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简介续》_灵枫的空间_百度空间

                 

                

              

  土地资源

  徐闻县有丰足的土地资源,土壤类型多样,有水稻土、砖红壤、滨海沙、堆叠土、菜园土、滨海盐渍沼泽土和滨海盐土等,其中以砖红壤土类、水稻土类和滨海土类为主,共231.76万亩,约占土地总面积的87%。土壤的成土母质主要是玄武岩,其次是浅海沉积物和滨海冲积物。砖红壤土层深厚,肥力较高,有机质含量平均2.79%,含氮0.13%。黄色砖红壤土层深厚疏松,耕性良好,肥力也不低。滨海沙土较为瘦瘠。全县地势自北向东、西、南三面倾斜,多数平坦连片,坡度较小,可利用率较高,土地结构多样,具有多宜性,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徐闻县沿海地区人多地少,内陆地区人少地多,2004年全县土地总面积19.54万公顷(即293.16万亩),其中县区用地242.76万亩,占总面积的83%。国营农场用地50.39万亩,占17%。全县人均土地面积4.35亩,其中耕地876032亩,全县农业人口人均土地面积5.45亩,耕地1.63亩。面积最多的是龙塘镇,人均土地面积4.9亩,耕地1.8亩,最少的是徐城镇,人均土地面积0.68亩,耕地0.11亩。

  


   海洋资源

  徐闻县三面环海,海岸线长达372公里,岛屿众多港湾,星罗棋布有50多个港口埠A头,主要港口有海安、外罗、新地、苞西、丰隆湾等。渔场众多,东部有浅海渔场、二卡渔场、沙角渔场、浑沟口渔场、外卡头渔场,南部有四塘渔场、三墩渔场,西部有包西渔场、外沙渔场,还有北部湾、海南岛四周和西沙群岛等渔场,鱼类资源十分丰富,盛产黄花鱼、鲶鱼、鲳鱼、青鳞鱼、西刀鱼等经济鱼类。全县沿海滩涂宽阔平坦,可利用养殖面积19.5万亩,相当于耕地面积的18%。潮间带面积25.45万亩,其中红树林面积21.79万亩,可养殖面积9.98万亩,10米等深线可养面积7.73万亩,发展海水养殖业条件得天独厚。从徐闻县海洋经济的发展规划看,处于东北部的和安、锦和、新寮、下洋沿海一带,滩涂广阔,常年雨量较充足,地面经流量大,且有红树林覆盖,宜养鱼虾、蟹和泥蚶;南部的前山、龙塘、海安、南山沿海一带,滩涂底质多岩礁,海水盐度和透明度适宜繁殖鲍鱼及藻类;西部的迈陈、角尾、西连沿海一带,滩涂平坦,海底土质较肥,以泥土、泥沙居多,宜贝类、海参生长;西部海滩涂还具有光照充足、热量大,海水盐度高的优势,有利于盐业生产。

    生物资源

  在徐闻县长达378公里连绵的海岸线上,有众多的海垭、港湾和岛屿,肥沃的淤泥湿地,是红树林适宜的滋生地。沿着海岸线行走,从东北部的和安、锦囊、新寮、下洋,到西部的迈陈、角尾、西连,都会看到不同程度分布着的红树林。保护{zh0}的是和安半岛、和安五大岛屿、新寮岛、锦囊六极岛、外罗半岛东西两侧的红树林。据有关统计,目前全县境内有红树林近30000亩。主要品种有红树植物15种,其中真红树10种:木榄、秋茄、红海榄、桐花树、白骨壤、海漆、海桑、榄李、老鼠勒、银叶树。半红树5种:卤蕨、节槿、杨叶肖槿,水黄皮、海芒果。浮游植物96种,底栖硅藻158种,鱼127种,贝110种,虾蟹61种,鸟类192种,昆虫258种,其他动物26种。

