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柳绿,没有花红_玉山云_新浪博客

只有柳绿没有花红

人们爱用“花红柳绿”形容春天到来的美好景色。但是今年的北京由于春天季节气温持续偏低,桃花迟迟未开。但是水边的柳树已经绿成一片,出现了往年没有出现的只有柳绿没有花红的季节现象。为了应对大批踏青的市民,玉渊潭公园只好把温室培养的樱花摆放室外,暂时替代仍在孕育花蕾的樱树、桃树。

市民期盼的稳定大城市房价、保障市民居住权心态恰如今年北京春天的景象。3月初全国两会召开,两会的代表、委员强烈呼吁中央出台措施平抑几个大城市近期疯长的房价,给城市市民一个基本的、全覆盖的城市生存权保障。报纸、电台和网络铺天盖地是人民住房问题,温总理也信誓旦旦向媒体保证本届政府要在两年内平抑房价,人民内心的感激和希望像春天的柳树滋出了新芽。然而音犹在耳,两会闭幕不久北京的几大开发商就掀起了拿地高潮,再一次制造了几个天价xx,北京房价应声而起,迅速蹿升,郊区六环的普通商品房价都到了每平米2万元。政府一边沾沾自喜高地价的收入,一边用两年后的诺言应付愤怒的舆论,让人民希望看到的结果落了空。

为什么人民希望看到的房价被平抑这朵桃花没有应时而开?各方面有不同的解释。经济学家说是市场使然,不能使用行政手段抑制,高房价还可以控制大城市人口过度集中。政府说已经出台了好多措施,但是效果有滞后性,问题复杂,不能用药过猛,伤害了经济增长。开发商则在威吓买房人,捂盘惜售,放风今年房价还要大涨。百姓则在议论政府根本没有想控制房价,掌权的人正在靠高房价取得政绩或者牟利,等等。我的感觉是,中央没有真正重视这个问题,地方政府在这个问题上已经不是人民政府。

在地方的经济增长中,房地产是非常重要的一块,这是由于中央和地方财政分税体制造成的。在九十年代和本世纪初,这种体制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确实发挥了巨大作用,功不可没。但是这种体制持续发展,必然会带来一些与当初确定体制时的初衷不一样的结果,需要及时用财税体制的调整去纠正。但是,由于利益关系复杂,往往这种调整迟迟出台或者夭折。以平抑房价为例,其实国外政府有很多方式可以为我所用,其中物业税就是很见效的一种。但是刚一提出,马上地方政府就以问题复杂、不好征收为理由盖住。可是我记得某年为了控制自行车流量、发展汽车政府出台征收自行车税,却没有听到谁说问题复杂不好征收撤回去,把税收人员撒满大街拦车征收,弄得怨言载道,几年后不了了之。为什么物业税就不能“摸着石头过河”在房价疯涨的大城市搞搞试试呢?这就触到了地方政府的痛点:会影响地方财政收入,减少政府和开发商利益预期。所以谁都不想干。可是这应该是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府应有的态度吗?

北京xx的房地产开发商任志强是很多人痛骂的对象,可是我赞同他的话:“让穷人挤进商品房市场的人,是在替政府推卸保障的责任。”本来占城市大多数的居民住房是应该由政府保障的。因为城市土地是国有的,也就是说是人民的。人民要住房,你不给人民一块地怎么行。政府为了更好地使用土地,做了土地规划:土地让开发商开发盖房,给人民一间房住,同时解决城市发展的其他问题。这本来是很好的事。可是政府把地卖给了开发商盖房,市民的保障房却迟迟不见或者少得可怜,硬挤待市民去和世界财富大鳄、山西煤老板、浙江富人炒房团竞争买自住房,这不是把老百姓往火坑和陷阱里推又是什么!本来城市住房就是稀缺资源,应该首先满足城市的主人居住(我姑且还把普通老百姓当作城市主人,请部分人原谅。)所以应该有个合理的资源分配办法,其中为了防止出现分配不公,就应该在资源占用上用税收办法控制,也就是对房屋使用征收物业税(当然自住部分除外)。但是截止到目前,在铺天盖地的舆论谴责面前,政策依然是无力的,房价依然是疯狂的,城市房屋已经彻头彻尾成为了投机发财的对象。君不见,《2010年胡润财富报告》披露,去年产生的中国千万元以上大富豪已达87.5万,80%以上是搞房地产发财的,科技立国、科技致富只是传说。君不见,中央级国企和民企大腕不少转投房地产发财,甚至大学生也开始疯狂加入炒房团。君不见,北京的房价郊区和市区开始比肩,连市级房屋评估专家都摇头哀叹北京的房价体系已经崩溃。君不见,北京的房价租售比已经达到一比一千到两千,超过世界公认的合理租售比5倍到10倍!

政策打左灯,房价向右转。这是北京晚报的一个新闻标题。我的认识不是这样。政府开的灯是前大灯,亮是亮,只是在晃人,方向灯根本就没有打,仍然是黑灯。我们期望的政策打灯是明确有效的、稳定的控制政策,而不是应付、说说而已。北京今年的春天确实来得迟,但是不会不来。柳树绿了,意味着桃花也必然要开。因为季节到了。我们的中央和地方政府毕竟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是要取得人民信任的。相信短暂的春寒过后,我们会迎来北京大多数居民居有所住、居有所屋的不久将来。否则,制造保障房恐惧冰期的机构和人将冻死在自己制造的严寒里。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只有柳绿,没有花红_玉山云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