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以貌辨菜:奇妙的大黄Rhubarb(附大黄果酱)_中国樱桃_新浪博客
 



    09年冬天真难熬啊,时至4月中旬,才终于盼来了春天。

    曼城的春真美。到处红花绿树,鸟雀白鹅。告别了阴雨绵绵的森寒,大太阳从早上7点一直笑到晚上8点,照的人身上暖洋洋,心里亮堂堂。

    这样绚烂的季节,饮食也该有了色彩。时令蔬果纷纷上市,让我每次逛超市买菜都兴致盎然,菜篮子里的花样也多了起来。

    最近发现超市的烘培部开始大批量供应一种时令蔬果派,Rhubarb Pie,内陷红红黄黄,煞是好看。好奇的我买回家尝鲜,孰料{dy}口就让我出乎意料!原以为老外的点心都是甜腻奶香,谁知这个派却冰酸xx,估摸着老外师傅在烘培的时候已经加入不少黄油和糖了,派皮上也撒有糖粉,结果还是甜不掩酸,我不禁暗想,看来牙口不好或是胃浅的人还真无福消受呢!

    可这Rhubarb到底何许物也,直到我上网一查,不禁惊呼:“天哪!原来是它——大黄!”

    略懂中医的人肯定对“大黄”不会陌生。作为通便泻火的强者,大黄自古就在中医里有广泛的运用。现在更有一些女孩儿因为要xx,买来中药大黄泡水喝,说的就是它。

    可中药店里的大黄明明是褐黄色的块状物,泡出的水也是褐黄色,味道又苦又闷,xx和我口中够酸够冲的“Rhubarb”不相干。

    尽管如此,我还是喜欢上了这新鲜玩意儿。看介绍说,原来我吃到的这“大黄”,其实只是植物的茎部。中医里用的是它的根部。大黄的根和茎都含有丰富的蒽菎类化合物,具有轻泻作用,对口鼻腔黏膜也有收敛作用,食不过量的话对人体是有益的。{wy}可怕的是,大黄的
叶子含有剧毒,据说正常人吃下5公斤的大黄叶片,就可以致死!

    欧洲历来有吃大黄茎的传统。每年春末夏初是大黄上市的时节,各种以大黄茎为原料的食物陆续登上人们的餐桌。最经典的吃法就是大黄派(Rhubarb Pie),酸的大黄中加入脆甜的苹果块,包裹在酥软的派皮中烤制出美味的蔬果点心。还有以大黄做主料熬的浓汤或果酱,都充分利用了它的强酸,给因天气渐热而不镇的胃口增添动力。

    如此奇妙的食材,不亲自尝试一下,怎对得住我“百变厨娘”的称号?立马冲到超市,我要寻找大黄“真身”。

    没看到大大的Rhubarb字样时,我几乎误把它认作变种的芹菜,甚至以为是超市的创新品种。从外形上看,大黄茎简直和芹菜毫无区别,闻起来也没有任何味道,真让人惊叹这食材的奇妙:究竟是怎样的反应,让它在做熟后发出如此强劲的酸味呢?挑好一盒最红最亮的Rhubarb,我兴冲冲的赶回家,一脚踏进厨房,熬一锅红火的果酱。

    减弱酸味的{zj0}方法是多加糖,这也是外卖大黄食品{zd0}的特点。但出于健康考虑,我改加入菠萝块,苹果块,少许红糖和几颗新鲜草莓,通过其他食物本身的甜味中和大黄的酸。当然,熬制果酱不可或缺的还有Apple Cider(果醋),更有助于食材味道的发挥。

    大黄的奇妙之处不仅在于外形的奇特,味道的剧变,在熬制的过程中也给人惊奇发现:原本茎状的大黄,在沸水中稍煮片刻,竟自动化成一丝一条的屑状,颜色也慢慢淡去,直至渐渐黏稠,整锅果酱变成艳红色,而大黄早已化作无形。

           *******************“山寨美芹”大黄果酱********************




材料:

大黄茎(Rhubarb),糖,菠萝,苹果,果醋(Apple cider),草莓,蜂蜜(自己酿的桂花蜜)

做法:

1.大黄洗净切块(图1,2)
2.将苹果,菠萝切块,一同放入锅中(图3)
3.加入果醋,糖,大火熬煮(图4)
4.煮开后转小火,煮到大黄变成细丝,化成糊状即可(图5)
5.加入新鲜草莓数颗,用搅拌器搅成糊,口感更细腻(图6)
6.关火,待凉,之后加入自己酿的桂花蜜,清爽酸甜的大黄果酱就做好啦!


    旭日初升的清晨,烤一片香脆全麦面包,抹一勺酸甜的大黄果酱,吃一口神清气爽,好一个美妙的春天!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不可以貌辨菜:奇妙的大黄Rhubarb(附大黄果酱)_中国樱桃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