  在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下,徐闻县热带生物一年四季生产,动物植物种类繁多,食用植物有80多种,林用植物有130多种,药用植物70多种,观赏植物40多种。全县常年种植水稻、番薯、玉米、高粱等粮食作物,也种植甘蔗、菠萝、芒果、香蕉和北运蔬菜等经济作物,有黄鼠狼、果子狸、穿山甲、大田鼠、山龟、毛鸡、山鸡、猫头鹰、斑鸠、青蛇、蟒蛇、眼镜蛇、黑花蛇、水蛇、蜗牛、蚯蚓、蟋蟀、蜈蚣等。

   水资源

  徐闻县内水源较少,分布不平衡,及东部较丰富,南部次之,沿海贫乏。县内降雨量不均匀,由北向西南递减,变化幅度为1800——1100毫米,下桥石板岭附近为多雨区,雨量在1700毫米上以,全县年均总降雨量24.68亿立方米,年径流总量为8.29亿立方米。全县100平方公里以上集雨面积的溪流有迈陈溪、大水桥溪、流沙溪、黄定溪、那板溪、北松溪6条,目前已被拦截建成水库。徐闻县地下水源较为丰富,其水质化学类型为金碳酸盐氧化物,PH值大于7,水质良好,水温适宜,符合工农业用水要求。全县可开采利用的地下水总量为2.05亿立方米/年,占全县现有蓄水工程灌溉总量的53.7%,地下水源补给量为8.96亿立方米,是全县可开采地下水量的4.36倍,工业用水以及生活供水所利用的地下水为30万立方米/日,即全年用水量为4562万立方米左右,占可开采量的23%,还有77%的地下水蕴藏量有等开采利用。

    矿产资源

  经地质部门多次普查勘探,迄今发现全县境内有多种矿藏,主要有钛锆、硅藻土、褐铁矿和铝土矿,还有少量的石英砂、菱铁、磁铁矿、橄榄石、电汽石、伊利石及陶瓷土等。其中钛锆矿砂储量70多万吨,面积为36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东北至东南的和安、新寮、锦和、前山、龙塘、下洋一带的沿海砂地,以下洋镇的储量最多;硅藻土储量达1亿吨,面积为9.26平方公里,有曲界田洋和大黄九亩2个矿区;褐铁矿储量194万吨,面积为74.5平方公里,分为麻城矿区和加洋矿区;铝土矿储量8.97吨,面积25.3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曲界、下桥一带。

休闲和谐徐闻游

现化农业观光园(良姜园、冬季蔬菜园、三高节水香蕉园)——贵生书院——午餐——全国生态文明村广安村————中国大陆最南端灯楼角——返湛江市区

  

“徐闻八景”

定为:(1)中国大陆最南端:滘尾祥光;(2)白沙湾旅游渡假区:沙湾枕月;(3)汤显祖创办的:(4)珊瑚礁旅游区:珊瑚戏海;(5):雁塔嘲风;(6)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遗址:丝港瀛洲;(7)包宅生态旅游村:青天碧海;(8)粤海铁路北港码头:粤海翔龙。

  重走千年海上丝路始发港---讨网港村“”旅游区;贵生书院;;灯楼角;白沙湾滨海度假旅游区;;(岛);;徐闻红树林保护区;等

  传统、独特的红土风情和汉港文化

  徐闻历史悠久。早在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先民刀耕火种、繁衍生息。徐闻建立县制始于汉武帝元鼎六年,它的名字来历跟它独特的地理位置有关。长久以来,当地的红土风情和汉港文化底蕴却直到现在还感染着来自各地游客,形成与湛江地区其他地方不同的文化气息。到了徐闻,可以在旅游部门的安排下参观:

  (一)“大汉三墩”新农村片区

  “大汉三墩”新农村片区位于徐闻县南山镇的三墩海域和仕尾、二桥、地域,由一片海面、一个港湾、三个岛屿、四个渔村组成,总面积约10 平方公里。走进这个“大汉三墩”新农村片区,可以看到三墩岩滩xx的玄武岩画廊,大汉丝路古港遗风,藏着活动小蟹小虾的红树林,富有诗情画意的淡水湖泊,见证二千年文明昌盛的汉砖瓦片。当晚霞西起,渔船归来时,到农家与渔夫吃上刚刚打捞起来煮熟的新鲜鱼汤。 

