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4-13 21:48:10 阅读11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一、教 材 分 析
二氧化碳是与生活实际联系极其密切和广泛的一种重要物质,学生比较熟悉。通过学习能真正明确二氧化碳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原理,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原理,有利于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利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二、学 情 分 析
学生对二氧化碳并不陌生,通过生活现象和过去知识的学习,对二氧化碳的性质有所了解,但学生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三、教学目标:
新课改要求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结合本课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如(见课件1)
(一)知识与能力培养目标:
1、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
2、能将二氧化碳性质、用途与生产生活实际紧密相连。
3 、有一定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综合、概括能力。
(二) 过程与方法
实验探究、交流合作、归纳整理,训练学生初步的实验探究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2、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3、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和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
四、重点、难点:
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难点:二氧化碳与水、与石灰水的反应原理。
本课的设计思路(见课件2)
五、课前准备:实验仪器和实验用品,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通过精心设计、科学整合,为建构开放性化学实验课,结合已生成的目标,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活动,达到师生、生生互动,达到目标要求,设计以下具体活动流程。
(见课件3)
㈠、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由学生到前面演示一组对比实验,①、二氧化碳一瓶用燃着的木条伸入其中;②、将燃着的镁带伸入二氧化碳中,将两个实验现象进行鲜明的对比,发现镁带竟然能在能灭火的二氧化碳中剧烈燃烧,并有白色固体和黑色固体生成,这与学生现有的知识形成极大的反差,可把学生注意力集中起来,激发了对二氧化碳的情趣,使学生了解到特殊情况下二氧化碳也能支持燃烧,为二氧化碳本身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这一性质的学习做好铺垫和补充。
㈡、实验活动(将学生分成六个实验小组)
本课的重点是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 其中二氧化碳与水、与石灰水的反应又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我安排了三个学生实验,力图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设计实验,讨论与合作,深刻理解二氧化碳 的性质,培养实践能力。
实验一:倾倒二氧化碳 实验二: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实验 实验三: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实验报告单见课件6)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三个实验活动的设计,注意了充分发挥实验功能,引导学生通过验,得出结论,使学生更深刻的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同时训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科学求知的态度,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四、探究汽水的某些成分。(实验报告单见课件7)
实验目的:1、检验汽水中溢出的气体是否是二氧化;
2、检验气水中是否有酸。
设计意图:本实验的综合性较强,是对二氧化碳多种性质的验证。通过实验,确认溢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进一步理解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确认汽水中有酸,即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使学生更深刻理解二氧化碳溶于水,和二氧化碳与水反应是不同的两个性质,也理解了生活中一些饮料之所以称为碳酸饮料的道理。同时,能充分调动积极性,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使学生综合能力在动手过程中得到提升 。
㈣、归纳小结,整理知识点:
学生自主发言,谈本节课的收获,边谈边整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并板书,培养学生总结概括能力。(见课件8)
㈤、走进生活:
以下内容全部是从生活实际中选取的素材,使化学的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认识到化学无处不在,学好化学的重要性,坚定学生学好化学的决心。 (见课件)
㈥、课堂延伸:
布置学生课下搜集的有关二氧化碳的物态变化、干冰的性质和用途以及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的图片及文字资料,准备下节课举办小小展览会。
设计意图:一方面,扩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关注身边环境,关注社会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情感,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九、预期效果
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活动意识,并通过探究活动和合作学习,主动获取知识,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有探究价值的问题,以及探究的思路和方法,体验到探究活动的过程、方法和成功后的喜悦,从而使学生产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了解化学的情感,树立学好化学的决心,勇敢的跨进化学世界的大门。估计可能出现的问题,因为课堂生成问题导致时间紧张,可将活动穿插进行,统筹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