质功能和色彩调节技术的作用,将带来设计的麻木性、机械性和模式化,甚至会带来景观失控,环境失衡的可怕的不可想象的用色后果。设计中的“功能至上”和“唯美主义”倾向都是不可取的,{wy}可取的是实用与审美结合,功能与形式同构。

    在此还需指出,与纯艺术xx不同的造型态度使得艺术设计的用色受到种种限制,但也正是由于各种限制才构成了设计用色的特点:不能随心所欲,必须有的放矢。由于色彩语言的生动和直观,由于它的简洁和一目了然,由于作用于人生理和心理的特殊功能,色彩信息所具有的特殊效应非其它信息种类可比。所以,颜色的使用必须正确和科学。对设计的各种限制,对色彩物质功能的研究,对调节技术的运用就是正确和科学使用颜色的保证。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限制就不会有设计,作为设计师不应反感这种限制,而应认真研究各种限定因素与色彩的关系,重视和尊重限制,充分的利用限制,在限制中展现才华,在限制中“给人一点颜色看看”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论艺术设计的色彩内涵及特征_戚序砍柴不用刀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