  当踏进村里,可看到清澈见底的海水,水中柔软的细沙,玄武岩画廊中的神龟石,海边远望天水一色,海阔天空,使人心旷神怡。再加上礁石间活动着小蟹小虾,生长着各种贝类生物,还有红树林、淡水湖泊不时飞落的海鸟,使这个渔村充满了迷人的韵味!

  而当踏上汉堤,放眼远望古港、三墩、满载归来的渔船,总会让人无不想起二千年前繁荣昌盛的汉代徐闻港,重树汉代雄风之信心。游人沿着淡水湖泊的环湖路,踏上二石桥顶,舒心观赏荷塘的莲藕、海鸟,椰林环湖、候岛鸣叫,宛如一幅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画倦。在汉代郡县治所在地二桥村,随处可拾到汉砖碎瓦,仿佛让人亲身见证汉代徐闻的辉煌历史。

  (二)、“东方莎士比亚”汤显祖与他创办的贵生书院、徐闻县博物馆(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展览馆)

  “天地孰为贵乾坤只有生。海波终日鼓,谁悉贵生情。”这是我国明朝xx戏曲家、有“东方莎士比亚”之称的汤显祖,被贬谪徐闻任典史后,离任时写下的一首《留别贵生书院》诗,表达了汤显祖对贵生书院依依不舍的心情。据有关资料记载:1591年(明神宗万历十九年),汤显祖被万历皇帝以“假借国事,攻击元辅”的罪名,贬到当时偏远的徐闻县做了个典史小官。汤显祖到徐闻县后,对当地没有书院,没有学校,读书人少,感到痛心。他在给朋友的信中说:“其地人轻生,不知礼义”。

  

  为了改变这种落后状况,汤显祖与徐闻知县熊敏商量,决定拿出自己微薄的薪俸,在县城西门塘畔,创办了一间书院,招收学生读书,传播文化知识。他认为:“天下之生皆当贵重”,希望人们通过接受教育,认识和重视人生的价值。因此,他把书院命名为“贵生书院”。“贵生书院”创办后,慕名而来向汤显祖求学的读书人,络绎不绝。汤显祖对前来求学者总是热情接待,耐心讲授知识,认真解答难题。从此,在徐闻的许多地方,都传出了诵读诗书的声音。

  另外,(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展览馆)就设在贵生书院旁边,整个博物馆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大楼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为2层仿汉唐风格构筑。共设展厅6个,文物库房1个,文物工作室、接待室、办公室各1个。新馆建成后,主办了《美好的家园——徐闻县改革开放成就展》、《徐闻风俗摄影作品展》、《琼潮、古港、南北风——徐闻海上丝绸之路文物展览》、《徐闻古代碑匾拓本展览》、等展览。徐闻博物馆收藏文物共300多件。目前博物馆展览陈列文物、图解及碑匾拓本共100多件。陈列文物包括大黄乡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劳动工具;大量汉代的建筑用品板瓦、筒瓦,乃至珍贵的“万岁”瓦当、铜质龟纽十字格“臣固私印”;在五里二桥出土的琥珀、玛瑙、水晶、琉璃;曲界铜鼓、、《海上丝绸之路》书籍展;古代碑匾拓本等等。

  出色的热带农林业景观
  徐闻地处热带,属热带季风气候,高温炎热,年平均气温23.6℃,富产名优产品,巴厘菠萝果和紫花芒果等获中国农业博览会xx产品称号,紫花芒果还荣获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xx产品称号。到了徐闻,还可以在旅游部门的安排下参观:

  

