栀子_吴旭_新浪博客

【功 效】:清热,泻火,凉血。

【主 治】:治热病虚烦不眠,,,消渴,目赤,咽痛,吐血,衄血,血痢,尿血,热毒疮疡,扭伤肿痛。

【性味归经】:苦,寒。①《本经》: "味苦,寒。"②《别录》:  "大寒,xx。"③《医林纂要》: "苦酸,寒。"

入心、肝、肺、胃经。①《汤液本草》:  "入手太阴经。"②《雷公炮制药性解》:" 入心、肺、大小肠、胃、膀胱六经。"③《药品化义》:"入肺、胃、肝、胆、三焦、胞络六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4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未调敷。

【用药忌宜】:脾虚便溏者忌服。①《本草汇言》:"吐血衄血,非阳火暴发者忌之。"②《得配本草》:"邪在表,虚火上升,二者禁用。"

栀子栀子

【别 名】:木丹(《本经》)、鲜支(《上林赋》)、HAO桃(《广雅》)、卮子(《汉书》孟康注)、支子(《本草经集注》)、越桃(《别录》)、山栀子(《药性论》)、枝子(《唐本草》)、小卮子(《本草原始》)、黄鸡子(《广西中药志》)、黄荑子(《闽东本草》)、黄栀子(《江苏药材志》)

【xx名】:山栀、山栀子、栀子、枝子、支子、生栀子、生山栀、山栀仁、山栀子仁、炒栀子、炒山栀、焦栀、焦栀子、焦山栀、姜栀子、黑栀子、黑山栀、栀子炭等

xx中写栀子、枝子、支子、山栀、山栀子均指生栀子。为原药材去杂质碾碎生用入药者。

炒栀子为净栀子用文火炒至金黄色入药者。

姜栀子为净栀子用姜汁拌匀,吸干后再用文火炒至金黄色入药者。

黑栀子又称栀子炭。为净栀子用武火炒至黑褐色,存性,喷洒清水灭尽火星,取出晾干入药者。

蕉栀子为净栀子用大火炒到焦糊色入药者。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10月间果实成熟果皮呈黄色时采摘,除去果柄及杂质,晒干或烘干。亦可将果实放入沸水(略加明矾)中烫,或放入蒸笼内蒸半小时,取出,晒干。

【拉丁名】:药材Fructus Gardeniae原植物 Gardenia jasminoidesEllis

【炮制方法】:生栀子:筛去灰屑,拣去杂质,碾碎过筛;或剪去两端。山栀仁:取净栀子,用剪刀从中间对剖开,剥去外皮取仁。山栀皮:即生栀子剥下的外果皮。炒栀子:取碾碎的栀子,置锅内用文火炒至金黄色,取出,放凉。焦栀子:取碾碎的栀子,置锅内用武火炒至焦糊色,取出,放凉。栀子炭:取碾碎的栀子,置锅内用武火炒至黑褐色,但须存性,取出,放凉。《雷公炮炙论》:"凡使栀子,先去皮须了,取人,以水浸一宿,漉出焙干,捣筛如赤金末用。"

【考 证】:出自《本草图经》:"栀子,今南方及西蜀州郡皆有之。木高七、八尺,叶似李而厚硬,又似樗蒲子,二、三月生白花,花皆六出,甚芬芳,俗说即西域詹匐也。夏、秋结实如状,生青熟黄,中人深红,九月采实暴干。……此亦有两、三种,入药者山栀子,方书所谓越挑也。皮薄而圆小,刻房七棱至九棱者为佳。其大而长者,乃作染色,又谓之伏尸栀子,不堪入药用。"

【生药材鉴定】:干燥果实长椭圆形或椭圆形,长1~2~4.5厘米,粗0.6~1.5~2厘米。表面深红色或红黄色,具有5~8条纵棱。顶端残存萼片,另一端稍尖,有果柄痕。果皮薄而脆,内表面红黄色,有光泽,具2~3条隆起的假隔膜,内有多数种子,粘结成团。种子扁圆形,深红色或红黄色,密具细小状突起。浸入水中,可使水染成鲜黄色。气微,味淡微酸。以个小、完整、仁饱满、内外色红者为佳。个大、外皮棕黄色、仁较瘪、色红黄者质次。显微鉴定:粉末:黄棕色。①种皮石细胞多破碎,完整者表面观类多角形、类长方莆或类圆形,直径64~152μm,壁厚16~32μm,径向壁及内切向壁呈瘤状伸入胞腔内,孔沟较宽,末端常膨大呈钝圆囊状,胞腔及孔沟充满棕色物;断面观类长方形,外切向壁粘液化。②内果皮石细胞常上下交错排列或与纤维连结。呈类长方形、类圆形或类三角形,直径14~34μm,壁厚4~13μm,胞腔内常含方晶,有的并含砂晶。③内果皮纤维细长梭形,直径8~16μm,壁较厚,胞腔线形,常含细小草酸钙方晶。④草酸钙簇晶直径8~33μm,棱角较尖。⑤果皮表皮细胞垂周壁稍厚,胞腔内含棕色物。⑥束鞘纤维直径13~22μm,壁厚,木华,孔沟较密,有的胞腔内含细小草酸钙方晶。⑦内胚乳细胞含脂肪油滴,最外1列细胞含草酸钙砂晶。本品以皮薄、饱满、色红黄者为佳。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栀子_吴旭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