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在山水虚实间(原创)
妙在山水虚实间(原创)

                ——《云聚山乡岁月新》赏析

  蓊郁苍翠的山峦,云似烟岚飘絮,游动在群峰之间。一条玉带似的盘山公路,时隐时现,将几处农家房屋串联起来。一条蜿蜒的小溪,在断崖处飞流而下,似有情脆的水声入耳。绿树丛中,隐约可见屋顶的电视天线和门前停泊的汽车、拖拉机。好一个现代小康的山区新农村,我看了几遍,就陶醉了几回。这,就是李胜渠先生在省第十一届美展上获奖的国画《云聚山乡岁月新》。

  胜渠是我多年的朋友,现在又是同事,他的画我一直都很喜欢,尤其是近几年在写生积累了很多山水素材之后,画里多了许多新的东西,有了点唐代山水画家张璪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画理神韵。正是这种虚实结合的创作风格,成就了胜渠山水画的一个飞跃,于是也就有了“山西芮城永乐宫国际书画节大奖赛”和“河南改革开放三十年书画大奖赛”屡获金奖的非凡成就。

  胜渠以山水画见长,二十多年来一直默默专研求新。他上峨眉,走武当,翻秦岭,越太行,潜心写生,积累了很多的素材,这在今天追求奇异而颇显浮躁的艺术圈子里实属傻的稀罕。写生,是一种艰辛的苦涩劳动。那种苦涩是许多同仁不能忍受的孤寂。但在胜渠的眼里,写生却是一种箫洒自得之事。他说,在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身心不仅可被那青山绿水的秀色愉悦,而且还可从那风雪雨晴的自然变换中参悟到许多人生的道理。

  对艺术真谛的追求,各人有个人的理解。其实,作为一个同样喜欢书画,并且也喜欢写生的我,对此的感觉相同。那种野外写生时,半是天地半是我的心境,那种获泉之源,发思维于伊始的状态,真是妙不可言。那片刻,虽无肆市之得,但身处大山之中,却得伸张境界,胸存丘壑;尺幅丈幛,笔墨张扬,应心随手而生。写生之乐,怡气凝神,旨在天人合一;乐从苦中,甘味致津,乃得至乐之道也。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没有深刻的生活体验,就很难获取难得的创作灵感,没有兴奋难耐若火山迸发般的激荡情怀,决然得不到“神来之笔”。这幅《云聚山乡岁月新》就是胜渠去年写生中发现的一处山区农村的景色,他以极强的写实手法,通过艺术加工将它升华起来罢了。无论内容还是笔墨,都极具时代感。作品中的一笔一点,皆见热血沸腾,心潮涌动,心情到处皆是情。把心放进作品里去,正是每一位画家所应追求的东西。

  胜渠在创作上追求的虚幻与现实的结合,浪漫与写实的结合,是我很赏识的。他不像大多的山水画家那样,笔下山水多为群峰耸峙,空灵险峻的远景写意,看似仙境一般,很大气,很深邃。但因为缺乏了和现实的结合,画作就缺少了一种人间烟火的亲切感。你看胜渠的山水画,大多是近景和中景的结合,山间总有那富裕特色的民居点缀,仔细看去,在那村落外,湖水边,总有衣着鲜艳的春姑或牧羊,或洗衣的场景,生活气息浓郁,画面看去十分生动,富有情趣。你看这幅《云聚山乡岁月新》,就那汽车、摩托和电视天线等现代生活元素的点缀,一下就突出了改革开放三十年,山区新农村巨变这一创作主题。这是我欣赏它的地方,我想,这一定也是打动专家评委们的东西。

  纵观中国古代山水画史,历朝历代,这种在山水画创作上注重虚与实的两种追求就始终不断。元代末,赵孟頫、黄公望、王蒙、吴镇等许多山水画家隐居山林,回避现实生活,离开了宋代之后重写实的坚实风格,而走向深茫幽寂的境界。清中期,绘画创作的革新派弘仁、八大山人、石涛等反对泥古不化,提出“借古开今,自辟蹊径”,力主“搜尽奇峰打草稿”、“笔墨当随时代”,崇尚自然,革新创造。他们的作品多反映生活的真实感受,有鲜明的个性和艺术特色。现代xx山水画家李可染先生在画艺方面革新三十余年,但始终坚持写生为主,认真观察描写生活对象,认真思考总结,从而形成了自己题材新、意境新、笔墨新等独到的艺术特色。

  科班出身的胜渠对这个山水画的发展演变烂熟于心,受大师们的影响颇深,其艺术追求也有可相仿的榜样,加之他越来越强烈的创作欲望,越来越勤奋的创作状态,我想,不远的将来,李胜渠的名字很有可能在中国山水画这一领域崭露头角,留下自己坚实的足迹。我期待着——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妙在山水虚实间(原创)】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