  (一)“菠萝的海”和“香蕉的海洋”
  徐闻县还是全国闻名的“菠萝的海”徐闻县种植25万亩,年产量达45万吨,是全国{zd0}的菠萝生产和外调基地,徐闻县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开始从南洋的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引进菠萝良种种植,因种植满坡成片,青翠连天,碧波起伏,犹如翡翠之海,又称“菠萝的海”,徐闻菠萝,尤其以愚公楼菠萝为{zj0},驰名中外,享誉世界。

  

  另外,走在徐闻县境地尤其是大水桥-龙塘-西洋路段时,顿觉满眼都是成片成片的香蕉林,那一望无际、郁郁葱葱的香蕉树上,挂满了味美香甜的香蕉。在徐闻县大水桥农场,可看到{zxj}的节水设施灌溉及其它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目前,徐闻全县种植面积达30多万亩种植面积、总产量、年总产值均居全国县级xx。2006年,被国家农业部门授予“中国香蕉生产{dy}县”称号!

  (二)神州木兰园——世界上{zd0}的木兰科植物园
  神州木兰旅游生态园位于徐闻城郊,占地面积1500多亩,是目前世界上{zd0}的单科植物培育基地。现有113种木兰科珍稀濒危树种,其中,有36个品种属于中国植物红皮书中列明的珍稀濒危树种,联合国保护的14个木兰科品种当中,神木园现已成功培育11种,以上数字见报后惊动了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领导派专家到神木园考察,当专家进入神木园后都惊呆了,他们想不到在这里竟然能有这么一大块木兰树基地,而且树种繁多,像华盖木、亮叶木莲等一些珍稀濒危树种也竟然生长得生机勃勃。另外,该园还承担广东省科技厅“木兰科珍稀濒危树种迁地繁殖技术”和湛江市“珍稀濒危木兰科观光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等科研项目。

  

  木兰科植物起源古老,珍贵稀有,具有高大挺拔、常绿秀丽、花香果美的特点,更能在各种环境下吸收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具备了观赏、休闲、生态等现代旅游理念因素。

  湛蓝的海洋之韵
  徐闻县三面环海,海岸线长达372公里,作为三面被大海包围的半岛,海洋文化自然是徐闻的重头戏。徐闻岛屿众多港湾,星罗棋布有50多个港口埠头,鱼类资源十分丰富,而且在县境东北端的和安五岛一带,还有红树林近30000亩,主要品种有红树植物15种,浮游植物96种,底栖硅藻158种,鱼127种,贝110种,虾蟹61种,鸟类192种,昆虫258种,其他动物26种。到了徐闻,还可以在旅游部门的安排下参观:

  

  (一)观盐场、看珍珠生产

  由于大陆最南端一带海风较大,光照充足,适宜晒制海盐,因此分布着大大小小数个盐场,在徐闻西南——西部一带附近便可以欣赏到从海水到白盐的蜕变过程。除盐场外,欣赏珍珠生产也是徐闻旅游的一大亮点。在驱车到达珠乡后,即见海面上一排接一排的珠桩和星罗棋布的木排浮箱。岸边,一座座吊脚楼式的珠棚包围着整个海湾。早起的珠农将珍珠贝用竹排、舢板运到吊脚楼边。珠女们正忙而不乱地做着插珠前的准备。想揭开插珠的神秘面纱,看客们可进入吊脚楼内的珠棚,参观珠女插珠的整个流程。

  (二)、到海边浸温泉——杏磊湾温泉休闲渡假

  杏磊湾温泉度假村是一家中国大陆最南端的热带生态滨海度假中心和温泉度假村,这里毗邻大海,环境优美,曾是古渡驿站,也曾是珠江电影制片厂的外景地,电影《胜利在望》、《过埠新娘》、〈椰林曲〉等曾在此取景拍摄。入住杏磊湾度假村,您足不出户便可透过宽敞明亮的窗户观赏碧波浩渺的琼州海峡,倾听海涛悠歌,感受迷人的椰风海韵,海口市的群楼尽现眼前,胜似海市蜃楼。温泉度假村里有120 套各类豪华海景客房、中西餐厅、茶艺馆、大堂吧、会议中心、室外温泉游泳池、夜总会、网球场、 SPA 水疗中心、水上乐园等服务设施。现已建成为粤西{dy}个热带生态滨海度假中心和xx的温泉度假圣地。

