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子河渡槽_临江仙_百度空间

引丹工程管理局:引丹工程是湖北省襄樊市{zd0}的引(提)水灌溉工程,灌区位于鄂西北丘陵岗地,北与河南省接壤,西南抵汉江,东临唐白河,自然面积2793平方公里,耕地210万亩,包括老河口市全部、襄阳县和襄樊市郊区的一部分,共有35个乡(镇、办事处)、537个行政村,总人口130万人。

  引丹工程经原水电部批准于1969年10月动工兴建,1974年7月建成通水,水源为丹江口水库,渠道设计引水能力100秒立方米,控制灌溉面积210万亩。主体工程有:鄂豫两省共用、长6.4公里的库内引渠,提水能力为86秒立方米的清泉沟泵站,高7米,宽7米,长6775米的渠道清泉沟隧洞,68公里长的总干渠和4320米长的排子河渡槽等大型水利设施以及总长254.2公里的6条干渠,总长1570公里的716条支渠和1300余座沿渠提水泵站,有效蓄水能力5.86亿立方米的176座水库和12150口堰塘等,形成以引丹工程为骨干、水库为瓜、渠库相通、引提蓄相结合的灌溉网络。

  引丹灌区是湖北闻名的“旱包子”,引丹工程担负着襄樊市1/3水稻面积的灌溉任务,年均向农业供水4亿立方米,实灌面积136万亩,粮食单产、总产分别为开灌前的8倍和4倍,水利效益年增加值达6.1亿元。

  引丹工程管理局主管农业灌溉供水,兼营水力发电、工程维修、机电修配、水产养殖等项目。

    排子河渡槽位于襄樊市襄阳区的石桥镇,当地又叫“八里半”大渡槽。凌空飞架于排子河之上,是引丹灌渠的主要建筑之一。渡槽居引丹总干渠中段,全长4.3公里,设计流量35秒立方米,加大流量38立方米。83个槽墩,{zg}墩49米,{zd1}墩8.3米,槽身断面宽3米、高3.46米,设计灌田35350公顷。该工程1973年2月开工,&nbsp;1974年7月竣工通水。&nbsp;从此,亚洲最长的渡槽如天上银河,存在于襄北上空,昔日干旱贫瘠的岗地开始向全国xx夏粮生产基地变迁。时至今日,无论人们漫步在烟波浩淼的水库边,还是在稻花香中听蛙鸣,都不该忘记修建引丹渠道的人们,是他们昔日的汗水和心血,才换来了今日鄂北的富裕与祥和。<br/>粮票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有着各种各样的形式,粮券就是其中一种。1975年,襄阳县发行的“襄阳县职工下乡就餐粮券”则首次展现了凌空飞跃的新中国{dy}大渡槽——排子河渡槽。在粮票大家族里有渡槽图案的xx一枚,而排子河大渡槽更是国内的{wy},更显出这枚粮票的弥足珍贵。

“天上银河”咱架起——曾经的“亚洲{dy}大渡槽”排子河渡槽建设...

【历史回放】

排子河渡槽位于襄阳石桥镇,因其凌空飞架于排子河之上而得名。

渡槽全长4.32公里,输水能力为35立方米/秒。它横跨在一个丘陵岗上,183个槽墩由西向东一字排开,成为当时亚洲的{dy}大渡槽。

新中国成立前,襄北地区水源奇缺,土地贫瘠,农作物产量很低,{zh0}年景粮食亩产也只有50公斤左右。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在丹江口修建了大型水库,襄北人民迫切希望引来库水灌溉农田。1968年冬,国家水电部批准修建引丹工程,在襄阳石桥修建排子河大渡槽。

1973年2月,建设排子河渡槽的战斗打响。修建排子河渡槽工程,由襄阳地区牵头,鄂水三团、二团配合,襄阳县负责施工。如果按照传统方法施工,建成排子河渡槽需要两年以上的工期。

为加快工程进度,工地开展了技术革新活动,工程建设者群策群力,苦干加巧干,仅用一年半时间,就顺利完工。

1974年7月,排子河渡槽竣工通水,除工期用时较短外,工程费用也比预算节省了195万元。

排子河渡槽建成后,引起世人瞩目,不少外国专家也慕名前来参观考察。仅1975年3月至1977年底的两年多时间里,来此参观考察的就有159批次,其中包括罗马尼亚、马来西亚、加拿大和新西兰等国的专家、学者和国际友人。

