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风情》(4):小镇也有大碗茶- 红枫的日志- 网易博客

《小镇风情》(4):小镇也有大碗茶

2010-04-19 16:33:57 阅读4 评论0 字号:

 

 

 

 

                小镇也有大碗茶

 

                

                                      图片:大脚片茶叶

 

       小镇和小镇附近的农村家家户户都有一两个大陶壶。大陶壶整体看像一个竖立的大鸭蛋:壶身上部有壶嘴,顶端有个向下弯曲的提手,提手的下面有个圆形的壶口。小镇人不叫陶壶,而称它为“土壶”。这类壶是盛茶的容器,说白了就是大茶壶,大的可以装下20斤水,小的也能装下5斤。土壶,有红褐色和纯黑色两种,光滑、匀称、庞大而不臃肿像个造型不错的艺术品。用这么大的茶壶沏茶,每次得加进多少茶叶?小镇人就那么舍得?别急,下面介绍一下这种茶叶:

 

       山里有一种树也叫茶树,树叶像栀子花或桂花的叶片一样大而坚挺。叶片成熟(本地人称“上茶了”为成熟)后摘下,经过蒸制晒干,就成了这一带人们喜爱的大脚片茶。大脚片因为是地产,制作工艺简单,所以价格也十分低廉;现在的市场价大抵每斤5元钱。普通家庭,一年半斤也就足够了。入夏以后天气渐渐热了起来,小镇人每天早晨起来把土壶洗净加进几片大脚片,然后烧一锅开水灌进去,用一个小碗翻过来扣在壶口上,茶就算沏好了。要喝茶吗?从壶口上取下那个小碗,然后一手握住提手将壶倾斜,一手用碗接住从壶嘴流出来的茶水就可以喝了;喝过之后,再把碗翻过来盖在壶口上就行了。

 

       这种茶看似低劣,但却是小镇人世世代代消夏的佳品。茶汤淡黄柔嫩,茶味绵甜爽口,凉透后饮用十分解渴 ----- 这应该是它最为明显的一个特点。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如果当天没喝完,可以留到第二天继续喝,{jd1}不会馊不会变质。据说,泥精壶沏茶也有不馊不坏的功效。我推想:大脚片茶的不馊不坏可能和陶壶有关系,因为陶壶和泥精壶在材质上有其共同处。大脚片茶和小镇人、和小镇周围的乡下人早已结下不解之缘,这个缘分到现在还没有断;我每年清明节回家,总要顺便买些回来。当然,我现在买就不一定是为了解渴,夏日的午后沏在玻璃杯里,光看看那淡黄的茶汤就感到周身清凉舒泰。

 

       说到大脚片茶,我还想起一样事来:我上小学的时候还没有“饮料”这个概念,夏天里同学们都自备一个小土壶,上学时一人提一个。到了学校就按规定一律放在教室外面的走廊上:雪白的粉墙边,干净的走廊上,明亮的窗户下一排黑色的小土壶;每个教室的外面都这样-----嗨,那真是一道风景啊!下课钟声一响,呼啦啦从教室涌出来提过茶壶就喝起来;你别看壶是一样的,还从来没人拿错过。饮茶的情境更壮观:此处彼处、一窝一窝的焦男渴女挤在一起喝水,张张小脸朝天斜仰着,个个小嘴巴上高耸着一个黑土壶------城里人想象力再丰富也创设不出这样的情境!

 

       大脚片茶只是在夏天才饮用,其他季节一般是不会用的;特别是手里有几个活钱的生意人,大多会买一些品格较高的茶叶来享用。小镇本地不产茶叶,杂货店里也很少卖茶叶;小镇人茶杯里的茶叶多是从四川茶商手上买来的xx川茶。每年新茶上市的时候,茶商会从四川捎货过来。住下后,再用小布袋背着登门销售。听我父亲说,卖茶叶的那个“四川锤子”(小镇人称四川男人一律为“锤子”,原因是什么不清楚)姓王,他每年来两次,春茶上市来一次,秋茶上市又来一次。我父母都有饮茶的习惯,我不止一次地听到过父亲念叨“王锤子还不来,茶叶快完了。”

 

       现在的小镇不缺茶叶了,既有传统的大脚片,也有新培植的精品茶。在《鸡公山xx》里介绍过的那个鸡公山,不是说它经常被云雾缭绕吗?改革开放以后,有人凭借它这个地理特点种起了茶叶;据说品位不低,有云雾茶的某些风味。

 

       我不知道北京的大碗茶是什么样的,如果单以茶碗的大小论,小镇也是有的。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推荐阅读-->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小镇风情》(4):小镇也有大碗茶- 红枫的日志- 网易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