  

  (三)、到祖国大陆最南端标志塔及观看{gjj}珊瑚自然生长区

  在徐闻,离县城30公里的角尾乡有一座标志中国大陆最南端的灯塔,游人来到这里,才可以说是到了祖国大陆的最南端。这里现在仍残存着法国特色建筑哥特式拱顶门廊,这是当年法国殖民者从海上到达时所留下的遗迹。这里还谱写了中国现代史上最悲壮的诗篇,解放海南岛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而在这片海区,还生长着中国大陆架保存最完整、面积{zd0}的珊瑚礁群,这片珊瑚礁群未经任何污染。此地一直未作大面积开发,目的正是为更好地保护这片奇特的珊瑚礁群落,待时机成熟,才有步骤有计划地局部开发。而目前,一些喜欢猎奇的游人仍会自发前往。但据当地透露,必须到达一定的地方,转乘专门的牛车,再接驳小船,方能见珊瑚真面目。这里的珊瑚礁多姿多彩,主要包括鹿角状、牛角状、树技状的枝状珊瑚和脑袋状、蜂巢状、大脑纹层状、古代盔甲状的球状、块状珊瑚。颜色有白色,深浅不一的黄色、橙色等,偶有红色,蓝色。种类主要分为硬体和软体两大类,二十多种品种。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种类的珊瑚礁组合在一起,参差不齐,甚为壮观。其间有五彩缤纷的鱼儿游来游去,与珊瑚礁一起构成一道美丽的海底风景线,丰富多彩的珊瑚丛林,五彩缤纷的鱼群,光彩夺目的贝类,茂密的海藻,鲜美的虾蟹等组成一个和谐的生态系统。

  目前,经有关海洋专家实地考证,灯楼角附近浅海是我国大陆架面积{zd0}、保护最完好的珊瑚礁区。灯楼角沿岸浅海一带,属于热带海区,气候环境条件适合珊瑚生长和珊瑚礁的发育,因此集中分布着面积2000多公顷,绵延数十公里,宽200-1500米的珊瑚礁群,形成了独特的海洋生态环境。其实在角尾一带的几十米外的浅海滩处,就有珊瑚礁的身姿。需遗憾的是,目前珊瑚保护措施严格,参观珊瑚礁需要特别允许。

  以前,徐闻乡民以番薯、大米、木薯。黍粟为主粮,一日三餐吃粥,而且以番薯粥为主。番薯粥有“薯擦”和“薯汤”之分,用番著丝冲一点米煲的称为著擦,用净薯丝堡的称为薯汤,农民吃的是后者。每年青黄不接或遇番薯收成不好时,多以瓜菜代粮;如遇饥荒,则要求野菜、野果充饥。菜一般是腌鱼水(亦称鱼汁)。咸萝卜、煨成鱼或咸鱼汤,甚至一条生葱、生蒜,也是菜。近海者则靠采小海捉点鱼、虾、蟹,放入沙袋里用清水煮熟吃。贫苦人家办婚嫁筵席,普遍是煎咸鱼、炒生蒜、煮萝卜、白切肥肉待客。因而,雷州半岛有“陪嫁妹,狗虱锥,咸鱼头,任你煨”的民谚流传。只有少数富裕人家或城镇商人每天三餐才有大米饭吃,称“浮饭 ”或“净饭”,有时早餐也吃大米粥或薯米参半。若出远门,常备饭团、咸鱼或番薯上路,当作干粮。

  当时的饮食烹调不甚讲究,主要是以煲(瓦煲)、煮为主,甚少炆、煎、蒸、烟、炸之类的烹调。尤其是贫最为普通,不但鸡、鸭、鹅、猪肉是煲的,鲜鱼、咸鱼、虾、蟹、青菜、萝卜、瓜等也是煲的,有时瓦煲摆满饭桌上。酒楼饭店多以白切鸡、鸭、鹅、牛肉、猪肉、猪肝、猪肚以及构肉等为佳 肴。