【未来展望】

排子河渡槽已经经历了30多年风雨的考验,至今仍巍然屹立在襄北大地上。时间证明,排子河渡槽工程的技术过硬,建设质量优良。

上世纪90年代,襄樊曾遭受百日以上的大旱,但在排子河渡槽灌区的广阔田野里,到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喜人景象,充分显示了排子河渡槽的作用。正是修建渡槽、兴修水利,才彻底改变了襄北地区“旱包子”的面貌。

为了更好地发挥排子河渡槽的区位优势和工程效益,今年引丹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第二期项目将在续建槽身管护维修通道的基础上,在渡槽桥头堡与渡槽末端之间建起护栏,铺设人行桥面板,让这座凌空飞架的“天上银河”,成为一个旅游观光的好去处。

【亲历者说】

段连生:81岁,原襄阳水利水产局局长,参与了引丹工程建设。1973年,排子河渡槽工程开始施工后,段连生又和成千上万的民工转战排子河渡槽工地,直到工程结束。

齐心协力建渡槽

1972年冬,引丹工程总干渠完工后,襄阳地委就着手准备排子河渡槽工程建设,并提出一年半完工的要求。

排子河渡槽工地需要的沙石料,要从很远的汉江里挖掘、运输。如果不能提前修好运输通道,各种器材、物资就无法运进工地。

工程指挥部调查发现,鱼梁洲至樊城区竹条、牛首一带,不仅沙石料储量大,而且石质坚硬,是很好的原材料;唐白河汇入汉江的洪山头附近,有粗颗粒的黄沙,产量大、质量好、运输方便。

工程指挥部当即与襄阳地区交通局,竹条、牛首和唐白河附近的村民代表召开了“诸葛亮会”,成立了沙石料挖掘、运输指挥组,把附近从事沙石料生产的村民统一组织起来,掀起了一场沙石料挖掘、运输的攻坚战。

为了抢时间组织沙石料供应,1972年12月初,排子河渡槽工程指挥部先后在牛首、竹条、张湾等地召开动员大会,向群众讲明了兴修排子河渡槽的重要意义。

工程指挥部将汉江襄樊段沿岸700多艘船只和5000多位船工组织起来,进行了编组、分队,并指定班组长,把沙石料的各项任务分到队,落实到班组。每只船上固定3个人,一人撑篙掌舵,一人负责打捞沙石,剩下一人拉绳将沙石料倒在船舱里。然后由民工一担一担地将沙石料挑上岸,堆放在河滩上。

1973年春,汉江进入枯水期,捞沙石的船靠不了岸。为抢工期,工程指挥部组织了700多人挖河道。人们穿着短裤,在刺骨的河水里挖沙、清淤。经过3天的施工,疏通了12.5公里的航道、24个码头。工程所需的36万吨沙石料,除少量使用传动带外,绝大部分都是人工从船上挑上岸的。

工地上的民工每天只有0.6元的伙食补贴费,大家吃的是大锅饭,住的是搭在河滩上的油毛毡工棚。挑运沙石料时,人人舍得下气力,抢着干重活,不少人累得脚上打了水泡,腿跑肿了,仍然坚持干。

襄樊铁路分局为保证沙石料和其他物资、器材的运输,每月下拨给排子河渡槽工程指挥部600-800个车皮计划。局领导说,只要排子河渡槽工程建设需要,车皮要多少给多少,物资有多少火车运多少,铁路方面一律优先安排运输。

耿坡火车站当时是个只有两股道的过路站,每年要吞吐80多万吨的货物。由于站小,既没有停车道,也无堆放货物的场地。而排子河渡槽工程有40多万吨的物资、器材要在这里装卸、转运,给车站带来很大的压力。郑州铁路局获悉后,当即命令襄樊铁路分局压缩其他基建项目,用两个月的时间,在耿坡火车站增铺了1300多米的轨道,为排子河渡槽工程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后方支持。

工地上的“技术革命”

排子河渡槽工程建设初期,襄阳地委提出了“一年半建成大渡槽”的要求。省水利工程局局长李明山向省水电局局长漆少川汇报这一工程时,漆少川吃惊地说:“两年能完成就很不错了。”漆少川此话并非没有道理。“渡槽施工,难在高空”——排子河渡槽183个平均高24米的槽墩如何浇筑起来?除去冬天冰冻期高空不能作业的时间,仅槽墩浇筑的工期就需一年半以上。渡槽重达一二百吨的整体槽身如何吊上去?如果这两个问题解决不了,就无法在一年半的时间内建成大渡槽。

工程师王绥芝提出了用滑动钢模浇筑槽墩的建议。

然而,这种方法之前在国内水利工程上从未使用过,属于“异想天开”,但工程建设者们还是决定试一试。没想到,一试之下,效果很好,既省时又省力。

湖北省水利工程局修配厂的广大职工,为工程赶制了13套钢模,除拆卸安装外,工地平均每天浇筑8套滑动钢模,114个槽墩仅用4个月就浇筑完毕。

工地上的混凝土在地面拌好后,按常规需立排架,搭跳板通过人工来挑浆。槽墩平均高24米,按1:3的坡度,每个墩就需搭100米左右长的跳板。

省水利三团的技师侯燕子,看到民工挑着浆,在陡峭的跳板上一步步地向上爬,不仅劳动强度大、速度慢,而且很危险。侯燕子决定想办法改变这种挑浆方法。

经过多次实验,侯燕子想出了吊升混凝土的方法——“摇头扒杆”:在浇筑的槽墩旁,立一个钢架扒杆,通过卷扬机、钢丝绳的带动,把装在吊篮内的混凝土提升到需要的高度,再在扒杆的顶端安装一个轴承,使吊篮可左右转动,从而降落到浇筑的槽顶。

这个现在看起来很普通、已经广泛使用的工具,在当时可是一大创新,不仅安全可靠,工作效率也很高。

妇女赛过男子汉

1973年的夏季是浇筑槽墩的集中作业期,工地上的女同志纷纷要求高空作业。有人担心妇女爬上爬下受不了,也有人小瞧女同志,说她们高空作业是“电线杆上绑鸡毛——好大的掸(胆)子。”但是,女同志根本没输给男同志。

在工程指挥部的支持下,女工陶桂喜、刘英、王德英牵头成立了“三八高空作业班”,随后工地上又相继成立了铁姑娘浇筑班、安装班、电焊班、钢筋班、垂球观测班等。她们以“妇女赛过男子汉”的英雄气概,在几十米的高空上,立排架、扎钢筋、搞浇筑。

三伏天里,姑娘们在钢模内作业,除了钢筋占去的空间,人在钢模里只能侧着身子干活。高温加上混凝土蒸发的热气,让人头晕脑胀,汗水直淌。下班时,人们的深筒胶鞋里都能倒出一碗水来。

女同志战高空的事迹在工地男青年中引起了很大反响。为了不被女同志比下去,各工段相继成立了“小老虎架子班”“浇筑突击队”等,并向女同志下了战书:“小老虎架子班,专向妇女来挑战。大干苦干加巧干,要和半边天比贡献。”

就这样,排子河渡槽工地上的专业班、组你追我赶,在骄阳似火的8月,全工地实现浇筑混凝土6115立方米,浇墩高1119米。

经过不懈努力,排子河渡槽槽墩包括槽身支座的浇筑,在1973年12月上旬冰冻期之前,顺利完成了所有工程量。

素有“一脚踏两省、鸡鸣闻三县”的石桥镇是鄂豫两省的边贸重镇,该镇位于襄阳、老河口、邓州三县的交界处。南距襄樊53公里,北至河南省邓州市52公里,西离老河口38公里,东到河南新野62公里。全共辖34个村261个组,版图面积204.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8万亩。总人口8万余人,其中农业人口6万人。城镇面积达4.5平方公里,集镇区域内常驻人口1.5万人。境内有襄樊市{zd0}水库排子河水库和蔚为壮观的“地上银河”亚洲{dy}大渡槽。 引丹干渠自西向东穿境而过,水源十分丰富。 石桥镇地理位置优赿,交通便利。东临焦枝铁路和许樊高速路出口8公里,南临汉十高速路出口10公里,省道黄老路横贯东西、牛黑路纵穿南北。镇域内柏油路村村相通,形成纵横交错的交通网络。接壤焦枝铁路线上的魏集火车站为石桥镇的农副产品外流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



郑重声明:资讯 【排子河渡槽_临江仙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