  上世纪的50—70年代,主食仍以大米饭、番著饭或番薯粥为主,农民一日三餐可以“一稀(粥)两饭”或“一饭两稀(粥)”。日常时菜以成鱼煲汤为主,最喜欢吃蒜煲咸鱼汤,有时和葱菜等一起煲。其次鱼汁、蟹汁、豆酱、咸菜、煨咸鱼等也是基本案。1958年大跃进、人民公社化时,集体办食堂吃“大锅饭”,全民吃了一个月“每日三餐干饭”,由于寅吃卯粮,后来连续两年口粮不济,饿得不少人得了“水肿病”。80年代后,人们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农村普遍从吃番薯粥到吃白米饭,番薯一般作为饲料了。虽然还有些人吃粥,但已不是仅为填饱肚皮,而是出于个人爱好。佐餐菜肴逐渐向禽、蛋、瘦肉、海鲜等高蛋白转化,味精、生粉、酱油、糖醋等调味品也不断进入普通家庭。烹调方法也从以煲为主向炒、煎、煮、姣、蒸、炸等多样化发展。城镇居民不但比农村人更讲究如何吃得好,而且还讲究有益于健康,含胆固醇较高的和肥腻的食品逐渐被家庭主妇所认识,并为不少人所戒避。人们重视饮食保健,已逐渐成为气候。

徐闻“”建设如火如荼之际,人们不但xx三墩那秀丽的风景,而且更xx三墩那段兴衰史。因为三墩一带作为汉代丝绸之路最早的始发港之一的徐闻港,在历史上曾经是兴旺繁荣的古港口,从当时徐闻汉港所设郡治的管辖范围来看,可以说当时徐闻汉港是一个相当大规模的大城市。因而人们不禁要问:当时那么繁荣兴旺的徐闻港后来为什么变成一个衰落的港口呢?为揭开徐闻古汉港的兴衰之迷,笔者查阅了相关文献资料,现整理出来,和大家一起探索徐闻汉港兴衰的历史谜团。

  

  徐闻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南疆重镇,陆路驿站、海道要津和滨海县治、郡治,并且曾经是广东和广西部分地区及整个海南岛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合浦置郡始于汉武帝元鼎元年,郡治就在徐闻县汉港。据《后汉书•郡国志》载,辖徐闻(今雷州半岛全境)、合浦(今广西南部沿海一带)、高凉(今阳江、茂名、湛江的廉江、吴川一带)、临允(今新兴)、朱卢(今海南)五县,辖地范围西起东兴、东达新兴和阳江、南至雷州半岛和整个海南岛、北到广西玉林,基本与后来的南北朝越州郡版图一致。另据《方舆纪要》云:“南滨大海距交州,固两粤之蕃控蛮夷之襟要。”说明徐闻地的地理位置很重要,由此也控制住琼州海峡和北部湾海域,从而奠定汉代岭南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也是我国古代对外贸易最早的通商口岸之一。徐闻港从汉代兴起后,一直到三国、东晋南北朝时,对外通商贸易都相当发达。由于东汉前期(公元前117年前后)匈奴占领河西走廊以西大部分地区,因此,中西方的陆路交通受到阻塞,以至南方海路交通显得更加重要。而徐闻港地处琼州海峡,是当时船舶沿岸航行到东南亚各国的必经之地,在历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此后由于陆地的延伸和航海技术的进步,以及陆路交通的发展,使徐闻港不再是航行东南亚各国的必经之路了。虽然二干多年来名称依存。但当年的港口旧址,已经是沧海桑田,湮没无闻了。

  那么,是什么原因促其兴旺,又是什么原因使其衰落的呢?

  中山大学教授沈荣嵩曾在《岭南文史》撰文认为,港口的兴衰是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条件和自然条件的变化而演变的。沈教授从历史记载和考古研究中发现,徐闻港作为我国对外贸易口岸,在两汉时期比较发达,其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

  一、西汉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开创了官方的海外贸易,使徐闻港成为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

  由于秦始皇打通五岭统一中国以后,在西汉时期才巩固起来。汉王朝前期采取一系列奖励农耕,减免赋税,与民休养生息的政治经济措施,经过五六十年相对稳定时期,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到了汉明帝时,已是“天下安平,百姓殷富。”社会经济的繁荣,必然促进工商业和交通运输及对外贸易的发展。两汉时期国内不设关禁,商业通行无阻。从汉武帝扩展疆域以后,又开创了官营的海外贸易。汉王朝经常派遣直属宫廷的黄门译长,率同应募的船员们,带着黄金和丝织物,从徐闻或合浦上船,出海远航,和海外国家进行官方的外交活动和贸易,交换明珠、宝石及其它奇石异物等珍宝而归,以满足宫廷的需要。因此,西汉时期的经济繁荣,是徐闻港繁荣发展的重要条件。

  二、徐闻港的地理位置有利于当时的海上交通贸易。

  徐闻港地处我国大陆南端,扼守琼州海峡,是当时船舶沿岸航行的必经之地,是我国与海外交通接触最早的地区。是两汉时期我国商船驶往东南亚和印度洋的出发港,也是大秦(罗马)天竺(印度)波斯等国的船舶到达中国的目的港。由于两汉时期对海外贸易有严格的限制,只允许在边境的几个港口:徐闻、合浦及越南沿海进行互市贸易。同时,两汉时期在徐闻派驻有左右侯官,掌管军政事务和对外贸易,在那里屯积着大量的货物和海外商人进行交易。并且许多远洋的中外船舶也在此港停靠,补充淡水、食品和货物。因此,徐闻港在两汉时期成为重要的货物中转港和集散地。

  至于徐闻港衰变的原因,沈教授认为是由四个原因构成的:

  一、东汉后期,政治进入黑暗时期,地方官吏和豪强集团的斗争日益加剧,经历了一场大混战,{zh1}形成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汉、吴三国的割据局面。政治上的动荡,必然造成经济衰退,也一定影响对外贸易的开展和贸易政策的改变。同时在三国时代,交趾(即越南)一度反叛,攻打合浦等地;使徐闻、合浦至东南亚各国的航路受到严重阻碍,以至使徐闻这个繁荣的贸易中转港受到严重影响。

  二、晋代以后,番禺(广州)港已逐渐取代徐闻、合浦,成为我国{zd0}的对外贸易口岸。秦通五岭,珠江三角洲已日渐开发,番禺已成为西江、北江、东江的三江货物集散地,而且梅岭孔道的畅通使广东与中原的联系和商业贸易往来日益频繁。加上航海技术的进步、船舶吨位增加、抗风能力加强,不必急于舍舟就陆,以至番禺(广州)就逐步取代徐闻、合浦成为我国交通海外诸国的主要港口。

  三、远洋航路改变,使徐闻不再成为中转港了。《新唐书•地理志》确切地记载了,唐贞观年间(785—805)宰相贾耽所记述的从广州出发到印度洋的航路。这条航路,大部分航船乘东北季风从海南岛东部海面经七洲洋直下南中国海,通过马六甲海峡到印度洋。唐代以后,航经徐闻港的远洋船已显著减少,以至使徐闻港逐步衰落。

  四、受自然因素影响。讨网港(即现在的三墩港)逐渐被泥沙淤积,以至日久之后变成荒墟。

  时过境迁,徐闻古港毕竟已成历史遗迹,而发展与汉港相关的旅游产业,合理有效的地开发利用汉港的文化资源,使之成为当地百姓的致富资源,恐怕是汉港遗址对现实的{zd0}贡献。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大汉三墩旅游区”建设的日趋完善,徐闻汉港又将为天下闻。



郑重声明:资讯 【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简介续》_灵枫的空间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